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旅日醫師周東寬分享長壽秘訣! 返台唯一校園講座獻中華大學
每年的11/14為世界糖尿病日,為了促進校內師生有關健康新知,中華大學衛生保健組日前邀請到,旅日行醫數十年的名醫周東寬博士,蒞臨華大傳遞健康促進與長壽的秘訣。周博士尤其推崇以藝術、音樂等方式療癒身心靈,心情愉悅就能產生好的賀爾蒙,健康長壽其實可以很簡單!
大學校園 高中生也可以就讀科技大學,嶺東數媒全力支持遊戲特色專業發展
嶺東科技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橫跨影視媒體、動畫媒體、遊戲媒體與XR互動設計媒體等專業,在第十屆「異校遊戲大亂鬥」中, 大一至大四全年級學生皆有作品參加,展現出嶺東科大數媒系遊戲設計專業近年來積極與業界接軌的企圖心。
大學校園 2024第一屆永懷星雲大師生命書寫文學獎 入圍名單出爐 決審會議11/30在南華大學登場
「南華大學2024第一屆永懷星雲大師—生命書寫文學獎」如火如荼進行中,投稿相當踴躍,南華大學文學系特別由教授成立專業的審稿委員群,在嚴謹公正的初審、複審下,從數百件作品中,分別選出高中組18件、大專組23件,共計41件優秀作品進入決審,將於11月30日,在南華大學雲水居國際會議廳舉行決審會議暨頒獎典禮。
海外校園 嘉義大學農生系與印尼布勞爪哇大學及穆罕馬迪亞瑪瑯大學進行學術交流 研議教學、研究與招生合作
嘉義大學農業生物科技學系王文德教授10月28日至11月1日受邀前往印尼布勞爪哇大學擔任客座教授,為動物科學學院講授生技應用於動物科學研究的專題課程,這是該學院的盛事,實體與線上課程參與人數逾百人。本次客座教授除強化嘉大與布勞爪哇大學的學術連結,也增進學生對先進生技的認識,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學習到最前沿的生技應用知識,透過與王文德教授的互動,對相關研究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此行王文德教授受農生系何一正主任委託與授權,與布勞爪哇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的Muhammad Halim Natsir院長及Rizki Prafitril副院長就雙方在教學、研究及招生等方面的合作事宜進行深度交流,包括:合作課程開設、學術資源共享及學生交換等多個具體合作方向,以及未來合作項目的潛在實施方式等。相關討論內容不僅為日後合作提供了具體框架,也展現農生系與布勞爪哇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在全球教育領域攜手發展的共同願景,期望未來能簽署正式的合作協議,建立更加穩固和廣泛的合作關係。 在何主任的授權下,王文德教授亦與印尼穆罕馬迪亞瑪瑯大學農業與動物科學學院簽訂合作協議,涵蓋教學、研究及招生等多項合作內容,象徵雙方在推動國際學術合作上的一大進展。透過這份合作協議,農生系未來將與穆罕馬迪亞瑪瑯大學農業與動物科學學院在教學與科學研究上加強聯繫,開展更多學術合作項目,並共同推動師生間的學術交流。這不僅有助於農生系的國際化發展,也為學生提供更多海外學習與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在全球化背景下拓展學術視野、提升國際競爭力。 此次出訪與簽署合作協議,不僅增進農生系與印尼大學的學術交流,也進一步推動農生系在招生、教學及研究上的國際化步伐。未來,隨著這些國際學術合作的持續拓展,農生系期待與更多國際學術機構攜手合作,共同推動農業生物技術的發展,為學術界和產業帶來更多貢獻。
海外校園 深化新南向學術交流 嘉義大學與泰國瓦拉亞隆功皇家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嘉義大學林翰謙校長11月6日前往泰國瓦拉亞隆功皇家大學(Valaya Alongkorn Rajabhat University, VRU)訪問,會見該校校長Dr. Sombat Kotchasit、副校長Dr. Pannraphat Takolpuckdee以及學術推廣部、國際事務部及語言中心等單位主管,進行多面向深入的交流。在本校語言中心蔡雅琴主任牽線下,林校長此行與瓦拉亞隆功皇家大學校長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MoU),以強化兩校在研究、教學以及師生交流、交換等方面的合作。在雙方討論過程中,林校長特別提到在目前16 2週的學期內融入短期中、英、泰文專業課程,並由交換學生開始推進後續之雙聯學制,以及為雙方交換的教師學者提供優質住宿空間等具體的合作方式和未來規劃。 瓦拉亞隆功皇家大學位於泰國的巴吞他尼府,是泰國知名的國立大學之一。該校擁有眾多優秀師資與多元的學術資源,涵蓋人文、管理、科學技術等多個學院。瓦拉亞隆功皇家大學近年來致力於推動國際化教育,不僅與亞洲各國高等學府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亦在全球各地積極尋求學術交流與合作;尤其在中文教育與相關師資培養上,更被視為泰國國內最為前瞻領先的大學之一。此次該校與嘉大簽署合作備忘錄,象徵兩校建立更為緊密合作關係的決心,共同推動雙方的學術發展與國際化進程。 作為雲嘉地區指標性之國立綜合大學,嘉大一直致力於推動與新南向國家之學術交流與合作。透過此次合作備忘錄簽署,嘉大目前與泰國7所大學建立姊妹校關係,分布遍及泰國中部曼谷與鄰近地區、東北坤敬、泰北清邁、泰南素勒他尼及合艾等主要區域。嘉大將持續透過與姊妹校間的交流,積極推動實質學術合作、師生交換互訪與雙聯學制,達成提升教學品質並拓展師生國際視野的國際化目標。
大學校園 嘉義大學舉辦「2024食農教育研討會」從政策到實務推動 從產地到餐桌教育
「2024食農教育研討會」11月7日在蘭潭校區國際會議廳舉行,財團法人清誠教育事務基金會與財團法人亞太科學技術協會指導,由嘉義大學農業推廣中心與原民中心共同主辦,產推處產學創育推廣中心協辦,邀請農業部長官、興安國小教師、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及校內相關領域專家教授擔任主持人及專題演講主講人,吸引來自學校、政府機關、各地農會及農民朋友等逾120位與會。 陳瑞祥副校長開幕致詞表示,食農教育現今已落實至全民參與階段,很開心清誠基金會的支持在嘉大辦理此次研討會,可以持續在食農教育一環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嘉大前校長兼清誠教育事務基金會胡懋麟董事開場時特別感謝嘉大能不遺餘力的舉辦食農教育研討會,今年已邁入第3年,內容更加的活潑多元,歡迎有興趣的成員繼續的踴躍參與及支持。 今年食農教育研討會主題從制度面到實務面,議題多元、探討內容豐富,政策面邀請到農業部農民輔導司陳建穎技正就食農教育的推動與展望為題進行演講;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蕭至惠教授則介紹食農教育推廣與環保永續;嘉義市社區大學自然農法分享班胡安慶老師講述嘉大與社區大學合作推廣食農教育成果;嘉義市興安國小曾志華食育組長分享興安國小在食農教育教案設計:以甘藷的前世今生為例;嘉大園藝學系洪進雄名譽教授介紹菇類食農教育-認識菇類與實物之介紹;最後壓軸由農業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李郁淳副研究員講解食農教育活動設計實例分享-以「瓜類的食農教育」為例。 下午開場由前校長胡懋麟代表清誠教育事務基金致贈基金會助學金予12位獲獎的嘉大學子。清誠教育事務基金會秉持善盡社會責任及熱心助學的宗旨,非常樂意資助經濟不利但認真向學的莘莘學子,期盼減緩學生的經濟壓力,可以在嘉大安心學習,畢業後貢獻所學回饋社會。 今年的研討會洪進雄名譽教授特別準備相當多種不同的菇類於會場進行展示,相當的吸睛,在解說菇類的同時吸引許多成員仔細聆聽並提問。此外,農業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李郁淳副研究員更將食農教育的活動教具教案帶到會場,讓大家體驗各種瓜類生長過程及現在食農教育的推廣模式。 農業推廣中心林明瑩主任表示,食農教育法立法公告施行後,幾乎所有的環節都動了起來,從行政制度面、農業生產端到學校教育,都有許多與食農教育相關的活動與宣導持續推動。嘉大以農立校培育無數農業領域菁英,未來將持續深化飲食連結農業、支持認同在地農業、培養均衡飲食觀念、珍惜食物減少浪費、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及地產地消永續農業等食農教育六大推動方針,協助政府推動食農教育,落實農業永續發展,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大學校園 智泰科技捐贈嘉義大學205套AI圖像辨識軟體 產學攜手推進智慧教育新時代
因應AI時代來臨,為強化學生AI實力,智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志青董事長捐贈205套「AI圖像辨識軟體VisLab」予嘉義大學,總價值超過新臺幣八千萬元,11月7日於嘉大蘭潭校區行政中心舉行AI圖像辨識軟體捐贈儀式,由陳瑞祥副校長接受並代表贈予感謝狀。 VisLab軟體由智泰科技自主開發之AI模型訓練套裝軟體,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包括醫藥、紡織、木材、金屬加工、觸控面板、光學鏡頭、半導體、機具組裝、電子元件及塑膠等領域,並在教育、長照、醫美、食品及保全等領域代替人工做重覆性高且耗時費力的工作,增加產值與效益,迎向全面智慧化與無人化的時代。 許志青董事長表示,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AI已經成為全球技術競爭中的核心力量,並強調AI技術的普及應從教育基礎抓起,而大學正是培育AI人才的搖籃。因此,該公司希望透過此次捐贈,有助於提升嘉大學生在AI領域的技術能力,也期待能夠促進臺灣AI教育的普及,進一步增強國際競爭力。 陳瑞祥副校長表示,感謝智泰科技的慷慨捐贈,AI軟體不僅能提升學生在AI技術上的學習深度,還能促進跨學科的合作與應用,各學系可以共同利用這些軟體,開發出更多創新性的AI應用,從而強化學生在圖像處理及人工智慧技術等領域的能力培養。 此次捐贈能順利推動,不僅得益於智泰科技慷慨支持,更要感謝嘉大管理學院EMBA校友會的協助,特別是畢業校友郭明諸先生、榮譽理事長孔德偉先生及張翠娥理事長的促成,為嘉大的AI教學與研究帶來嶄新機遇。 智泰科技AI圖像辨識軟體的捐贈,標誌著校企合作在AI教育領域的大躍進,也顯示企業對於教育的重視與社會責任的擔當,透過雙方的合作,學校與企業共同推動臺灣AI教育的進步,期許為全球科技競爭培育出更多優秀的AI人才。
大學校園 「2024有機世界大會」將於11/30南華大學登場 深耕有機‧實現永續
由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 IFOAM)主辦的全球性有機農業會議,每三年舉行一次,今(113)年在因緣際會下,台灣首次爭取到主辦權,並由推動永續發展成效極佳且深獲各界肯定的南華大學臨危受命承辦此盛會。該活動將於11月30日至12月4日登場,並在12月2日舉行開幕式,將匯聚來自全球五大洲58個國家及地區有機農業和永續發展領域的領導者、專家、實踐者和愛好者等,分享有關全球有機領域的經驗、創新發展和知識等,同時也藉此向全球展示台灣在有機農業和提升全民環保意識方面的領導地位,並提升台灣的能見度及有機同等性有利本國與世界各國簽訂協議。
大學校園 亞洲大學114學年度學士班特殊選才招生報名開跑囉!
簡章公告:113年09月25日(三) 報名暨繳費時間:113年10月16日(三)至113年11月19日(二)下午 5:00 止 上傳備審資料時間:113年10月16日(三)至113年11月20日(三)下午 5:00 止 招生報名系統:https://recruit.asia.edu.tw/asia_recruit/ 報名費:新台幣 1,000 元整 面試時間:113年11月30日(六)
大學校園 亞洲大學114學年度碩博士班甄試報名開跑囉!
簡章公告:113年09月25日(三) 報名暨繳費時間:113年10月16日(三)至113年11月19日(二)下午 5:00 止 上傳備審資料時間:113年10月16日(三)至113年11月20日(三)下午 5:00 止 招生報名系統:https://recruit.asia.edu.tw/asia_recruit/ 報名費:碩士班新台幣 1,300 元整,博士班新台幣 2,500 元整 各學系面試時間:113年11月28日(四)至113年11月30日(六)
大學校園 嘉義大學團隊突破馬糞海膽養殖技術 研發新式飼料創環保與產業雙贏
馬糞海膽又稱為白棘三列海膽(Tripneustes gratilla),在臺灣本島的東北角、墾丁海域,以及離島的澎湖、小琉球及蘭嶼都有其蹤影。馬糞海膽生活在珊瑚礁及礁石區,以海藻、海草為主食,能有效控制大型藻類的滋生,是維持珊瑚礁與藻類生態平衡的重要環節,卻由於人為濫捕導致馬糞海膽的野外族群數量快速下降,引發海洋生態危機。 自2009年起澎湖水產種苗繁殖場開始馬糞海膽的人工養殖試驗計畫,透過產官學三方合作提高馬糞海膽在人工環境的存活率。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去(2023)年宣布突破馬糞海膽完全養殖技術,並委託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執行「白棘三列海膽各生長階段商業性飼料」研究計畫,在嘉大水生生物科學系團隊的努力之下完成人工飼料研發,在不久的將來,合法養殖馬糞海膽的業者即能全年供應市場需求,創造海洋資源保育與地方產業發展的雙贏局面。 人工養殖馬糞海膽最關鍵的技術就是飼料研發。食物是生物營養與生存能量的來源,現有的飼料多數以「魚粉」為主要配方,不僅成本昂貴且間接造成海洋生態負擔;若改用其他配方,又會造成海膽營養不良降低存活率。這個棘手的問題,由嘉大水生系朱建宏助理教授所領導的「人工海膽養殖飼料研發團隊」找到了解方。 嘉大研發團隊黃子維研究員表示,野生海膽以藻類為主食,因而推論蛋白質來源從動物性改為植物性對海膽成長表現影響不大;經由團隊不斷的嘗試,發現由脫脂大豆磨成的豆粉是相當適合海膽的蛋白質來源。決定飼料的主要成分後,團隊繼續鑽研其他營養成分的比率,最終發現在鈣、鎂等礦物質與β胡蘿蔔素的交互作用下,養殖海膽的體殼成長顯著贏過攝食天然藻類的海膽;且依新配方製成的飼料其穩定性及黏著度較高,在海水中營養成分也不易流失、變質,讓飼養海膽的養殖成本下降許多。 團隊召集人朱建宏助理教授表示,臺灣的海洋資源相當豐富,但需要大家用心去保護與維持,嘉大團隊將持續優化飼料配方,同時也透過農漁局與養殖戶交流溝通,推廣新式飼料,幫助漁民以更經濟的方式提高養殖的成功率。嘉大林翰謙校長讚許團隊的研發成果,不僅符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的「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以確保生物多樣性,同時還可防止海洋環境劣化,為地球永續發展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大學校園 2025 QS大學排名大躍進! 中華大學國際化、小班制經營受肯定
中華大學 2025QS 亞洲大學排名大躍進至國際第 384 名,登上全台第 27 名、私立大學第 11 名。校長劉維琪指出,面對少子女化衝擊,校方積極轉型, 藉由「國際化」、「小班制」的精緻經營,同時配合政府的新南向政策,雙向培 育人才、擴大交流,成功化危機為轉機! 2025QS亞洲大學排名公布,台灣一共有 48 所大專院校上榜,華大本次上 榜排名進步,獲得國際肯定!根據QS提供的資料顯示,華大在「外國交換生比例」(Inbound Exchange Students)以及「國際生比例」(International Student Ratio)項目的表現特別突出。儘管先前受到疫情影響,仍不減華大在新南向國家的招生力道,吸引許多來台學習的外籍生。根據QS統計,111學年度來華大就讀的國際生仍達712位、占比約19.7%,短期交換生達653位。許多外籍生在校方帶領下,以「深耕園區計畫」直達園區就業,實現自我同時,也滿足產業的人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