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產設系學海築夢 提升宏觀的設計思維
南華大學產品與室內設計系獲得教育部113學海築夢計畫補助「德國產品設計實習與交流-竹複合媒材產品設計」,由該系副主任兼系務執行長也是此計畫主持人李弘偉,於7月2日至7月31日帶領5位學生至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TUM) MakerSpace執行計畫。此行不僅讓學生開拓國際視野,也提升產品設計的專業能力。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招生亮眼 註冊率達91.2%
113學年大學分發入學管道於8月15日放榜,全國有3萬7069人完成登記志願,錄取3萬5076人,錄取率94.62%,缺額總計2505個。在少子化浪潮下,南華大學招生表現依舊亮眼,113學年度招生總名額968名,透過各招生管道總計招收883人,註冊率達91.2%,足見該校辦學卓越,深獲各界肯定之外,更獲考生及家長青睞。
大學校園 中華大學電機系碩士班攜手矽格 孕育未來電機研發菁英
中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班,首度攜手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封測廠的矽格股份有限公司,鼓勵碩士班學生在攻讀學業同時,能夠進入矽格職場實習,將實際的工作經驗結合學術研究。計畫一推出,已經錄取三位113學年電機系碩士班的學生,雙方期盼未來能以此模式,培育出更多電機研發相關的菁英人才! 今年電機系三位應屆畢業生黃智煜、邱仕博、李尚宥,自上學期起便進入矽格公司實習,畢業後選擇一起攻讀碩士班,持續鑽研專業技術。三人因過去實習表現優異,深受矽格肯定!在經由與校方商議後,決定延攬三位優秀同學留任公司實習,鼓勵學生在攻讀碩士的同時,能持續參與職場實際的專業項目,深化IC測試應用等技術,以確保學術和實務並重。如此獨特的合作模式,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跨足產業的能力,並將所學融入實際應用! 中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蘇建焜主任表示,矽格專注於半導體封裝與測試業務,其產品廣泛應用於智慧手機、電腦、物聯網等。此次合作是學術界與產業合作的一大成功典範,有助於培養學生具備全方位的專業素養。透過實際參與產業實習,能更深刻地理解電機工程的實際應用,為職涯奠定堅實基礎。未來實習表現優異的學生,畢業後將有機會以研發工程師身分,無縫接軌職場,除了能達成學用無落差的目標;且起薪相較於學士畢業,可高出約一萬元新台幣! 矽格公司表示,這樣的合作不僅對公司而言是一次寶貴的機會,同時也對培養高素質的研發人才有著深遠的意義。公司期望能透過與中華大學合作,在科技創新領域中保持領先地位,同時培育更多對產業有深刻理解的專才,滿足產業需求! 隨著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未來計畫將持續擴大,提供更多學生有參與實習的機會,為產業與學術界搭建更緊密的橋樑,共同促進科技發展與人才培育!
大學校園 嘉義大學跨校合作共創阿里山永續發展與地方創生新契機
嘉義大學配合國家永續發展政策,由產學營運及推廣處積極邀請校內師生與其他國立大學合作,攜手在阿里山地區推動創新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輔導阿里山地區農產品加值計畫」。8月6日至9日為期4天於嘉義縣阿里山鄉樂野村阿里山國中小舉辦的跨領域「夏釀小米酒暑期樂學營」培訓課程,包括:小麴實作與小米酒釀造、食品衛生與安全及阿里山周邊特色植物認識等,不僅涵蓋理論知識課程,更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 該項計畫以嘉大微生物免疫與生物藥學系王紹鴻教授、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林瑞進副教授、中興大學食品安全研究所林哲安教授和虎尾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系王鐘毅教授三位教授的專業為基礎,課程涵蓋食品微生物與發酵工程、食品安全與功能性評估及市場營銷等多重領域,也特別強調與地方社區的緊密合作,學生未來有機會將課堂所學實際應用在社區發展中,如食品安全培訓、健康飲食推廣,以及創新農業技術的應用。 嘉大計畫主持人王紹鴻教授表示,該計畫以在地需求為出發點,建構跨校共學、社區共好的跨域模式,培育多元知能青年學子,為地方創生注入新的活力,導入臺灣國立大學系統在阿里山地區落實USR與地方創生的精神。期望透過這種創新的合作模式,培育在地多元知能學子,同時為參與的師生、社群組織與合作夥伴提供自我成長和實踐發展的機會。 這項創新的USR計畫代表大學端高等教育、社區發展和產業創新進一步的結合,透過跨校合作、跨領域學習及社區參與,為部落青少年提供寶貴的學習與實踐機會,也為地方創生和永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期待藉由該計畫為臺灣的教育事業與社會發展帶來更多的正能量。
大學校園 嘉義大學師資培育錄取正式教師創新高146人為教育注入新活力
嘉義大學肩負不同師資類科(中教、小教、特教、幼教)師資培育之重責大任,每年培育近400位師資生。今年教師資格考試通過率近九成(88.70%),(全國平均值52.20%),其中輔導與諮商學系、外國語言學系(英教組)、特殊教育學系(資優組)通過率達100%。另外,113學年度全國各縣市教師甄選錄取人數更創下新高紀錄,共有146人次考取正式教師,其中有2名學生錄取嘉義科學實驗高中,1名學生錄取中科實驗高級中學國小部,展現出嘉大師資培育之卓越成果與學生優異實力。 今年嘉義大學教師甄試錄取人數,包括彰化縣19人、新北市18人、桃園市17人、嘉義縣16人、臺中市15人及雲林縣13人等,合計共146人次(中等學校教師6人,國民小學教師140人),遍布全國各縣市,這些優秀教育人才將為各地教育事業注入一股新的教學活力。 每年師資生面對教檢與教甄無不戮力以赴,錄取嘉義科學實驗高中專輔的簡妏旬畢業於輔導與諮商學系,她表示很幸運能錄取嘉義科學實驗高中,感謝伙伴們不斷的鼓勵,支持我到最後一刻,謝謝嘉大師長相信我會展翅飛翔。未來將深耕教育輔導,致力於學生心理健康和學習輔導。 畢業於教育學系碩士班的鄭如憶錄取臺中市國小一般教師,她表示能夠應屆考取心中最理想的縣市教師,內心充滿感激,尤其是對嘉大師培中心師長的指導深切感恩。希望未來也能像師長們一樣,無私奉獻,成為學童學習上堅實的後盾。 同時錄取臺北市與彰化縣資訊專長教師的教育學系碩士班畢業生阮常恩表示,這份成就不僅是對自己能力的肯定,更是對未來教職生涯的信心和投入。深知今年只是起點,未來還有許多挑戰與學習的機會,將持續吸收資訊科技新知,為學童提供更符合現代與未來需求的資訊教育,助他們在學習旅程中茁壯成長。 嘉大連續四年(110-113學年度)榮獲教育部師資培育公費生獎優學校;教育實習生獲教育部教育實習績優獎4件;歷年公費師資生核定人數逐年增加。在全校教師及相關行政與教學單位合作下,辦理教師資格檢定考試輔導班、教師甄試口試與試教工作坊、教檢讀書會、完善的職前教育訓練及國外教育見習等輔導措施,為師資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品質。林翰謙校長表示,嘉大將持續堅守師資培育的責任與崗位,孕育以教育為志業的良師,開創有品質、有品味、有品格的教育願景與藍圖。
海外校園 臺日友誼再延伸 嘉義大學校長親訪愛媛大學洽談合作交流
嘉義大學林翰謙校長應日本愛媛縣中村時廣知事邀請,8月7日率嘉大棒球隊赴日,與愛媛縣內大學棒球聯隊進行棒球友誼交流賽。林校長此行特別安排在8月8日前往愛媛大學(Ehime University)訪問,與愛大校長仁科弘重教授(Prof. Hiroshige Nishina)及行政團隊會晤,雙方針對持續推動兩校學術交流及學生交換達成共識。 林翰謙校長在愛媛縣政府人員陪同下前往愛媛大學拜訪,愛媛大學由校長仁科弘重教授(Prof. Hiroshige Nishina)率副校長光信和宏教授 (Prof. Kazuhiro Mitsunobu)及國際事務處瀧本祥子處長(Ms. Shoko Takimoto)等師長出席。雙方同意未來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和學生交流協議,在教學、研究及行政領域可密切合作,並且推動學生交換,使兩校的交流常態化。 愛媛大學是位於日本愛媛縣的國立大學,成立於1949年,2004年根據日本國立大學法人法,改制為國立大學法人,設置有文理學院、教育學院、工學院、農學院、醫學院、法律與文學院等學術單位。該校近年致力於通過產學合作參與當地產業的創新,培育青年人才,成功為區域振興做出貢獻。此外,愛大在促進SDGs、GX(綠色轉型)等面向也著力甚深,結合各學院研究專長,在環境與產業的永續發展上有優秀表現,名列世界影響力大學,與嘉大近期致力推動綠色大學政策相互呼應,相信未來將發展更多合作機會。 林校長於該次訪談時親自邀請愛大仁科弘重校長今年11月率團參加嘉大105周年校慶,並順此進行嘉大巡禮,認識嘉大校園及相關系所特色,進一步研議未來合作方案。
大學校園 嶺東科大展現動漫遊戲美術實力 響應台中「動漫之都」願景
中部最大的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近期舉辦「世紀的容顏:臺灣百年美術設計發展暨文獻展」, 8月10日辦理「設計師的使用說明書:自我品牌設計人」活動,由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策劃,並邀請兩位傑出校友-「品牌風格插畫師」鍾宜瑾和「另類風格動畫師」閻青攸共襄盛舉,透過真人圖書館的形式,與參觀者面對面交流,分享她們在設計與動畫領域的創作經歷與品牌塑造經驗。
大學校園 中華大學走進銅鑼產業園區 推動ESG企業永續發展!
2050淨零排放已是全世界的目標,有越來越多國銀事業、傳統產業以及企業集團等都紛紛投入響應。為了協助國內更多中小企業能投入ESG(企業永續發展)行列,中華大學深入銅鑼產業園區,邀請在ESG議題深具經驗的講師,推廣相關新知,鼓勵企業藉由自主學習,強化永續經營的能力! 為了讓企業了解在產業生產的前提下,該如何兼顧永續發展,是所有企業必須要重新檢視的議題,中華大學將ESG教育觸角延伸至中小企業,在工業管理學系賴以軒副教授,以及創新育成中心許文川執行長的策畫之下,將分別於8/22、9/9兩天,在銅鑼產業園區服務中心舉行「2024銅鑼產業園區淨零永續講座」。
大學校園 嘉義大學師資生史懷哲服務 培養3百餘位學童建立學習自信
嘉義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執行教育部師資生實踐史懷哲精神服務計畫,今年暑假遴選23位師資生前往六所學校進行3週的營隊服務。第一、二週至嘉義縣梅山鄉大南國小、竹崎鄉義仁國小、六腳鄉六美國小服務,各校參與學童分別為31人、40人及48人;第三週至民雄鄉菁埔國小、鹿草鄉鹿草國小及竹崎鄉圓崇國小服務,參與學童人數分別為22人、30人及32人,共服務338人次學童,較去年成長約百餘人次。 23位師資生分別來自教育學系、幼兒教育學系、體育與健康休閒學系、特殊教育學系、外國語言學系、輔導與諮商學系及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除具備專業課程教授能力外,亦分組進行培訓,包括教育雲資源推廣講座、因材網培育課程、Hi-Teach5.2版操作在教學上之應用等,強化師資生數位教學能力,期以自身專業帶給偏鄉學童豐富且多元的學習內容。 今年課程內容採主題課程方式輔以課業輔導型式進行營隊活動,跳脫傳統以學科方式進行暑期營隊活動,讓偏鄉學童可以在暑假期間學習更多元課程,提高學童學習興趣。今年1月起師資培育中心陸續與預計前往服務小學聯繫,使得活動得以順利推動。師資生行前也在指導教師帶領下,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教案演練及線上視訊會議等工作項目,期能充分完成營隊活動前置準備與精進師資生教育專業知能。 師資培育中心期待藉由3週的課程引領學童從主題課程中建立自信,進而引發未來對學科課程之學習共鳴,同時讓師資生提前體驗教學現場中各種酸甜苦辣。服務期間嘉大張俊賢副校長、陳珊華教授,以及蔡明昌中心主任、林郡雯副教授、曾素秋副教授等3位指導老師亦前往訪視,在教學現場給予師資生即時回饋。 ??6所服務小學校長對嘉大師資生之史懷哲精神服務活動表達肯定,也讚賞嘉大師資生在校紮實的師資培育教育專業訓練。其中六美國小翁浩育校長表示,嘉大是歷年蒞校對學童進行暑期營隊服務最專業與規劃最到位的團隊。嘉大與嘉義地區各國小在教育道路上攜手合作,協力為偏鄉資源不利地區學童帶來豐富的學習資源,讓學童暑假期間有一個快樂的學習機會。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榮獲「2024亞太永續行動獎」銅獎 聚焦SDG12實踐在地擴散國際
位於南部農業重鎮的南華大學,致力推動台灣永續目標與世界趨勢接軌,多年來透過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及學校中長期發展規劃,實踐在地社區合作,並將典範轉移至國際,已成為一所發展永續生態與環境的大學。該校執行成果豐碩,不僅在「世界綠色大學」、「環境永續行動」及「推動生命教育」有亮眼成績,更於8月8日榮獲2024年「APSAA亞太永續行動獎」銅獎之殊榮。
大學校園 2024第九屆《海峽兩岸青少年創客大賽》 中華大學榮獲三等獎!
2024年第九屆《海峽兩岸青少年創客大賽》,暑假期間於同濟大學及福州大學兩地盛大舉行,整體賽事包括開源創新、結構挑戰、數字未來、智感人生、智駕未來和智繪生活等6個競賽項目。中華大學由土木工程學系劉芳嘉老師領隊,指導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學生,報名參加結構挑戰競賽,最終抱回三等獎的優異成績!
海外校園 嘉義大學師範學院學生赴日本教學實習 英語授課與香川大學附小學生互動熱烈
在姊妹校日本香川大學教育學院邀請下,嘉義大學師範學院7位同學於暑假期間前往日本高松市進行為期兩週的教學實習暨文化交流活動,包括:香川大學附屬小學教學實習、幼兒園及中小學參訪、日本文化活動體驗,以及香川地區的歷史景點走讀。 嘉大與香川大學互動頻繁,兩校教育學院師生每年都會進行互訪。為進一步提升教育專業的觀摩學習,今年除了文化交流外,更增加教學實習活動。在香川大學教授及附小教師指導下,嘉大學生於香川大學附小進行英文課程教學,每位同學準備一堂英文課上台教授。香川大學教授對於臺灣課程的學習氛圍及科技融入教學印象深刻,此次也結合該校師資培育課程,讓日本的師資生觀摩嘉大學生的教學。兩週的教學實習活動,為香川大學教育學院的教學環境帶來了多元創新思維,兩校參與師生及附屬小學皆受益良多,未來將持續推動雙方教學實習活動。 英文教學過程中,雖然小學生無法用英文完整的溝通,但是透過肢體語言及遊戲,嘉大同學與日本小學生間的友善互動促進了彼此的文化理解,小學生熱情介紹日本文化,也對臺灣文化充滿好奇與興趣。香川大學教授觀察到,小學生對於英文課的態度受到此次嘉大學生英文授課而有了改變,他們體驗到英文不僅是一堂課程,更是一種實際運用的溝通能力。 學校參訪方面,嘉大同學對於日本學生的自律與豐富的社團活動感到驚艷,也分析出臺、日教育理念之差異處。香川大學教授在教學實習及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並親自帶領解說參訪學校的特色及景點的歷史背景,讓嘉大同學非常感動,能更安心的體驗日本當地文化。嘉大同學表示,這次的交流活動是人生難得的經驗與珍貴回憶,希望未來能在嘉義再次見面,以臺灣的美食與特色文化回報香川大學師生的熱誠接待。 參與的嘉大同學特別提到,這次的教學實習與文化交流活動,擴展了個人的教學專業能力、英語溝通能力與國際視野,對於未來的學習與生涯規劃影響甚鉅。新學期開學後,會將此次的海外教學實習經驗與其他同學分享,並鼓勵學弟妹們積極參與後續的交流活動,讓嘉大人成為兼具專業力與國際力的新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