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科技創新 x 智慧農業」跨域融合 理工學院打造高科技人才搖籃 收藏

  國立嘉義大學   2025-04-17    國立嘉義大學

  分享

嘉義大學理工學院為具有基礎科學與應用科學之特色學院,設有電子物理學系、應用數學系、應用化學系、資訊工程學系、生物機電工程學系、土木與水資源工程學系、電機工程學系及機械與能源工程學系等8個學系,各學系除基礎研究與科技潮流發展之研發能量外,並與嘉大傳統之農業科技及生物技術專長研究相結合,組成跨領域特色研究團隊,著重利用理工背景與特色輔助生物與農業相關科技發展,期以科技智慧輔助農業生產技術與時俱進,培育國家高科技智慧產業人才。

◎ 電子物理學系

電子物理學系以培養學生具備紮實的物理基礎與電子電路應用能力為教育核心。除了傳統的理論訓練,更重視學生的實務操作之實驗能力,致力於讓學生具備進入實驗室從事專題研究的實力,培養動手做的經驗與問題分析技術。

113學年度共有14位專業師資,包括11位專任教授、2位副教授及1位專案助理教授。研究團隊主要分為兩大領域:半導體電子與光電科學領域,涵蓋從基礎物理到應用科技之範疇。

該學系的課程設計有別於傳統物理系,融入電機、電子工程的重要課程,如電子學、電路學、電磁學與電子學實驗等,並提供數位邏輯與半導體製程技術等選修課程,讓學生在理論與實務之間達到最佳平衡。大學部學生畢業後多數選擇升學進入研究所,亦有超過80%畢業生成功就業於科技產業,顯示該學系所培養的人才極具產業競爭力。

◎ 應用數學系

應用數學系不同於其他公私立大學相關數學系所之發展,整合計算科學、資訊科學及機率統計等三個教學研究團隊,鼓勵學生多元選修跨領域學習、加強技術及產業合作。應用研究涵蓋微奈米計算模擬、多媒體設計、動態系統模擬、科學計算與建模、生物統計、品質控制、數學科普、數據科學及人工智慧等。學生畢業後可從事數學或資訊軟體(教具)設計研發、生物科技、工業設計、數據科學、品質控制及數學教育等工作。若選擇繼續升學,則可朝應用數學、資訊工程、統計、數據科學、工業工程及數學教育等研究所深造。

◎ 應用化學系

應用化學系致力於培養具備紮實學理基礎與實務應用能力的專業化學人才,強調從課堂到實驗室的完整學習歷程,讓學生在大二起即能進入實驗團隊參與專題研究,透過實際操作與問題解決訓練,厚植科研與應用實力。該學系之核心課程與專業訓練方面,學生將修習包含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生物化學等核心課程,並搭配實驗課程及專題研究深化學習。

涵蓋領域包括:

◇ 化學合成:從分子設計到材料開發,強化實驗動手能力。
◇ 定性與定量分析:學習各類現代儀器技術,包括 UV-Vis、FTIR、Raman、NMR、XRD、GC、HPLC、TEM 及質譜等技術,精通化學檢測方法。
◇ 感測材料:發展奈米材料、光電與生物感測器,應用於環境監測、食品安全及醫療診斷。
◇ 生物農業應用:聚焦於農藥殘留分析、生物降解材料與植物生長調控,推動農業與生技跨域整合。

該學系之升學與就業發展,每年約有12-20名學生透過專題研究推薦甄試錄取國內頂尖大學研究所,如:臺大、清華、陽明交大、成大、臺師大、臺科大、中山等校,整體升學率達約 80%。就業方向,畢業生廣泛活躍於以下領域:

· 半導體產業:台積電、聯電、日月光、美光等

· 半導體設備與材料檢測公司:如 ASML、應用材料、雷泰、閎康科技等

· 醫藥與環保領域:中研院、食品藥物檢驗中心等研究機構

· 新興產業:生技醫療、精密化學品、綠能材料、環境監測等皆高度需求

應用化學系不僅提供學生堅實的科學教育,更鼓勵學生探索跨領域應用與創新發展。無論你對材料開發、生技應用、綠能環保或化學分析充滿熱情,這裡都是你學習與實踐夢想的舞台。

◎ 資訊工程學系

資訊工程目前為全球高成長產業及重點核心發展領域,未來數十年,資訊專業人才仍呈現供不應求的趨勢。主要發展方向包括:軟體工程與知識工程、互動多媒體及網路與資訊安全等3大領域,涵蓋人工智慧、物聯網、資訊安全及知識工程與軟體工程等科技創新整合應用。配合新科技發展,該學系開設相關課程,例如:區塊鏈、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及物聯網等,以培養新興產業所需之人才。此外,因應人工智慧技術與需求的快速成長,近年研究亦發展多種面向的人工智慧運用,包含將其運用於無人機和無人車的改善,或運用於軟體開發的輔助,以及運用於數位教學的改善。

此外,嘉大前身嘉義農林學校即以KANO棒球聞名海內外,現今的嘉大亦是國內大專棒球強權,該學系與嘉大棒球隊合作,利用AI技術開發變化球種辨識系統,各種AI的應用皆展現亮眼的成果,也體現理論與實務的結合。

國內的產業趨勢發展,除半導體和IC設計外,就是智慧型軟體暨通訊系統等為主流,例如:元宇宙、雲端、智慧型移動裝置、(穿戴式)互聯網、機器人、互動仿生系統及生物資訊(整合)系統等,該學系培育學生具備相關高階技術,未來可投入相關職場就業,或擔負系統(整合)工程專案經理之高薪重要職務。

該學系學生參與數位遊戲以及其他軟體創意設計各項競賽獲獎不斷,例如:2024全國大專校院智慧創新跨域整合創作競賽-體感互動科技組榮獲值得注目獎;2024護理健康程式素養APP創意競賽-程式設計獎、最佳介面設計獎、影片獎皆榮獲特優;2024全國AI創意實作競賽-資電領域組榮獲第三名及佳作;第一屆毫米波雷達AI創意競賽榮獲佳作。113學年度通過並執行7件國科會大專生研究計畫,足見該學系在基礎科技研究扎根之努力。

◎ 生物機電工程學系

培養學生具備機械、電機、機電整合等基本專業知識,應用機電科技於生物產業相關領域。該學系之課程以基礎科學為主,應用科學為輔,並注重不同知識領域間之整合工作,藉由知識融通,厚植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課程設計兼顧理論與實務,包括:微積分、普通物理學、普通物理學實驗、普通化學、普通化學實驗、圖學、機械工作法實習、電工學、電工學實習、靜力學、動力學、材料力學、工程數學、生物產業機械、生物產業機械實習、熱力學、機構學、自動控制、電子學、電子學實習、感測器原理與應用、內燃機、內燃機實習、流體力學、機電整合、智慧農業機械、智慧農業機械實習、微奈米系統設計等。

該學系研究與發展方向分為動力機械工程、系統感測與控制工程及生物材料與生醫工程三大領域,研究方向如下:

1. 生物產業機械:現代農業機械、畜產機械、水產機械等。

2. 生物產業系統自動化:整合機電技術於生物產業系統上,如無人機噴藥、種苗生產自動化、稻米乾燥自動化、養殖工程自動化、乳牛自動化榨乳系統、組織培養自動化、設施環境控制及一些處理生物產品自動化機械等。

3. 自動量測與儀表控制技術:利用於生物材料特性、檢測技術及有關儀表檢測資料的擷取與控制技術,尤其是非破壞性檢測技術(如超音波、音波、紅外線、核磁共振、影像處理、光波、電磁波、微波等)應用。

4. 生物感測器:整合生物、化學、物理基礎科學,研發出自動化系統的前端(感測器),結合材料、電子、機械等專長。

5. 生物晶片:結合生物、化學、物理基礎科學外,尚有材料、電子、機械、微機電及半導體製程等相關專長組合而成為一整合技術領域。

學生畢業後可至機械、電機產業方面服務,例如中鋼或精密機械公司就業;在生物農業產業方面可到溫室環控、植物工廠及生物科技等公司就業;在研究機構方面可到工業研究院、中央研究院、農業試驗所、農業改良場或公營研究等單位;在公職方面可參加相關的高普考試或公營機構考試;升學管道可至生機、機械、電機、醫工及食品等工程相關研究所繼續進修碩(博)士學位。

◎ 土木與水資源工程學系

土木工程與民生(食衣住行)息息相關,從腳底下的灌溉、排水及下水道系統,防洪治水設施,平面的道路和橋梁等交通設施,到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樓,都是土木工程。該學系致力於土木工程領域知識之教學、研究與成果推廣,主要以防災科技、結構耐震設計、耐震評估及補強、營建材料、公共工程設施研究、灌溉排水及水土資源保育為主。特色研究包括:結構耐震設計耐震評估及補強研究、土木與大地災害模擬演算、綠色營建與結構修補研究、水文地質災害模擬研究及智慧灌溉研究等,培育符合國際觀兼具本土環境需求專業人才,因應國家公共工程建設及社會發展需求,提升水土資源永續利用、國家經濟發展及全民福祉。學生畢業後可參加土木、水利及水土保持工程等高普考試、地方特考及中油、台電、自來水公司等國營事業考試;亦可報考土木技師、結構技師、大地技師、水利技師、水土保持技師等技師執照,參與土木工程相關的開發建設之規劃、設計、施工與研發工作。

112年畢業系友考取土木高考及普考14位;113年畢業系友考取土木高考及普考21位,成果實屬難得,期許全體師生持續共同努力,未來能繼續再創佳績。該學系將持續深耕雲嘉南地區之土木工程教育,培育更多優秀人才,歡迎有志於成為土木專業人才的莘莘學子選讀,共同努力開創未來。

◎ 電機工程學系

電機工程學系致力於培養具有深厚理論基礎與實務應用能力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電機工程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從智慧城市的建設、綠色能源的應用,到人工智慧、物聯網、5G等前沿技術的推動,電機工程無疑是創新與發展的核心領域之一。作為學術與實務的橋樑,該學系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與發展平台,幫助學生成為具備解決複雜工程問題能力的領軍人物。

一、強大的師資陣容與研究實力

該學系擁有一支具備國際視野且專業背景深厚的師資隊伍,教授與研究員在電機領域的各個專業方向上均有卓越的研究成果。教師群不僅在學術界有著豐富的經驗與成就,與業界更保持著密切合作,為學生提供最新的技術與行業動態。學生可以透過與教師的互動與指導,不僅學習到前沿的知識,還能參與到科研項目中,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

二、創新與實踐的學習環境

該學系注重實踐與創新,擁有先進的實驗設施與設備,學生可以在這裡進行各類實驗,從基本的電路設計到高端的電子系統開發,從模擬信號處理到人工智慧應用開發,實驗室是學生進行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要場所。此外,設有多個專業實習基地與創新創業平台,與業界企業合作提供學生實習機會,使學生能夠在實際工作環境中應用所學知識,提升職場競爭力。

三、跨領域合作與多元化學習

電機工程是與其他領域密切相關的科際整合學科,學生在學習電機基礎知識的同時,也會接觸到計算機科學、電機工程、電子科學等領域的知識。這種跨學科的學習模式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希望學生透過各種跨領域的合作項目,這樣的經歷讓學生在日後的工作中,能夠更好地適應多變的科技環境與挑戰。

四、卓越的就業前景與國際化視野

隨著人工智慧、節能技術研發應用、通訊系統、控制工程、IC設計等新興技術的發展,電機工程領域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畢業生的就業範圍涵蓋了通信、能源、電子、電機、車輛、人工智慧等多個領域,並且有著極高的薪資待遇與就業穩定性。該學系強調全球化視野,學生不僅在本地市場擁有競爭力,還能夠進一步拓展到國際市場。該學系定期與國際知名大學和企業合作,開設海外交流項目,讓學生能夠走出國門,了解全球前沿技術和趨勢。

五、獨具特色的課程設計與選修體系

該學系的課程設計緊跟科技的發展趨勢,從基礎的數學、物理、電學等課程,到專業的控制系統、電力系統、嵌入式系統、IC設計、通訊系統等,無論是理論還是應用,均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該學系還提供豐富的選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和發展方向,選擇多方面前沿技術領域進行深入學習,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競爭力。

六、豐富的學術與創新活動

該學系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術與創新活動,定期舉辦各類講座、研討會及技術競賽,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的平台。學生可以通過參加各類工程設計大賽、創新創業比賽等,鍛煉自己的團隊協作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思維。在這些活動中,學生不僅能夠學到更多知識,還能與業界專業人士交流,拓展自己的人脈。

七、校友與業界資源

該學系的校友遍布全球,涵蓋了許多知名企業和研究機構的領導人與專業人才。學系積極與校友保持聯繫,定期舉辦校友回饋講座與交流活動,為學生提供職業發展的建議和指導。除此之外,該學系還與多家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學生可以通過這些業界資源,參與到企業的實習與研發項目中,這些經歷對學生的未來職業生涯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八、注重綠色科技與可持續發展

在全球氣候變遷與資源短缺的背景下,綠色科技與可持續發展成為電機工程領域的重要課題。該學系積極投身於可再生能源技術、智能電網、電動車技術等領域的研究,致力於解決能源問題與環境保護的挑戰。學生在這些領域的學習與研究,不僅能夠掌握前沿技術,還能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結語

該學系以其雄厚的師資力量、先進的學習設施、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卓越的就業前景,成為學生選擇的理想之地。透過在嘉大的學習與成長,學生將不僅掌握專業的電機工程知識,還能培養出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並具備面對未來科技挑戰的勇氣與創新思維。無論是進入職場,還是繼續深造,該學系的學生都將成為未來科技領域的重要力量。

◎ 機械與能源工程學系

機械與能源工程學系配合國家產業發展需要,以機械節能系統領域為發展方向,重點發展節能技術應用於精密機械以及能源系統,培育機械節能專業技術工程人才。教學上理論與實務並重,以期培育出具有深厚基礎並能實際應用的工程人才,來發展節能技術應用於精密機械設計與製造以及能源系統。課程規劃以培育機械節能專業技術工程人才為目的,重點發展節能技術應用於精密機械設計、製造與能源技術,教學理念在具備深厚理論基礎且能實際應用的產業人才。畢業生可以在既有的機械產業(工具機、製程生產線、車輛工業)、需要機械的產業(幾乎各行各業均有需要)及能源產業(水力、火力、核能)任職,更能跨及發展中的綠色能源產業(太陽光電、節能科技、生質燃料、氫與燃料電池、電動車、風力發電、未來的潮汐發電等),或至電力、能源、交通部門等公營部門任職。升學方面,可報考各大學機械、製造、能源及材料相關領域研究所。

該學系師生2024年3月參與以「雙軸智造、永續未來」為主題的展覽,主題明確凸顯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 DX)和綠色轉型(Green Transformation, GX)的重要性,完整地展示這些技術在工具機產業中的最新應用。展覽的主軸為數位轉型,透過介紹如工廠智慧化、數據分析與雲端計算、智慧聯網、數位雙生/人機協作以及區塊鏈技術等關鍵元素,為嘉大師生提供了一個全方位的學習與研發平台。這些技術不僅顛覆了傳統製造業的生產模式,也為產品品質控制和生產效率提供了新的提升方法。

圖1:資工系學生參加2024全國AI創意實作競賽榮獲資電領域組第三名。

圖2:電物系透過實作課程及課外時間積極參與臺日STEAM教學活動,雙方學生雖屬不同學習背景,但把握口說英語的機會進行科學思維,共學合作以解決物理問題、增強專業應用視野。

圖3:應用數學系與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簽屬雙聯學制。

圖4:機械與能源工程學系全體師生參加「雙軸智造、永續未來」於南港展覽館合影。

圖5:資工系學生參加萬潤2024創新創意競賽榮獲最佳應用獎。

圖6: 電物系學生修習「半導體工業技術」,利用現有黃光室設備與自行設計簡單的微影光罩,配合半導體微影實驗實驗;使上課的學生容易明白積體電路專業,微影技術(Lithography)是半導體產業中最重要也最關鍵的步驟,此課程之重點是使學生能夠了解半導體元件的運作,透過這些概念性的介紹提供許多學生積體電路技術培訓和專業知識,幫助學生培養進而有機會投入半導體相關產業。

圖7:生物機電工程學系開設相關課程培訓無人機操作人才。

圖8:土木與水資源工程學系113 年高普榜單。

 返回  

  相關連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