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高中校園 【2021國際化奧】榮獲3金1銀,國際排名第3
我國參加2021年第53屆國際化學奧林匹亞競賽,在79個國家、312名學生參賽中,榮獲3金、1銀的佳績,國際排名第3名(以金牌數計算;中國與俄羅斯分別獲得4金,並列第1名),成績表現優異。 今年因受疫情影響,國際化學奧林匹亞競賽改為線上賽,各國代表隊伍在各自國內尋覓符合大會規定場地參賽,並依規定建置競賽環境及訓練監考人員。 由左至右為丁俊呈、陳柏安、王睿熙、林軒霆。 3金1銀,世界排名第三 我國代表隊由國內十多名教授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國內選拔過程分為初選、複選、選拔訓練營及決選四階段,參賽的4名同學,經過選拔在1,965名學生中脫穎而出,代表我國參賽。代表隊3位金牌獲獎者分別為臺北市私立薇閣高級中學學生陳柏安、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學生丁俊呈及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學生王睿熙;1位銀牌獲獎者為國立新竹科學園區實驗高級中等學校學生林軒霆,成績表現優異。 國際化奧需融會貫通 國際化學奧林匹亞(International Chemistry Olympiad,簡稱IChO)是為20歲以下的中學生所舉辦的化學領域實作與理論的年度國際競賽。比賽分為「理論」(占總分的60%)和「實驗」(占總分的40%)兩部分,各部分比賽時限都是五小時,不在同一天內舉行(一般實驗先考)。 考題為英語版,由帶隊導師負責翻譯,考生可用母語作答。試題涵蓋化學中多項領域,包括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以及光譜學等。雖為中學範疇,但較深入,需要較高的知識程度和理解能力。因此,應試考生不僅需要對化學高度的理解力和極大的興趣,更需要一種突出的融會貫通、聯繫實際的能力。 教育部為獎勵學生的優異表現,訂有「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於本項競賽獲得金、銀、銅牌獎者,除可保送大學院校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院校各學系外,亦可分別獲得教育部頒發新臺幣20萬元、10萬元與5萬元的獎學金。獲得榮譽獎者則可推薦入大學院校各本學系。 臺灣近5年排名前3 我國自1992年起參加國際化學奧林匹亞競賽,歷年均獲佳績,參賽至今總計榮獲54金、50銀、11銅,近10年參賽我國國際平均排名為前5名,代表我國參賽學生於1993、1997、2009、2013、2015及2017年的競賽中均全數榮獲金牌。
大學校園 創作無極限化身哲學家 醒吾張家銘洲際海報賽為國爭光
醒吾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大四生張家銘,創作時爆發力十足,時而想像自己是創世神保留最純真的自己,甚至化身為哲學家不侷限於形式創作,作品勇奪第一屆洲際海報設計大賽(學生組)一銀獎、一銅獎,為台灣爭光! 2021第一屆洲際海報設計大賽(POSTERSTELLARS 1ST INTERCONTINENTAL POSTER COMPETITION UNITED STATES 2021)為美國的Poster Stellars LLC公司創立的一個跨洲際比賽,希望能為全球的藝術家提供一個平等競爭的機會,讓有能力的設計師大放異彩。 第一屆洲際海報設計大賽就多達41個國家518張海報報名參賽,醒吾科大商設系今年應屆畢業生張家銘在眾多海報中脫穎而出,榮獲2021美國首屆洲際海報大賽(學生組)政治類-銀獎及生態類-銅獎。 張家銘同學復興美工畢業後就讀醒吾科大商業設計系,大一生就很有自己獨特的想法,進大學創舉就是在校園隨意噴漆。醒吾科大學術風氣自由開放,商設系導師翁永圳發現後不但沒有責難,發動商設系全力支持,幫張家銘圓噴漆夢,成為第一個大一生在校園開設了噴漆個展的學生。 張家銘自己在一、二年級時還沉靜在噴漆的世界中,為了畫好每次的噴漆都還會在家中練習無數多次,還和醫學院的姐姐借了骨骼圖,一筆一畫的練習。直到四年級在同學介紹之下走進海報的創作,最高一個月製作了11張的海報同時還進行學校的展覽。 什麼都想學習的張家銘表示,大四時開始參與國際賽的創作,之前努力學習的素描、水彩、噴漆等創作,都是為了分享與享受創作的過程。而「爆發力」就是創作最重要的一環。創作作品時都會想像自己是創世神,想保留最純真的自己,也想創作出獨一無二的作品。 說到作品的設計理念,張家銘誠實的說出在創作時都覺得自己就是一位哲學家,藝術不侷限於形式,創新的發想無處不在,自己就常常在半夜突然有了想法就會起身完成它。 張家銘座右銘是「設計是為別人訴說感情,藝術是為自己表達感情」。目前已畢業的張家銘未來還想自己接案創業,希望自己能有更好的創作與能力。 商設系翁永圳老師從一年級就擔任張家銘的導師,當張家銘被學校發現在校園噴漆後,還協助他開辦第一個個展,對張家銘而言就像一個爸爸一直給予很多協助,翁永圳老師對每位學生的作品都不會給予直接的否定,而是選擇給學生更大的思考空間。
大學校園 【110臺大系統】開放跨校雙主修,跨域多元學習
由臺大、臺師大、臺科大組成的「臺灣大學系統」,推動共享三校課程資源,可跨校雙主修、輔系、逕讀博士,增加跨域學習及就業機會。跨校修課人數逐年成長,6年來已累計3萬3,279人次。 110年可跨校雙主修 「臺大系統」自103學年成立後(原名「臺灣大學聯盟」,104學年度更名),三校師生互動愈來愈緊密,106學年首度開放跨校修習學分學程,108學年開放跨校輔系,學生反應良好,各校參與學系數及提供名額也逐年增加,110學年起開放「跨校雙主修」,並由臺師大與臺科大先行試辦。 三校優勢學門各有不同,在地利之便及互補性強等優勢下,近3年來已有48個學系,開放三校同學跨校雙主修及輔系修習機會,包括臺師大教育、特殊教育、設計、表藝等,臺大機械、化工、人類、社會等,以及臺科大營建、建築、財務金融、智慧財產權學位學程等,合計186人取得修讀跨校雙主修及輔系資格。臺師大教務長劉美慧表示,學生透過跨校選課、輔系及雙主修,除了能拓展學習視野,擴大學生學習圈,也增加與他校學生合作機會。 跨校選課年年增加 「臺大系統」統計,三校跨校選課人數從104學年2,535人次、105學年4,603人次、106學年5735人次、107學年6114人次、108學年6811人次,到109學年已增加到7,481人次,數據明顯成長,6年來累計多達33,279人次。 另外,臺師大學生申請跨校輔系,前三年累計達180人次。進一步分析,歷年學生修讀科系累計人數,以臺科大智慧財產權學程15人為最多,其次依序是臺科大財務金融系10人、材料科學與工程系9人、臺大社會系7人是熱門選擇。 跨校跨域多元學習 今年剛畢業的臺師大東亞系校友陳希晟,108年開放跨校輔系時,就錄取臺科大建築系,修讀兩年拿到輔系學位,目前準備攻讀建築相關碩士學位。原本就有興趣、卻完全沒基礎的他表示,跨校輔系讓他這種非本科系學生,也有機會多元學習,讓他覺得相當開心,甚至也影響未來人生規劃。 不過,陳希晟也指出,開放跨校輔系只是打開大門,若要完成學位,仍需要克服許多障礙,例如他是跨領域修讀,繪圖就要從頭學起,自己每天就花2小時練習繪圖技巧,至於其他困難之處,還包括學校間距離、排課衝堂等。 剛畢業的東亞系校友陳希晟(右2)透過臺大系統跨校輔系平台,成功取得臺科大建築系輔系學位。 臺師大鬆綁雙主修、輔系門檻 臺師大教務長劉美慧表示,面對日益複雜的人類問題,已非單一學科知識可以解決,勇於跨域及創新的人才是時代所需。事實上,臺師大也大幅鬆綁跨域學習門檻,只要學生修完先修課程,就可以登記「輔系及雙主修」資格。 因應跨校輔系、雙主修制度上路,未來跨校修課需求,應會再提高,所以將持續增加三校間學程修習名額,拓展學生學習視野、降低各校各自開課成本,同時整合三校全英語課程,並以臺師大現有的國際文化學分學程為基礎,合作規劃全英語國際文化學分學程。 除此之外,從106學年度起,三校間學生也可以互相「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也就是三校優異的學士畢業生、碩士在學生都可以申請,通過後直接修讀任一學校的博士學位,達成促進校際合作、共享教學資源的目標。
大學校園 醒吾寵物美容班隆重登場 瞄準毛經濟就業一條鞭
疫情期間,飼養寵物風氣日盛,對毛小孩的關愛和消費支出,造就寵物經濟蓬勃起來,「毛經濟」已成疫情時代一門學問。醒吾科技大學擘畫多時「寵物美容專業訓練班」開課囉,邀請卓越師資專業輔助寵物美容考照,搭配東森寵物雲接軌就業,一條鞭打造毛小孩商機!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曾調查網友寵物飼養及消費行為,發現高達近7成網友有飼養寵物經驗,其中又以Z世代與未婚族是潛力飼主。醒吾科技大學開設的「寵物美容專業訓練班」,就是結合寵物飼養群體快速增加,商機多元需求,規劃一系列實用完整課程。  醒吾科大時尚產業經營管理系系主任何依倫表示,寵物特色課程以選修課為主,包括「時尚產業概論」、「寵物美容基礎」、「寵物美容證照輔導」、「寵物商品設計」及「企業實習」,今年開設的「寵物商品設計」就是以製作服裝、配件設計為主,只要有興趣的同學皆可選修,一起用輕鬆的方式完成與毛小孩的親子裝。  醒吾科大與ETtoday東森寵物雲公司結盟,簽署寵物經營班產學合作,建置寵物美容教室,成為寵物美容乙、丙級技術士術科考試核定考場。未來醒吾科大推廣中心也會針對一般民眾開設寵物美容、寵物商品設計等相關課程,歡迎喜歡毛小孩的社會大眾踴躍參加。  醒吾科大秉持著「選擇醒吾,一生幸福」的培育模式,讓學生多元化的學習與實務相連結。寵物經營課程將與稻江商職的「寵物經營組課程」緊密策略聯盟,再與東森寵物雲已簽署的寵物經營班產學合作,未來有興趣的同學皆可選修。只要學習寵物特色課程的學生,也都可至東森「寵物雲」實習,與業界無縫接軌。
大學校園 醒吾科大培養原住民跨界表藝人才 新北原民局啟動培力計畫
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為扶植原住民藝術團體,今年持續推動原住民表演藝術專業培力計畫,再次委由醒吾科技大學專業師資團隊,培訓「旅北都蘭部落文化藝術團」等9個原民藝術團,深化新北市原住民表演藝術產業,傳承原住民文化並提升藝術人才競爭力。  移居新北市原住民族日益增加,新北市原民局長羅美菁秉持「前進,蛻變,再造原動力」初衷,打造新北新原鄉願景,持續推動培植原住民藝術團體,即使今年疫情嚴峻,培力計畫克服萬難如期執行。她強調,透過培訓課程不但奠定新北市原住民族表演藝術文化根基,也激起國人對原住民族文化的認知及熱愛。  參與培力計畫團隊包括旅北都蘭部落文化藝術團、台灣原世紀文化藝術團、台北山舞藝術團、豐年文化藝術團、原創表演工作室、卡邦原住民文化藝術團、馬拉赫文化歌舞劇團、馬耀文化藝術團及原美活力文化藝術團,其中台灣原世紀文化藝術團與原創表演工作室,是今年度新加入團隊。  培力計畫從7月開始推動,當時疫情嚴峻,包括音樂編劇及劇團行政管理採取線上授課,學員出席踴躍熱絡。羅美菁局長為了幫學員打氣,也撥冗上線鼓勵學員保持學習熱忱與堅持毅力,同時對新加入的台灣原世紀文化藝術團與原創表演工作室期勉有加,期待年底結訓時都能展現最具原住民文化特色成果展。  培力計畫課程包括音樂劇編劇、劇團行政管理、音樂劇演唱表演訓練、劇場肢體開發、舞台化妝、音樂劇導演、音控技術及燈光技術概論,都是音樂舞台劇最實用課程。參與計畫的9個原民藝術團體都有舞台展演經驗,培訓過程中將依劇團特性不斷修正、編寫劇本,年底12月展演時將多元呈現各原住民族文化。  劇團成員有1/3是12歲以下國小學童的卡邦原住民文化藝術團,團長阿妞兒掃吾瑪說:「今年劇本將以阿美族太陽神話故事,訴說部落感人故事,因此希望透過培力計畫學習更專業歌舞表演,聚集更多年輕原住民參與,由部落耆老指導古調,用劇情說出母語,大人與小孩一起成長,增加年輕原住民對族群的自我認同!」  第一次參加培力計畫的台灣原世紀文化藝術團適逢防疫期間,團長沈晏寧聯想起民國37年台東縣重安部落發生霍亂致死恐懼歷史。場景將從爺爺的回憶拉至重安部落,當時醫藥資源匱乏導致60多位族人死亡,有人傳言是打針致死,那種恐懼心情如同現在有人施打新冠肺炎疫苗致死,總是令人不安,因此取劇名為《重獲平安》,祈祝國人都平安渡過這次疫情!  馬拉赫文化歌舞劇團在烏來固定展演,原本只有舞蹈及歌曲表演,去年參加培力計畫嚐試創作音樂歌舞劇,表演內容獲更高評價,團員十分興奮開心。團長鄭純純表示,去年演出泰雅勇士傳奇序曲《思念》,今年創作的音樂歌舞劇《織聲響起》,將以代表泰雅女性的織布為題材,紀念已故紋面祖先們,服裝特別請烏來編織協會老師純手工打造。  經常應邀表演原住民祭儀的原美活力文化藝術團,近年深耕文化傳承。團長張秀娟表示,去年演出《回家吧!孩子》呈現勇士成年禮儀式,今年將演出阿美族美麗愛情故事《七彩布裙的傳說》,描述部落兩位非常優秀的青年勇士古拉斯及卡爾照,同時愛上部落少女少瑪拉,兩勇士決定以跨越部落對面的峽谷為考驗,場景及道具都是新的嚐試。  醒吾科大團隊師資都是表演藝術劇場業界佼佼者,學校表演劇場軟硬體設施完善,去年執行培力計畫展演《原鄉呼喚》,成功的讓所有表演劇團把培力課程所學專業,融合音樂、舞蹈與戲劇三元素跨界演出,創作激盪過程中大幅提升原民藝術團體表演精彩度,觀眾佳評如潮。  培力藝術總監醒吾科大流行藝術學院院長舒宗浩指出,原住民擁有音樂與舞蹈天賦,原住民藝術團體在原民局輔導下蓬勃發展,劇團表演藝術是創意也是人力密集的產業,透過培力計畫專業表演藝術課程訓練,不但可以扎根原住民藝術團體穩定運作,更能強化各原住民族文化傳承。
大學校園 元培醫護華語特色課程 吸引日本學生線上學習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國際處華語文中心主打醫事華語特色課程,吸引日本北海道大學學生金岡健一郎線上學習,順利完成三天課程取得結業證書,最後並表演「我的餐盤6口訣」,強調課程生動活潑,讓他很快掌握華語醫護相關知識。 金岡健一郎參加了元培華語文中心於9月1日至3日推出為期三天18小時的線上樂活醫護華語個人課程,主題包括了健康飲食、運動、復健、芳香按摩等等醫護相關知識,除了華語老師進行授課之外,還有元培相關科系老師的示範,讓學生學習到最正確的專業知識。
大學校園 醒吾科大「孩要幸福一夏」 疫情下陪孩子歡樂過暑假
為了讓林口地區小學生暑假快樂學習,由醒吾科大與新北市議員蔡淑君共同舉辦的「孩要幸福一夏相扶成長夏令營」已邁入第四年。今年受到疫情影響改線上舉行,小朋友們雖然無法到學校認識新朋友,籌備營隊透過Gather打造出數位版的醒吾科大校園,陪伴孩子們渡過難忘的暑假。 今年營隊準備了豐富的故事與互動,小朋友進入「孩要幸福一夏」的夢幻世界,在充滿動物的吾之森、醒之沙漠及學識之海中探險,有一天吾之森突然發生了森林大火,於是動物們請求小朋友們的協助。小朋友必須依靠團隊合作完成任務取得線索,並從動物間的對話找出縱火的犯人。 「相扶成長夏令營」每年都是由醒吾科大學生擔任營隊工作人員,從課程規劃到執行全部都由營隊成員包辦,學生將在學校所學轉化為適合小學生學習的課程,包括觀餐學院設計簡易學習的中西式料理與西點烘焙、藝術學院同學教導小朋友認識音符及歌唱技巧,讓小學生們能發揮專長並且從服務中學習與自我成長。 本屆總召陳云泯表示,五月時團隊都還以實體活動做整體規劃,不料疫情影響下只能全盤重來,靠著營隊成員們的團隊合作下很快商討出解決方案,由蔡翰翔及帶領團隊成員們透過Gather打造出一座數位校園,並依據課程內容設計教學場景,讓孩子們可以一邊學習一邊探索校園。 成員林星辰覺得自己在引導小朋友的過程中表達能力有所提升,讓自己更有信心與小朋友互動;陳采潔認為對待小朋友應該學會換位思考,才能引導被動的小朋友積極參與;王宥澄發現小朋友的探索及學習能力很強,能探索出Gather中一些他不知道的功能,經過兩周的相處後他覺得自己更有耐心了。 楊茱衣已經是第二年擔任營隊隊輔了,她認為學習溝通相當重要,尤其是對於自我意識很強又喜歡被關注的小朋友們,更需要有方法去引導他們完成課堂的任務。 由於是採用線上夏令營的方式,團隊碰到最大的問題還是來自於網路的頻寬,常因為小朋友家中網路訊號不穩定或各種突發狀況,訓練出成員們危機處理能力,協助斷線的小朋友們能順利跟上團隊進度。每日課程後的檢討也培養成員發現問題及解決的能力,相信學員們將把在營隊學習到的經驗運用在未來的生活中。 主辦單位:蔡淑君議員服務處 / 醒吾科大 協辦單位:林口各國小 / 林口區公所
高中校園 【大甲高工】智慧工具機專班 職場實習精進專業
臺中市立大甲工業高級中等學校開設「智慧工具機契合式人才培育專班」,連結大臺中智慧工具機產業鏈,與地區工業廠商協進會合作,借鏡德國產業公會技術人才培育制度,共同培育工具機產業人才,開創以產業公、協會為專班平臺的「產學合作」機制,提供學生多元選擇。 教育部國教署為加強技職實作能力的培養,鼓勵技高學校發展學校特色,強化師資及課程,持續推動技職教育「育才、產學」雙贏,「縮短學用落差」的「產學合作」政策,已有多所高級中等學校設置「建教合作教育班」、「就業導向課程專班」、「產學攜手合作計畫專班」。 廠際觀摩交流。 產學合作 縮短學用落差 大甲高工「智慧工具機契合式人才培育專班」聚焦合作智慧工具機相關廠商,提供學生以加工、組裝為主,設計、品管為輔的職場實習工作崗位與實作內涵,培育學生入廠前機械基本專業技能與素養,透過地區工業廠商協進會鏈結學校與合作廠商,協助合作廠商發展職場實習課程內涵、安排業師崗位指導、訂定職場技能教學準則,並協同學校逐年規劃及發展產學技能培育評量題庫,以建立職場實習專業技能認證機制。 專班學生於高一、高二階段先學習機械基本專業技能與素養,高三全學年則在職場實習。學校學習期間每週開設人文素養課程,並於前三學期安排參訪所有合作廠商;高二由學校辦理廠家與學生媒合活動,並赴職場接受由廠商規劃的80小時職前基礎專業技術課程,除由廠商精心安排業師外,並利用職場機具設備進行教學,以儲備個別廠商專精技術人才及符應產業自主育才機制。 專班學生在高三職場實習期間,學校會同協助辦理廠際觀摩,安排專班全體學生及合作廠商,前往各合作職場,觀摩各廠教育訓練措施,並由在廠實習之專班學生,進行職場實習口頭報告,展現學生職場實習實作與技術學習成效。 勤益科大 銜接專業進修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智慧工具機契合式人才培育專班學生畢業後,透過與國立勤益科技大學產學攜手合作,銜接技術縱深進修課程,落實職場人才培育,有效鼓勵青年在地學習,鏈結在地產業就業,確保學生技藝學習成果符合業界需求,讓技高學生得以學以致用,深耕專業技術領域,成為業界炙手可熱的人才,以達成技術職業教育「在地人才,在地培育;在地產業,在地用才;扎根地方,接軌國際」願景。
大學校園 國立聯合大學文創系於高中端開設EMI課程
本校文化創意與數位行銷學系與資訊工程學系,秉持著 「大手牽小手」理念,於2019年起合作推動教師至在地高職(苗栗高商)授課,「幸福學」「行銷學」「電腦軟體運用」等課程陸續開展,李威霆主任以幸福學課程,帶領苗商學子反思經濟成長就會有幸福感?如何培養正向心理學的理念,教導學生如何珍視自己的優點、提升生活品質的正確方式等。   今年暑假文化創意與數位行銷學系,更進一步與美國箴言高中(Livingword High School)合作,對全台高中端開設,首航之EMI課程(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文創系5位專任老師與周志隆、張敦為博士,共同規劃一系列商學基礎課程與歐盟之全英講座。在四場歐盟高端經濟系列講座中,實務經驗豐富之文創系張正霖教授,介紹整個歐盟的藝術銀行(Artbanking),與全球兩大藝術拍賣市場,在疫情來襲的2020年,佳士得(Christie's)與蘇富比(Sotheby's),在科技助陣下透過虛擬導覽,舉辦全球直播競拍,成交金額破94億紀錄,收藏家的報復性消費讓兩大拍賣行都受惠。李筑軒教授則介紹其母校里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介紹外,以品牌為主軸介紹英國時尚品牌Burberry · Vivienne Westwood · Victoria Beckham · Paul Smith等,而語言中心張敦為教授介紹其母校歌德 - 美茵河畔法蘭克福大學,並解析德國慕尼黑啤酒節(德語:Oktoberfest)與德國之政經發展。   文創系推動與高中端的一系列的互動課程,目的在於培養高中生之「全球移動力」,疫情下免出國也能擴展國際互動經驗,未來將持續提供更多元的國際化學習方式,提升高中職生的國際視野,實踐大學深耕在地與國際化之社會責任。
大學校園 虛擬人黑客松創作大賽 醒吾雙料獲獎最大贏家
國際虛擬人黑客松創作大賽,今年以「美好生活、城市行銷」為主題,醒吾科技大學數位設計系老師林恆億帶領學生團隊參賽,分別以「台中代言人爭霸」及「夏樂的澎湖灣」,囊括文化部台灣原創IP跨域應用組「最佳應用獎」與「最佳視覺獎」兩項大獎,是參賽單位最大贏家。  由台灣虛擬網紅協會舉辦的國際虛擬人黑客松創作大賽已邁入第三年,今年共分為學生組團隊組、一般組、臺灣原創IP 跨域應用與三創特別獎,參賽隊伍可以自創虛擬人物或使用主辦單位提供的虛擬角色進行主題創作,最為特別的是指定角色「天橋上的魔術師」,必須發揮創意將魔術師融入自己的作品當中。  醒吾科大數位系老師林恆億表示,數位系擁有與業界同等規格的動態捕捉設備,同學們經過課程學習後能建立屬於自己的虛擬人物,結合動態捕捉技術就能產出影像,效率比起傳統3D動畫製作更為迅速且真實,且動態捕捉技術已廣泛運用於各類領域中,未來將與表演藝術系跨系合作,推出醒吾科大專屬數位網紅「夏樂」,讓學生能靈活運用課堂所學技能。  創作夏樂的澎湖灣為醒吾科大「科技與藝術展演學程」的學生團隊,不少組員有澎湖旅遊經驗,成員范家才在新聞中看見澎湖觀光因為疫情影響衰退身有同感,決定透過景點建模結合虛擬偶像,帶領遊客藉由影片體驗澎湖觀光,期盼疫情過去後能有更多遊客到澎湖旅遊。  影片中的夏樂也是未來醒吾科大準備推出的數位網紅,人物形象以日系偶像為設計概念,搭配數位系專業動態捕捉技術,更能加快製作時程,經典場景與人物設計獲評審好評,幫團隊一舉拿下「最佳視覺獎」的殊榮。  以台中代言人爭霸拿下「最佳應用獎」的團隊,其中只有一位是來自台中,成員在聊天時發現台中人對於自家城市有哪些景點特色都相當了解,團隊決定以益智問答結合虛擬網紅的方式,透過逗趣的機智搶答,介紹台中景點與特色。  由於熟練地使用學校的動態捕捉設備,大量降低後期後製花費的時間,也讓團隊拿下第二高額的五萬元獎金。團隊表示拿到獎金後將投入畢業製作中,組員曹蓮君計畫製作關於「安樂死」議題的動畫電影,黃耀生同學也想開發由動態捕捉製作的射擊遊戲,活用系上的動態捕捉設備並累積實作經驗。  醒吾科技大學數位系團隊在黑客松創作大賽中雙料獲獎,全校師生與有榮焉。「最佳視覺獎」夏樂的澎湖灣團隊名單:駱君昊、黃文杰、葉博毅、吳怡瑩、范家才、劉瑞誠;「最佳應用獎」台中代言人爭霸賽團隊名單:曹蓮君、陳廷維、許筠珮、唐寧、黃耀生、孫翊婷。
大學校園 醒吾幹部研習線上蹦跳 熱情新鮮感如初戀甜蜜
疫情影響,醒吾科技大學靈活運用Google Meet與Gather軟體,將全校幹部研習轉為線上,設計新鮮有趣活動如談戀愛充滿新鮮感,參與人數超出預期達107人。活動總召鄭妤慧形容班級、社團幹部間熱情互動,有如陷入初戀甜蜜,增進彼此向心力更增加學習多元性。  疫情二級警戒延長至9月6日,打亂了醒吾科大年度全校幹部研習會原訂計劃,活動幹部化危機為轉機,重新思考如何辦理這次的研習活動,利用Gather軟體打造出醒吾科大校園景觀並利用線上圓桌會議模式來增加學員之間的互動,希望每位學員都能更同理心的對待大眾。  活動總召鄭妤慧同學剛卸下新媒體傳播系會長重任,原本擔心線上活動會冷場,經精心準備小禮物搭配趣味遊戲,增加服務學習的課程,視訊幹部研習活動反而像初戀充滿新鮮感,參與學生更熱情有勁,充滿創意的做法令學員讚不絕口!  此次活動靈活運用Google Meet與Gather軟體,透過「實現自我-打造你的鋼鐵人生」、「認識服務學習-做中學」、「活動企劃發想與執行」、「時間管理」、「從DISC人格特質做個高效領導者」、「世界咖啡館-校園議題討論」等課程,建構經營社團知能,並運用軟體打造校園景觀,學員不用到校就有親臨校園氛圍。  「服務同學在嚴峻的疫情下成軍,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線上會議籌備,沒想到還能達成線上107位同學共襄盛舉。」鄭妤慧開心表示:「這樣別開生面的活動形式,突破我們對於活動的想像,寫下一篇屬於我們學生時期的珍貴回憶,未來進職場更能適應多變的工作環境。」  餐旅管理系游景頎學員有感而發:「原以為線上課程只是聽聽演講,沒想到有這麼多的互動和小遊戲,活動整體很豐富,我也學到很多,我本身是活動長,因此企劃部分的課程真的是受益良多!很謝謝辛苦的組輔們,我很喜歡大家一起努力的感覺。」  「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跟隊員們一起討論企劃書的過程,大家為了一個目標努力並討論到很晚,真的是很感動。」觀光休閒系林慧玲學員分享心得:「最打動我的課程是服務學習,在這邊期許大家都可以把人放心上,把心的位置留給別人,做一個有溫度的人。」  醒吾科技大學陳寶億副校長說:「這次的人數遠超我們預期,同學參與度很高,包含服務員、社團幹部和班級幹部總共達到107位,印證課程內容真的吸引同學,也謝謝同學願意在疫情狀況下支持學校的活動,課程討論非常熱烈!希望同學都可以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未來校園活動,盡快回歸正常校園生活。」
大學校園 元培校友表現好 生技製藥系研究生疫苗廠及藥廠搶著要
「元培學姊在公司表現很好,相信你也可以,歡迎加入!」,生技製藥系研究生林秀樺7月才拿到畢業證書,同時就被上市櫃疫苗廠商錄用,面試時公司主管一句話讓她更有信心投入生技製藥產業,也確認在學期間所培養的專業與能力已為她開啟另一個生涯。 林秀樺畢業於石碇高中普通科,因為對生物有興趣,很快就決定大學要選讀生命科學或生物科技領域系所,進入元培生技製藥系後,深受學長姐們影響,不僅樂在課業,也積極投入系學會等社團活動,並期待著海外研習的機會,大二時就擔任系學會會長,大三上了校長林志城的課之後,決定加入生體分子實驗室,並直升研究所,一路跟著校長從系上到台灣茶會、再到台灣健康管理學會做計畫、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