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活動

情報 頂尖師資結合業界實務 世新圖傳打造新世代影像設計人才基地
面對影像與設計領域的快速變革,世新大學圖文傳播學系以「做中學、學中創」為核心理念,致力於培養具備創意實力與產業競爭力的新世代設計人才,從教學陣容、課程設計到場域設備與產學合作,全面對齊業界需求,打造出一條實戰導向的學習路徑,培養具備立即投入業界實力的新世代人才。   圖傳系近年積極延攬業界頂尖師資,包括曾參與金鐘、金馬、金曲與國慶主視覺設計的創意總監,國際平面與包裝金獎常勝軍,以及活躍於演唱會、影視領域的視覺特效與舞台動態設計師,將第一線的設計脈動與商案經驗引入課堂,帶領學生從「做設計」走向「做出品牌」。   世新大學持續投入資源升級教學環境,攝影器材涵蓋 Profoto、Elinchrom、Sony、Canon 等業界主流品牌,並整合全媒體大樓、Podcast 錄音間、專業綠幕棚與數位輸出中心,提供學生完整且即時的創作場域。課程規劃涵蓋「專業攝影」、「多媒材應用」、「立體結構設計」、「數位典藏製作」等領域,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最貼近產業的技能。
情報 世新資管系助力教育科技創新 打造AI新秀直通科技職涯
世新大學資訊管理學系以「AI做中學、技術即應用」的教學理念,成為培育跨域資訊人才的搖籃。該系獨創的「資訊產品創意思考」課程,結合人工智慧與科技傳播,帶領學生從創意發想到實作落地,打造直通科技職涯的全方位學習地圖。   世新資管系的畢業專題課程成果每年都在全國資訊管理學群中有亮眼表現。透過完整的技能訓練,學生能製作具上架水平的APP,充分展現學以致用的能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與康軒文教產學合作推出的《康軒AI會考通》。這款平台成功整合AI技術與LINE平台,專為國中會考考生提供智慧化學習解決方案,具備隨點隨練與錯題診斷功能,並透過AI分析學生答題紀錄,推薦適合其程度的試題,有效提升複習效率。該作品已正式上線,免費開放使用,成為教育科技領域的創新典範。   此外,世新資管系系在2024年將原有的「資訊科技組/智慧網路應用組」更名為「人工智慧暨科技傳播組」,進一步結合AI技術與世新傳播領域的資源優勢,亦吸引各界關注,114學年度大學申請入學招生使用率為100%。課程設計涵蓋資料處理、模型訓練、產品實作等全方位能力,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創造出具產業價值的創新應用,培養掌握AI、雲端運算、互動科技與智慧物聯等技術的跨域專才。
情報 亞洲大學聽語系獲捐贈百萬級價值聽力室、聽力檢查儀器
鑑於台灣聽語人力不足、就業市場需求大,中華民國助聽器同業聯合協進會、國際獅子會300A1區共同捐贈價值百萬級的聽力室和聽力檢查儀式給亞洲大學聽力暨語言治療系,提供系上老師作為高齡者、特殊族群的聽覺健康照護教學及研究,同學也能使用儀器累績實務學習經驗,成為未來聽覺照護產業人才。
情報 嘉大「生活園藝」課程熱烈展開 跨縣市學員齊聚共學園藝美學與實作
嘉義大學農業推廣中心與園藝學系共同主辦之農民學院「生活園藝」進階選修課程,7月14日至16日在蘭潭校區舉辦,吸引來自臺北、宜蘭、桃園、臺東及屏東等地共16位學員參與,展現園藝學習的高度熱情與跨地域影響力。課程內容豐富多元,學員紛紛表示「收穫滿滿,太值得了!」 該課程由嘉大植物醫學系副教授兼農業推廣中心主任林明瑩統籌規劃,邀請多位學界與業界經驗豐富的園藝專家授課,打造兼具理論與實作的課程架構,內容涵蓋植物感官、栽培技巧、藍曬藝術、組合盆栽、空氣鳳梨、基改知識與香草應用等六大主題,結合園藝美學與生活應用,廣獲學員好評。 首日課程由昆億生物科技研發長林治青博士帶領學員探索「植物的感官世界」,翻轉傳統對植物的印象,開啟植物知覺的全新視野。隨後,嘉大農藝系林孟淳助理教授則藉由苔球實作與植物材料準備,引導學員理解植物對環境的適應性,並應用在日常栽培。 次日課程邀請「花芽兒工作室」賴粹涵講師分享藍曬創作,讓學員結合自然素材與藍曬技法創作實用美學作品,現場氣氛熱烈。下午則由葉虹伶講師教授觀賞植物應用及種子繁殖等園藝基礎知識,協助學員打造綠意生活空間,提升生活品質。 第三天課程由嘉大園藝系羅靜琪助理教授介紹「空氣鳳梨」的生理機制與造景應用,帶領學員動手設計創意空鳳作品。後續課程則說明植物基因改良原理,澄清基改迷思,幫助學員理性認識議題。最後的香草植物單元結合歷史、應用與扦插製作,讓學員從栽種到實作完整體驗香草魅力。 此次參訓學員背景多元,其中亦有多位回流學員。來自屏東的游東翰表示,雖參加過其他農業課程,但嘉大的內容特別深具啟發性;來自宜蘭三星的吳素娟則表示,只要嘉大開課,我一定再來!充分肯定嘉大課程品質與學習價值。
情報 AI、媒體與英語實務!世新大學英語暨傳播應用學系開啟更多可能
如果你認為學英語只是背單字、記文法,那世新大學英語暨傳播應用學系將徹底顛覆你的想像!這裡以語言為基礎,結合創意與媒體實務,讓學生在學術與應用間找到自己的定位。這裡的課程不僅教學生如何精通英語,還能幫助學生掌握數位時代的傳播技巧,成為擁有國際視野的全方位人才。   課程設計以創新與實務為核心,例如英語短片製作課程,學生將學習從影片腳本編寫到後製剪輯的完整流程,並透過影音創作提升英語表達能力。而英美社群與媒體實務課程則聚焦於數位時代的內容創作,無論是新聞播報、社群貼文還是Podcast播客製作,學生都能在實作中探索自己的專長與興趣。   作為系上最具代表性的活動,年度畢業公演更是學生四年學習成果的完美展現。這場音樂劇匯集了語言、表演與團隊合作的多元能力,從舞台演出到媒體行銷,每位參與者都能在過程中學習如何協調與領導,並展現自信與創造力。無論是站在舞台上的主角,還是負責後台的技術支援,這都是一次全面考驗的實戰課,也是學生們最難忘的高光時刻。
情報 用日語開啟未來舞台 世新大學日文系成就專業職場實力
日語不僅是一種語言,更是一個通往文化、創意與國際舞台的橋樑。世新大學日本語文學系以全面的課程設計、國際化資源與多元學習環境,為學生打造一條直通夢想與職涯的道路,吸引熱愛日語與日本文化的考生探索無限可能。   世新日文系特色課程「日語配音」深受學生喜愛,透過專業指導,學生能精進發音、腔調及情感表達能力,並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特色。這門課程幫助學生提升語言能力的同時,也開啟了聲優夢想之門。許多學生在課堂上展現出令人驚艷的配音技巧,並在全國大學生日語配音比賽中屢獲佳績。今年第18屆比賽中,系上學生勇奪團體獎第一、三名及多項個人獎項,充分展現了課程的實效性與學生的卓越表現。   世新日文系致力於提供優質的學習資源與支持,並以獎學金肯定學生的努力。由日本公益財團法人似鳥國際講學財團提供的似鳥獎學金,每年為本系學生提供新台幣100萬元的學習資助,鼓勵學生拓展國際視野,提升溝通能力。這項獎學金展現了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高度重視。
情報 亞洲大學護理系同學奪「2025韓國世界美食奧林匹克大賽」金牌
「2025韓國世界美食奧林匹克大賽」由世界頂尖廚師組織主辦,已邁入第22屆,今年在韓國首爾aT會展中心舉行,共吸引12國、851位選手參賽。
情報 嘉大外語系以Gather Town打造虛擬教室 引領親子體驗數位農場之旅
嘉義大學外國語言學系團隊受邀參加教育部7月11至13日在臺北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共伴美好:教育部學伴計畫聯合成果展」,集結全國「數位學伴」、「雙語學伴」及「國際學伴」三大教育計畫的亮點成果。嘉大外語系師生計畫團隊以創新融合數位科技與在地農業文化的雙語教學方案,獲得現場熱烈迴響,成為展覽一大亮點。 嘉大計畫主持人外語系莊閔惇副教授與協同主持人中文系陳政彥副教授帶領學生團隊(外語系碩一張芷綾、外語系大三林約杏、朱唯甄及李心)以「數位雙語食農教育」為主題參展,透過實地走訪嘉義在地「看天田農場」的深度學習成果,並以互動軟體 Gather Town 打造線上虛擬互動的教學場景,讓教育從課堂延伸到數位世界。參與民眾可化身虛擬角色,在大學伴的引導下進行農場到餐桌的飲食英文學習,寓教於樂的設計廣受親子好評。 展場短講環節中,外語系莊閔惇副教授與學生林約杏代表發表《教材農場:看天田的起源》,分享團隊走入農場、親身觀察無農藥農法的體驗,以及如何將生態保育與永續精神轉化為淺白易懂的雙語學習手冊,傳遞尊重自然、與環境共生的教育理念。 現場的互動教學平台吸引眾多學童與家長參與,孩子們透過操作螢幕,在購物與食材挑選的遊戲中,學習食材來源、生態足跡與永續飲食等概念,不僅提升語言能力,更深植環境意識。嘉大外語系計畫團隊透過此一創新數位教學模式,展現數位、雙語與永續教育的結合潛力,為傳統教育注入新活力。 嘉大持續推動教育創新,融合在地文化與全球視野,未來也將繼續透過跨領域整合與創意應用,深化學伴計畫實踐,成為推動永續教育與國際交流的中堅力量。
情報 嘉大感謝臺東支援團隊助力清災 校園復原展現跨縣團結精神
丹娜絲颱風(6日)強襲臺灣西半部,帶來百年罕見強風與豪雨,重創嘉義及臺南市各區民生基礎設施。嘉義大學校園內及周邊道路多處出現樹木倒塌情形,影響師生通行與校園安全,校方災後即刻啟動緊急應變機制,全面極積投入復原清理作業。 值得一提的是,遠從東部前來的臺東縣環保局與東河鄉清潔隊成員於7月9日不辭辛勞,專程從臺東東河鄉調派清潔車輛與專業人力跨縣支援嘉義大學,協助清理校園周邊倒塌樹木與殘枝,展現「同島一命、互助互愛」的臺灣精神。 對此嘉大深表感謝,校方表示,風災造成校園內外大量喬木傾倒、樹枝遍地,災後清理任務相當繁重。臺東支援團隊的及時加入,不僅顯著提升復原效率,更為災後工作注入滿滿暖意。為感謝這群遠道而來的英雄,嘉義大學員工消費合作社特別準備茶葉蛋、方塊酥與飲料等點心致贈,表達最誠摯的敬意與感謝。 嘉義大學也將持續與地方政府攜手合作,共同維護校園及社區安全,確保師生教學與生活環境早日回歸常態。災害雖帶來挑戰,但大家團結協力實際行動正是最堅實的後盾,期待讓師生在災後重建中感受到無比溫暖的力量。
情報 嘉大微藥系舉辦跨域創新共授課程 串聯產官學培育精準健康研發新秀
因應全球生技醫藥產業朝向天然物應用與預防醫學發展趨勢,嘉義大學微生物免疫與生物藥學系於113-2學期開設「藥物萃取與活性分析」跨域共授課程,由謝佳雯副教授、翁博群教授、陳立耿副教授與吳進益副教授等四位老師共同規劃,整合微生物學、天然藥物化學與免疫醫學專業,並結合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與「南科嘉義園區科技人才儲訓班-精準健康領域」資源,致力於培育兼具創新思維與實作能力的新世代生技人才。 課程以天然物生物轉化與功能性評估為主軸,本學期實作主題以臺灣茶葉與冠突散囊菌等食用真菌為素材,帶領學生從植物原料中萃取活性成分,透過微生物發酵技術提升其功能性,並實作建立3T3-L1脂肪細胞分化與油脂生成之抑制平台,進行保健效果分析。課程內容亦涵蓋產品品管、活性驗證及法規基礎,完整銜接產品開發流程,最後以創新產品模擬展示與成果發表為總結。成果展當日特別邀請京冠生技畢家甄博士擔任專家講評,針對學生從菌種選擇、製程設計到成分功能評估的成果,逐一給予回饋與指導,鼓勵學生強化創新力與實務溝通能力。 此外,課程也安排多場業師講座與移地教學,深化學生產業實務認知。業師講座邀請松瑞製藥陳銘輝副總經理、生合生技黃筱雯博士、新鈺生技與金穎生技等企業專家,分別就乳酸菌應用、天然藥妝開發、ISO/GMP實務與精準營養創新等議題進行專題分享,內容貼近產業脈動,啟發學生對未來職涯的想像與規劃。在業師課程期間,亦獲成功大學林大惠特聘教授、南科管理局及南科產學協會等產官學貴賓蒞臨指導,對嘉大跨域教學模式與學生學習成果給予高度肯定,展現嘉大於教學創新與產學鏈結推動的積極作為。移地教學部分,安排參訪南科生合生技、正瀚生技、茶之魔手製茶廠與南投酒廠等場域,學生實地了解微生物發酵應用、副產物加值技術、酒類製程及農業微生物商品化流程,拓展跨域視野。 課程問卷顯示,學生普遍認為本課程具高度整合性與實務性,幫助提升跨領域學習動機與職場接軌能力。嘉大微藥系將持續深耕產學合作,培育更多具國際競爭力的精準健康人才,強化臺灣生技產業之創新動能。
情報 從理論到顯微觀察 嘉大植物醫學文旦課程收穫豐碩
嘉義大學農業推廣中心與植物醫學系7月8日至9日聯合舉辦「植物醫學理論與實務-文旦篇」農民學院進階選修課程,吸引來自全臺主要文旦產區共26位學員參訓,儘管受丹娜絲颱風影響,課程壓縮為兩天密集進行,仍順利完成訓練,學員對課程內容與安排反應熱烈,收穫豐富,紛紛表示「不虛此行」。 嘉大植醫學系副教授兼農推中心主任林明瑩表示,本次課程為農推中心配合農民學院所辦理之「植物醫學理論與實務」系列進階課程,首度聚焦文旦主題,吸引超過30位文旦農友報名。此次課程邀請嘉大園藝學系與植醫學系專家,以及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人員共同授課,師資陣容堅強。 課程內容涵蓋柑橘產業、文旦的病害、蟲害、?害的鑑定實務、文旦殺蟲劑與殺菌劑之作用機制介紹、文旦的根域管理、文旦營養診斷與肥培管理,文旦栽培整合性管理等,理論與實務兼備。其中受學員好評的是顯微鏡觀察文旦病蟲害實體操作,每人皆能獨立使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深具啟發性與實用性。 課程雖因颱風影響改為兩日密集授課,首日更持續至晚上九點,學員學習熱情絲毫未減。園藝學系名譽教授呂明雄以其50年柑橘產業經驗,分享文旦整合性管理實務,與學員互動熱烈;園藝學系江一蘆老師則帶來柑橘根域實體樣本,搭配精闢講解,引發高度關注與拍照紀錄。 學員背景多元,其中來自麻豆的年長學員丁香秀,身為有機文旦果農,積極與他人分享病蟲害防治經驗;來自雲林斗六的周富密更表示,顯微觀察讓他對害蟲識別有全新理解,直呼課程「太值得了」。 林明瑩主任指出,嘉大農推中心設立逾40年,結合9位不同專業領域的推廣教授,長期服務雲嘉南地區農友,未來將持續與農民學院攜手推出多元課程,協助農友精進專業技能、掌握產業趨勢,落實農業終身學習與永續發展的目標。
情報 亞洲大學健管系學生參與「2025醫療及健康產業永續經營與創新管理研討會」,榮獲2項第一名、5項佳作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系研究生,參加「2025醫療及健康產業永續經營與創新管理研討會」,在研究生組海報發表競賽中表現優異,榮獲2項第一名、5項佳作,成績斐然,展現該系傑出的研究實力、學術潛力。 亞大健管系楊尚育主任表示,系上同學在此次研討會中表現優異,展現在醫療與健康產業領域的深厚研究基礎與創新能量,未來將持續鼓勵師生積極參與各類學術與實務研討會,提升研究能量與競爭力,培育更多優秀的健康產業管理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