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活動

比賽 【109技藝競賽】農業類 263名選手角逐金手獎
109學年度的全國高級中等學校農業類學生技藝競賽,共有來自全國30所農業類科學校的263名選手齊聚一堂,共同角逐農場經營、園藝、造園景觀、森林、畜產保健、生物產業機電、農業機械、食品加工、食品檢驗分析等9個職種的最高榮譽「金手獎」殊榮。今年共有51座金手獎、81位優勝選手脫穎而出(★得獎名單與作品請見: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技藝競賽資訊平台)。 森林職種金手獎第一名合影。 呼應新課綱 朝智慧農業發展 今年是農業類技藝競賽50週年,教育部次長蔡清華致詞時表示,除了恭喜所有得獎師生外,也特別感謝這次主辦命題及評判工作的中興大學,及參與協辦的臺灣大學、東海大學、弘光科技大學、嘉義大學、高雄科技大學、屏東科技大學在內的7所大學,確保了競賽的專業性,也引導農業類群朝向新興農業發展。 此外,蔡次長頒發感謝狀給協助及贊助的單位,特別是競賽期間參與「技藝競賽選手企業預聘暨人才媒合」合作意向活動的企業,包括波西貿易有限公司、瓏園國際有限公司及晏廷歐亞農場等企業都共襄盛舉,與優秀選手洽談未來的就業或合作模式,共同規劃農校學子未來升職涯發展藍圖;最後,蔡次長肯定在場的農業類科學校,都能配合108課綱新增技能領域,加緊腳步朝向AI 智慧農業的方向發展實習課程,培養學生最新農業技術以符合未來職場需求。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本次競賽期間,承辦學校興大附農安排鄰近國中師生參觀競賽,藉此宣傳農業技職教育,提升國中生對農業類科的興趣,讓技職教育向下扎根。國教署強調,由於農業人口的減少,未來的農業會朝向中小型農場發展;農業和網際網路的結合將日益緊密,智慧型農業逐漸形成,因此未來農業將脫離過去以經驗傳承的勞力型農業,轉變為以大數據、網際網路的智慧型農業。為因應農業的轉型,108課綱以農業發展趨勢為核心,就新農業發展所需之觀念與技術引入學習單元,培育具有未來性的農業技術人才。
比賽 【109技藝競賽】家事類 59位金手獎誕生
技職教育年度盛事「全國高級中等學校109學年度家事類學生技藝競賽」由新北市立樟樹國際實創高中主辦、私立能仁家商協辦,來自全國78所公私立高中職業類科的367位學生齊聚一堂,角逐「手工藝」、「服裝製作」、「服裝設計」、「教具製作」、「室內設計」、「烹飪」、「美顏」、「美髮」8個職種的最高榮譽「金手獎」殊榮。今年共有59位金手獎、113位優勝獲此殊榮(★得獎名單與作品請見: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技藝競賽資訊平台)。 服裝設計職種優勝者合影。 企業媒合 提供就業機會 比賽期間,樟樹國際實創高中也邀請全國知名科技院校到校宣導技職教育,並辦理家事類學生技藝競賽選手企業認養暨人才媒合計畫,邀約知名企業提供就業機會及獎學金,包括曼都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宜鼎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名留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朱林興業股份有限公司、興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鼓勵企業培育技優學生,期望促進產學媒合與交流的機會。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全國技藝競賽不僅提供學生一個挑戰自我技能的平台,亦希望藉此促進各校互相觀摩,企業端也能攬聘一流人才,增進技職教育「務實致用」的目標。期待技職類科學生踴躍參與全國技藝競賽,為自己開創更寬廣的未來。
比賽 【109技藝競賽】海事水產類 33選手榮獲金手獎
109學年度的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海事水產類」學生技藝競賽,在全國各校海事水產類7大職種的157位選手激烈競爭下,共有33位金手獎、43位優勝者脫穎而出。今年的競賽主題為「海事無極限」,共有「輪機」、「漁業」、「水產食品」、「水產養殖」、「航運管理」、「航海」、「船舶機電」等7大職種,由教育部國教署委由國立蘇澳海事主辦。 今年包括國立海大附屬基隆海事、國立臺南海事、國立澎湖海事、國立東港海事、國立成功商水、國立鹿港高中、國立金門農工、國立馬祖高中、私立中華商業海事學校共10所職業學校、157位選手參賽。相關企業也到場提供預聘與人才媒合等機會,希望為產業引進更多生力軍;另外,為使技職教育向下扎根,蘇澳海事也邀請學區國中生參觀技藝競賽,讓海事水產人才的培育向前延伸。 航海職種金手獎優勝者合影。 金手獎1、2名可赴海外研修 今年頒獎典禮由教育部次長林騰蛟出席,共頒發33位金手獎、43位優勝(★得獎名單與作品請見: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技藝競賽資訊平台)。林次長於致詞時除肯定與鼓勵所有參賽選手及師長外,並特別強調我國海事水產人員需求度高,這場學生技藝競賽也備受業界期待,包括萬海航運、陽明海運、臺灣國際造船、龍德造船廠、全福造船廠、宏凰水產事業、杏輝藥品工業、台江生技及上島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國內外相關企業,參與競賽期間的安排產學合作活動,促成海事技藝精純的學生選手能與業界交流。此外,林次長表示,國教署也將持續補助這次海事類各職種金手獎前2名獲獎選手,赴海外相關企業進行研修,提升獲奬選手的國際視野。 國教署表示,技職教育是培育菁英人才的搖籃,對我國經濟產業有巨大的貢獻。教育部每年致力推動全國五大類學生技藝競賽,藉由切磋觀摩,激勵學生熟練鑽研技藝,達到適性揚才的教育目的。臺灣四面環海,海洋資源豐富,海事水產相關產業發展前景可期,未來教育部也將持續投入更多資源,讓海事水產等技職教育環境向上提升。
比賽 【2020大數據競賽】交大奪冠 抱走獎金100萬
今年「2020全國智慧製造大數據分析競賽」的首獎分別由來自國立交通大學數據所(數據科學與工程研究所)與生工所(生醫工程研究所)共同組成的「窩不知道」團隊、國立交通大學統計所「PiTCH perfect」團隊以及新加坡商科科實驗股份有限公司「明顯是個狠角色」團隊獲得,每隊各獲頒50萬元獎金;另頒發特別獎每隊10萬元,分別由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系「StHs」團隊、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TIKA」團隊、國立成功大學電機系與電通所共同組成「Urban」團隊獲得。 由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及教育部共同指導東海大學辦理的「2020全國智慧製造大數據分析競賽」,有別於一般數據分析競賽,競賽題目是依據企業期盼解決的問題出題,並採用企業製造過程中所擷取的真實數據,提供給參賽團隊進行建模與大數據分析。從107年開始辦理以來,由永進機械、漢翔航空、公準精密、東臺精機、上銀科技等國內標竿企業提供真實營運數據與實務問題,對促進大學校院學生及學研機構接軌產業實際應用有相當大的引導效益。漢翔航空研發長吳天勝表示:「實際場域所產生的數據遠比常用的模擬數據複雜太多,加上數據要安全不落地又限時,這相當考驗團隊跨領域應用的實力。」 2020全國智慧製造大數據分析競賽。 總獎金高達2百萬 競爭激烈 本次競賽競賽總獎金220萬元,共吸引來自全國37所大學校院,涵括資工、機械、工工、資管、統計等27個不同領域專業的系所以及35間企業團隊,共148隊團隊報名參加,創下歷屆參與隊伍數量新高。而參與師生來自多元、跨領域的專業,也是本競賽另一個相當鮮明的特色。獲得大專與研究生組首獎的國立交通大學統計所「PiTCH perfect」團隊賴婉楨同學就表示:「原本以為是單純的數據預測競賽,但在看到數據之後才發現比想像中的複雜,所以特別請電機系的老師來指導我們掌握數據。」 對於本次參賽團隊的實力,評審也給予相當高的肯定。永進機械劉庚朋協理表示:「原先擔心我們提供的數據內容龐大且複雜,難度較高,但團隊的表現確實超乎我們的預期,也看到團隊對於數據的掌握與解析的能力。」。獲首獎團隊的國立交通大學「窩不知道」團隊正確率高達96.25%,生工所楊潔生同學表示,參賽最特別收穫是「可以看到業界實際的應用方式,實際的資料長什麼樣式」,又配上大量的數據,做為加工方法的佐證,真正達到學用合一的教學目標。而劉庚朋協理對於首獎團隊表現非常讚賞,期盼邀請首獎隊伍到公司參訪,了解公司該條生產線的加工方法,以及現場蒐集實際資料的過程,並歡迎提出意見交流做為產線改進產能的參考,更進一步能與該團隊產學合作,達到產學合作雙贏的效果。 公私協力 利用大數據腦力激盪 對於此競賽以公私協力方式建構創新學產互動交流與學習成長的新模式,讓獲得企業與研究機構組首獎的新加坡商科科實驗股份公司張詠翔相當有感觸表示,這樣型態的競賽相當少見,希望以工業聞名於世的臺灣,可以有更多的廠商來協助辦理這類型的競賽,提升臺灣在大數據分析上的表現。 「2020全國智慧製造大數據分析競賽」利用大數據分析與各領域師生的腦力激盪,不但為臺灣製造產業引入新血及創新想法,也為臺灣產業AI化注入新的活力與希望,更期待臺灣在工業4.0的革命中脫穎而出,再創臺灣智慧製造的榮景。
比賽 【2020文創獎】藝采飛揚,師生49人獲獎
109年「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得獎結果揭曉,在700多件投稿作品中,共有52件作品獲獎。獲獎作品將與兒童文學之圖畫書創作獎,雙獎聯合於全臺灣北、東、南部各地巡迴展出;同時獲獎作品將置於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網站供各界欣賞。 文學是生活的點滴,牆角的玫瑰花,窗外不凋落的梧桐葉;生命的歷程就在用心、用愛、用感官去思維、去體會,去發掘內在最深層的心靈美感。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自民國70年起,持續舉辦已歷40年,為國內歷史最悠久的文藝創作獎項,不僅培育許多作家,更是不少參賽者努力創作的方向與目標。文創獎獎金最高達新臺幣12萬元,具吸引力與提升師生創作動機,藉此激勵優秀作品的產出,以增進參賽作品之多元、創意與可看性。 教師組- 28篇作品獲獎 本年度得獎作品獲得評審一致好評。龍華科技大學老師呂政達在今年教師組雙料得獎,以《我的記憶是白》拿下散文項優選,也以《我妹妹的歌》獲得短篇小說項佳作。 此外,教師組散文項特優廖美珍老師的《掌葉蘋婆》,評審認為在情景交織中令我們看到轉化之妙︰用氣味描寫掌葉蘋婆,香臭只在一念之間;而教育如樹人,高下也在一念之間。作者的理念境界皆不俗。詠物而高於物,用字而不堆砌,用典適切,實為難得。而獲得教師組童話項特優、林佑儒老師的作品《梅樹上的流星》,揉合東方民間故事與西方童話色彩創作,是臺灣最近流行的童話體。作品表現可愛,文字通暢,情節溫暖,對於景緻與法術的描述細膩繽紛,美不勝收,讓讀者彷彿可以徜徉於作者的奇想世界,一起翱翔飛舞。 本屆最年輕獲獎教師是現年28歲任教於國立新竹高級中學國文科的詹佳鑫老師,以《回診》獲教師組散文項優選,評審認為在這段美麗而艱困的愛情時光,初識談心、遠距熱戀、短訊分手,每個情感轉折處都有相當細緻的處理,才能表現出全篇情感的飽滿度。同時,也透過幾個細微人物的安排,輕輕帶出同志情感的無言痛楚。 學生組- 24篇作品獲獎 在學生組方面,也有兩位雙料獲獎。就讀於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所創作組的林國峰,以《通往電話另一邊》獲得戲劇劇本項優選,同時以《一棵長滿眼淚的樹是什麼樣子》獲得短篇小說佳作。而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的何玟珒,則以《蟲居》獲得散文項優選,並以《電梯上樓》獲得短篇小說佳作。 獲得短篇小說項特優的鄭堪遠作品《生日快樂》,評審認為這篇小說沒有刻意的譏刺,雖然是精細排演之作,但整體控制得簡單樸實,有著淡淡的情意一絲絲地浮盪,是非常成熟老練的作品。獲得散文項特優、黃筱嵐的作品《白水木》,評審認為語言帶著非常文學卻又能節制的素淨美學,亦步亦趨跟著敘述者轉換畫面,從露臺的一株白水木,視野進入靜物般的安逸,細緻描述,十分恰到好處。作者文字成熟,閱歷深刻,思維不俗。 獲得學生組戲劇劇本項優選,現年18歲、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系一年級的謝欣妤,是本屆最年輕的得獎學生,作品《比海還深的地方》描寫臺灣女性與日本人相戀,卻為了拯救哥哥的前途而被迫犧牲自己,下嫁他人為妾。在有限的情節發展中,更以精煉的語言和簡單的人物互動,表現出一個特定時代裡,人物之間的幽微情感,其中更運用〈雨夜花〉的旋律與歌詞的變奏,呼應著劇名,情感的流露令人動容。
比賽 【2020智慧鐵人競賽】高中職快組隊 10/30前報名
教育部「第18屆智慧鐵人創意競賽」第1次梯次自即日起至10月30日止開放報名,歡迎全國高中職、五專一年級到三年級學生組隊報名參加,挑戰自己的創意與體力。 智慧鐵人創意競賽以創造力、跨域整合及團隊合作為核心理念,賽程分為初賽、複賽、決賽暨國際邀請賽,每隊由4至6名學生組隊,每年吸引超過上萬名小鐵人報名參賽。成員們必須集結不同專長,打破學科藩籬,運用所學的人文、科技、體育、實作等知識與技能來解決各種問題,同時也呼應108新課綱的理念─以探索為導向,以跨域合作為方式,以解決真實生活問題為目標,讓知識不再只是紙上談兵。 競賽重要資訊 本次初賽自11月展開,第1梯次報名自即日起至10月30日止,競賽日期為今年(109年)11月15日、12月6日、12月27日、及明年(110年)1月24日;第2梯次初賽報名自明年1月25日至4月30日止,競賽日期則為5月16日、5月23日、5月30日。 複賽及決賽暨國際邀請賽則將在明年暑假進行,屆時還有其他國家高中職學生一同參與這場腦力及體力激盪的競賽,欲瞭解報名詳情,可直接上智慧鐵人創意競賽(Intelligent Ironman Creativity Contest)活動官網。 創意.跨域.合作 智慧鐵人創意競賽分為初賽、複賽、決賽暨國際邀請賽,初賽題目分為文本、實作及體其(體育及其他)等三大類型,在8小時的競賽時間中,考驗小鐵人們對生活常識的理解、將想像化為有形的手作技能,以及手腦並用的協調性與團隊成員間合作的能力;晉級複賽的隊伍,則必須在24小時內同時面對多項關卡及主軸任務的雙重挑戰;決賽暨國際邀請賽則採用RPG遊戲為設計,晉級的小鐵人必須在72小時內,透過支軸任務,運用闖關所賺的錢去購買製作所需的材料,來打造主軸任務的作品。 競賽過程除了用學科知識與技能外,更要求小鐵人運用創意、跨域整合的能力及團隊的默契來解決問題,並期許透過不同的競賽模式及跨學科的競賽題目引發小鐵人好奇心,藉此鼓勵同學用不一樣的角度看待問題與世界,只要懷有好奇心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答案。
比賽 德明科大流通系舉辦「2019第三屆全國跨領域商管實務專題暨成果展競賽」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流通管理系與跨領域專題指導精進學習成長社群共同主辦「2019第三屆全國跨領域商管實務專題暨成果展競賽」,該競賽是由教育部指導,配合108年度高教深耕計畫執行,其目的在深化商管教育的跨域基礎,激發學生創新創意的跨域思維,並連結實務需求與團隊創意發想,並提供跨領域創作的交流平台,鼓勵大專院校師生學習組織跨領域團隊,藉由不同領域人才間的磨合與溝通,以實用創新為目標,共同打造具體可行的跨領域專題設計作品。 競賽為期四個多月,報名期間詢問度相當高,競賽規則採兩階段計分,第一階段為書面審查,第二階段為決賽作品現場簡報。本次競賽計有25件報名參賽,經資格審查後,由全國11個大專校院(包括:淡江大學、台北商業大學、朝陽科技大學、慈濟科技大學、僑光科技大學、南臺科大、致理科技大學、萬能科技大學、德明財經科大學、嶺東科技大學、亞東技術學院)共24隊作品參賽。經過激烈的競爭,最後從中評選出台北商業大學、南臺科技大學、致理科技大學、僑光科技大學、亞東技術學院及該校等12支隊伍進入決賽,決賽於108年12月20日(五)上午進行並邀請三位相關領域業師擔任評審委員。競賽共分成跨域組與一般組兩組決賽組別,且作品均須以實際的產業個案為主軸,由參賽隊伍分別針對自選的個案公司提出有創新且具體可行的商業模式或解決方案企畫。其中跨域組因組隊(需跨系或跨校組成),有一定難度,由於德明科大近年致力於跨領域的學習與培育,成果馬上反映在本次競賽上。經過激烈的競爭,跨域組的冠軍為德明科大行銷管理系與多媒體設計系所組的跨校團隊以作品「農的遠見我看得見」;亞軍為亞東技術學院行銷與流通管理系與資訊管理系所組跨系團隊以作品「傳統市場新科技應用之需求探討-以環南綜合市場為例」;季軍則由南臺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與陸生所組的跨系團隊以作品「砧心實意」獲得。而一般組競爭也相當激烈,一般組冠軍為國立台北商業大學國際商務系所提的「有古氣咖啡,有喝有保庇」;第二名是僑光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學生所提的「耕上腳步與水同行」;第三名則由南臺科技大學工業管理及資訊系學生所提的「步入巷弄好時光」獲得。 決賽過程中各組參賽隊伍所提案的作品,其實務可行性均相當高,深獲評審肯定與讚賞! 跟往年競賽不同的是,這次邀請初賽中ㄧ般組-德明行銷系外籍專班學生的参與,讓同學們觀摩到不同國籍學生的展現,相互學習,使這場全國跨域競賽的觸角從國內,延伸至大陸(有北大學生)以及東南亞-越南,而該校外專班越南生的表現讓評審讚譽有加,獲得一般組第六名。最後,全體參與同學及評審師長大合照並期待再次相會競技,讓本次競賽活動畫下圓滿的句點。
比賽 【2019潔能競賽】明志.雲科.中央.中國醫.高科大 榮獲金牌
「2019臺灣能-潔能科技創意實作競賽」於10月初完成決賽,共有42組隊伍脫穎而出,分別獲得金、銀、銅牌或佳作獎。其中,「大專組」由明志科技大學團隊、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及中國醫藥大學聯合團隊以及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團隊拿下各分組金牌;「高中職組」由桃園市大興高級中等學校、國立臺南護理專科學校獲得各分組金牌;國中組由彰化縣立彰興國民中學獲得金牌。 「潔能科技創意實作競賽」總獎金高達190萬,吸引全國國中、高中職及大專院校組隊報名。今年度特別針對大專院校學生推出「在地實踐組」、「儲能應用組」及「微電影組」3種主題競賽,其中「在地實踐組」鼓勵學生就其居住、就學、工作等在地性發想,創作融入在地生態環境、區域產業、科技發展等特色作品。此外,去年度結合微電影風潮,首次針對高中職學生舉辦能源「微電影組」競賽,辦理結果頗受好評,因此今年度又增加大專「微電影組」,邀請學生運用影音創作、腳本企劃的方式參賽,期藉團隊的創意表達及闡述,引發國人共鳴,在生活中確實展開珍惜能源、愛護環境的行動。 結合在地生態,發揮儲能效益 參賽作品隨處可見年輕團隊的專長與創意巧思。在大專「在地實踐組」榮獲金牌獎的明志科技大學團隊,基於近年臺灣頻傳的漏油事件嚴重影響生態,思考利用化學氣相沉積法製作出《高效能奈米碳材自動除油器》,在漏油發生的第一時間與攔油索一起投入水中,結合幫浦增加除油速度,又不會重複汙染環境。 大專-在地實踐組金牌《高效能奈米碳材自動除油器》。 而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中央大學、中國醫藥大學聯合團隊的《捕集空氣中二氧化碳發電的電池》,則獲得大專「儲能應用組」的金牌。利用高比表面積的活性碳,以含胺吸附劑增加二氧化碳吸附效率,同時採用玻璃真空集熱管逆向釋放二氧化碳,搭配「鋁金屬/二氧化碳燃料電池」轉換成直流電能並將金屬氧化物封存,符合綠色環保的永續循環理念。 大專-儲能應用組金牌《捕集空氣中二氧化碳發電的電池》。 在「微電影組」方面,大專組金牌獎團隊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團隊的作品《能緣》,故事取材自團隊淨灘過程發現的廢輪胎,進而連結爺爺以及孫女的親情,帶出環保傳承的家族情感以及將垃圾變成再生能源的故事線;高中職組金牌作品為國立臺南護理專科學校的《ET》,以「垃圾發電」主軸,介紹臺灣能源發電的困境,向大眾說明何謂垃圾焚化及發電效應,以及落實垃圾分類對於節能的重要性。兩組在創意影像中闡述潔能環保理念,雙雙獲得評審青睞。 應用天然能源,發揮實作精神 全臺水力發電多屬大型水力發電,一般民眾難以參與,高中職組金牌獎得獎團隊大興高級中學隊伍經調查發現,在鄉下或偏鄉地區的河流或溝渠很適合小型水力發電,故設計出體積小、容易安裝、多組流速齒輪比,以及提供3C產品充電使用的儲電裝置《飄移小天兵》。 彰興國民中學的《太陽能板最佳架設角度測定儀》則是藉由理論計算、模擬實驗與實際系統量測交互比較驗證,並依據太陽運行軌跡與氣候資料進行10個實驗,成功研製固定型太陽能板架設角度標示儀,提供業者與民眾調整太陽能板架設的最佳角度。 臺灣天然能源缺乏,能源科技發展所面臨的挑戰相較其它國家更為嚴峻,為因應能源短缺危機及接軌能源科技的未來發展,能源教育的扎根與推廣更顯重要。透過本潔能競賽優秀作品的啟發,帶動學子、民眾對於能源議題的重視,促進國人關注潔能科技創新應用及環境永續的社會責任。
比賽 【2019大數據競賽】中央、中興雙奪冠 獎金50萬
2019「全國智慧製造大數據分析競賽」得獎名單10月初揭曉,大專與研究生組由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所「50萬的三用電錶」團隊與國立中興大學資訊科學與工程所「noname」團隊奪冠,首獎獎金每隊50萬元;企業與研究機構組首獎則分別由中央研究院資訊所「IVC」團隊及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企研處「油戲戰隊Beta」團隊奪得。特別獎每隊10萬元,分別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佬酥貢愛蛀蟻哦」團隊及國立中山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所「神奇小貓」團隊獲得。 為提升國內學產研界在智慧製造大數據分析的實踐能量,由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及教育部共同指導舉辦的「全國智慧製造大數據分析競賽」,計有來自全國42所大學校院,涵括資工、機械、統計、工管、電機等19個系所學生及21間企業,共142隊團隊報名參加。經過激烈的初賽競爭,有24個學校12個不同的系所與10間業界法人團隊,共57隊進入決賽,可見國內大數據分析的專業已達相當水準。本屆報名參賽的隊伍中,欣見去年奪冠的團隊再次挑戰,各隊菁英大展身手;去年獲得特別獎團隊累積去年參賽經驗及大數據分析實力,今年成功抱走首獎,獲得更高殊榮。 產學研合作,培育大數據分析人才 「全國智慧製造大數據分析競賽」由上銀科技、公準精密、東台精機、漢翔航空等優質企業及國研院儀科中心贊助總獎金220萬元,透過產業出題並提供企業營運過程中所擷取的真實巨量數據給參賽團隊進行建模與大數據分析,以促進大學校院學生及新創、學研機構接軌產業實際應用。 本次獲獎團隊的表現深獲肯定,贊助企業公準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鄭品聰研發長表示,期盼能邀請首獎隊伍到公司參訪,瞭解蒐集到的資料對現場操作實際的意義,更竭誠歡迎獲獎隊伍來公司服務。東台精機曾文鵬特助也表示將爭取晉用相關的學界資源與表現優異的同學,達到產學雙贏的局面;並希望參賽人員在程式軟體方面有專業表現之外,也能夠熟悉傳統製造業的環境,耐得住考驗,適應工作現場壓力,繼而導入現代化科技發揚光大,讓傳統製造工業升級,對國家社會更有貢獻。 本競賽由東海大學主辦,靜宜大學、國立中正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及教育部智慧製造產業創新人才培育辦公室共同協辦,並由工業技術研究院協力辦理。以公私協力方式,創新學產研互動交流與學習成長的新模式,對國內學產研界在智慧製造大數據分析的實踐能量的提升,具指標性之意義。透過競賽,臺灣的企業對於智慧製造將有不同的思維與作法,跨域整合將臺灣製造帶來新的活力與希望,也期待臺灣在工業4.0的革命中脫穎而出。
比賽 【2019文創獎】師生49人獲獎,篇篇淬鍊精采
108年「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得獎結果揭曉,在509件投稿作品中,共有49件作品獲獎。獲獎作品將與兒童文學之圖畫書創作獎,雙獎聯合於全臺灣北、東、南部各地巡迴展出;同時獲獎作品將置於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網站公開點閱,歡迎各界欣賞。 文學是生活的點滴,牆角的玫瑰花,窗外不凋落的梧桐葉;生命的歷程就在用心、用愛、用感官去思維、去體會,去發掘內在最深層的心靈美感。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自民國70年起,持續舉辦已逾38年,為國內歷史最悠久的文藝創作獎項,不僅培育許多作家,更是不少參賽者努力創作的方向與目標。文創獎獎金最高達新臺幣12萬元,具吸引力與提升師生創作動機,藉此激勵優秀作品的產出,以增進參賽作品之多元、創意與可看性。 教師組獲獎28人 本年度得獎作品充滿驚喜,獲得評審一致好評,篇篇動人,件件精彩。其中郁雲龍老師的《同婚的條件》榮獲教師組短篇小說項特優,評審認為這不是一篇描寫同志戀情的小說,而是一篇老齡照護,相濡以沫的故事。小說思考多元成家的另一個面向,作者娓娓道來,書寫女性在生命艱危挫折下相互扶持依靠,深刻動人。 而獲得教師組散文項特優的《菊黃蟹肥好時節》,由張燕輝老師撰寫,藉由童年與父親釣毛蟹的故事,自然流露對環境保育的關懷,一面是現實生態,一面撫今追昔,隨著歲月的流轉,引人駐足沈思,評審盛讚其為上乘佳構。 另外,本屆最年輕的獲獎教師是現年25歲任教於屏東縣立琉球國中的陳建佐老師,以《鯨之下》獲教師組短篇小說項佳作,評審認為此次不少投稿作品均鋪陳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反映了當前臺灣社會年輕世代生存的壓力與焦慮。以往雖有類似的主題,但這篇作品以「鯨魚」象徵現實社會裡主流價值吞噬其他一切的勢力,評審一致認為此意象的運用相當突出,為作品的一大亮點。 學生組獲獎21名 在學生組方面,許明涓以《身為河流》獲得短篇小說項特優,其認為河流是溫柔的,也是殘暴的,和人一樣。作者收放自如的筆觸、恰如其分的留白,使河流所表徵的無常命運、冷酷現實,同時以其殘忍揭露了人最強烈的情感渴求和希望,正是對於身在河流那種莫可奈何無能為力的和解和超越。 而獲得散文項特優的《往山的方向》,是由何承蔚撰寫,作者承繼了散文的優美抒情傳統,並且散發出知識的理性光輝,這是五位評審全數通過的優異作品;文章的敘事架構沉穩,節奏不疾不徐,文字富有情懷,但內斂而自省,相對其他參賽作品更為成熟的技巧,使得此篇表現十分亮眼。 此外,獲得學生組散文項佳作的陳佳微同學,就讀於朝陽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三年級,是本屆最年輕的得獎學生,作品《老爸的孵蛋行》為本次與賽作品中在各方面皆有好表現的文章;作品題材選擇富含臺灣本土記憶中的可親,一個過去曾存在鄉里之間的店,一個已消逝的行業,評審認為是一篇極可品讀的散文。
比賽 金融知識奧林匹克競賽╳獎金超過90萬╳10/31前國高中生快來報名
為推動金融知識普及,培養青少年自主學習動機、建立正確的金融理財觀念,金管會針對全國國中、高中(職)學生舉辦金融知識線上競賽活動,活動期間自108年8月19日起至10月31日止。金管會鼓勵全國國中、高中職學生可以趁著新的學期剛開始課程較輕鬆,踴躍上網參加。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個人或團體組隊的方式至「金融知識線上競賽網」登錄資料報名,註冊成功後即可進入線上初賽,每人有三次的闖關機會。 優勝獎金 個人1萬、團體3萬 競賽活動分為線上初賽、實體決賽兩階段進行,參賽對象則分為國中學生組及高中職學生組,分別可採個人組及團體組(3人組隊)參加,線上初賽(8月19日至10月31日)成績優勝前20名的參賽者與隊伍將晉級實體決賽(暫定11月10日),最後選出前5名優勝者。個人組最高獎金新臺幣1萬元,團體組最高獎金3萬元,學校推動成效獎最高獎金2萬元。 線上競賽題型將以金管會「金融智慧網」網站內容為基礎,並參酌國中、高中職課程學習內容出題,以及納入金融生活與知識、金融法規常識、金融消費理財、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及金融時事等議題,採是非題及選擇題方式進行線上競賽。另金管會全球資訊網之「金融知識宣導專區」已統整金融知識教育相關宣導網站及活動資源,請參賽學生多予利用。 創意影片 優勝獎金2萬5 另外,今年活動還包括行動支付創意影片競賽項目,以不分組方式評選出6名優勝者,最高獎金2萬5千元,希望透過活潑多元之參賽影片增進社會大眾對行動支付之認識。為宣導行動支付金融知識,深化校園學生族群正確使用行動支付觀念,以利推動行動支付發展與普及化政策,此活動也建置了「行動支付推廣網」,作為參賽學生創作影片之素材來源。有興趣的同學同樣可以個人或聯名報名的方式在登錄資料報名後,將原創影片(不超過5分鐘)上傳至Youtube後再提供影片連結,數量不限。 為平衡城鄉差距,鼓勵偏遠與離島地區學生踴躍參與,本次活動設有區域保障名額。另提供學生參加獎及最佳領隊獎等獎項,以提升同學參與及老師帶隊參賽意願。歡迎全國有興趣的國中、高中職學生組隊踴躍報名參加,詳情請參閱活動網站「金融知識線上競賽網」,或洽詢本活動承辦單位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洽詢專線(02)3365-3555。
比賽 【108外交尖兵】高中職英語選拔,9/30前報名
教育部與外交部聯合舉辦的「外交小尖兵-英語種籽隊選拔活動」,即日起受理報名至108年9月30日截止。歡迎各高中職及五專(一至三年級在學生),以及獲許參與高級中等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單位,由各校遴選推薦學生4人組隊,以校為報名單位,踴躍參加。 108年度賽事主題定為「新世代願景,新南向同行」(New Southbound Policy- A New Vision for the New Generation),賽事循例分為初賽和決賽,先從北、中、南3區初賽中選出18所學校隊伍參與全國決賽,再取前3名的優勝隊伍代表全國高中生出國參訪,其他得獎隊伍也將獲頒獎金及獎狀等榮譽。 9/1-9/30報名 採線上報名及通訊報名的方式,自108年9月1日起至9月30日報名截止。(★「線上報名」) 請先上網完成線上報名填寫資料。再將列印出的「報名表」連同填妥的「參賽同意書」等資料,於108年9月30日前,以掛號方式郵寄至「公共電視 外交小尖兵總部」收(地址:臺北市114內湖區康寧路3段75巷50號8樓),才完成報名手續。以郵戳為憑,逾時不受理。 比賽日期與地點 初賽於11月分北、中、南三區舉行;決賽則於12月舉行。 【初賽】 【決賽】 比賽項目與獎勵 比賽包括為英語話劇、戲劇、演講、益智問答等、決賽特優前三名可獲國外參訪機會。 【初賽】:包括團體表演(50%)、團體英語演講(50%)等兩項。 各區前6名的優勝隊伍皆可入圍參加決賽。另選10名表現優良隊伍可獲頒獎狀1面。 【決賽】:分為團體表演(30%)團體英語即席演講(55%)、益智問答(15%)三項。 特優前3名隊伍除可獲頒將盃與獎狀外,亦可於寒假(或暑假)期間出國參觀訪問;獲得特優第4名及第5名的隊伍,各獲頒獎金2萬5,000元;其餘表現優等的隊伍(6-10名)則獲頒獎金1萬元;佳作隊伍(第11名至18名)則各獲獎金5,000元獎金。 專案補助偏鄉 教育部為提升國際教育,已連續18年與外交部合辦「外交小尖兵-英語種籽隊選拔活動」,鼓勵學生培養批判思考能力,增進英語口語溝通技巧,同時參與公共事務與國際接軌。為協助偏遠地區師生參賽,教育部針對位於山區偏僻或離島地區參賽學校隊伍,專案補助指導教師及學生交通費及住宿費,鼓勵偏鄉學校也能踴躍參與。 ★資料來源:108年「外交小尖兵-英語種籽隊選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