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活動

展覽 藝文薈萃在嘉義 2024年嘉義大學五大特展精彩回顧
嘉義大學2024年以多元藝術特展深耕校園人文美學,展覽題材豐富多元,內容涵蓋陶藝設計、數位科技、視覺藝術新秀創作、詩意繪畫以及充滿創意的當代藝術個展,吸引師生與社區民眾蒞臨欣賞,藝術氣息充盈校園。 首先於2023年12月22日至2024年1月22日在嘉大蘭潭校區圖書館展出的「咖啡杯組與書香特展」,精選多款設計新穎且富有文藝氣息的咖啡杯組,與館中書籍相互輝映,融合咖啡品味與閱讀氛圍,讓觀展者彷彿漫步於文青咖啡廳中,悠然品味視覺與嗅覺交織出的愜意時光。 2024年4月11日至5月10日舉辦的「台灣壺數位美術館概念展」,則結合當代數位科技與傳統茶器美學,展現出台灣茶壺的發展與多元面貌,深刻體驗台灣壺藝的精緻之美。 接續於2024年5月16日至6月15日登場的「喃喃自語—2024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學系創作成果展」,則充分展現嘉大年輕藝術學子的創意與潛力。展覽集結多樣媒材作品,包括油畫、雕塑、裝置藝術及新媒體藝術,學生們透過藝術語彙表達自我內心聲音,作品創新且意涵深刻,呈現年輕世代獨有的藝術觀點與反思。 進入秋季,2024年9月19日至10月19日的「藏金系列之花開浮金」特展,由知名藝術家賴新龍創作,以充滿詩意的花卉意象為主軸,透過精緻筆觸與豐富的色彩搭配,展現東方藝術特有的典雅韻味與深厚情感,吸引無數藝術迷流連忘返。 最後壓軸登場的是2024年10月23日至11月17日「藝猶未盡-郭仁示創意個展」,藝術家郭仁示特別以嘉大校訓精神為靈感,透過創意構圖及現代藝術手法,以萬字文構成「誠樸、力行、創新、服務」的創意,令人耳目一新,獲得觀眾熱烈迴響,充分展現藝術家與校園文化之間的巧妙對話。 2024年嘉大透過豐富且具質感的一系列藝術特展,積極推廣藝術人文素養,成功匯聚校內外觀眾參與,彰顯校園藝文能量與教育深度。未來嘉大將持續推動嘉義地區藝文發展與美學教育,造福更多雅好藝文活動的嘉義民眾。 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e0QX4DJlic&t=3s
營隊 亞大資傳系舉辦「運動賽事轉播工作坊」,在虛擬攝影棚體驗賽事轉播技能
台灣隊去年奪世界棒球12強金牌,讓「Team Taiwan」熱潮延續。亞洲大學資訊傳播系舉辦「運動賽事轉播工作坊」,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高中生熱情參與,還有人從澎湖趕來。他們在該系的虛擬攝影棚裡,學習賽事現場的鏡頭切換、畫面編輯運用等,體驗賽事轉播專業技能。
展覽 2025 生命科學院OPEN DAY
生命科學院為招生主動出擊,舉辦OPEN DAY行之有年,上週「2025 生命科學院OPEN DAY」在蘭潭校區圖資大樓熱鬧登場,吸引曙光女中、新民高中、彰化高中、彰化女中、磐石高中、瀛海中學、輔仁中學及嘉義高工等8所學校約220位師生及家長參與。 活動開幕以輕鬆活潑的簡報及影片介紹生命科學院各學系亮點特色,包括食品科學系、水生生物科學系、生物資源學系、生化科技學系及微生物免疫與生物藥學系,讓每位參加者能初步了解各學系的師資陣容及畢業校友們的傑出表現,以利對未來的職涯發展有更清晰的認識。 為讓參加者能夠實際體驗增加學習樂趣,生命科學院各系系學會及師生帶來針對高中職學生設計的闖關體驗活動,包括:食品加工廠設備介紹、學生實習產品分享與試吃;透明魚製作介紹、組織切片展示、水族缸觀賞;各類昆蟲介紹與體驗(脊動、無脊、植物)、調查器具操作;指紋鑑定、面膜DIY、DNA粗萃取;顯微鏡觀察、Agar手印、中藥板展示等。透過活動讓高中生探索生命科學的奧妙,完成所有闖關者還可領取活動證書及嘉大教務處招生與出版組提供的精美獎品。 生命科學院賴弘智院長表示,生命科學院以發展「精準健康產業」為主軸,追求「健康的身體」、「健康的生活」與「健康的環境」為使命,致力於培育對生命科學具熱忱與專長的人才。OPEN DAY活動展示了生命科學院的特色,透過闖關遊戲讓參加者了解各學系在教學及研究方面獨特之處,誠摯歡迎臺灣各地的高中職師生及家長蒞臨蘭潭校區,參觀生科院5個學系的軟硬體設施及教研特色,幫助高中職生在選擇大學能對生命科學有更清楚的認知。
情報 嘉大師院攜手日本香川大學師生推動臺日跨文化交流
姊妹校日本香川大學(Kagawa University) 教育學院日前由松本博雄(Matsumoto, Hiroo)教授帶領6位該校日本學生至民雄校區師範學院,展開為期10天的學術交流。師範學院師生精心規劃系列活動,帶領香川大學師生體驗臺灣嘉義在地的教育及文化特色,活動包括參訪幼兒園及嘉大附小、民族國小;參與嘉義巡禮課程及參訪本校USR計畫據點。 除參觀嘉大校園,香川大學師生亦參訪嘉大附小幼兒園,了解臺灣幼兒教育特色,並與幼兒園學童進行互動,體驗臺灣的教育氛圍。嘉義巡禮通識課程來到鄒族的天然遊戲場「里美步道」,在孫麗卿老師的導覽下,對里美古道的歷史、自然人文及特色景觀有初步了解;學習鄒族的傳統文化,親手製作山羌誘笛、風笛、趕鳥器、竹炮及獵寮,體驗鄒族的文化特色,這些活動也讓香川大學的師生對臺灣原住民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香川大學師生3月16日到訪嘉義布袋好美里,進行實地文化踏查活動,體驗沙灘與保安林生態、手做魚丸以及傳統媽祖信仰文化,並享用布袋在地海產。透過實地體驗,讓香川大學師生對臺灣文化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並創造了共同合作培養情誼的機會,加深雙方互動關係。 師範學院陳明聰院長表示,此次跨文化交流活動,不僅讓香川大學師生對臺灣的教育與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也促進了兩校間之友好關係。未來,師範學院將持續推動與國際姊妹校的交流合作,為師生提供更多元的學習與成長機會。此外,師範學院也受邀,預計今年6月中旬前往日本香川大學,參加為期兩週的國際交流活動。這將是一次難得的機會,讓嘉大師生能夠親身體驗日本的教育與文化,深化兩校間之合作關係。
情報 嘉大2025春季課程四所日本姊妹校學員收穫滿載
日本和臺灣的文化距離有多近?風土人文之底蘊又有哪些差異?嘉義大學於3月3日至13日舉辦2025春季課程,該活動聚焦SDGs相關議題,今年參與的日本學員均首次訪臺,主辦單位國際處於日前舉辦結業式,來自宮崎大學、長崎大學、兵庫縣立大學及攝南大學的14名同學分享參與心得,夾雜著溫馨感動、歡笑和深刻反思,為長達兩週的姊妹校活動畫下圓滿句點。 春季課程結業式於3月13日舉行,由楊正誠國際長頒發結業證書給參與學員,同時也邀請學員一一分享這兩週來嘉大所學之感想。學員對於臺灣的生態環境保護、原住民文化以及篆刻、華語等永續課程所學表達肯定,國際處陳宣汶組長結合國際微學分課程也受到日本與臺灣學生好評。學員們在課程的引導下,多表示未來將持續加強語言能力並關心SDGs相關議題。 來自長崎大學的松崎美里同學認為,這次參與春季課程最有價值的部分是與人的交流,「臺灣人真的很好」,首次出國的她對臺灣留下好印象,未來將會把握機會持續參加國際交流。藤原慶大同學來自兵庫縣立大學,他對臺灣原住民文化課程特別有感,從課程引導及影片觀賞後的討論,特別反思文化傳統與現代社會衝擊以及如何解決問題,回國後會更深入了解原住民議題。就讀於攝南大學的大一學生中岸祐人從春季課程和在臺期間的活動,發現臺灣還留存日治時期有形及無形文化,臺灣人民對於日本有深刻的認識與理解。臺灣人高度的交流能力、既溫和又熱情的性格令他印象深刻。 楊正誠國際長表示,春季課程是嘉大國際處推動十項國際化業務的重點之一,透過課程參與和師生間實際的互動,得以深化與姊妹校的合作連結,也鼓勵嘉大學生從參與交流活動中累積關心國際永續議題、參與國際交流的行動力。
情報 嘉大攜手慈善協會及公益平台為弱勢家庭「集食送愛」 注入永續公益新能量
為推動公益行動與社會永續,嘉義大學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攜手嘉義縣慈善聯合協會與NPOChannel公益平台,展開為期一學期以「永續公益」為核心的深度參訪與行動學習。 嘉大數位系朱彩馨教授表示,此次合作結合嘉大高教深耕計畫A主軸「創新教學精進計畫」,鼓勵學生走出教室,將知識與實務結合,透過親身參與公益行動,培養創新思維與社會責任,展現青年世代對地方永續發展的積極態度。此外,5月25日嘉大將主辦「挺好Campus:2025公益永續挑戰賽」,由嘉義大學、淡江大學、靜宜大學與台南大學等四所學校師生組隊參加,透過競賽實際解析並分享ESG企業永續,讓大家不僅關注E(環境永續),更能以行動來實踐S(社會永續)」。 數位系師生近日前往嘉義縣慈善聯合協會的「物資銀行」,透過實地參訪與志工服務,了解資源分配與服務對象,並親手整理愛心物資,為弱勢家庭注入溫暖與關懷,積極實踐大學社會責任。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食物物資銀行的運作,以及如何幫助在地弱勢族群,數位系學生結合多媒體設計與電子商務專業,參與NPOChannel公益平台推動「集食送愛」計畫,透過社群媒體傳播溫暖故事,推動公益行動的永續發展。 NPOChannel公益平台執行長張幼霖強調,「集食送愛」不只是募集物資,更重要的是推動食物平權,讓弱勢族群不再侷限於罐頭、泡麵等基本食品,也能享有多樣且具營養價值的選擇,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希望,進而擁有改變生活的力量。嘉義縣慈善聯合協會總幹事簡采琳則指出,「集食送愛」計畫透過匯聚社會各界愛心與年輕世代的創意,讓更多人關注並參與公益,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力,形成善的循環,實現資源共享、助人自助的目標。 這次參訪與志工服務經驗,讓數位系劉同學深刻理解「集食送愛」的意義,並表示:「如果我能透過一份小小的努力,讓弱勢家庭擁有更多選擇,感受到生活的溫暖與希望,這樣的付出就非常值得。」 這次產學跨域合作,不僅展現學校與非營利組織(NPO)的緊密連結,更為嘉義在地公益注入創新能量,開創學用結合、公益共創的新模式。未來,嘉大與嘉義縣慈善聯合協會將持續深化合作,透過「集食送愛」等實際行動,發展更多元的社會參與模式,實現產學共好的社會價值,共同為打造友善、共融、永續的嘉義社會而努力。
比賽 嘉大園藝系碩士呂沂芊榮獲2025亞太蘭花會議學術卓越獎 引領蘭花產業創新發展
嘉義大學園藝學系碩士班畢業生呂沂芊,3月8日至10日參加農業部及臺南市政府共同主辦的亞太蘭花會議暨臺灣國際蘭展(APOC&TIOS),發表「巴克素與階段式升溫對單花蝴蝶蘭Join Grace 'TH288-4'之影響」論文,榮獲亞太蘭花會議唯一的學術類獎項青年學者「學術卓越獎」,展現卓越的研究實力與國際競爭力。 呂沂芊的研究聚焦於矮化劑PBZ在蝴蝶蘭開花影響,透過生長抑制劑技術生產一朵蘭(Singolo),也稱仙履蘭型蝴蝶蘭,開發新穎產品技術,創造蝴蝶蘭利用新型產品,極具產業應用價值。呂沂芊成功建立出一株僅開一朵巨輪花,亦即「一朵蘭」之蝴蝶蘭生產規程,透過施用植物生長抑制劑,有效縮短花梗至約20公分,同時確保花朵橫徑達16公分,且花期長達一季以上,呈現小巧可愛、便於攜帶的特點,特別適合小家庭、租屋族或辦公室有限空間的消費者作為裝飾或贈禮之用。另外,該研究亦證實提升催花期間的溫度可促進開花,進一步縮短栽培時間並提高生產效率,為蝴蝶蘭產業提供更具經濟效益的管理模式。這項研究為蘭花產業提供可行的技術方案,發表後獲得業界專家及國際學者的高度關注與肯定。 目前臺灣市場上最常見且廣受歡迎的蝴蝶蘭商品為單株可開10朵以上的大型盆花,雖然壯觀美麗,但擺設需較大空間,且運輸過程需格外小心,避免植株或花朵受損而影響商品價值。相較之下,國際花卉市場對植株較矮小的蝴蝶蘭盆花(如一朵蘭或小輪花盆花)需求漸增,不僅降低運輸風險及成本,也符合小家庭消費趨勢,並適合作為辦公空間裝飾。然而,目前全球尚無適合臺灣溫室環境的一朵蘭生產規程,因此嘉大園藝系花卉研究室積極投入相關研究,期望成為臺灣首個公開發表一朵蘭生產技術的研究機構。本次呂沂芊所發表的研究,對蝴蝶蘭產業與市場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透過已建立的一朵蘭生產規程,利用植物生長抑制劑可穩定生產出比例協調、美觀且市場需求量高的蝴蝶蘭品種,進一步提升產業競爭力;此外,該研究確立了不同盆徑蝴蝶蘭矮化花梗的最佳植物生長抑制劑施用濃度,為產業提供關鍵參考指引。 指導教授嘉大農學院院長沈榮壽教授表示,該研究的成果初步建立了關鍵的矮化技術,但對於蝴蝶蘭的營養生長及催花條件等,仍有許多值得進一步探討的面向。嘉大農學院及園藝系將持續深化園藝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推動國際學術合作與產學鏈結,為蘭花產業發展提供更完善的技術支援,提升臺灣蘭花研究的全球影響力與蘭花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比賽 嶺東科大數媒系大二學生投入ESG校園徵影競賽,以創意展現永續承諾
嶺東科技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大二學生以全新的創意與熱情,積極參與第二屆「我年輕、我環保《企業永續ESG校園徵影》」活動,日間部大二共4個班級齊心協力,共同迎接「企業出題、學生解題」的挑戰。這項活動由工商時報與開拓環境保護基金會主辦,並獲得臺北市政府青年局協辦,旨在透過短影音創作,將企業永續(ESG)的實踐與環保理念具象化,喚起校園內外對永續發展議題的關注。
情報 2025年森林週「牡苔丹森」千株樹苗兌換3/12開跑
嘉義大學2025年森林週-「牡苔丹森」系列活動,3月10日至3月15日在蘭潭校區學生活動中心一樓熱烈展開,活動最後一天(15日)將在蘭潭校區嘉禾館前草皮舉辦攀樹體驗活動,期盼藉由各種體驗活動,帶領民眾感受森林的氣息,看見大自然的美,讓植物療癒民眾的身心靈。 活動期間有每年最受矚目的贈苗、DIY手作課程、攀樹體驗、學生精心手作藝品及特製美食販售等。其中手作苔球DIY可讓民眾體驗手作的樂趣,也能欣賞植物不一樣的種植方式與獨特的自然美感;攀樹體驗則邀請雪霸國家公園專業攀樹團隊帶領民眾體驗攀樹的趣味,並認識攀樹師對樹木保護及生態調查的重要性。 主辦單位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為推廣植樹綠美化,落實環境教育,時逢3月植樹節,今年預計有近1,000株苗木提供民眾持1-2月或3-4月之未兌換發票換取樹苗,發票兌獎所得將以主辦單位名義全數捐贈予社團法人臺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苗木來源由該學系學生培育及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種類豐富包括:蘭嶼肉桂、蘭嶼羅漢松、穗花棋盤腳、厚葉石斑木、鵝掌蘗、金新木薑子、山黃梔、日本女真、過山香等數種苗木,為受大眾喜愛的綠美化觀賞用植物(每日贈苗種類及規則以粉絲專頁公布為主) 。 主辦單位提醒,贈苗活動地點在蘭潭校區學生活動中心保健室旁中庭兌換,日期自3月12日至14日止,每日中午12:30至下午4時,贈完為止。每日提供約300株苗木,開始前30分鐘依序發放前150位排隊領苗者號碼牌,每人以未開獎3張發票換1株樹苗,每人每天至多可兌換2株,且樹苗種類不可重複。為響應環保請自備環保容器,現場不提供塑膠袋;如有尚未贈送完的苗木將在活動最後一天(15日)中午12:30作最後兌換。 實際活動詳情資訊,請至「牡苔丹森 - 2025嘉大森林週 」Facebook粉絲專頁查詢最新資訊。 Inststagram:@ncyuforestweek2025,有任何疑問歡迎私訊森林週粉絲專頁。
比賽 嘉大音樂系銅管五重奏榮獲113學年度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大專團體A組特優
嘉義大學音樂學系再創輝煌!音樂系銅管五重奏於「113學年度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大專團體A組」競賽中,以精湛的技藝與絕佳的音樂默契,榮獲「特優」殊榮,為嘉大與音樂系增添光彩。 此次獲獎的銅管五重奏成員包括:🎺小號:陳予樂、林于平、📯法國號:蔡宇恩、🎶長號:傅莛益及🎵低音號:楊荏鈞。這五位優秀的同學憑藉著專業的音樂素養、長時間的努力練習與對音樂的熱情,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展現出嘉大音樂系的卓越教學成果與學生的超群實力。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四位同學是透過特殊選才管道進入嘉大音樂系,三位同學更是來自一般高中。然而,他們憑藉對音樂的熱愛與努力不懈,逐步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最終站上全國大賽的舞台並奪得特優佳績。這也再次證明,只要懷抱熱情、保持初心,嘉大音樂系有把握帶領學生朝向頂尖發展,成就音樂夢想! 嘉大音樂系一直致力於提供最優質的音樂教育與專業培訓,透過師資指導、專業課程及國內外交流機會,培養學生在音樂領域的專業能力。這次的榮耀不僅屬於獲獎的同學,更是屬於音樂系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成果。 再次恭喜獲獎同學!嘉大音樂系讓夢想發聲!誠摯歡迎所有懷抱音樂夢想的學子加入嘉大音樂系,無論你來自何種背景,只要勇敢追夢、堅持努力,嘉大音樂系將陪伴你走向更高的音樂殿堂,成就非凡的藝術人生!
情報 世新大學校友連結國際化 日本校友會成為全球第19分會
「世新人,不管在哪裡,都能找到彼此!」這句話在東京再次被印證。世新大學日本校友會於近(3/8)日正式成立,近60位橫跨不同世代的校友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場充滿情感與歷史意義的盛會。這不僅是世新大學全球第19個校友會的誕生,更象徵著世新人在世界各地攜手共進的強大凝聚力。   這次的成立大會由校友詹德薰擔任籌備會長,經過多月的努力,成功號召旅日校友重新集結。詹德薰回憶起自己60年前在世新的求學時光,笑稱「當年雨天上課要撐傘、課外活動是清水溝」,以及30年前曾有短期運作過世新日本校友會,這些點滴讓他更珍惜與校友間的情誼。他強調,成立校友會的初衷,是希望能為每一位旅日校友提供支持與交流的平台,而這次更選出賴本勉為創會會長,期待未來能藉由多元活動,讓世新人在日本的影響力更加深遠。   世新大學對於日本校友會的成立展現高度重視,榮譽董事長成嘉玲、董事長周成虎、董事黃東烈,以及校長陳清河率領副校長兼教務長賴正能、副校長兼社會資源發展中心執行長林恒志以及主任秘書呂慧芳等師長團隊親臨現場,與校友們一同慶祝這重要時刻。陳清河在致詞中表示,世新大學一直以來都以「傳播界第一學府」為目標,並持續在全球範圍內推動校友網絡的建立,需感念董事會的支持。如今,日本校友會的成立不僅是對世新教育成果的肯定,更是對旅日校友們多年來支持母校的感謝。校方代表們也特別邀請校友們,返台參加2026年世新大學70周年校慶,共同見證母校的發展與成就。
課程 亞洲大學物理治療系舉辦以「腦筋脊轉彎–萊莉的腦中尋物」為主題的物理治療營隊,吸引來自全台各地的高中踴躍參與
亞洲大學物理治療系舉辦以「腦筋脊轉彎–萊莉的腦中尋物」為主題的物理治療營隊,吸引來自全台各地的高中踴躍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