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國立中央大學】教你說出一口好故事
★重新認識中大:【國立中央大學】你不能錯過的8大理由 近年來,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成為全球政府、教育、企業等領域的共通語言,而教育整合運用永續發展目標則是全球趨勢。在高等教育課程中納入SDGs議題,提升學生自主思考並擁有強烈的議題觀,勢在必行。同時,為因應後疫情時代,針對素養導向的教育觀逐步形成顯學,未來將是人文領域學科轉型的重要方向。 ★文學院4大學系:中國文學系、英美語文學系、法國語文學系、文學院學士班 由內而外,豐厚文院卓越軟實力 生產內容及表達能力是文科的專才,文學院自109至110年,致力拓展院內教師群的跨域整合。110年成功建置「議題導向多元敘事力課群」,課群共同專注於「說故事」(storytelling),著重大學階段的敘事能力教育。 在課程中導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整合運用,提倡多元敘事型態的教育目標,強調以事實與知識為基礎的敘事,除了強化辯證性的議題觀與獨立思維,也著重能力的落實與運用。參與計畫的課程,從基礎的現象與理念,工具與方法的鍛鍊,到特定主題的示範與應用,以議題導向為核心主軸,設計出完整的敘事力課程脈絡。 亞際文化交流 開展跨校學術對話 由台聯大四校(國立中央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陽明大學)共同創辦的跨校學程─「亞際文化研究國際學程」,是開拓台灣「文化研究」的學術先導。跨校修課蓬勃陸續開展,吸引許多研究生加入跨校學程。 「亞際文化研究國際學程交流分享會」,是歷年來由四校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研究生,跨校輪流籌辦的論文交流分享會。2019第五屆主辦校為中大,由研究生學習組織籌辦會議,組織協調會議議程,規劃研究論文專題報告分享,邀請長官貴賓等,從中學習溝通協調能力。並以雙語方式進行,讓本地生及外籍生能充分交流學習,從跨校到跨域,提升學術能量。 文學院「議題導向多元敘事力課群」計畫主持人康珮老師於「聽故事到說故事-故事分析與展演」課程中,將SDGs融入課程內容,厚植學生的敘事能力,引導同學深入思考全球相關議題,傳授培養敘事力的心法。 「2019第五屆亞際文化研究生分享會」中,三位中大亞際學程研究生發表論文,會場討論熱烈。 ▌看更多 ★【國立中央大學】人人會寫微積分程式 ★【國立中央大學】動手做 畢業即就業 ★【國立中央大學】商管能力 獲AACSB保證 ★【國立中央大學】資電競賽的常勝軍 ★【國立中央大學】參與太空衛星任務 ★【國立中央大學】變身為客語文化教師 ★【國立中央大學】打造個人化智慧醫療 ★資料出處: 107-110 年國立中央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成果專輯
大學校園 【國立中央大學】你不能錯過的8大理由
國立中央大學肩負人才培育及知識創新之任務,因應時代變遷,從傳統教學研究升級,致力於教學創新及強化學生新世紀關鍵能力的培育。我們以「博雅專精」為教學願景,並以學習成效導向為評估標的,將全人教育理念關照學生入學、就學及畢業三面向。 作為教育部評選招生專業化規劃優良學校,我們除了提高學習歷程在申請入學的佔分比重外,更強化學習歷程審查的專業性,以達到適性選才。並透過行政體系偕同教學單位的縱橫合作,促進教學創新及學習成效,共創教、學、研三贏局面。 不能錯過中大的8理由 中大招生專業化計畫於106-108年均獲計畫最高補助金額300萬元,108年執行成果與109年新計畫再獲審查委員評選為最優學校之一,並於109-110年獲得最高補助金額600萬元,為計畫推動典範學校。8大學院的亮眼特色更是你絕不能錯過中大的理由。 ★【國立中央大學】教你說出一口好故事 ★【國立中央大學】人人會寫微積分程式 ★【國立中央大學】動手做 畢業即就業 ★【國立中央大學】商管能力 獲AACSB保證 ★【國立中央大學】資電競賽的常勝軍 ★【國立中央大學】參與太空衛星任務 ★【國立中央大學】變身為客語文化教師 ★【國立中央大學】打造個人化智慧醫療 支持創新教學 強化跨域思維 以系統化專業教師培訓、客製化問卷分析與諮詢及議題化社群研討等方式,形成教師支援系統,並從歷年計畫實驗現場,逐步建立教學資料庫與教師人才庫,協助教師從單一課程創新,逐年形成創新課群連結,進一步引動系所課程改革,導入全校性高教深耕的質化性創新目標;並從idea NCU中大創意園區出發,改造教學空間,建置28 個創意場域。推動跨領域虛擬「創意創業學院」,涵蓋3大跨域學程、輔以全國首創之微課程、智慧創新微學程,還透過學生自主社群的創意提案,整合內外部網絡資源,培養跨領域創新思維能力和創新創業的實踐精神。 同時,為構建跨域通識平台,形塑核心素養,開設如人工智慧跨域應用、跨領域榮譽學分學程等,彈性調整主系課程架構,全面推廣跨領域問題導向學制與課程,深化學生跨域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迄今跨域修習人數已成長47%。 本校勇奪資安女婕思競賽第一名,得獎團隊獲總統接見。 【發展教學創新,績優教師榮獲殊榮】 107至110年「教育部教學實踐計畫」爭取經費總金額達2,400萬元;108年獲教育部補助「A類:前瞻人才跨領域課群發展計畫」;108年獲教育部「新工程教育方法實驗與建構計畫」共計1,019.7萬元,獲得3件為全國之冠。此外,107年蔡錫錚、賴守誠、鄭保志及朱慶琪等4位教授榮獲教育部教學實踐計畫亮點教師殊榮;108年詹明峰及鄭保志等2位教授獲選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教師。 教學設計方法實務工作坊。 【運用跨域創意,創新解決社會議題】 通識教育中心首創「跨領域系列課程」,由四位跨科系的教授共組,在課程中融入「機具應用」、「食農議題」、「文創藝術」、「程式教育」等議題,推動學生團隊將所學運用在實務經驗中。並透過課程培育非資訊領域學生可自主提出創新實踐方案,將程式設計概念與自身專業領域結合,創造更多跨域加值應用的可能,並跨出校內競賽參與全國性活動獲得肯定。另外,idea NCU創意社群以「跨域實踐」為特色,鼓勵學生延伸課內外學習、跳脫系所框架,將所學的專業知識或實務技能應用於社會議題的創新解決以達到學以致用。已孕育48組優秀學生社群,對外爭取21個計畫,學生提案總額達215萬元。 黑盒子技術工作坊燈光實作教學。 「2020中大創意嘉年華」社群團隊展現多元創新跨域學習成果。 友善校園 關懷服務社會 採「學校-社區行動結盟」策略模式,建構全方位友善校園,結合環安衛工作、多元專項導師、宿舍學習圈、大型社團評鑑與觀摩、職涯發展、實習與企業博覽會等關懷網絡,並鼓勵學生結合專業與服務學習,融入生醫防毒、資訊教育、國際趨勢等多元議題,實踐大學社會責任。透過軟實力評估反饋機制,培育學生具備應對未來需求的軟實力及向心力。 致力於營造全方位友善環境,建立多元導師制度,讓輔導遍布校園;活化校園與宿舍閒置空間,建立優質的學生自學環境;培訓學生團隊於防疫期間創新推出服學課程防疫企劃、線上徵才與虛擬企業博覽會,精進軟實力與社會責任的實踐。此外,結合社區資源成立社區聯誼會、房東聯誼會與教職員工談心坊,共同維護校園安全、促進健康。在全國大專院校環安衛競賽中亦屢獲佳績,107至109年連續獲得大專校院健康促進學校計畫績優獎,昭顯中大推動安全、舒適、永續發展之實踐。更榮獲「109年教育部友善校園獎卓越學校」殊榮,是10年來首次獲獎的國立大學。 ★資料出處:107-110 年國立中央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成果專輯
大學校園 站上國際蘭展舞台 長榮大學國企系與國會展學程展現學生策展實戰力
為豐富學習內涵並建立實務經驗,長榮大學國企系與國會展學程學生於「2022臺灣國際蘭展」擔任各項服務工作。透過實習現場的磨練,學生們不僅延伸理論知識、銜接實務經驗,更對未來職場競爭力的提昇有莫大的助益。 「臺灣國際蘭展」為國際型的專業產業展覽,每次展出總是吸引大批人潮前往觀賞。此次活動由國企系老師張瑞琪以及林淑瑜協助指導,兩位老師指出參與這次活動的同學共計66位,除了國企系以及國會展學程學生之外,還有綠能學系、東南亞學程、翻譯系、觀餐系、應日系、醫社學程、資管系、消防學程、蘭花學程、航管系等同學齊力完成任務,且全面性參與國際蘭展的服務流程,包含國際蘭展開幕式的接待人員、大會服務諮詢、售票業務、競賽花導覽、出口驗票、現場秩序維護、文創紀念品販售、冰品販售及機動服務等,同學們均全力以赴完成使命,得到難能可貴的經驗。 國企系暨國會展學程主任莊立民表示,未來將持續提供學生參與會展服務的實境與平台,激勵學生強化人際互動、溝通和團隊合作的能力,落實「學用合一」的教育目標,並培育具有國際視野及實戰力的專業經理人才。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 Openbook好書獎展出至4月12日  邀請你一起徜徉知識的海洋
華文出版年度盛事2021 Openbook好書獎已於去年年底揭曉,在台灣每年三萬多冊出版品中,評審團共讀了近3000本,並於206本入圍作品中,遴選出「年度中文創作」、「年度翻譯書」、「年度童書/青少年圖書」、「年度生活書」 4大類,各10本精彩好書。南華大學圖書館為推廣學生閱讀風氣,特別於圖書館一樓展出年度經典好書,展期至4月12日。林聰明校長與圖書館賴淑玲館長也極力推薦,歡迎鄰近的社區民眾也能蒞臨參觀閱讀,校內師生可以預約借閱。
大學校園 長榮大學系際盃總決賽轉播 大傳、運技系首次跨系合作
長榮大學111年度系際盃籃球決賽,於30日在體育館舉行,今年除主辦的運技系規畫賽事外,特別與大傳系合作進行籃球賽轉播,這是兩系透過賽事的跨域展現,雙方師生都從賽事轉播中獲得學習與成長。 本次轉播大傳系師生共有二十多位參與,編制分組上有導播、攝影、新聞等組別,更邀請運技系教師劉錦謀擔任賽評,搭配學生主播,為賽事進行播報。轉播平台則透過長榮大學電視台Youtube頻道進行,目前統計觀看次數近680次,當天在中場休息時刻,並安排街舞與趣味競賽,讓整場賽事在競爭中更充滿歡笑與熱情。 負責轉播的大傳系教師吳宏翔表示,這是大傳系學生第一次進行賽事轉播,雖然在技術上仍需訓練,後半場因機器設備問題,造成轉播工作的暫停,但透過此次經驗,相信對學生日後實務能力必有所增進。 系際盃球類競賽承辦人運技系教師林郁捷表示,希望未來在校內外相關運動競賽上,兩系能有更多合作,藉此推廣校內運動項目,讓學生以更多元的方式參與賽事。 長榮大學大傳系與運技系教師獲得教育部補助辦理「110學年度運動傳播人才培育計畫」,計畫協同主持人之一的大傳系教師吳裕勝表示,已從去年底開始招募兩系學生進行培訓,培訓課程包含運動轉播、新聞、行銷等面向,兩系學生各有專長,透過課程都對運動傳播實務有進一步認識。轉播團隊將在全中運與全大運期間進行射箭轉播外,也會有新聞與行銷的呈現,轉播屆時可在MOE Sports頻道收看,歡迎有興趣者,別錯過今年賽事,也期望大家能給參與轉播的同學鼓勵與支持。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生死系傑出校友陳志傑熱心公益、創業有成,開闢生命禮儀服務新藍海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畢業校友陳志傑從事殯葬禮儀服務業,並且創業有成,更熱心投入公益,不僅在殯葬禮儀服務業嶄露頭角,致力於社會關懷,善盡社會責任,其表現足為學弟妹的學習楷模,日前獲選為南華大學第九屆傑出校友,並於校慶(3月18日)當天接受表揚。
大學校園 國際處校外實地參訪 外語學習不受限
長榮大學國際處國際與兩岸交流組於2022年3月26日辦理兩場國際文化主題之交流活動,引導師生從實地踏查與手作活動中使用外語進行交流,進而深化了解當地及異國歷史文化。 其中【英語教育標竿計畫:英語主題一日遊-漫步夢幻紙農莊】,至屏東大茉莉農莊進行一日參訪,主要參與對象為「英語教育標竿計畫」之學生,並邀請國際生一同加入。大茉莉農莊為環保農莊,園區的建築皆使用紙磚製成,由加拿大籍的農莊主人以全英文帶領園區導覽,並體驗窯烤披薩DIY及自製紙磚,傳達建立農莊的意念與資源回收利用的行動力。活動中,台灣學生樂於與講師和國際生互動,同時國際生也嘗試以華語與台灣學生交流,另透過語文中心帶隊教師發想的遊戲,增進學生認識彼此的機會,提升使用英文表達的頻率。 同時間【跨文化交流教育饗宴:安平歷史文化巡禮】,帶領來自航運管理學系、翻譯學系、國際企業學系、應用日語學系等台日籍學生,漫遊台南市區及安平。由文化講師以日文、中文進行導覽解說,引導學生進行歷史知識問答,並透過絹印體驗,實地走訪船艦、古堡及劍獅, 一同感受台南歷史流淌。 透過上述兩場活動,使學生能在課外時間造訪台南與外縣市,期許各類英外語活動皆能促使學生學習語言之動機,並日益茁壯其國際觀,往世界邁進!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視設系文創設計力大爆發,榮獲佛館文創商品設計競賽「參獎」及「創意優選」
南華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自轉型以來,不僅連續四年新生註冊率均達100%外,學生參加校外全國競賽也是獲獎常勝軍,已成該校指標系所之一。繼110全國學生美術比賽獲得水墨畫類優等獎、平面設計類三件佳作外,日前參加「我見‧我創—第三屆佛館文創商品設計比賽」又過關斬將,榮獲「參獎」及「創意優選獎」,一躍超越去年成績,可謂展現旺盛的教學能量,數位設計力與文創設計力大爆發,優異表現有目共睹。近年學生作品更加入AR元素,深獲好評。
大學校園 長榮大學社工系、醫社學程與日本鎮西學院大學線上分享台日社會工作現況
日本姊妹校鎮西學院大學社會福祉學系與本校社會工作學系、醫學社會暨健康照護學士學位學程合作辦理「線上教師 workshop」,由雙方的專業師資互相分享台日社會工作現況。 鎮西學院大學由講師力久愛分享日本主要社會福祉課題、政府醫療政策走向,導出與該校社會福祉學系的課程設立、實習制度、證照考取關聯性。本校由社工系主任鄭佩芬針對系所沿革、教育目標、師資結構至課程模組的設計與實習制度等一一進行詳細說明,進而連結未來社會工作職涯進程及台灣兩大福利政策實踐。最後並針對台日老化人口、長照保險、未來就業等進行問答與說明。 交流過程相談甚歡,國際長李敏瑜特別提到在疫情限制國際移動情況下,很開心能持續與姊妹校保持交流,更感謝鎮西學院大學照顧即將前往之本校交換生。主任鄭佩芬也期盼不久的將來能實際見面,與日本師生共同針對實務經驗進行交流。
大學校園 臺灣學術資源影響力發布會 南華大學曩括5項大獎
國家圖書館於3月28日舉行「111年臺灣學術資源影響力發布會」,南華大學學位論文囊括私立大學組四項大獎,包含學位論文傳播獎-全文授權率第一名、學位論文開放獎-全文被下載率第一名、學位論文開放獎-全文被下載數第三名,以及學位論文資源貢獻獎第三名。此外,今年更首度獲得期刊長期傳播獎-傳播學門第五名,南華大學共抱回五項大獎,足見辦學品質與學術傳播上的豐碩成果深獲各界肯定。
大學校園 長榮大學與盧彥勳國際網球學院組成雙打組合 開啟網球人才培育的新頁
長榮大學與盧彥勳國際網球學院為齊心推展國際網球專業人員培訓、強化台灣選手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在董事長黃仁村、校長李泳龍、立委林宜瑾及校友總會、歷屆理事長及畢業校友的見證下,今日(3月26日)接續在校友總會大會後,與盧彥勳執行長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也會盡全力提供學院相關學習資源;期盼未來雙方共同實現理念,一起往世界邁進,共創雙贏。 「不管最終勝敗,都會盡全力拼到最後一分!」代表台灣出征2021年東京奧運,也是他身為職業選手的最後一場賽事,台灣網球一哥盧彥勳在第一場出賽這樣說著;努力到最後一刻,永不凋零的運動精神在球場上完全展現!剛告別20年職業選手生涯的他,又立即投入打造台灣網球學校,其團隊已於今年1月初在長榮大學進行網球選手冬季訓練,訓練期間團隊除熟悉本校場域環境外,團隊之理念也讓本校深受感動及認同,也因此促成本次的合作契機,齊心為推展國際網球專業人員培訓、強化台灣選手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而努力。 長榮大學校長李泳龍表示,感謝立委林宜瑾的大力促成及協助,接下來長榮大學要和盧彥勳團隊共同為網球人才培育開啟教育使命的新頁,目前學校已著手規劃現有網球場之整修建及規劃建置兩面紅土、七面硬地之國際標準的網球場,未來也會盡全力提供盧彥勳國際網球學院相關的學習資源;除了專業網球訓練外,培訓過程中,亦可結合長榮大學學系課程與台南府城濃郁的文化特色,制定更豐富多元的訓練組合,除可培訓選手在世界網球體壇為台灣爭光,也可望帶動城市與學校的正向發展。 盧彥勳表示,長榮大學擁有交通、安全、環境、設備的最佳條件,讓選手舒適的練球,最重要的是校長的辦學理念與支持讓他很感動,學校行政團隊服務效率高,可以成為一起實踐計畫的好夥伴。感謝學校對網球運動的尊重,他舉例,在整建球場時,校方很尊重團隊的想法與建議,加上學校積極推動國際化的目標也一致,可以吸引更多台灣或國際選手走進這個訓練基地。他希望雙方的合作不是單純的租屋關係而是緊密的夥伴關係,一起實現理念,一起往世界邁進,共創雙贏。 這次簽約儀式另一亮點校友總會新任理事長王正坤慷慨解囊,繼上次捐贈50萬元清寒獎學金之後,今日再捐贈10萬元獎學金,拋磚引玉,現場紅崴科技集團暨榮譽理事長謝進興立即共襄盛舉再捐10萬,實際用行動呼籲校友們一起來培育長榮大學的年輕網球選手。 今日的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完成後,即開啟盧彥勳國際網球學院與長榮大學的雙打組合;未來盧彥勳國際網球學院會針對網球專業選手及網球愛好者辦理各項教學活動課程。對盧彥勳來說,只要對選手好,全力以赴就是尊重這項運動的精神,長榮大學也會秉持對選手好的意念,全力提供協會各項設備及資源,以協助一圓選手站上世界網壇的夢想。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辦理職涯領航志工特殊培訓,激發學生創意思考、儲備職場能力
南華大學為有效運用人力資源,發揚志願服務美德,並協助宣導職涯輔導、實習就業、產學合作、創新創業等相關服務,自108年成立「職涯領航志工隊」,並每年定期舉辦職涯領航志工特殊訓練,今年於3月20日辦理110學年度特殊訓練,共約20位新生加入團隊參與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