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活動

情報 嘉大獸醫系黃煥南校友榮獲2025年全球傑出僑生校友僑務貢獻獎
僑務委員會日前公布2025年全球傑出僑生校友選拔結果,共有17位海外傑出僑生校友獲獎,嘉義大學獸醫學系畢業(柬埔寨僑生)、目前擔任澳大利亞留台校友會會長的黃煥南校友獲得僑務貢獻獎,6月10日在臺接受全球傑出僑生校友表揚暨頒獎, 6月12日專程回母校拜會林翰謙校長,嘉大師生與有榮焉。 黃煥南校友早年從柬埔寨到臺灣就讀嘉義大學獸醫學系,原想學成後回柬埔寨成立養殖農場,但求學期間柬埔寨被紅高棉佔領,無法回國,生活遇到困境,故留在嘉大任職,一方面學習,一方面賺取生活費用。之後因雙親及兄弟姐妹移居澳大利亞雪梨,為了就近照顧年長雙親,遂辭去學校工作,移民到澳洲。初至澳洲人生地不熟,夫妻兩人胼手胝足創立一家嬰兒用品公司,進口全球知名品牌銷售經營,漸漸在澳洲、紐西蘭打出名氣。近年因covid-19新冠疫情,生意大受影響,他立刻建立全球線上市場,也開啟了人生第二事業高峰。黃煥南校友在澳洲熱心服務留臺校友、僑胞及協助外交部、僑委會各項僑務工作,獲聘為僑務委員、僑務諮詢委員等職務,在澳大利亞留台校友會僑生同學聯絡及培訓,以及臺灣與國際接軌,做出極大的貢獻。 2018年有感於在管理及行銷上的不足,黃煥南校友毅然返臺參加比利時國立列日大學EMBA高階企業管理碩士課程,每半年親自回臺上課,終於修畢所有課程並取得學位。這個學習歷程讓黃校友在事業經營上邁向新的里程,成功人士必有他成功努力的歷程。 這次黃煥南校友得到僑委會全球傑出僑生校友獎,可謂實至名歸,也獲得全球校友聯盟吳松柏主席和全球校友極力讚賞。
情報 嘉大積極布局醫學教育 中獸醫藥論壇展現中醫藥跨界應用潛能
後疫情時代,全球重新關注傳統醫療智慧,中醫藥產業蓬勃發展,這股風潮也延伸至動物醫療領域。嘉義大學6月15日在新民校區舉辦《中獸醫藥在動物健康與產業應用的臨床實踐與創新》論壇,聚焦中草藥於動物健康照護的臨床應用與研發潛力。此次論壇由嘉大獸醫學院與台灣中藥臨床學會聯合主辦,吸引來自產官學研超過百位人士熱烈參與,包括各地區政府官員、獸醫師及多家生技製藥產業代表,共同探討中獸醫藥之創新應用。 林翰謙校長於開場致詞時指出,嘉大長年深耕中醫藥與生技醫農領域,隨著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南院落腳嘉義獲得嘉義縣市政府及多位立委的大力支持,嘉義大學積極爭取設立中醫學系及成立醫學院,冀望在雲嘉南中醫藥生技產業廊道的發展藍圖中,扮演研究與人才培育的核心角色,為臺灣醫療教育注入新力量。 此次論壇是嘉大向醫學教育跨足的一項具體展現。論壇中,獸醫學院賴治民院長回顧中草藥在動物飼養上的歷史應用,強調中醫藥科學化後的研究價值與潛力。論壇講題涵蓋臨床實務到生技創新,包含賴院長主講的「中草藥在獸醫臨床發展與應用現況」;王昭閔助理教授的「中草藥在禽類球蟲疾病之防治應用」;黃思偉助理教授的「中醫藥益生質預防動物疾病的應用」,以及生化科技學系張欣怡教授的「植物化合物綠色萃取技術在中獸醫未來可能的應用」。 台灣中藥臨床學會理事長蘇超麒則強調,中醫藥產業近年獲得中央政府高度重視,從「清冠一號」的開發經驗開始,開啟中藥新藥研發的新視野。相較於人用中藥,中獸藥的研發週期與法規限制相對寬鬆,提供了實驗與產業應用上的優勢。 此次論壇除了展示嘉大在中醫藥與生醫研究上的成果,也呼應學校規劃設立醫學院的整體發展戰略,嘉大將持續深化醫學與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鏈結中醫藥、獸醫與生技產業,打造具前瞻性與國際視野的醫學教育平台。
情報 亞洲大學【2025諾貝爾大師論壇|皮薩里德斯教授 6/20即將於亞大登場】
亞大於2010年起創設「諾貝爾大師論壇」,已邀請18位諾貝爾獎得主,與師生對談,與國際學術一流人才,面對面接觸學習,已成為亞大國際化一大特色。 【2025諾貝爾大師論壇|皮薩里德斯教授 6/20即將登場】 主講人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皮薩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教授,他將分享在AI世代中,同理心與創造力如何成為未來競爭關鍵,並為台灣年輕世代指出專業深耕的方向。
情報 亞洲大學職治系舉辦「進階輔具製作工作坊」,體驗大師級的輔具製作功力,獲同學熱烈迴響
亞洲大學職能治療系舉辦「進階輔具製作工作坊」,邀請被喻為「教授的老師」、資深臨床業師張瑞坤,進行特殊輔具的實作教學,讓即將到校外實習的大三同學,有機會體驗大師級的輔具製作功力,獲同學熱烈迴響。
情報 從課堂走向社區 嘉大「生態解說導覽」課程開創學習新體驗
為強化學生實務能力、落實大學社會責任並推動在地連結,嘉義大學環境教育學程「生態解說導覽」課程獲高教深耕計畫A主軸創新教學精進補助,由生物資源學系張素菁助理教授開設,帶領學生深入嘉義市東區興安里,實地辦理解說導覽活動,展現嘉大推動跨領域與社區合作教育的創新成果。 本課程初期安排學生實地拜訪興安里,從社區歷史與色彩出發,構思並設計出兼具教育性與趣味性的兩大活動「興安色票地圖」與「興安大富翁」。活動當日提供茶水餐點,營造溫馨友善的互動空間,吸引約20位居民熱情參與。居民們透過動腦與動手的活動方式,從不同視角重新認識自身社區,不僅加深對地方的了解,也促進鄰里情感連結,展現大學與地方共創的良好典範。 張素菁助理教授表示,自109年開課以來,「生態解說導覽」每年皆安排學生走出校園進行實地解說,今年首次結合在地社區,讓學生面對真實的社區居民,從零開始設計與執行整體活動,對學生與教師而言皆是一大挑戰。課程過程中,團隊多次與興安社區發展協會協調溝通,學生也在反覆討論中學習釐清活動目標、掌握在地特色,並持續提升解說活動的教育深度與互動趣味性。 參與學生表示,這門課採取學生主導、教師引導的方式,自由度高但挑戰也大,從前期規劃、社區溝通到實地執行,每個環節皆為寶貴的學習經驗。透過此次實作,不僅提升了解說與團隊協作能力,也體認到解說不只是知識傳遞,更需要融合趣味與互動元素,以吸引聽眾、促進交流,進而深刻體會大學生在社會中應具備的責任感與使命。 本次課程成功串聯學術資源與社區需求,為未來嘉大持續推動跨領域課程、深化社區合作教育模式奠定堅實基礎,亦具體展現嘉大培育具社會關懷與實踐能力人才的教育理念。
情報 114年全國教師資格檢定考試6/15嘉大蘭潭校區登場
114年度全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將於6月15日(星期日)登場,設置8個考區16個考場,其中雲嘉南考區由嘉義大學與臺南大學負責,嘉義考場位於蘭潭校區綜合教學大樓。嘉大考場共有中等學校、國民小學、特殊教育、幼兒園等4類師資類科試場,報名人數為651人,較113年度增加百餘人。為提供考生舒適、整潔應試環境,嘉大林翰謙校長、張俊賢副校長自2月起領導校內近100名同仁共同合作籌備、執行相關試務工作,近日並加強環境清潔、試場及動線布置,以確保當天試務工作圓滿順利。 嘉大承接設置嘉義考場除服務校內畢業師資生外,亦提供雲嘉南地區考生就近應考,免除舟車勞頓。蘭潭校區考場規劃於考試前1日(6月14日)下午2時起,於校門口公告各試場位於綜合教學大樓之樓層位置;同日下午3-5時開放應考人及家長查看試場位置,歡迎有需求考生於開放時間內前往。另,有鑑於本週天氣較不穩定,提醒應考人攜帶雨具並提早出門,且考試當天為星期日,建議事先留意各考場周邊交通狀況,避免因天候或交通因素延誤考試。 師資培育中心蔡明昌中心主任表示,嘉大為雲嘉地區唯一可培育中等學校、國民小學、特殊教育、幼兒園師資類科之重要師資培育大學,每年培育名額約有375至400名不等。近5年嘉大各師資類科之教師資格檢定通過率,皆高於全國平均值,並連續5年榮獲教育部認可之師資培育獎優學校。嘉大培育師資績效獲認可,同時亦是獲教育部核定可培育公費師資生之大學,以及獲補助師資培育獎學金作為扶助清寒優秀學生及鼓勵成績優秀學生之用。 114年全國教師檢定考試預計在7月28日(星期一)上午9時放榜,順利通過檢定考試的師資生,將赴各校進行為期半年的教育實習。嘉大將秉持堅守師資培育之社會責任,孕育以教育為志業,開創品格、品質與品味為底蘊之良師,歡迎有志從事教職工作者,加入嘉大師資生甄選行列,齊心配合國家教育政策為新世代教育奉獻己力。
情報 「預見」設計未來—嘉大景觀系第16屆畢業展圓滿落幕
嘉義大學景觀學系第16屆畢業成果展《預見》,5月31日至6月1日在國定古蹟嘉義舊監獄日新堂登場,並連續11年於6月6日至9日參與松山文創園區第11屆景觀新秀展《尋星》。本屆展覽以「預見」為主題,呈現學生四年來累積的專業實力與社會觀察力,並透過設計語彙對當代議題與未來可能性提出想像,同時與全臺其他10所景觀學系一同展覽並交流。 《預見》展覽內容橫跨人文地景、自然生態、都市空間、景觀工程等多樣面向,學生不僅深入在地紋理,亦展現跨領域整合與場域敘事的企圖心。首場展於嘉義舊監獄日新堂,以百年歷史建築作為背景,使作品在特殊空間氛圍中產生強烈共鳴,吸引眾多師生、專業人士與在地民眾前來參觀交流。 6月6日至9日於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四號倉庫參與第11屆景觀新秀展,與全臺10所景觀相關科系共同展出,藉由跨校互動擴大影響力。嘉大景觀系學生在本次展覽中展現出成熟的空間語彙與設計反思,獲得參觀者高度肯定,也再次印證景觀設計在城市、環境與人之間所能扮演的積極角色。 「預見」不只是一次畢業展,更是學生以設計對社會提問、與世界對話的重要起點。未來,嘉大景觀系將持續培養具備批判思維與實作能力的新世代設計者,將景觀視為一種深具公共性與未來性的行動。
情報 亞洲大學商設系同學,以SDGs為核心脫穎而出,獲教育部「大專校院創業實戰模擬學習平台」中部大學第2名
亞洲大學商品設計系4組學生參加教育部113年度「創業實戰模擬學習平台」中部地區競賽結果揭曉,同學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核心,獲評審青睞,更榮獲中部地區大學第2名、10萬元創客基金補助。 亞大商設系指導老師柯雅娟表示,該系持續將SDGs融入畢業專題,致力培育關懷生命、友善環境與永續生態思維的設計人才。此次獲獎同學分享能在競賽中取得佳績,感謝亞大創新育成中心的全力支持。
情報 嘉大、成大跨校系學生團隊 榮獲ATCC全國個案大賽「台灣高鐵組」第二名
嘉義大學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大四許雯硯、李昱禛、植物醫學系大四蔡宗學、財務金融學系大三游筌凱與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大三蔡承珈,跨校系組成「成嘉綠葉」團隊,參加2025年第22屆「ATCC全國大專院校個案大賽」,在「台灣高鐵組」參賽219隊中脫穎而出,榮獲該組全國第二名。 已連續舉辦22屆的「ATCC全國大專院校個案大賽」,一直是國內大專院校學子高度關注的重量級商業個案競賽。今年提供競賽命題的企業,分別有華碩、遠傳、新北市政府、台灣高鐵及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性質十分多元。今年競爭最激烈的是首度參與ATCC個案競賽的台灣高鐵,共計有219個隊伍報名參加「台灣高鐵組」個案競賽,因而有「死亡之組」暱稱。由嘉大與成大五位大學部同學組成的「成嘉綠葉」團隊,在嘉大行銷觀光系李爵安主任及蕭至惠教授指導下,為台灣高鐵提出「高鐵渡小岳健行護照」提案。此提案內容為旅客打造認證式綠色旅行體驗,「成嘉綠葉」團隊實地走訪臺中大坑步道,並設計一日體驗行程,上架高鐵網站公開販售;此次推出的「健行護照」認證機制,為綠色體驗行程增添收藏價值及參與感,提案內容深獲台灣高鐵與知名運動軟體業者Walkii的正面回應,認為相關提案內容充分展現商業潛力。最後,「成嘉綠葉」團隊在今年競爭最激烈的「台灣高鐵組」中,經歷重重挑戰脫穎而出,榮獲「台灣高鐵組」全國第二名佳績。 李爵安主任表示,嘉大行銷觀光系致力於強化同學的行銷與觀光基礎知能,並鼓勵同學透過參加各類全國競賽來獲得實戰經驗。在本次高強度的競賽中,同學們努力不懈獲得佳績,優秀實力獲得各界肯定,亦展現嘉大行銷觀光系在行銷與觀光領域的領先優勢。蕭至惠教授亦指出,在ATCC完整22屆的賽事中,嘉大隊伍一直都沒有缺席,更有多支隊伍名列前茅榮獲佳績;今年更讓人感動的是,「成嘉綠葉」團隊是一個全部由大學部學生組成的隊伍,過去幾個月他們頂住壓力,與來自全國各大學優秀的大學生或研究生隊伍競逐獎項,更獲得「台灣高鐵組」全國第二名的殊榮,這樣的歷程將是他們未來學習及進入職場的最大養分。 「成嘉綠葉」團隊隊長游筌凱原就讀嘉大行銷觀光系,大三轉系至財金系。他感謝行銷觀光系師長的辛勤教導,讓他在大一、大二奠定了良好的行銷基礎,才能在此次競賽中與成員共同提出兼具行銷創意與商業模式執行力的「高鐵健行護照提案」內容。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所設計的一日體驗行程,經團隊成員導覽數十位報名民眾實際走訪臺中大坑步道,並利用空拍機拍攝剪輯成近五分鐘的成果影片。影片公開播映後,此一行銷企劃發想與製作品質獲得某上市企業集團旗下公司的高度肯定,主動接觸「成嘉綠葉」團隊洽談合作的可能性,希望借重學生的行銷創意,提升企業的行銷有效性。這是參賽得獎以外,對於學生辛苦投入的最大肯定,期待能促成此項合作計畫,讓學生有實務面學習與成長機會。
情報 亞洲大學聽語系出國交流人數,居全國大學相關科系之冠
亞洲大學聽力暨語言治療系積極推動國際交流,目前已有117位同學,透過學海築夢、新南向計畫、暑期研習、國際會議等多元管道,赴美、日、新加坡、泰國等國實習、見習及研修,拓展專業技能與國際視野,人數居全國大學聽語相關科系之冠。
情報 嘉大賢德樓學生宿舍對外招商即日起至6/16止
嘉義大學新民校區旁新建之賢德樓學生宿舍,坐落於世賢路四段與民生南路交叉口,是一棟地下一層、地上八層的現代化建築。賢德樓緊鄰市中心區新民路、興業東路及經國新城社區,密集的學區、商業區及住宅區,以及民生公園道將圳結合嘉大校園打造的水岸森林廊道,為周邊注入龐大的人流與商機。賢德樓一、二樓商業空間即日起至6月16日下午4時辦理招商投標,期待能帶動周邊新一波的商機。 賢德樓學生宿舍預計在8月30日提供嘉大學生入住,三至八樓可容納住宿學生約378人,周邊學區有嘉大新民校區師生約2,300人,以及遴近的志航國小、興嘉國小及民生國中等優質學校,學風鼎盛,學生及教職員工的日常需求將為廠商帶來穩定的客源,在少子女化浪潮下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更為重視,衍生的學生商機無限。鄰近的新民路、興業西路商圈,是嘉義市最具商業活力的精華地段之一,經國新城等社區擁有龐大的居住人口,距離嘉義車站約5至7分鐘車程,交通便利,生活機能完善,周邊社區居民及來往人潮也將帶來更多的商機。 此次招商共6個空間分開招商,範圍涵蓋一樓商業店面及戶外咖啡吧(提供四間商業店面及戶外咖啡吧,總面積約207坪,適合各類餐飲、零售、服務業等);二樓商業空間(兩間商業空間,總面積約263坪,適合各類辦公室、健身房、教育培訓中心等)。誠摯邀請各大品牌、企業廠商前來投標洽談合作。有意者可至總務處資產經營管理組網站(https://website.ncyu.edu.tw/cartulary)下載相關招標文件。 如有任何招標程序問題,請洽詢資產管理組王小姐(05-2717141);有關空間使用問題,請洽詢住宿組朱先生(05-2717050)。
情報 114年全大運嘉大獲2金4銀3銅佳績 獲獎學生闡述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114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日前圓滿落幕,嘉義大學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共獲得2面金牌、4面銀牌及3面銅牌,較113年2面銀牌及6面銅牌有顯著進步,表現相當亮眼。 榮獲標槍金牌的蕭煥霖,目前是體健系碩二學生。大一時以68公尺拿到首面全大運標槍獎牌,達標亞洲青年田徑錦標賽,卻因疫情影響無法成行。大三拿到全大運第一面金牌,是在奶奶母親節過世的次日,能以這份榮耀獻給家人及奶奶,是最有意義的母親節禮物。因傷痛斷了連霸之路,直到今年成績才有起色,各項比賽都順利獲得金牌,也在全大運拿到睽違已久的金牌。蕭煥霖今年出賽成績都維持在70公尺以上門檻,狀況都有維持而且能夠掌握,也能在賽前調整到好的狀況,期許在6月的臺灣國際田徑公開賽能夠躍進到75公尺的亞運培訓標準,在今年的全國運動會能夠代表嘉義縣拿下標槍金牌,以健康的身體、正向的心態,迎接每一次的訓練及比賽。 榮獲400公尺跨欄金牌的盧永,目前是園藝系大三學生。盧永的目標明確,就是大學能站上全大運的最高頒獎台。前兩年與獎牌擦身而過,所幸成績逐漸進步,去年更拿下第二名。今年因為傷勢放棄大專公開賽,也因此更專注於恢復與調整,讓身體回到最佳狀態,最終圓了多年夢想,拿下全大運第一面金牌。希望明年能再有所突破,不只是成績上的進步,也更懂得照顧身體、保持穩定,挑戰全大運金牌二連霸,再創高峰。 榮獲角力自由式第六級銀牌的洪秉岑,目前是體健系大四學生。洪秉岑高中才開始專注於角力項目,大學因緣際會參加亞運培訓選拔賽,意外入選培訓選手資格,也獲得加入國家隊培訓機會,並全心投入這條道路。因為這樣的堅持,在大四全大運再為嘉大拿下一面銀牌,為這段旅程留下值得驕傲的回憶。比賽的魅力就是只要比賽還沒結束,一切都有可能翻盤,希望能盡快將腳傷養好,把訓練狀態調整回穩定的水準,全力備戰十月的全國運動會。 榮獲角力自由式第二級銀牌的林詠薰,目前是體健系大四學生。國中開始角力生涯,曾經選上國手,也拿到亞運資格。引以為傲的是,大學四年拿到全大運三面金牌、一面銀牌,在全國運動會也有一金一銀佳績。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次在泰國的冠亞軍賽,當時處於四比二落後,直到最後10秒抓到對手破綻成功壓制,贏得全場的掌聲,那個畫面到現在仍讓人熱血沸騰。未來不論是繼續當選手或改當教練,都會不斷追求進步,縱然生活會磨滅一些對角力的熱愛,但始終有方法找回對角力的初衷。 榮獲舉重64公斤級銀牌的李恩昀,目前是體健系大三學生。國中開始練舉重,在訓練中找到成就感,也體會到突破自我極限的滿足,更建立了自信與毅力,學會不輕言放棄。有幸代表臺灣出國比賽,在國際賽場面對各國選手,更看見自己的不足,激發持續進步的動力。希望能在今年的全運會雪恥,重新證明自己的實力。未來期許自己能夠持續進步,不只是為了成績,更是為了挑戰更強的自己,走得更遠,站上更高的舞台。 榮獲跳遠銀牌的蔡東穎,目前是幼教系大二學生。113年榮獲全國大專田徑錦標賽乙組跳遠第一名(破紀錄)、全大運跳遠第三名及嘉新體育獎學金,114年榮獲全大運跳遠第二名、全國大專學院運動會一般男生跳遠第二名。最難忘的是,113年全國秋季盃田徑錦標賽在大雨中跳破最佳紀錄,以及感受到技術進步的喜悅。期許在114年6月青年盃越過7公尺大關,114年達標全運會,115年大專運動會及大專田徑錦標賽破紀錄。 榮獲角力自由式第四級銅牌的林煜宸,目前是體健系大四學生。角力運動不僅鍛鍊了堅強的體能與技術,更磨練出面對挑戰不輕言放棄的態度。大學四年獲得三屆大專運動會角力第三名,每一次的賽場歷練,都是一種持續追求進步、自我超越的過程。在比賽中,學會如何在壓力中保持冷靜,也看見自己在技術與心理層面的成長。未來期許成為一位專業的角力教練,傳承技術與經驗,激發選手潛力,帶領他們站上全國冠軍舞台,甚至培養出能代表臺灣的國手,為國爭光,為角力發展盡一份心力。 榮獲3,000公尺障礙銅牌的鄔心語,目前是體健系大三學生。高中開始從事正規訓練,選定長跑及障礙項目。高三疫情時出國參加世界中學運動會,在回國隔離無法調整下,仍獲得全中運一萬公尺金牌,教練始終不變的信心,是鼓舞她克服心中障礙的最大助力。大學時主要在發展路跑和3,000公尺障礙,也刷新個人3,000公尺障礙最佳紀錄。期許今年10月全運會能奪下3,000公尺障礙金牌,未來退休後能轉到幕後擔任學校田徑隊的專任運動教練,用畢身所學培育出優秀的下一代選手,發揚推廣臺灣之田徑項目。 榮獲鏈球銅牌的陳育峰,目前是體健系碩一學生。國小因身材高大加入田徑隊,許多人生道理是在一次次的失敗和挑戰中悟道。這麼多年來支撐選手生涯的理由,是103年全國小學運動會失敗後教練失望的眼神;或許是想證明,又或許是想彌補,但無論如何今天做到了,要特別感謝當年的教練劉老師和吳老師!期許可以再為嘉大拿下一面全大運獎牌。未來退休後沒有往教職方向發展的規劃,但會用另一種形式默默支持堅持10年的田徑,期許臺灣田徑項目尤其是鏈球可以越來越茁壯。 每一面獎牌,背後都有無數訓練、傷痛或內心煎熬的心路歷程,他們堅強的韌性,持續追求進步、自我超越的過程,值得學習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