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綠色植萃,價值無限」推動綠色永續創新應用嘉義大學不遺餘力
台灣機能性作物綠色萃取技術產業聯盟於9月13日在嘉義大學蘭潭校區國際會議廳舉行會員大會,大會主題為「綠色植萃,價值無限」,吸引超過30家農民及企業會員參加,並獲得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產學及園區業務處的鼎力支持。該日國科會產學及園區業務處陳昭蓉副處長、嘉義市藥用植物學會余豐科理事、台灣中藥臨床學會蘇超麒理事長、國際芳香保健照護協會黃敏菁理事長、台灣化妝品科技學會林恩仕理事長、台灣生物科技暨健康產業協會賴明道理事長及中華科技大學郭鍾達校長等多位產學研之專家學者及聯盟會員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綠色萃取技術在臺灣中醫藥產業中的創新應用及未來發展前景。 國科會產學及園區業務處陳昭蓉副處長致詞表示,台灣機能性作物綠色萃取技術產業聯盟是國科會計畫支持的產學技術聯盟之一。產學處積極鼓勵學研機構運用自身成熟之核心技術能量,藉由與上中下游產業建構技術合作聯盟,系統性將核心技術對外擴散,增加服務量能,達成技術落地接軌及產品國際化的目標。嘉大以綠色萃取及量產專利技術,結合在地農業產銷班達成量產商品化,並透過行銷公司拓展國內外市場,這種連結上中下游產業及內外需市場的豐碩成果,值得肯定。 大會首先由三位聯盟主持人,嘉大生化系陳政男教授、輔大營養系劉沁瑜教授及陽明交大生科系陳文亮教授介紹「台灣機能性作物綠色萃取技術產業聯盟」在萃取、營養配方及中藥種植技術服務上之最新進展,並頒發聯盟顧問證書與會員證書。在國科會產學及園區業務處許增如處長見證下,由嘉大林翰謙校長代表與順天堂藥廠股份有限公司、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久津實業有限公司及晶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產學合作備忘錄,合力推動綠色化學技術於中草藥產品的應用研究。現場更有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與聯盟合作開發的機能性中草藥茶包展示,充分展現綠色萃取技術在機能性作物研發中的實際成果。 台灣機能性作物綠色萃取技術產業聯盟自今年初成立以來,積極匯聚產學研力量,與理念相符之農民及企業合作,共同於國際市場推廣綠色萃取技術,推動綠色中醫藥產品之研究與應用,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嘉大林翰謙校長開幕致詞表示,綠色化學主要是從源頭減少製程中可能產生的廢棄物和污染,透過更環保的方式來降低對環境的影響。此作法不同於事後的廢物處理,而是在產品設計和製造過程中就考慮到環境保護,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林校長也特別強調嘉大將不遺餘力促進技術合作及知識共享,提升臺灣在機能性作物開發及中草藥萃取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該日會員大會主辦單位提供了豐富的產學交流機會,促進會員間之合作契機。多位企業代表表示,未來將利用聯盟平台探索更多合作可能,並與農民會員攜手推進機能性作物產業的持續成長。
大學校園 嘉義縣學習型城市計畫辦公室於南華大學揭牌啟用 攜手推動終身學習
「嘉義縣學習型城市計畫辦公室」於9月13日在南華大學學慧樓揭牌,全臺首創學習型城市計畫辦公室正式啟用。該計畫以「相招來嘉.義起夯學 創建智慧永續樂學城」為發展藍圖,全面呼應縣長翁章梁的施政方針,透過教育以勇敢破繭翻轉成功,加速實現嘉義縣成為農工科技大縣之願景。
大學校園 中華大學攜手全球PCB龍頭臻鼎 共同深植綠色永續理念
中華大學11日與全球PCB龍頭臻鼎科技集團之教育基金會,一同簽署產學合作備忘錄,未來雙方將齊力推動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驛動新埔:種希望樹,點幸福燈之綠色共生」,深植綠色永續理念。
大學校園 雲林慢食地球市集暨工作坊  將於9/15登場 南華大學USR團隊攜手推廣「雲林良品」到國際
雲林縣長張麗善多年來推動「雲林良品」不遺餘力,不僅成功讓雲林優質農產品行銷至國內各地,更與南華大學攜手推動零廢棄物「地球市集」,實踐推動ESG的概念。今(113)年 6月在古坑蜜蜂故事館舉辦第一場市集與慢食工作坊廣受好評,雲林國際慢食組織與南華大學USR計畫總辦公室將於9月15日(星期日)在雲林縣虎尾鎮同心公園舉辦「慢食地球市集暨慢食工作坊」,除了推廣雲林在地套特色農產品,也特別邀請「油神」專家,讓大家了解好油。歡迎全國各地民眾蒞臨共襄盛舉,感受雲林在地慢食的特色。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棒球隊韓國移地訓練 與8校展開交流 與兩校簽署體育交流MOU
南華大學棒球隊成立迄今8年,歷年來屢創佳績,為強化球隊的訓練,提升競爭力,今(113)年暑假,於8月19日由學務處兼體育運動發展處處長何應志、棒球隊總教練蔡仲南與教練團帶領球隊至韓國進行為期兩週的移地訓練及交流。在移地訓練期間,更與延世大學及檀國大學兩所學校簽署體育交流MOU,讓球員們未來有更多國際交流的機會。此行透過交流賽不僅讓每位球員提升球技,更從中學習寶貴的經驗,開拓國際視野,近日回國後,個個儲備滿滿的能量,迎接新學期的到來。
海外校園 嘉義大學國際史懷哲計畫赴馬來西亞推動教育愛實踐、學習力無限
嘉義大學師資培育中心獲教育部112年「跨域、跨界、跨文化之探索:馬來西亞的國際史懷哲教學服務計畫」補助,8月11日至25日由教育學系陳珊華教授與師資培育中心林郡雯副教授帶領嘉大9位中等師資類科師資生,到訪馬來西亞執行國際史懷哲的教學服務及文化交流學習。 嘉大師資培育中心歷經一年嚴選出9位中等師資類科師資生進行密集培訓,讓師資生能更有系統地發揮所學於教學服務。為使師資生能接地氣,特別結合當地「香料」特色,行前縝密規劃眾多課程,辦理香料相關工作坊,讓不同科系背景的師資生學習跨領域課程設計。 嘉大國際史懷哲計畫師生前往之「雙溪大年新民獨立中學」位於檳城北方的吉打州,學校重視創新教學與活動。史懷哲計畫除準備個人學科領域的試教,也參與該校商美週的擺攤活動,嘉大師生大顯身手規劃「樂活易經:命運解碼」、「科學伴我成長:科學電力」、「橙意薄香堂:香膏製作」三個攤位,讓獨立中學學生在體驗與實作中獲得課本、教室以外的知識,感受到「主動」學習的樂趣。此外,在史懷哲計畫期間,獨立中學也辦理校內運動會,由師資生協助執行裁判任務,執行全方位的服務。 透過此次國際史懷哲教學服務計畫,師資生對於馬來西亞華人辦理獨立中學的辛苦及其與臺灣地區教育體制的差異有更深刻的體會。計畫主持人教育學系陳珊華教授表示,國際史懷哲計畫增進嘉大師資生的國際視野,有助於未來在教學現場時團隊間之合作能力;共同執行計畫的師資培育中心林郡雯副教授表示,隨著108課綱的普及,加上議題融入課程設計之趨勢,藉本計畫所安排的教學增能工作坊及文化參訪,可使師資生在學科教學專業力加深、加廣。 嘉大除師資生國際史懷哲教學服務計畫的學習機會,師範學院各學系也正籌劃辦理其他國家的教育見習等計畫。駐馬來西亞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教育組張佳琳組長表示,嘉大除在吉打州執行國際史懷哲計畫,8月中嘉大音樂系管樂團隊也到霹靂州與當地中學進行音樂交流,還到吉隆坡UCSI進行演出,很感謝嘉大在馬來西亞的教育交流貢獻。 嘉大師資生國際史懷哲服務為期兩週,最後在簽署嘉大與新民獨立中學的獎學金協定下落幕,為師資生與獨立中學在此期間的友好關係與維繫建立新的開始。此次參與師資生後續將在校內外進行發表分享會,分享此行在國際教育方面的付出、學習與成長。
大學校園 Party night熱鬧迎開學!中華大學校長劉維琪勉勵新生:把握人生中的關鍵時刻
中華大學於9日正式開學,今年以「躍動新章」為主題,舉辦一系列精采活動,其中包括最受歡迎的晚會party ,學生們各個在舞池中盡情舞蹈、展現自我,以滿滿活力迎向校園生活!校長劉維琪也特別以校內學長姊們的案例,來鼓勵新生要把握人生中的每個關鍵時刻,成為德智體群美兼具的陽光青年,成功為自己翻轉人生!
高中校園 嘉義大學推廣創新教具 310盒教具嘉惠全嘉義縣國教學子
嘉義大學跨域STEAM雙語 E共譜嘉鄉好樂章USR團隊、教育部計畫主持人電子物理學系蘇炯武教授與協同主持人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李佩倫教授,透過主持計畫研發出「魔法AI雙語學院」、「掘跡者 The Digger」兩套創新教育學習教具。9日嘉義縣113學年度第1次校長會議時,由嘉大蘇炯武教授代表致贈全嘉義縣各中小學校各乙套「魔法AI雙語學院」與「掘跡者 The Digger」教具,合計捐贈310盒教具予嘉義縣政府。 「魔法AI雙語學院」為嘉大USR計畫跨域及雙語推動主軸所發展的AI科技藝術創作暨雙語學習教具;「掘跡者 The Digger」則是結合了地球科學與數位跨域整合,同時亦具有策略性及教育性的創新桌遊。嘉大電子物理學系蘇炯武教授於會議中分享「STEAM E in Chiayi(嘉AI-STEAM)」講題。除了簡介AI教具外,於會前指示團隊學生完成任務,運用155套以上的教具盒堆疊成三維空間AI兩字母之空間意象,代表每校不分彼此朝共同目標邁進,揭示出STEAM團隊的互助合作精神,亦分享國外如何將STEAM概念轉化成教學作法。 蘇教授提及,為了追求心中一大疑問,一年前曾遠赴芬蘭參與師資培訓學習並觀摩教育現場,參考國外STEAM融入課綱之作法,獲得推動臺灣實施STEAM的教育經驗,並融合成具體結論。STEAM教育強調的並不只是五大學門學科知識,更不是STEM A科技將藝術融入而已,有別於科技領域經常所談的科技整合;STEAM更是一種源自於人文藝術的教育精神,必須先以藝術及人文作為核心,以解決生活周遭問題作為專題學習導向核心,強調最終是在培養一種企業家的創業精神,因此以農業及工業為基礎的嘉義縣域內更為適合。 近期嘉義縣政府施政以農工科技大縣作為擘畫主軸,迎接未來科學園區新建設,學子將有機會在地深耕。因此,嘉大將此方向轉化成計畫推動概念,從大學課程設計出發,從而影響團隊中理工科系的學生,再加上人文藝術學院外語系學生的加乘,歷經1年多的努力,促生「魔法AI雙語學院創新教具」。未來「跨域」及「雙語」引領嘉義縣各級學校學習之風潮絕非空想,嘉大將落實地方大學為知識中心的社會責任,共同推動教育改革及創新。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攜手東引鄉公所培力慢城公民 目標2026年成為台灣唯一具生態島嶼特色的國際慢城
南華大學長期以來深耕地方,從嘉義縣大林鎮出發,以系統性透過各部會計畫、教師社群、學生行動與場域共同協力,推展地方文化,打造宜居城鎮,推廣國際慢城意涵,並協助許多城鎮推動慢城,近年來與連江縣東引鄉亦有密切的交流與合作。該校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辦公室執行長葉月嬌於8月28日至9月1日受邀率團隊前往東引參加「慢城培力工作坊」,不僅加深雙方的交流合作,更與東引鄉公所攜手培力慢城公民,並讓東引鄉於2026年成為台灣唯一具生態島嶼特色的國際慢城為目標。
海外校園 嘉義大學音樂系成功推動教育部新南向計畫 馬來西亞管樂教育與文化交流廣獲好評
嘉義大學音樂學系林士偉助理教授8月率團至馬來西亞執行教育部「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於檳城、太平、怡保、芙蓉及吉隆坡等地進行管樂指導及演出,不僅讓嘉大音樂系學生獲得寶貴的國外實習經驗,也為臺灣與馬來西亞間的管樂教育與文化合作開創新局。 嘉大音樂系管樂團長年活躍於國內外展演舞台,本次為期30天的馬來西亞管樂教學與實習計畫,由嘉大與Fairview University合作,與多所學校及音樂團體進行一系列的音樂教學與文化交流活動,這些地點的選擇著眼於當地豐富的華人文化背景,有助於兩國學生間的文化理解與學術交流,同時也提升了當地音樂教育水平。計畫執行過程中,嘉大音樂系學生藉由音樂工作坊與管樂合奏課程,將臺灣音樂教育理念與技術傳遞給當地學生,透過這樣的深度交流,學生展現優異的音樂技巧,也吸取馬來西亞多元文化中的音樂元素,豐富了音樂視野。此外,也了解到馬來西亞音樂文化的獨特性,學會了如何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教學,對未來的職涯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8月29日嘉大與UCSI聯合舉辦音樂會,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葉非比大使出席聆賞,嘉許樂團的精彩演出展現臺灣管樂獨特色彩,以及嘉大音樂系本次來馬到各中小學進行音樂指導及教學的深刻教育意義,讓臺馬教育合作更為精彩美好。 計畫主持人林士偉助理教授表示,此次新南向計畫充分體現了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也為嘉大音樂系的國際化教育指引了方向。馬來西亞是一個多語言、多文化的國家,嘉大音樂系學生克服語言及文化障礙,展現了極大的適應能力與學習潛力,透過與當地學生及學者的互動,加深了彼此的文化理解與友誼。音樂作為一種無國界的語言,在這次交流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嘉大不僅推廣了臺灣的音樂教育,也為臺馬間的文化交流注入新的活力;學生在實習中拓展了國際音樂視野,提升專業能力,為未來職涯發展積累寶貴實務經驗。為提高計畫效益,將考慮增加後續的跟進計畫,讓學生回國後仍能與當地機構保持聯繫,鞏固交流成果。 七月剛獲得2024澳洲馬林巴音樂節比賽第1名的嘉大音樂系林呈衛同學表示,首次到海外進行管樂教學,除增加教學經驗也找到屬於自己的教學方法。馬來西亞多數學校樂隊只有一位指揮帶領所有樂器學生,各個樂器以學長姐傳授為主,很高興能與當地學生分享打擊樂專業,看到學生積極學習以及獲得新知識與新技巧後的滿足笑容,感到無比的成就感。 林士偉助理教授指出,此次的新南向計畫不僅達成預期的教育與文化交流目標,也為嘉大音樂系的國際化發展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嘉大將持續推動國際交流計畫,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國際化學習機會,促成臺灣與東南亞國家更緊密的合作與發展。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共識營集體創作 邁向永續發展
南華大學每年於9月開學前皆會前往佛光山舉辦為期兩天的「南華共識營」,藉以匯聚全體教師共同集思廣益、交流討論,凝聚學校發展策略之共識,促進教學品質與行政成效之提升。近年受疫情影響暌違三年未至佛光山舉行,於 今(113)年9月5日至9月6日登場的「113學年度第一期南華共識營」,也是高俊雄校長今年上任後首次率全校教師回佛光山舉行的共識營,董事長慈惠法師特地親臨開示,駐校董事覺禹法師兩天皆全程參與並予以指導。
大學校園 從陌生到熟悉嘉義大學新進教師跨域合作零距離
新(113)學年度開始,嘉大除迎接各學制新生加入,在師資方面也進行人力世代交替,有一群新聘教師也是嘉大「新鮮人」。研究發展處9月5日在蘭潭校區電算中心辦理111-113級新進教師同學會,迎接另一類的「大學新鮮人」,計有30位新進教師報名參加。活動內容包含各項計畫申請須知、跨領域教師學術交流,以及在嘉大未來3年的自我期許,期能為嘉大師資注入新血及活力。 近年來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引起大眾關注,在學術研究上更是一大利器。本次活動邀請郭益銘副研發長主講「生成式AI提升英文論文寫作效率及參考指引」,與新進教師共同探索如何應用科技,打破傳統框架,提升英文期刊量能及教學成效。下午由研究發展處進行計畫徵求說明會,讓新進教師了解計畫申請相關作業,提升行政效率及產學合作績效,並安排跨域合作學術交流,以「科技」為主題進行學術火花碰碰樂活動,拉近彼此距離,快速融入嘉大的大家庭。期待藉由這次機會刺激不同領域教師間慣性思考角度,鏈結跨域交流合作,有助於跨域研究計畫的產出。 林翰謙校長致詞表示,教師的任務是教學、研究及推廣服務,透過新進教師同學會的舉辦,期許大家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外,踏出第一步與其他系所(領域)教師互動交流,建立跨域合作契機,成為未來在教學及研究上的新動力。林翰謙校長並勉勵大家共同打造有溫度的嘉大品牌與文化,並以五心、五力、五感期許新進教師能以「嘉大心」:和諧『愛校心』、團結『力量心』、互相『關懷心』、抱持『同理心』;培養學生具『關鍵力』、『適性力』、『跨域力』、『國際力』、『終身力』的「嘉大力」;全校教職員工生能具備『責任感』、『使命感』、『成就感』、『共有感』、『光榮感』的「嘉大感」,搭配各行政單位自訂期望值、茁壯政府部門產學計畫「新舊傳承、寄予厚望」及課程安排等,激勵新進教師的參與,共同營造有溫度的嘉大文化。 在嘉大教師共同努力下,去年產學研究計畫經費達8.5億元,112年嘉大新進教師申請國科會隨到隨審通過率達73.7%,110-112年度嘉大有近六成新進教師擔任研究計畫主持人,鼓勵新進教師參與學術研究,培力新進教師研究量能。 今年度新進教師土木與水資源工程學系林庚達助理教授表示,同學會活動溫馨又有趣,期待未來在教學、行政及學術研究上與大家一起成長。生物機電工程學系龔毅助理教授為第二年參加,他分享第一年參加感覺嘉大家族很溫馨,提供新進教師快速融入校園生活,第二年更進一步結合計畫相關措施提供不同思維,讓新進教師能有安全感及後盾支持,可以戮力於研究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