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高中校園 【108技藝競賽】商業類 育達家商雙料贏家
108學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商業類學生技藝競賽」,來自全國196所高中職993名選手參賽爭取11個職種「金手獎」殊榮。此次競賽也媒合優質民營企業及熱心教育的企業,提供「金手獎」選手職缺預聘名額,以及實習、獎學金等機會,而獲獎學生也可保送大專院校或甄審入學加分。在多元的誘因下,激勵選手全力以赴,爭取榮譽。 今年以「各路好手齊亮壢,商亦有道締傳奇」為主題,競賽項目包括:「業廣告」、「網頁設計」、「程式設計」、「文書處理」、「電腦繪圖」、「會計資訊」、「餐飲服務」、「中餐烹飪」、「烘焙」、「商業簡報」、「職場英文」等11個職種,共選出金手獎128人和優勝獎284人。 11職種冠軍選手 今年的商業類全國技藝競賽,育達家商在「商業廣告」及「文書處理」榮獲第一,其他如穀保家商、新社高中、樟樹國際實中、彰化高商、鳳山商工、東吳工家、君毅高中、南投高商、壽山高中等分別在「網頁設計」、「程式設計」、「電腦繪圖」、「會計資訊」、「餐飲服務」、「中餐烹飪」、「烘焙」、「商業簡報」、「職場英文」等職種獲得第一名的佳績。 技優可保送甄選大學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技藝競賽是提升高職學生技術能力重要平臺,一年一度的全國技藝競賽,目前已成為臺灣職業學校相互觀摩學生技能成效的重要指標。技藝競賽前3名的學生可獲得技優保送國立科大的機會。 承辦此次技藝競賽活動的國立中壢高商位處市中心,交通便利,創校至今已逾65周年,是優質的公立商職,無論是在綜合高中、職業類科、夜間進修部、特殊教育等學制均有卓越表現。壢商也是「全國商業類科技藝競賽」的常勝軍,從民國96年以來各項職種,已累計獲得9座全國第一名,32座金手獎殊榮。同時,這次競賽也結合產學人才媒合,共有25家優質民營企業及熱心教育企業提供金手獎選手職缺預聘名額,還有企業提供實習、獎學金機會。獲獎學生也能獲得保送大專院校或甄審入學加分。 1、2名選手可赴海外研修 今年起,教育部更擴大補助範圍,規劃技藝競賽各職種第一、二名選手赴海外專業研習,以鼓勵優秀高職生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 本學年度由國立中壢高商精心規劃商業類技優選手到日本關東地區進行12天海外專業研習活動,安排參訪日本知名企業實習實作課程,學習主題為「餐飲食安管理」與「商業實務創新」,學習內涵包含觀光產業經營管理暨服務創新技術課程,參訪日本知名企業東京迪士尼樂園學院、特別安排日本NHK電視台節目錄製進行電影電視製程暨影音編輯實習、銀行金融系統暨電商物流產業運營,參訪知名企業日本銀行總行、 ECのミカタ株式会社、 CHRONOGATE黑貓雅瑪多、富士通科技館、神奈川科學園區(KSP)、東京廣告博物館、資生堂Glico固力果糕點公司等,提升商業類技職競賽優秀選手與未來國際商務創新企業接軌。
高中校園 【2019國中科奧】臺灣榮獲6金 國際排名第2
我國參加2019年第16屆國際國中科學奧林匹亞競賽傳回捷報,6位參賽學生共獲6金,國家總體排名(國家獎)第2名,成果豐碩、表現優異。 國際國中科學奧林匹亞(International Junior Science Olympiad, IJSO)為培養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整合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地球科學等科學相關學科舉行國際競賽,參賽者須為未滿16歲學生。 榮獲6金 排名第2 此次選派的6名學生,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羅珮華等人組成教練團負責培訓。教育部國教署表示,為鼓勵學生踴躍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教育部訂有相關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獲得本次競賽金、銀、銅牌的學生,可保送高級中等學校或專科學校五年制就讀:獲金、銀、銅牌者還可分別得到教育部新臺幣20萬元、10萬元與5萬元獎學金。未來將持續選訓學生參與此項活動,增加海外競賽經驗並拓展國際視野,並期盼藉此增加我國與各國科學教育發展的交流與合作機會。 臺灣已獲83金 我國自2004年起參賽,歷年均獲佳績,至今總計獲得83金13銀。
高中校園 【108技藝競賽】工業類金手獎 2名可赴德專業研習
108學年度的「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工業類學生技藝競賽」,有1,104名工業類科菁英選手,角逐27項競賽職種183座個人金手獎與333位優勝名次。除了知名企業將提供預聘職缺給優秀學生,教育部更安排各職種第一、二名選手前往德國BMW、西門子等企業專業研習,培養國際化的專業實力,期盼高職學生理解如何落實所學,重視所學,朝向學術有專攻,行行出職人的目標努力。 工業類27職種 人才媒合 本次競賽職種共包括:「應用設計」、「冷凍空調」、「電腦輔助機械製圖」、「機械製圖」、「電腦軟體設計」、「電腦修護」、「化驗」、「工業電子」、「數位電子」、「工業配線」、「室內配線」、「汽車修護」、「鉗工」、「車床」、「建築製圖」、「板金」、「建築」、「室內空間設計」、「鑄造」、「模具」、「圖文傳播」、「測量」、「機電整合」、「飛機修護」、「家具木工」、「汽車噴漆」及「機器人」等27項,由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帶領高雄高工主辦,並由臺南高工、嘉義高工、鳳山商工協辦,來自全國143所高級中等學校工業類科的學生共同展現技藝、爭取榮譽。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108學年度工業類學生技藝競賽英雄榜 此外,為協助學生職涯發展,此次也邀請企業加入技藝競賽產學人才媒合活動,超過數十家廠商共襄盛舉,其中也包括漢翔航空、金光遊艇及台灣造船、慶鎰機械公司等高雄在地優質企業,提供職缺鼓勵技藝優良的學生投入產業,讓專長持續發揮。 1、2名選手可赴德國研習 本學年度工業類技優金手獎第一及第二名的選手可赴海外專業研習,預計前往德國司徒加特、慕尼黑等地區進行14天海外專業研習活動。學習主題分為「機電整合應用」與「設計創新應用」,將參訪MAG IAS GmbH企業、BMW汽車、西門子Amberg工廠、巴斯夫化工公司等知名企業,進行機械設計與電機電子整合實習實作課程,見習工業4.0新技術。 另外,也將安排太陽能源綠建築設計見習,包括參訪弗萊堡太陽能中心、Weberhuas綠建築園區、 Elbcampus節能訓練機構、生物智能住宅BIQ、Mori智慧製造工廠、Fritz Schneider 古蹟修復公司等,讓學生接觸國際新興科技創新企業,繼續發揮「職人精神」精進技藝。
大學校園 德明科大AI跨領域專班 榮獲2019 FinTech金融服務競賽第三名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參加國立臺北商業大學「2019金融服務校際創意競賽」,本次競賽來自全國9所大專院校,近100件創意作品,而進入決賽之18組作品中,由指導老師陳怡雅帶領的AI跨領域專班(以下簡稱AI專班)一年級生入圍4組共15位同學,其中「財金數據與視覺化」類組贏得第3名,值得喝采。 來自全國各公私立大專院校大學生及研究生,對於金融產品提出多樣化創意提案,競爭非常激烈。該校AI專班一年級生為參賽者痔l」企劃案,運用最新科技概念:「大數據」、Power BI,構思中小型的早餐店可使用的APP,獲得評審們肯定,贏得該類組第三名,成績亮眼。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積極培育AI智慧金融電貿產業應用人才,結合金融、資訊及貿易產業界投注的資源,攜手打造AI金融電貿平台,為台灣培育FinTech及AI產業所需的多元化專業人才,帶領台灣在創新金融科技、電子貿易及AI時代潮流中脫穎而出,成為國內培育未來FinTech人才重要平台與企業產學合作之關鍵夥伴。
大學校園 德明科大行銷系「2019淡水商圈創意行銷企劃競賽」 榮獲佳績
「2019淡水商圈創意行銷企劃競賽」是由淡水商圈協會主辦、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協辦,今年邁入第八屆。競賽目的在於協助淡水商圈及鄰近八里、三芝、石門、金山、萬里等區域進行商圈創意行銷,將淡水商圈整合鄰近區域之地方特色加以推廣。本年度邀請23個單位提出各自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並將其區分為文化行銷組,非營利組織組、企業組,分別由同學進行創意的行銷企劃;每組各取前三名及佳作 (得視評審團意見從缺)。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行銷系會展組同學在行銷系謝碧鳳老師、流通系劉完淳老師的跨系共同指導下,在初賽來自33所全國大專校院130組作品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分別為: 一、「大口呼吸遊雙溪、小溪古道農意情」:入圍企業組;由會展二甲紀佳?、陳品妤、羅煒青、陳芊妤、楊政瑜企劃,內容結合十分瀑布、雙溪老街等觀光資源為雙溪小農行銷有機農產品;二、「桐游桃花原」:入圍文化行銷組;由會展二乙余亭瑩、吳品萱、詹文瑄、曹浤洋、邱嘉泰、李佳栩、林彥辰企劃,內容是以三光里周圍的自然資源為三光五月桃進行整合行銷;三、「家喻滬曉、尾娓道來」:入圍文化行銷組;由會展二乙高家渝、張庭瑄、王姿雲、陳羿妤、劉巧翊企劃,為愛拍照的年輕人規畫淡水網美路線,行銷淡水的獨特魅力。 決賽於2019年12月14日 (六) 於滬尾藝文休閒園區舉辦。三組入圍決賽的隊伍總共18組,分別來自銘傳大學、德明財經科大、文化大學、臺北市立大學、世新大學、真理大學、台北商業大學、元智大學、台灣大學、與元智大學。決賽過程中,各校隊伍實力相當、競爭激烈,德明入圍的三個隊伍分別榮獲文化行銷組第二名 (「桐游桃花原」)、佳作 (「家喻滬曉、尾娓道來」)、與企業組第二名 (「大口呼吸遊雙溪、小溪古道農意情」),成績亮眼。為該校行銷系2019年的競賽得獎,再添一筆精采的紀錄。
高中校園 【中山工商】餐飲就業專班 留用率逾七成
高雄市中山工商接受教育部輔導成立就業導向課程專班,連續多年與三井餐飲事業集團合作甚具成效,除學校既有課程,三井餐飲亦安排完整培訓計畫,由日本大師級師傅等專家協同教學與授課,實習期間按月提供津貼,並免費供餐供宿,畢業後還可到合作的大學在職進修求取學位。該專班近三年留用學生超過七成,展現「畢業即就業」成效,深受學生與家長肯定。 三井日本料理業師協同教學。 餐飲就業專班 業師教學 自102學年度起,高雄市中山工商與三井餐飲事業集團合作辦理「餐飲技術就業導向課程專班」,以日本料理實務技能學習為課程核心,著重實務操作及理論應用。高二下學期,由校方會同三井餐飲召開說明會,先向學生、家長介紹專班精神、課程規劃、公司培訓計畫等。高三開始則展開一系列實務課程,包括辦理公司「職場體驗」,邀請專班學生、家長到公司瞭解各崗位培訓方式,及安排「業師到校協同教學」,由日本大師級師傅到校授課,讓學生近距離接觸高超的料理技術,深化對料理專業的體認。 實習有津貼 留用率高 該專班計畫由教育部國教署補助經費,專班學生每學年可獲新臺幣1萬元獎助金。三井餐飲則在高三實習期間每月提供2萬4,750元津貼,另外免費供餐、供宿。此外,三井餐飲也設有畢業生留任加入研修生計畫,與文化大學、實踐大學合作,提供學生可取得學位的在職進修機會,持續精進管理及相關知識。自大一起,三井餐飲還會提供學生每月2萬8千元以上薪資,並逐年調升至3萬3千元以上,績優研修生還可另外獲得公司獎學金。相較一般大學畢業生,此方案研修生已累積超過4年勞保資歷,專業技術更持續提升,有利於職場站穩腳步、薪資三級跳。 中山工商「餐飲技術就業導向課程專班」在如此完善優渥的進路規劃下,近3年專班畢業生就業率超過九成,留任三井餐飲就業也超過七成,展現亮眼成績。 產官學合作培育人才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技職教育除了強化各校專業課程教學,也應著重與企業實務的結合,讓理論與實務兼具,有效提升學生競爭力。除了每年度舉辦五大類的「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各類技藝競賽」,邀請優質企業提供預聘名額給參賽學生,讓具有專業實力學生獲延攬就業的機會,另於102年底也特別發布補助高級中等學校辦理「就業導向課程專班」作業要點,自103年度起輔導各校與各領域優質企業合作成立專班,共同培育學生實務專長,強化產業人才培訓。 教育部將持續推動高中職校與國內優質企業合作開設就業導向課程專班,使學校與企業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係,藉由產官學三方密切合作培育人才,用最實際的方式引領年輕學子投入職場,在職涯上逐夢飛翔。
高中校園 【108技藝競賽】農業類 苗栗農工榮獲雙冠王
108學年度的「全國高級中等學校農業類學生技藝競賽」,有261位公私立高中職學生角逐「金手獎」最高榮譽。各職種前3名可技優保甄及推甄進入國立科技大學或國立大學就讀,金手獎前1、2名更可獲得日本海外專業參訪12天的機會,競爭相當激烈。 競賽共分為「農場經營」、「園藝」、「造園景觀」、「森林」、「畜產保健」、「生物產業機電」、「農業機械」、「食品加工」、「食品檢驗分析」等9個職種,由長期扎根農業教育的旗山農工承辦。來自全國29所高中職農業學校農業相關類科的學生,共同角逐51個金手獎名額、81個優勝名額。 九大職種冠軍選手 今年的農業類全國技藝競賽,苗栗農工在「森林」和「生物產業機電」榮獲第一,成果豐碩。其他如員林農工、興大附農、淡水商工、北科附工、台東專校、松山農工、旗山農工等則在「農場經營」、「園藝」、「造園景觀」、「畜產保健」、「農業機械」、「食品加工」、「食品檢驗分析」等職種獲得第一名的佳績。 技優可保送甄選大學 依據「高級中等學校技藝技能優良學生甄審及保送入學實施要點」規定,各職種金手獎得主及優勝選手,可參加108學年度升學管道技優甄審,也可根據中等以上學校技藝技能優良學生甄審及保送入學辦法,保送國立大學或國立科技大學。 國教署也委託國立旗山農工同步舉行「技藝競賽選手企業預聘暨人才媒合」合作意向活動,促成產業與優秀技藝競賽選手銜接平臺,使企業端能藉由平台聘用優秀人才。包括高雄國際花卉股份有限公司、農友種苗股份有限公司、詮豐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台灣SGS檢驗等23家知名優良合作企業,都提供選手畢業後相關發展職缺。 1、2名選手可海外研修 教育部為了提升獲奬選手的國際視野,以利其未來的職涯發展,自104學年度起,補助各類競賽各職種第1名的選手赴海外相關企業進行研修;本學年度為獎勵績優選手,特別擴大辦理各類競賽優異選手赴海外專業研習的薦送對象,增列各類競賽職種第2名選手,教育部將持續推動本項工作,以嘉惠更多學生。 本學年度由國立旗山農工學校精心規劃農業類技優選手到日本九州進行12天海外專業研習,參訪日本知名企業與學校學術文化交流,學習主題為「農業科技與應用」,學習內涵包含MOA自然農業法及農場經營實作與應用課程,例如MOA自然農法事業團-鹿兒島農場、長崎動植物園體驗實作、木之內農園農場、ISEKI井関農機株式会社等,特地安排智慧化無人農業機械應用課程,例如OPTiM公司、「SUGIKAMI 農園」、九州沖縄農業研究中心等實習實作,提升農業類技職競賽優秀選手與未來國際農業企業接軌。
大學校園 國立聯合大學與國立中興大學跨校合作 簽署合作交流協議
國立聯合大學與國立中興大學為促進合作、提升學術水準,於12月17日(星期二)下午3時在國立聯合大學第二(八甲)校區圖書館七樓會議室簽署兩校交流協議書,由聯合大學校長蔡東湖與中興大學校長薛富盛代表簽署。會議由聯大校長蔡東湖主持,並帶領學校副校長兼研發長柳文成、副校長兼教務長黃素真、主任秘書張良漢、理工學院院長薛康琳、化工系主任劉鳳錦、體育室主任何忠鋒、圖書館館長戴滄禮及環安系余瑞芳教授和高振山教授等一級主管及教授;中興大學則由校長薛富盛帶領主任秘書林金賢、研發長周濟?、總務長林建宇及李佳純小姐與會。未來兩校同意就學術合作、教師(研究員)合聘或借調、研究發展、圖書與資訊、智慧財產權等五方面,依雙方互惠原則進行交流合作。   今日策略聯盟意向書簽約儀式除由雙方首長共同簽署外;雙方均希望簽署協議書後,能盡快展開實質合作關係,促進兩校交流,互通有無、共享資源,朝向跨校的合作。
高中校園 【2019國際奧林匹亞】數理六大競賽 榮獲13金9銀5銅
我國高中學生參加2019年亞太及國際數理奧林匹亞6類8項競賽表現大放異彩,教育部於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舉行頒獎典禮,肯定獲獎學生、指導教授、高中輔導教師及助教的辛勞。 2019國際奧林匹亞榮獲13金 今年國際數理奧林匹亞競賽各科競賽初選階段共有9,110名高中生報名參加,經由複選、選訓營及決選階段選訓45名國手,今年5月至9月期間,參加亞太數學、亞洲物理、國際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及資訊奧林匹亞競賽等6科、8項競賽,各項競賽無論在國際排名及獲得獎牌數均有優異表現。其中,由韓國主辦的第13屆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競賽,在43個參賽國、計163名學生中,我國4名代表學生榮獲3金、1銀,國際排名第3名;此外,由匈牙利主辦的第30屆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我國4名參賽學生同樣榮獲3金、1銀,在72個參賽國中,獲得國家國際排名第4名,表現優異。 獲獎牌數部分,今年我國選派27位學生代表參加國際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資訊及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競賽,分赴英國、以色列、法國、匈牙利、亞塞拜然及韓國參賽,共獲13面金牌、9面銀牌及5面銅牌;另外,選派18位學生參加亞太數學及亞洲物理奧林匹亞競賽,獲1面金牌、5面銀牌、8面銅牌及4面榮譽獎。 ★【2019亞洲物奧】榮獲3銀4銅,亞洲第4 ★【2019國際物奧】勇奪2金3銀,國際排名第5 ★【2019國際數奧】榮獲1金2銀3銅 表現優異 ★【2019國際生奧】榮獲3金1銀,國際排名第4 ★【2019國際化奧】榮獲2金2銀,國際排名第5 ★【2019國際資奧】臺灣獲2金2銅,國際排名第6 ★【2019地科奧林匹亞】3金1銀,榮獲世界第三 紮穩基礎科學 跨域學習 在頒獎典禮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李忠謀教授代表6科培訓教授致詞時表示,學生在各自的學科已建立良好的基礎,而人類或社會問題已不能以單一學科知識解決,未來建議學生在大學或研究所階段,多進行跨領域學習,對學習之路是有幫助的。 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表示,國際間為促進科學教育的蓬勃發展,自1959年陸續舉辦各種中等學校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我國則於1991年參加亞太數學競賽起,逐年參與各項國際數理學科競賽,包括1992年參賽「國際數學」、「國際化學」;1994年「國際物理」、「國際資訊」;1999年「國際生物」;2000年「亞洲物理」;2007年「國際地球科學」,截至目前總計獲得373金、354銀、247銅及118面榮譽獎,展現高中科學教育紮實基礎。國際排名部分近年成績亦屬亮麗,包括國際物理及國際化學、國際生物及國際地球科學,近3年國際平均排名均在前5名,備受各界肯定。 為善盡參與國義務及提升我國國際能見度,近幾年我國也陸續主辦2009年第3屆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競賽、第11屆亞洲物理奧林匹亞競賽、第22屆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及第26屆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並預定於2020年主辦第21屆亞洲物理奧林匹亞競賽,藉由競賽辦理歷程,希望積極帶動中學生對參與科學競賽的興趣並累積學習素養。 此外,有鑑於少子化的衝擊,過去二年全國參與奧林匹亞競賽初選總人數略微下降(2017年8,082人、2018年8,624人),國教署今年初特別透過6科培訓委辦學校加強推廣,今年報名人數已略微回升至9,110人。在獎勵機制上,范巽綠說除既有升學優待及留學獎學金之外,教育部今年也增訂補助獲獎學生出席國際學術會議並發表論文之來回經濟艙機票、生活費及註冊費,以鼓勵學生出席國際學術會議發表研究成果,進而擴大國際視野。
高中校園 【108建教合作】7高職12企業 榮獲一等績優
「建教合作」一直是培養學生就業力,也是企業培育人才的重要機制,吸引眾多各領域企業參與,進行專業培養,並提供良好的福利與照顧。108年度國教署考核25所辦理學校,共計7所學校、12家企業機構獲評為一等佳績,讓學生「畢業即就業」,順利往職涯目標前進。 建教合作實地定期考核已於今年5至6月完成,共考核25所辦理學校,122家參與建教合作機構,包括工業及商業類科40家、家事及商業類科82家,並依法就考核成績分為五個等第,一等學校及建教合作機構考核成績必須達到90分以上,共計7所學校及12家企業機構獲此殊榮,實屬不易。 7校12企業獲評一等 108年度建教合作受獎名單,學校部分包括:國立秀水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南投縣私立同德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彰化縣私立達德高級商工職業學校、嘉義縣私立協志高級工商職業學校、私立東吳高級工業家事職業學校、高雄市私立中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及高雄市私立高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共7校。 受獎的建教合作機構部分包括:世佳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富山精機廠股份有限公司、合家歡休閒股份有限公司-米堤大飯店、成功髮型-曼都髮型-竹北店、縣政髮型名店-曼都髮型-縣政店、華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觀音工廠、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唐榮車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泰立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福壽山農場及金湖飯店股份有限公司等共12家機構。 定期考核 保障建教權益 為保障建教生權益,並明確規範建教生、學校及建教合作機構三方當事人權利義務關係,教育部推動制定「高級中等學校建教合作實施及建教生權益保障法」(建教專法),102年1月2日公布施行,其中第29條明定,各級主管機關應會同地方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對學校及建教合作機構辦理建教合作進行考核,由各該主管機關訂定建教合作年度考核實施計畫及考評表冊後,採「定期考核」及「專案考核」2種方式實施。 教育部表示,將持續落實建教合作考核,強化監督輔導機制,並輔導學校及機構精進建教合作,加強與勞動部橫向連繫,保障建教生權益,協助每位學生都能適性發展及累積職涯規劃能力,提升就業能力;期盼更多學校及企業共同加入建教合作行列,支持技職人才培育,鼓勵高職建教生「畢業即就業」,贏在職涯起跑點上;企業也能培養其所需的人才,共創學生、學校、建教合作機構三贏。
大學校園 產學接軌!「醒吾三立影視學院」將開課 向下扎根挖新星
產學接軌!「醒吾三立影視學院」將開課 向下扎根挖新星 畢業即就業是每個大學生努力的目標,有感於現今學生和業界存在產學落差,醒吾科大校長及表演藝術相關科系系主任、高中職師長近日來到三立電視台參訪,為未來產學合作暖身。三立電視未來將前進校園,成立「醒吾三立影視學院」,透過幕前、幕後兩大方向,找來各界專業講師,於醒吾科大開設一學年課程,讓學生能在就業前了解業界所需人才特質,未來更有機會畢業即就業。 校長、老師們首度來到電視台參訪,從新聞棚、戲劇棚,深入了解作業流程,醒吾科大校長陳義文更用「驚訝」二字形容感想,對於產學落差情形,他表示一定得讓學界和業界互相配合,將企業文化帶進學校,在學生還沒出社會之前,就和企業有共同認識,因為認識、了解,才有機會在畢業後快速進到業界,才不會因適應不良而被淘汰。 三立電視台無論在新聞、節目、藝能經紀、新媒體皆以發展成熟,建立完整媒體產業鍊,未來也將透過幕前、幕後兩大方向,安排一系列課程,請來各界專業講師,帶同學認識企業所需人才特質、技能,不只讓學生早日接觸業界所學,也讓電視台有機會挖掘新星,表現優異同學未來更有機會進到電視台。 此次參訪不只醒吾科大表演藝術相關學系系主任,包括醒吾中學、稻江護家、南強工商、智光高工、泰北高中師長們也出席,希望透過合作,讓學生提前認識業界,向下扎根,南強工商校長徐美鈴說,期盼未來學生在高中時找到方向,到科大時進階學習,未來畢業無縫接軌,真正為企業所用。 去年八月,三立電視即與醒吾科大首度合作,甚至推出電視劇《高校英雄傳》,讓學生獨挑大梁、真槍實彈上鏡演出,時隔一年再度攜手成立「醒吾三立影視學院」,期盼縮小產學落差,同學們的表現更令人期待。
高中校園 【復興中學】雙語接軌國際 升學選擇多元
臺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學和一般高中大不相同,因為本校學生受教的年段是從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中分成四個階段,另設有雙語部,分成國小、國中、高中三個階段,堪稱是臺灣一所13年一貫、獨樹一幟且中西文化並重的優質私立學校。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學生,每個學習階段均有其各自發展目標;在總體課程規劃上,尤其重視課程的縱向連貫與橫向統整,並以「均衡全人發展」、「實踐多元學習」、「涵育公民責任」、「接軌國際社會」的總體目標作為課程規劃依歸,構築本校豐富獨特的學校本位課程。此外,在教學創新、學習評量、教師專業、教學資源、行政支持各層面上均縝密整合,以期落實適性揚才教育,培育復興學子成為全人發展、自主創新、社會關懷、全球視野的現代公民。 校本部課程規劃及教學 校本部學生乃是以國內升學為主,其課程規劃與教學特色如下: 一、國文課程乃以傳統文學為根基,發展自主統整的能力,並成立「國學館」,建立情境教學的文學環境。 二、英文課程除了編寫校本英語教材,聘請外籍教師授課,開辦多元英語課程,如英文小說、英文演講、電影欣賞,提高學生英文聽說讀寫能力,激發創意,並開設第二外語課程,此外還有「新聞英語播報社」,訓練全體高中生用英文播報新聞的能力。 三、數學課程採分組授課,課本之外搭配自編講義,給予每位學生最適合自己的課程,並結合資訊科技,加深學生對函數、幾何圖形的了解、並兼顧統整性,與物理科適當銜接。 四、社會課程強化史實知識的充實、時序年代系統的統整,並要求學生親自動手編寫筆記,增加實作課程:GIS單元機上操作、GPS地理實察等。 五、自然課程:配置大學研究級儀器設備,規劃與課程相關的多樣性實驗,並且開設「光譜的故事」、「拼骨DIY」等選修課程,提高學生對科學之熱忱,培養學生們在科學領域操作能力。除此之外還辦理地科野外實察、鹿林天文台天文觀測、夏季高階太空學校、冬季俄羅斯太空學校等校外課程,並於活動中活用已習得的知識與能力,建立珍惜資源、尊重大自然與永續發展的態度。 六、其它跨領域多元課程:包含外文選修、探索體驗、多元選修與數位學習,讓學生得以充實基本學能,並探索性向,以利未來大學校系選擇。 雙語部課程規劃及教學 本校因有設立雙語部,高中畢業生出國申請以美國大學居多,其課程規劃及教學特色如下: 一、國文科、數學科乃依照「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規劃。 二、英文科、社會科、自然科參酌美國加州課程學力指標、Fay School課程架構及新竹科學園區實驗高中雙語部課程內容規劃。 三、國文課程與校本部使用共同版本,以厚實學生國文程度。 四、數學課亦與校本部使用共同版本,以奠定學生數學基礎,並作為報考SAT數學試題的準備。 五、其他科目則使用國外主流教材,以英語教學,採啟發方式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動機。並且開設英文資優課程(English Honor)、大學先修課程(AP Program)、多元選修課程(Elective Course):聘請外籍教師開辦英語選修課程,如小說、電影、辯論、動畫、環保、新聞、寫作等課。外籍教師生動活潑的教學,增加學生多元學習經驗。 六、利用寒、暑假與國外知名學校進行教學參觀、經驗分享等交流學習活動,讓學生學會尊重與接納不同的文化,進而培養世界觀,拓展國際化視野。 學生選擇學校的主要考量分析 【一、是否要出國留學?】 出不出國讀書,我想是復興學生與家長第一個就會思考的問題,因為雙語部課程規劃是從小學一年級就展開,從一到九年級都有兩個,將近60至70位學生選擇至國外(美加為主),到了高中,出國念書也就順理成章,因為課程可以完全銜接,家長會選擇雙語也是希望孩子可以將語文與數學的基礎扎穩,未來讀書就業能有更寬廣的選擇。 但就校本部學生而言,就相對複雜一些,因為除了考慮國內大學之外,也有少數學生同時準備學測以及申請國外大學的相關考試,憑著優異成績申請到美加排行頂尖的大學,現在更值得關注的是逐年增加憑藉學測成績去申請中國大陸以及香港等地大學的趨勢,因此對本校學生而言,不僅需要了解國內大學現況,對於其他地區的升學管道,也都會相當關注。以106學年度而言,校本部畢業生95名,卻已經有33人選擇非臺灣就讀,這比例讓我們在升學輔導上也逐年調整重心。 【二、針對國內升學的輔導】 針對國內申請大學的學生,由於校內國三下直升的課程規劃,可以說比其他公立學校是多七個月準備大學資優生資格考試,多一年時間準備大學入學考試,未來面臨新課綱上路,在甄選入學時,除了原先學測成績之外,更不容忽視的是將會參採「學習歷程」,以往學生申請入學是僅需要在學測後上傳「備審資料」,但為了體現新課綱適性揚才的精神,招聯會將逐步研擬參採「學習歷程」方式,而學習歷程包含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自傳、學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和大學要求之其他資料等。 而此制度跟以往光看學測成績與備審資料最大的不同便是加入了「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項目,針對「課程學習成果」,本校的優勢在於已多年推廣特色課程與多元選修,儘管學生人數約一百人,但每學期開設課程有將近20門,讓學生得以試探性向,且未來大學端將會優先甄選具備志願學系專業相關課程學習經驗之考生,正好貼好需求。再者,針對「多元表現」,除了各大領域扎實課程與資優培訓,讓學生取得大學與中研院資優生資格及獲獎無數(包含小論文競賽、科展、創意發明等);還有透過社團擔任幹部、學習領導、企劃、訓練自己做事的能力;十年級的桃園偏遠山區服務、十一年級城鄉交流、攀登雪山等的參與,讓學生的多元表現是可以有計畫且目標性的逐年累積。 當十二年級學測之後,教務處會針對二階筆試的科目開辦課程,輔導室也會針對學生個別的需求,從自傳撰寫、備審資料的內容協助與審核,邀請專家學者蒞校辦理多場升學講座到安排模擬面試都不遺餘力協助學生考取理想志願。以107學年度模擬面試為例,才60多位考生就安排27位教授分學群個別面試,總計有288人次,平均每一位考生都有4次以上的練習機會,因此在升學的成果上,成績十分亮麗。當然這是因學校高中部的人數很少,才能將升學輔導做得更加細膩與客製化。而參加指考的學生人數雖不多,學校一樣用心陪伴學生關鍵的最後一哩路,因此在指考成績揭曉時,多能讓學生與家長雀躍不已,不用因學測的一時失利而委屈自己降格以求。 至於學校科系落點的考量,大部分學生還是以「分數」以及家長的想法作為志願選填依據,以本校學生而言,大臺北地區私立大學的志願甚至優於其他縣市的國立大學,科系的概念對學生也是相對模糊,因此本校會鼓勵學生利用寒暑假參加校系營隊、運用網路針對有興趣的學群多一些事前了解、並鼓勵已畢業的學長姊返校與學弟妹交流,好讓學生對於未來的校系選擇更加清楚。 【三、針對中國大陸、香港地區升學的輔導】 以本校學生而言,大多透過學測成績去申請中國大陸與香港地區的大學。 (一)香港地區: 1.能以學測成績申請的大學包含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 2.在輔導學生申請學校時,問他們為何選擇香港而非臺灣的大學,歸納主因包含:香港國際化學習環境及眾多國際實習機會、儘管香港學費高於臺灣,但低於西方國家,且多設有獎學金,若能夠克服英語學習障礙,實際花費就跟臺灣相去不大、英式學位制度讓學生能有更寬廣的學習組合,以及異地獨立自主生活體驗等。 3.學生在選擇香港地區的大學,除了英文能力特別強調之外(面試全英文),其餘跟申請國內大學的歷程並不相悖,因此本校很多學生都同時申請國內與香港的學校。以107學年度為例,本校學生申請就讀香港地區的大學共有9位,這比例可說是全國之最。在升學輔導方面,除了鼓勵學生參與香港學校辦的活動營隊外,也會邀請香港的大學蒞校召開說明會,並辦理學長姊返校座談,讓高中生對於申請香港的學校多一分準備。 (二)中國大陸地區 1.2018年起,臺灣高中畢業生可用107年學測成績(均標及以上)直接申請中國大陸308所大學,經過面試後擇優錄取。但各校申請時間不一,從2月底持續到6月。這308所大學,多為中國大陸全國重點大學或省屬重點大學,相當於臺灣的頂大或國立大學,且多名列「985」、「211」、「雙一流」等名校。換言之,臺灣的學生能以學測均標的成績也有機會就讀中國大陸一流名校,為自己的學歷鍍金。 2.學生為何選擇中國大陸學校就讀,其原因不外乎是出去闖一闖,資源較多、學生競爭力強、未來發展性更寬廣、能以較低的分數申請到較優的校系及學費、生活費低廉。對臺生而言,相較於當地學生所具備的優勢是思維比較活潑、英文口語表達能力較強,還有專為臺生設立的獎學金。 3.該如何準備申請中國大陸的學校?就學長姊的經驗則是把書讀好,學測分數越高選擇越多,高一、高二則累積活動經驗,重點在精不在多,最好能夠與日後選擇的科系相結合,面試更具有說服力,當然也要多多了解該校,在眾多學校中才能擇其所愛。就學校升學輔導的經驗,就是邀請目前就讀中國大陸的學長姐返校座談,跟學弟妹分享該如此準備與申請學校,再者,高二教育參訪的行程皆安排當地城市,如北京、上海,也都會跟當地高中進行交流、入班上課,參訪當地的大學,如北大、清大、上海復旦大學等,讓學生對中國大陸的課程、上課的方式、學生的學習風格等有初步的了解。 【四、美加等地大學】 因為美國大學接受入學考量的條件包含:GPA學業成績、高中修課難易程度(AP/IB/Honors)、推薦函、申請文章、長期致力於1-2項課外活動╱社區服務、入學考試成績(SAT、SATII Subject Test、ACT、TOEFL)、申請的學院與科系、特殊專長技能與面試等,因此學校針對欲申請國外大學的學生求學階段規劃: 1.高一:讓自己有擔任幹部的機會,暑假可開始準備SAT╱ACT,開始列出有興趣就讀的大學,並養成隨時整理學習成長紀錄的習慣。 2.高二:多參加學校舉辦的國外大學招生說明會(本校一年都會辦理10幾場),如果時間允許,安排國外大學參訪之旅,縮小欲就讀的學校選項,並且上網研究該校的入學要求,十一年級已經是參加ACT、SAT、SAT II與AP考試的重要時程,尤其是TOEFL務必要於高二考完。暑假則開始著手準備申請文章,並列出可以寫推薦函的老師。 3.高三上:10月份的SAT考試是最後一次的機會,如果有需要,千萬別錯過。確定要申請的學校,了解他們的申請程序及需求,因各大學截止期限不同,務必要看清楚。請老師寫推薦函、申請高一到高二成績單、撰寫各校需要的小論文,最後別忘了將第一學期結束後申請成績單寄到各大學。 4.高三下:除了Early Action的學校十二月中會放榜,其餘大部分學校則會於四月中放榜,這階段請繼續大量閱讀,認真讀書,因為十二年級的成績仍然非常重要。再者五月時應確認就讀學校,並寄感謝信至已錄取卻不去就讀的學校,這一點請別輕忽。最後一點學期結束後,記得申請期末成績單到將要就讀的學校。 在升學輔導面向,除了持續辦理國外升學說明會(美國、加拿大、香港、日本等地)、學長姐國外申請以及求學經驗分享,更具體的是透過Naviance平台協助學生申請美國等地大學,包含學生國外升學諮詢、輔導、制定國外升學準備計畫、利用學校的資源,參與課外活動及競賽、創立社團或是擔任幹部的機會,豐富個人的檔案、主任、任課教師寫英文推薦信以及外師協助修改個人論述。 透過Naviance平台管理學生申請進度以及上傳申請資料,如此一來,學生申請國外大學就能聚焦與省力。這一套升學輔導流程,不僅僅是雙語部專屬,連校本部的學生也不用獨自摸索,一體適用。從107學年度暑輔開始就針對十年級校本部學生與家長辦理國外升學講座,讓學生可以提早準備,不用到了高三若有出國讀書的打算卻措手不及。 升學選擇不限國內 就本校高中生申請大學的成果看來,學生能夠選擇的已經不侷限在國內,這幾年尤其香港、中國大陸申請的學生逐年增加,從他們申請與就讀經驗的分享,筆者覺得國內大學要有所警覺,積極擷取香港與中國大陸的優勢經驗,強化本身體質,而非任由人才外流。 從留學學生返校座談分享的過程中,發現他們都樂意鼓勵學弟妹去當地讀書,也能感受到他們覺得日後的就業機會與薪資條件遠比留在臺灣就讀會好很多,香港地區的學校在世界排名都優於臺灣大學,連中國大陸這幾年很多學校都急起直追,臺灣的大學應該正視這些表現優異學生往外流動的現況並進而調整,好讓學生們可以不用再「捨近求遠」。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評鑑雙月刊第77期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高中老師看學生選擇大專校院的考量因素──臺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學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