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活動

情報 百年陣頭進入大學殿堂 嘉義大學開設家將文化體驗課程
為推廣臺灣本土傳統文化,嘉義大學與嘉義市知名陣頭團體震安宮振祐堂攜手合作,獲嘉大「高教深耕計畫A主軸創新教學精進補助」,由應用歷史學系吳建昇副教授與民俗學者溫宗翰老師共同規劃,在通識教育中心開設「家將文化體驗」微學分課程,帶領學生深入了解家將藝術的歷史、文化與實作演練,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生命。5月25日舉辦第一梯次課程成果發表圓滿完成,展現學生對家將文化的認識與熱忱。 「家將」源自臺南,後隨著信仰活動發展至嘉義,再由嘉義拓展至全臺,可說是嘉義市最具代表性的民俗藝術之一。曾經有多達四十多個家將團在嘉義市活躍,因而有「家將窟」之稱。隨著時代變遷與媒體影響,家將文化一度遭受誤解與污名,逐漸式微。 為翻轉民眾對家將的刻板印象,嘉大應用歷史學系吳建昇老師與嘉義市定民俗文化資產—震安宮振祐堂八家將合作,由副堂主廖政欽、面師陳建宏及資深師傅李永信等專業指導,從理論到實務,完整傳授家將文化的歷史淵源、臉譜彩繪、法器穿戴、步伐陣法及宗教儀軌等內容。 振祐堂副堂主廖政欽表示,八家將是融合宗教、藝術與歷史的無形文化資產,但長期受到誤解。透過這門課程,希望讓學生親身體驗家將,理解其背後的信仰價值與社會意義,進而改變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課程歷時兩個月,學生從靜態的歷史與文化學習出發,延伸至動態的實地演練,參與學生表示獲益良多。企管系碩士班一年級學生葉祐辰提到,我們不應用刻板印象看待家將,而應透過實際參與,了解其歷史脈絡與文化內涵。應用歷史學系三年級學生何秉庭亦表示,若沒有親身參與,難以體會家將演練的辛苦,透過親自練習,更加理解與尊敬這項百年傳統文化。 第二梯次「家將文化體驗」課程成果發表預計6月7日(星期六)上午7時在震安宮振祐堂舉行,由嘉大學生將粉墨登場,展演完整家將陣法與儀式流程,現場亦安排文化導覽解說,歡迎蒞臨指導,共同見證學生的學習成果與傳統文化的現代詮釋。
情報 「梅羚藝術聯展」登場 嘉大圖書館展現自然與心靈的藝術交響
嘉義大學圖書館2025年藝文系列展第三場「自然與心靈的交響曲—梅羚藝術聯展」,自5月21日起至6月21日在蘭潭校區圖書資訊館一樓展覽廳隆重展出,並於5月23日舉行開幕典禮,吸引眾多藝文愛好者與校內師生熱情參與,現場氣氛熱絡。 本次聯展邀請三位藝術涵養深厚、風格各異的藝術家共同展出,包括陶藝創作者劉克倫、書法與水墨畫家高素娟,以及油畫與水彩藝術家溫玉環。三位藝術家以其擅長的創作媒材,共譜出一場跨越材質與心靈的藝術對話,呈現自然、文化與人文情懷交融的深刻意象,為觀者帶來豐富且感動人心的視覺饗宴。 林翰謙校長於開幕式中表示,藝術教育是全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嘉大致力於透過多元教學方式,推動藝術展覽結合教學,讓學生在課程期間能走進展覽空間,親身體驗藝術創作的魅力。林校長也進一步指出,學校七個學院正積極規劃「自主學習區」,未來將廣邀師生與校友作品展出,讓藝術深植於校園生活之中,培養學生的美感素養與文化實踐力。 圖書館林土量代理館長也表示,圖書館作為學術資源中心與文化推廣平台,將持續規劃多元藝文展覽,邀請國內外優秀藝術家進駐展出,豐富校園人文氣息,促進藝術與教育的融合與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三位藝術家亦於展覽中慷慨捐贈珍貴作品予母校嘉大典藏,象徵對教育的支持與藝術傳承的精神。捐贈作品包括:高素娟《春意盎然》(宣紙水墨畫)、溫玉環《湖靜風輕》(油彩畫)及劉克倫《葫蘆竹壺》(陶藝作品)。這些作品將永久典藏於嘉大圖書館,成為學校文化資產重要的一環,亦為後世師生留下珍貴的藝術典範。 「自然與心靈的交響曲—梅羚藝術聯展」歡迎校內外民眾蒞臨參觀,一同徜徉於陶土、筆墨與畫布之間,感受藝術的美學魅力與創作能量。 「梅羚藝術聯展」影音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embed/kBLMKMleQkc
情報 【114會考】多元入學全攻略 6/5臺中市線上開講
★錯過講座沒關係,114會考「多元入學全攻略」線上家長講座 6/5精華版 直接看。 為協助臺中家長了解國中會考的多元升學途徑,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與大學問網站(www.unews.com.tw)攜手推出「中學問-中投區臺中市多元入學指南」( https://txg.cap.tw/),並於114年6月5日(四)舉辦免費的「114會考 多元入學全攻略 臺中市家長線上講座」,協助家長掌握臺中市國中生最新升學資訊,不管想就讀高中、技高,還是瞄準五專,從志願選填到未來升學方向,提供完整務實策略,並邀請大學教授解析未來就業展望。 關心升學議題的臺中市國中家長、教師及民眾,千萬不要錯過這場實用的升學攻略講座,線上報名額滿即止。請立即報名,掌握第一手資訊,不當升學迷路羔羊。 ★我要報名:「114會考 多元入學全攻略 臺中市家長線上講座」(已截止) ★中投區考生家長找學校、找專業,接收最新升學情報,請參考:中投區 臺中市多元入學指南 免費線上家長講座 臺中僅此一場 深入剖析臺中高中職及五專志願選填技巧與會考升學策略,並邀請大學教授分享從高中職走向大學的準備建議,幫助家長了解從國中至高中職、大學、科大的升學流程與路徑規劃。 【講座時間】:114年6月5日(四)19:30~21:00。(19:00開放進場簽到) 【講座形式】:線上講座,Google Meet線上會議室。(限900人) 【參加對象】:臺中市國中學生家長,以及關心升學議題的教師、民眾,自由報名參加。 【報名方式】:填寫線上報名表單。每場900人,額滿即止。報名成功會寄送會議室連結。 ★我要報名:「114會考 多元入學全攻略 臺中市家長線上講座」(已截止) 【講座議程】
情報 嘉大農業推廣中心邀紐西蘭學者分享蟎類研究成果與應用
嘉義大學農業推廣中心與植物醫學系5月19日共同舉辦「嘉大心-光耀揚名講座」,特別邀請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張智強(Zhi-Qiang Zhang)教授,以「My Encounter with Mites」為題進行專題演講,暢談對蟎類研究的經歷與見解,與會師生及研究人員反應熱烈,收穫良多。 張智強教授遠從紐西蘭前來,是國際知名的蟎類分類與生態學專家,於該領域具世界領先地位,發表學術著作(SCI論文)超過400篇,亦創辦並擔任多本國際重要期刊的主編,包括《Zootaxa》、《Phytotaxa》及專注於蟎類研究的《Systematic and Applied Acarology》,對全球生物多樣性及蟎類研究貢獻卓著。張教授在2020年當選紐西蘭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Te Apārangi)院士,學術成就廣受肯定。 當日張教授首先在農業推廣中心會議室進行小型座談,與與會成員進行深入交流,針對害蟎天敵之飼育與應用提出多項具體建議,提供寶貴的實務經驗。隨後在農業科學館視聽教室進行專題演講,以「My Encounter with Mites」為題,從其大學求學階段談起,分享與蟎類研究的結緣歷程。 張教授除分享個人與蟎類研究的緣起,並談到在康乃爾大學完成博士學位後,長期致力於害蟎及天敵植綏蟎的研究工作,詳盡介紹在紐西蘭期間所面對的各類害蟎問題,包含進出口檢疫蟎類的研究,以及在農業上對蟎害的管理經驗,協助解決多項實際問題。此外,他也分享近期具啟發性的害蟎研究試驗,內容新穎精彩。儘管演講時間有限,但就天敵捕植蟎等議題,與在場師生及研究人員展開熱烈互動與討論。來自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生物防治中心的研究人員表示,此次交流獲得許多實務面寶貴資訊,收穫良多。 農業推廣中心主任林明瑩表示,誠摯感謝張智強教授百忙中蒞臨嘉大,為師生帶來一場視野開闊、內容豐富的國際級學術講座,不僅增進大家對蟎類研究的認識,更為未來農業病蟲害管理與生物防治的應用提供深刻啟發,促進國際交流,提升學術涵養。
情報 亞洲大學護理學院,獲遠見「2025大學社會責任獎」績優獎
亞洲大學護理學院獲教育部補助,持續進行「永續高齡失智友善包容社區:數位創新x護智處方x社會共融」USR計畫,邁入第8年,其中,推動「高齡失智友善藝術x博物館處方箋」實踐方案近2年,參加《遠見》舉辦「2025大學社會責任USR獎」,在全台67所大學、215件方案中脫穎而出,榮獲福祉共生組「績優獎」。
情報 嘉義大學交響樂團音樂會「嘉大新聲-協奏曲之夜」
嘉義大學交響樂團將於5月29日(四)及6月5日(四)晚上7時30分舉辦年度壓軸音樂盛會「嘉大新聲—協奏曲之夜」音樂會,邀請全國樂迷共享雲嘉地區最具規模大學交響樂團之精彩演出。 嘉義大學交響樂團為雲嘉地區唯一具備完整編制之大學交響樂團,長年致力於推廣古典音樂,每年舉辦定期公演,廣受校內師生及地方民眾熱烈歡迎。樂團曾赴美國、中國等地巡演,並於2021年受邀參與北回曙光總統府音樂會,演出表現屢獲各界肯定。 本次音樂會為本學期「繽紛系列音樂會」壓軸場次,由現任指揮鄒佳宏領軍演出。鄒指揮為臺灣新生代傑出指揮之一,2024年榮獲廣島國際指揮大賽第三名,並擔任國家交響樂團指揮助理。 「嘉大新聲—協奏曲之夜」將由德弗札克《第七號斯拉夫舞曲》揭開序幕,隨後由嘉大音樂系協奏曲比賽優勝同學擔綱獨奏,曲目包括: 尼爾森《長笛協奏曲》/ 獨奏:戴仲妮 波佩爾《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 獨奏:蔡汶芯 魯賓斯坦《第四號鋼琴協奏曲》/ 獨奏:張子謙 沃恩‧威廉斯《低音號協奏曲》/ 獨奏:鄭寧元大 托馬西《薩克斯風協奏曲》/ 獨奏:陳奕勳 音樂系主任謝士雲表示,今年獲選獨奏的同學實力堅強,演出曲目除鋼琴、大提琴與長笛外,還包括難得一見的薩克斯風與低音號協奏曲,精彩可期,絕對值得一聽。 演出資訊如下: 首場:2025年5月29日(四)晚上7時30分 地點:嘉義大學民雄校區大學館演藝廳(自由入座) 加場:2025年6月5日(四)晚上7時30分 地點:嘉義市政府文化局音樂廳(購票入場,票價100元,可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誠摯邀請愛樂朋友蒞臨共襄盛舉,一同見證嘉大音樂新聲的絢麗綻放。
情報 嘉大攜手嘉義中會參與「好美里植樹行動」 共築綠色海岸 守護永續未來
嘉義大學積極響應環境保護,日前參與由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嘉義中會主辦、嘉義縣布袋鎮好美社區推動的「好美里植樹行動」,與中央、地方各界代表及志工夥伴攜手守護海岸線,落實永續發展理念。 「好美里植樹行動」已邁入第11年,長期致力於「築籬擋沙、植樹造林」,至今成功復育超過33公頃的沙灘與防風林,累計種下超過14萬棵木麻黃,成為臺灣社區環境行動的標竿。今年活動吸引約500位參與者齊聚好美里沙灘,合力種下1,340棵樹苗,延續對土地與環境的承諾。 活動當日,環境部部長彭?明、嘉大林翰謙校長、師範學院陳明聰院長、陳佳慧教授及長庚醫院楊仁宗院長等皆到場支持,共同見證這場以實際行動落實永續理念的重要時刻。 嘉大長期致力於推動永續發展目標(SDGs),此次結合「社會設計與在地實踐」課程,由朱珊玟助理教授帶領學生參與植樹行動,將課堂所學落實於社區現場,不僅深化學生對環境議題的認識,更強化大學社會責任的實踐力。透過植樹、淨灘、節能減碳與環境教育等實作經驗,展現嘉大「學以致用、行動帶動改變」的核心價值。 活動中,環境部亦分享推動循環經濟的成果與展望,強調資源再利用的重要性,呼籲大眾共同努力「讓永續成為日常」,將綠色理念深植人心。 嘉大師生將持續秉持「在地連結、永續共好」的宗旨,透過課程設計與跨領域合作,鼓勵更多師生走入社區,參與環境行動,攜手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學習模式,共創更美好的綠色未來。
情報 嘉大中文系「脈絡重探與再詮-第六屆宋代學術國際研討會」
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5月23、24日舉辦「脈絡重探與再詮─第六屆宋代學術國際研討會」,邀請來自美國、德國、韓國、日本、越南、中國與香港各地國際漢學學者蒞臨參與,強化國際交流。宋代學術國際研討會歷經二十年之久,累積五屆豐碩成果,成為國內外宋代學術重要的交流平臺,亦展現出嘉大中文系在學術研究上的量能。林翰謙校長開幕致詞強調治校的五力之一「國際力」,也在本場研討會體現出來;人文藝術學院廖瑞章院長認為發展系所特色是重要環節,期盼中文系在「小說戲曲」與「宋代學術」能持續傳承。 ??本次會議除廣邀海內外專精學者23位參與發表外,特別邀請當代新儒家重要學者中央大學楊祖漢名譽教授,以及詞學名家成功大學王偉勇名譽教授,各作一場主題演講,期盼能再興引玉之效,進一步推廣並擴大宋代學術研究風氣。會議共有八場,每場次均有各自主題,主要包括:宋代儒釋道義理思想與經學、詩詞小說文學與理論、史學與信仰、書法與藝術各方面;而大會主題為「脈絡重探與再詮」,係因多數發表者以「理學研究」居多,然而理學已進入極深水區,於是希望透過對「宋明理學系統脈絡」的重新省視與詮釋,以及研究進路的再發掘,對於諸多議題的重探進行更深入的解析,相信能對宋學與哲學的推進有所貢獻。本次國際研討會的報名相當踴躍,兩日活動人數皆逾百人,中文系師生群策群力,活動圓滿落幕。 由於全球新冠疫情的挑戰,打斷持續舉辦會議的計畫,自2019年第五屆會議完成後,延宕近六年時間,才於今年重新復辦。疫情期間,學者仍戮力耕耘自身的學術領域,也思考著義理與文學研究新的可能。因此,本次研討會學者所帶來的命題強調於議題的重新探討與再詮釋,不僅填補了疫情期間的空白,更是對宋代學術研究重要的確認。 ??嘉大中文系在今年上半年交出漂亮成績單,不僅舉辦系友交流研討會、全國研究生研討會、校內中文系研究生研討會,以及層級更大的國際研討會,可謂碩果累累。而透過此次研討會,持續推動宋代學術的價值與發展,為該領域締造集中且聚焦的討論,見證學術眾聲喧嘩的辯證與互動。
情報 嘉大外語系「台灣文化國際饗宴」微學分課程 國際師生深入阿里山體驗多元文化
嘉義大學「台灣文化國際饗宴」微學分課程在外國語言學系鄭斐文教授開設與帶領下,集結來自不同國家的21位國際師生,5月18日前往阿里山地區展開一場文化與自然交融的學習體驗。行程包括奮起湖老街、逐鹿部落與頂湖步道,由嘉大學生以全英語方式導覽介紹臺灣的山林風貌、原住民文化與在地美食。 在奮起湖老街,國際師生漫步於歷史悠久的木造街屋間,品嚐阿里山在地特色小吃及知名鐵路便當,感受濃厚的懷舊氛圍與鐵道文化魅力。於逐鹿部落,學員們介紹國際師生認識鄒族的歷史與文化,親身體驗原民的生活智慧與藝術風采。頂湖步道健行則讓大家沉浸於阿里山的自然景觀之中。 本課程獲嘉大高教深耕計畫A 主軸創新教學精進補助,結合理論與實地教學,讓學生在真實語境中實踐英語與導覽技巧,促進跨文化理解與溝通。此次活動充分展現嘉大在推動國際交流與在地文化教育上的教學創新與實踐成果,廣獲師生好評。
情報 從浪浪的肢體語言教您安全應對 環安中心舉辦「遊蕩犬貓應對宣導講座」
嘉義大學是開放式校園,遊蕩犬貓常會在校園內外流動,恐有環境衛生及校園安全隱憂。為增進教職員工生遇到遊蕩犬貓之應對能力,並宣導犬貓與人共通傳染疾病防治,嘉大環安中心5月14日(民雄校區)及21日(蘭潭校區)邀請獸醫學院賴治民院長擔任講座,講解犬貓情緒的肢體表現、遊蕩犬貓應對方式及犬貓疾病預防等內容,守護自身安全也兼顧動物保護。 開放式環境難以禁止流浪犬貓進入校園,多數情況下狗不會主動攻擊人,牠通常是受到對方的舉動與反應所刺激,才會激起防衛意識,而釀成狗傷人的事件。遇到流浪犬時,可先觀察牠的肢體語言,推知牠是友善還是具攻擊性,如遇到具攻擊性的犬隻,一定要保持冷靜,停止當下的所有動作,切勿拔腿就跑(反而提高狗追逐的可能性),緩慢行動並將身體轉向旁邊,雙手則可以交叉於胸口、避免晃動,通常等待幾分鐘,狗就會自討沒趣地離開;如果牠還是纏著不走,可以用堅定地語氣,給牠簡單的命令,像是叫牠「坐下」或「別動」,或尋求周遭人的幫助,但不要用喊的,以免挑起牠的情緒;若遇到狗攻擊時,可善用背包或手邊物品阻隔保護自己,並記得保護關鍵部位,避免被咬到頭部、頸部及腹部等致命部位,若不幸真的被咬住,盡量不要劇烈掙扎,讓傷害降到最低。 近年來毛小孩已不只是寵物,更是現代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亦是許多人幸福感的來源。賴院長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狂犬病、貓抓病、鉤端螺旋體症及心絲蟲等常見犬貓人畜共通傳染病,讓與會者對於傳染方式、臨床症狀、預防方法及治療方式有所認識,提醒毛孩爸媽只要定期帶毛孩注射疫苗與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就能照護自己及毛孩的健康;最後也提醒去動物園或牧場時,別隨意觸摸動物,避免接觸可能存在的傳染病風險! 環安中心邱秀貞中心主任表示,感謝賴院長帶來的精彩分享,讓大家收穫滿滿。嘉大環境優美,動植物生態豐富,良好的校園環境需要大家的協力維持,切勿餵養流浪動物,因為餵食除了會造成狗群聚集外,餵食後的殘渣、廚餘、塑膠袋及犬貓的排泄物,更會污染校園環境。校園內若有發現兇惡問題犬隻,可通報環境保護及安全管理中心處理,電話(05)271-7137。
情報 亞洲大學商設系,獲「2025奇.想設計大賽」設計獎
亞洲大學創意商品設計系黃品瑜同學,參加「2025奇.想設計大賽」,在全台50多所大學、721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以獨具巧思的化學建構式立體兒童教具設計作品「Molecule Explorer 探索分子」,獲「美化人生組」佳作。
情報 嘉大農學院與日本名古屋大學生命農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 深化國際農業學術交流
嘉義大學農學院5月22日與日本名古屋大學(Nagoya University)生命農學院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展開雙方在農業領域深度合作與國際學術交流的重要里程碑。簽署儀式由嘉大農學院各單位主管與名古屋大學生命農學院院長中園幹生、副院長大??、近藤始彥教授及三屋史朗副教授共同參與,並進行意見交流與合作討論,為未來實質合作奠定基礎。 名古屋大學創立於1939年,是日本歷史悠久且享譽國際的研究型國立綜合大學之一,隸屬於舊帝國大學體系,現為環太平洋大學聯盟(APRU)成員。根據《泰晤士高等教育》(THE)2025年世界大學排名,該校位居世界第201-250名,亞洲排名第48名、日本第7名。其生命科學學科表現亦極為出色,涵蓋獸醫學、生物科學、農業與林業、運動科學等四大核心領域,整體排名位於世界第126-150名之間,顯示其在科研與國際化方面具備高度實力。 此次合作之緣起,為農藝學系黃文理教授積極聯繫促成。前於113年10月9日,日本名古屋大學生命農學院院長一行人便曾蒞臨嘉大訪問,與農學院各學系主任進行初步會談與交流,雙方在學術教育與科學研究方面展現高度合作意願。此次再度來訪,雙方就合作備忘錄內容進行深入協商與具體討論,達成多項共識,並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 本次備忘錄主要涵蓋三大合作方向: 學生交換計畫:提供雙方學生更多跨國學習與文化交流的機會,增進國際理解與互動。 教學課程合作:促進雙方教學資源共享,提升教育品質與教學多元性。 學術與研究合作:涵蓋學術活動、聯合研究計畫及國際期刊合作發表等,深化學術交流與研究成果。 嘉大農學院期盼透過此次合作,進一步強化學術能量與國際連結,拓展全球視野與合作網絡,培育具備國際競爭力的農業人才。同時,也為未來雙方在農業科學領域的長期穩定合作奠定堅實基礎,攜手達成共通的學術目標與實質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