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國立聯合大學與北臺中區域高級中等學校攜手推動技術人才培育合作備忘錄
國立聯合大學(以下簡稱聯大)與北臺中區域高級中等學校攜手推動技術人才培育,於本(110)年12月21日(二)下午4時在該校第二(八甲)校區圖書館第一會議室簽署合作備忘錄,由聯大李偉賢校長、臺中市立大甲高級中等學校蕭建華校長、臺中市立大甲工業高級中等學校簡慶郎校長、臺中市立神岡工業高級中等學校李世程校長、臺中市私立致用高級中學陳添旺校長代表各校簽署合作備忘錄,並邀請甲安埔廠協會王聰智常務理事見證。當日貴賓有各校觀禮師長和甲安埔廠協白翼誌理事等貴賓。 為配合教育部促進大專校院與校外學習型組織之教育夥伴關係實施方案,建立高等技職回流教育體系之政策,藉由聯合、結盟之夥伴方式,互相提供教學研究、場地設施及相關行政支援事項,聯大秉持實踐大學社會責任之理念,透過人才培育與在地連結策略,提供聯大師資及學校資源,鏈結臺中市立大甲高級中等學校、臺中市立大甲工業高級中等學校、臺中市立神岡工業高級中等學校、臺中市私立致用高級中學等區域合作學校培養新世代產業人才,訂定合作備忘錄,以為合作之依據,以創互利多贏的契機。
大學校園 聯合大學資管系續創佳績:連續17年榮獲全國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大獎
由經濟部、教育部及中華民國資訊管理學會所主辦之「第26屆全國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於11月5日進行總決賽,全國逾百所大專校院約360隊,以及亞太地區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斯里蘭卡、緬甸、澳門及中國大陸等8個經濟體19支參賽隊伍。InnoServe是國內最大規模的資訊及創新競賽,從校內選拔到決賽得獎,競爭激烈。聯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以下簡稱聯大資管)專題共入圍8項決賽,獲得1個分項第一名、2個分項第三名、及2個分項佳作,聯大資管已連續17年在此國內最大規模資訊競賽中展現優異的創新資訊應用成果。
大學校園 「老戲院 新舞台」多元呈現,南華大學民音系跨界融合深獲好評
位於嘉義縣大林鎮的「萬國戲院」是台灣6、70年代著名戲院之一,同時也是在地第一座歷史建築,近年來經由文史工作者重新整理後,成為大林鎮重要藝文活動的駐點。去(110)年受文化部補助「110年文化部推動地方影視音發展計畫」,由嘉義縣政府指導,嘉義縣文化觀光局主辦的「老戲院‧新舞台」系列活動,展開多元的藝術表演活動。在地的南華大學民族音樂學系也受邀演出四場不同的演出風格,精湛的表演獲得廣大迴響,吸引來自台北、彰化、台中等各地有興趣的民眾前往觀賞,現場座無虛席,觀眾反應熱烈,深獲好評。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文創系學用合一 總整課程成果發表秀實力
南華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於日前(1月5日)舉辦「107級總整課程成果發表會」,以「數位」、「宗教」、「創新」三類元素進行「數位虛擬實境與電子書」、「玉虛宮主題策展」、「創業行銷企劃與創意模型」,並結合系上的課程特色「數位出版營運、藝文活動專案及文創商品產銷」呈現三種不同的思維角度,更以玉虛宮的文化為底蘊,舉辦宗教暨學術交流之文化展覽活動,展現大四畢業班四年來的學習成果。
大學校園 福虎添藝展新猷 視計如春創佳績,南華大學視設系春納迎新年
南華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為了迎接新的福虎年,並延續優良的傳統文化精神,特別於1月12日下午在系館舉辦一年一度的「迎春納福」活動,由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兼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主任葉宗和教授帶領該系師生,共同揮毫迎接新的一年,也為濕冷、陰霾的天氣貫注一股熱鬧的暖流。春納活動當天,南華大學林聰明校長與林辰璋副校長一如往例,特別撥冗出席,祝賀視設系這個喜慶的日子。
大學排行 【U.S. News】2022全球大學排行 臺灣27校入榜
《美國新聞與全球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2022最新的全球大學排行榜已出爐,臺灣有27所大學入榜,以臺大居首,為192名,其次為清大3758名、陽明交大587名。今年,美國哈佛大學依舊蟬聯榜首,麻省理工學院和史丹佛大學也和去年一樣,分居2、3名。而在亞洲排名部分,則是中國清華大學居首,為26名,新加坡國立大學次之,為29名。 臺灣27大學入榜,2大進五百強 今年臺灣共入榜27所大學,其中在前500名的大學有國立臺灣大學與國立清華大學,分別為第192名與第375名;此外,有7所大學排名落在500-1000的區間,包括陽明交通、成功、中央、中國醫、臺科大、北醫、中山等。 全球最佳大學評分指標 2022全球最佳大學排行榜(2021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將全球90多個國家、1750所大學,依據學校研究表現、發表論文數目、引用次數等13項評分指標排序,著重大學的學術研究和學術聲譽。各項相關評分指標如下表所示。 全球TOP 10 大學 全球最佳大學前10名,除了英國的牛津和劍橋2所大學外,其餘8所都是美國大學。 北京清華大學為亞洲之冠 在亞洲部分,前三名分別為26名的中國清華大學,其次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為29名,再來則是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學,為33名。而中國的北京大學則在45名、香港大學為76名、香港中文大學為82名;日本的東京大學為77名。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喔。 ★資料來源:U.S. News & World Report:2022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高中校園 【老師好酷】明道教官詹宗龍 把國防課變熱門
「為什麼上課不認真?」老師問,還沒來得及解釋,一記響亮的巴掌已滾燙印在詹宗龍臉頰。站在講臺上,在眾人面前所承受的羞辱,讓詹宗龍充滿了憤怒,因為他們永遠無法理解找不到唸書方法的痛苦與無助。 然而,多年後的今天,詹宗龍教官的身分站上了講臺,成為小時候他最厭惡的「老師」,並在今年以創新的教學模式榮獲師鐸獎肯定,一舉重塑「教官」與「老師」這兩種角色的傳統定位。過去的一巴掌,滾燙的記憶猶在,現卻化成令人讚嘆的掌聲。 從學生出發 運用「學思達」 發呆、望窗外、睡覺、抄寫其他作業...,當教官詹宗龍發現,即使使出渾身解數,想盡辦法讓「國防課」的教學內容更豐富有趣,只要瞥見臺下空洞渙散的眼神,便瞬間將他再次帶入記憶的黑洞,重新看見小時候那個上課總是聽不懂也不感興趣的自己,那個熬夜唸書卻依然考不及格的自己,那個充滿了失敗感與無力感的自己。 「我突然好想照顧那個小時候的自己」他說。於是,他決定從學生的視角,去看見他們在學習上所面臨的困境,尋找各種教學方法,最後終於接觸到張輝誠老師所創立的「學思達教學法」。 於是,早在108課綱實行之先,詹宗龍便已透過「學思達」的分組討論、發表、統整等,與學生共好的上課方式,帶領學生培養自主學習、口語表達、資料收集、批判思考等能力,誘發高學習動機,翻轉學生對國防課的刻板印象,將年輕學子眼中「無聊到爆、跟不上時代」的國防課,轉化成充滿活潑論述與思辯的創新課程,進而引導學生找出對國家的共識、歸屬與認同。 「我不是在教國防,而是在教人生。」國防課不播軍教片,禁忌話題也可以是教學題材,因為這才是真實人生。一時之間,詹宗龍成了熱門教師,甚至有校友組團回來上他的國防課,小時候不會唸書的詹宗龍,成為教官後卻很會教書,其間的轉折,關鍵何在? 詹宗龍透過「學思達」,翻轉學生對國防課的刻板印象。(攝於2021年) 反思人生 轉換跑道 事實上,年輕時那個不會唸書、總是落榜的詹宗龍,也曾經不知道自己還能讀什麼?能做什麼?或對什麼感興趣,只能隨波逐流;即使後來勉強就讀軍校,卻依然於假日流連網咖,企圖從網路世界尋求自我認同。 在軍中磨練出強健體魄,詹宗龍的內心卻依舊是個軟弱的孩子,無法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偶然機會下,他閱讀了嚴長壽所著《總裁獅子心》,從中看見一個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進而反思:「我是不是可以和他一樣,不再隨波逐流,意志堅定地為人生做出決定,創造自己的未來?」 於是,22歲的他決心轉換跑道報考教官,然而,直到他真正考取教官、進入校園,已經是8年後的事了;8年中,他告別了網咖人生,積極攻讀研究所,取得不錯的學歷與成績,並在妻子的鼓勵與支持下,堅定持守「教官」這個目標,決不放棄。考取後進入臺中明道高中那一年,他已年過30。 「書隨便你怎麼教,只要把學生管好,就是教官的基本工作。」記得剛進入校園,主任教官對他的期許就是「管」學生,而非「教」學生,「但站上講臺,我就是教師的角色,我沒辦法隨便教,我想好好地投入教育工作,改變學生,影響許多人的未來。」因此他透過創新教學,藉由不斷投入教學競賽與獲獎,以獲取體制內認同,瞭解其所努力的方向是對的,甚至一起改變國防課。 傾聽需求 規劃未來 其實,「管」好學生,說起來也不難,該罵罵、該罰罰、該記過的記過,但詹宗龍不這麼認為,「一則師生衝突事件,可能是學生錯,也可能是老師錯,甚至可能是家庭教育使然,誰該受罰?又該怎麼罰?」 他看見自己在老師、學生與家長不同的角色之間拉扯,發現每個問題背後都潛藏著錯綜複雜的因由,如何理解每個角色的生命困境,並做出正確判斷,處理事也要處理人?於是,他決定再次進入學校,透過彰化師範大學心理健康與諮詢研究所,學習尋找更好的解方,讓每個人都能因他而有所成長。 站在學生的角度傾聽問題,設計他們所需要的課程,甚至與他們一起設計未來,培養帶得走的能力,當老師為了學生,努力成為更好的老師,學生就可能為了成為更好的人而努力,這不就是教育嗎?隔著一座講臺,今天的詹宗龍,要和小時候的詹宗龍說:「謝謝你,讓我成為更好的老師。」
高中校園 【108課綱】新興科技遠距跨域 強化多元學習
教育部國教署110年透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補助全國設置12所「新興科技區域推廣中心」,各中心須辦理跨年級、縣市及國際交流等遠距教學示範,提升新興科技體驗服務,並強化教師遠距教學與數位教學專業能力,開發跨領域的自主學習課程。而在疫情期間,區域推廣中心更扮演了遠距教學推廣者的重要角色,讓學校能及早運用數位科技改變課堂教學模式。 彰化二林工商-新興科技融入學科 以國立二林工商設置彰化區域推廣中心為例,該中心邀請多所彰化縣市高中職、國中小參與,透過在地新興科技種子教師,串聯新興科技遠距教學攝影棚及同步視訊,設計機器人的程式設計直播共學,並將VR虛擬實境、物聯網等新興科技融入學科學習。例如利用VR虛擬實境,臨摹古人陶淵明從所見所學描繪桃花源的過程,創作桃花源記VR教學套件,以小說式劇情流動,電影式第一人稱手法,製作學生與場景、人物互動的虛擬實境體驗。 二林工商-VR結合桃花源記教學。 新北板橋高中-首創食育實驗室 新北市板橋高中Ecity新興科技區域推廣中心,建置互動問答網站「從產地到餐桌-探索米米的身世之謎」,以開放式結局劇本,讓學生透過非同步短片瞭解從產地到餐桌農作物的生產歷程、農業現況以及食物的產銷履歷。另外,中心也打造全國首創「食育實驗室」,配備新型態的智慧家電、雲端教學直播系統及融入食育美感教育精神,將與智慧農場整合打造完整的新興科技產地到餐桌,全面整合的創新示範教學場域。 板橋高中-食育實驗室上課操作。 高雄海青工商-物聯網控制燈 高雄市立海青工商設置高雄區域推廣中心,將物聯網的元素與生活科技做結合,設計出「物聯網遠端控制LED燈」手作課程,運用Webduino Smart版、三色LED等材料組成,並透過拼圖式程式帶領參與者進行簡單的程式編寫。因此,該課程能進行跨年級的推廣,也可以利用直播進行教學,推廣時,經常能看到學生自行組裝及編寫後成品的興奮及喜悅。 國教署表示,數位科技已然成為生活中重要的一環,及早在教育階段讓學生接觸,藉此普及學生對新興科技之認知及視野,孕育跨域數位人才;未來將持續補助學校發展新興科技遠距教學教材教案及示範服務,讓學習不受到時間及地點的限制,對我國培育下一代學子的資訊科技能力和數位學習應用會有相當大的助益。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民音系系友翁鈺鈞力拼「超級紅人榜」衛冕成功
南華大學民族音樂學系系友翁鈺鈞,參加三立電視台「超級紅人榜」歌唱選秀節目,歷經長期的過關斬將,勇闖20關比賽,精湛的歌藝及表演受到肯定,並於日前(1月9日)通過最終考驗,衛冕成功,獲得三立電視台頒發十萬元獎金!不僅讓民音系師生與有榮焉,更可謂為南華之光。
大學校園 「江麗雲油畫展」層層堆疊的藝術美感,於南華大學三好廳展出至1月17日
南華大學「2022藝術季」首場展覽特別邀請擅長油畫的雲林縣濁水溪書畫學會前理事長、現任榮星環境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江麗雲女士策展,於中道樓三好廳展出37幅經典畫作,並於1月11日舉行開幕茶會,該展覽將展出至1月17日,歡迎對藝術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前往參觀。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關懷偏鄉 推動環境科普青銀少共學
南華大學透過科技部科學志工南區計畫之補助,本學期持續推動「環境科普青銀少共進行動計畫」,引入在地、自然資源、環境永續之概念,招募志工。活動由南華大學河川保育隊及Young Green環境志工隊發起,希望結合當地的社區、國中小,引入在地、自然資源、環境永續之概念,透過環境科普的方式介紹環境科學、水質科學與資源循環的目的,達到青銀少共學行動的目的。
大學排行 【2022 QS】亞洲排行 臺灣46大學進榜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公布了「2022年亞洲區大學排行榜」,臺灣有46所大學入榜,11所進入百大,而國立臺灣大學的排名和去年一樣,皆為19名。整體來說,進入2022QS亞洲排行榜的大學,中國共有126所,香港有9所,日本有108所,南韓有88所,新加坡則有3所大學入榜。 此項排名是針對亞洲687所大學,依照各大學的依據學術聲譽、雇主聲譽、師生比例,論文引用、國際師生比例等11項指標做評比,前三名分別是:新加坡國立大學、中國北京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臺灣46所大學入榜 臺灣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共有46所,較去年多了3所。今年同樣有11所大學在百大排名中,臺大仍居首。 亞洲排行TOP10 進入「2022亞洲區大學排行榜」前十名的國家,以中國(含香港)數量最多,有7所大學,新加坡次之,但前3名就包辦了2名。新加坡國立大學今年依舊奪冠,中國北京大學第2,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第3。名次變動較大的是北京清華大學從去年的第2名掉到第5名,而中國北京大學則從去年的第7名躍昇至第2名。 QS亞洲排名的指標與權重 QS亞洲排名的指標共有11項,包括學術聲譽、僱主評分、生師比、教員論文平均被引用數、國際師生比例等來對亞洲區各大學進行評分排名。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喔。 ★資料來源: QS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