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活動

比賽 2023全國智能科技創新應用競賽 中華大學喜獲兩銀兩銅!
中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日前參加「2023全國智能科技創新應用競賽」,由學生領軍的「助力機器人隊」以創新的技術及卓越的執行力表現,喜獲兩項銀牌和兩項銅牌,贏得比賽評審的高度肯定! 今年比賽於南臺科技大學盛大舉辦,全國一共有36個隊伍共計上百人參賽角逐智能科技創新的最高榮譽。中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的學生趙弘瑋、翁榳䅿、蔡泊諭以及李汪瑾四人組成「助力機器人隊」,團隊分別以機器人作品《CHU Quicker》以及《CHU Swifter》勇奪比賽中的銀牌獎項;而《CHU Faster》和《CHU Winner》則獲得了兩項銅牌,作品充分展現出機器人嶄新的技術及操控能力。
比賽 嶺東數媒初試啼聲,榮獲多元信託創新獎比賽影視獎項。
由工商時報主辦的第二屆多元信託創新獎【信託有愛–徵影活動】影像徵件競賽活動,今年共有23所大專院校及7家金融機構熱烈參與,137組學生團隊報名參加,650位師生共襄盛舉,本活動以銀行業師共同參與輔導,提供企業策略單的命題模式,讓同學們創作拍攝符合「多元信託」主題故事或概念的創意影片。日前舉行頒獎典禮儀式,這次嶺東科大數位媒體設計系的參賽學生作品,共榮獲了佳作獎、入圍獎與網路人氣獎。
比賽 運動競賽頻傳捷報!中華大學全國競技啦啦隊錦標賽狂掃八大獎項超給力
全臺灣最盛大的全國啦啦隊錦標賽,12月17日前剛結束一連三天的競賽活動,中華大學競技啦啦隊便傳來捷報,隊伍在賽場上一共抱回了1冠軍、4銀、2銅及1殿的亮眼成績;此外,中華大學在大專足球聯賽、四中五校女子排球及個人游泳項目競賽上皆力抗勁敵奪得冠軍,充分展現出華大學生陽光青年「強健體魄」的特質!
比賽 非設計學系也能做出好創意! 中華大學在高雄國際發明展喜獲佳績
中華大學日前參加由世界發明智慧財產聯盟總會,及台灣發明商品促進協會籌劃主辦的第十屆高雄國際發明暨設計展,師生團隊在競賽中喜獲一金一銀一銅成績,特別的是今年參賽的團隊全都非設計學系,也彰顯出華大長期推動創新創意普及教育的優異成效。
比賽 賀!中華大學廖柏晴老師榮獲國際木家具設計競賽特別獎 結合大溪傳統打造亮眼「武德椅」
中華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再傳捷報!在華大景觀設計系任職的廖柏晴專任助理教授,攜手大溪在地木藝師林繼達,透過將大溪傳統日式建築武德殿元素融入木椅,打造出作品「武德椅」。兩人克服製作流線型扶手的困難,完美呈現出傳統又實用的工藝之美,日前一舉拿下第一屆「大溪國際木家具工藝設計競賽」傳統組的特別獎!
比賽 奪獎逾半 龍華科大桃園青創力學生創業競賽最大「銀」家
為推動青年創業輔導,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攜手龍華科技大學,擴大舉辦第二屆「桃園青創力學生創業競賽」,龍華學子在各校眾多好手同台競技下,總計獲得1銀1銅4佳作共6獎項,奪獎逾半數,是比賽最大贏家,表現相當優異。 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指出,龍華具有培育學生創新創業多年經驗,三創中心與育成中心除積極開設創業課程外,也銜接教育部、縣市政府鏈結各項創業資源,過去輔導成功的創業家數已達30餘家,而每年舉辦的創業競賽,更廣獲各校學子熱烈響應,今年度參賽隊伍眾多,還有遠從台南、嘉義來的大專院校學生,已成功使桃園成為台灣青年創業重鎮,對於營造桃園區域創業生態系統,成效相當顯著。
比賽 龍華科大觀休系海女養成記 為貢寮馬崗社區營造永續新風貌
隨著都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城鄉顯現許多差異性,鄉村人文風情及歷史文化逐漸逝去不再傳承,加上在地青年人口外流,更使得鄉村勞動力不足,阻礙了永續發展。為此,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主辦「第13屆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鼓勵年輕學子以自身創意或所學專長,學習與農村社區居民互動共識,參與或協助農村社區公共事務,並在社區推動農村再生的過程中,提供協助藉此瞭解農村,期待更多年輕人以全新思維及技術,創造永續農村。
比賽 桃園社會企業創業競賽 龍華科大奪「社創萌芽組」冠軍
「2023桃園社會企業創業競賽」決賽成績揭曉,龍華科技大學資訊網路工程系老師王昱晟指導研究生沈育愷、王文龍、蔡子晨、李冠霖、黃雅各及林晟楷成立的「Gaiabit毛焦點」工作室,從66組參賽隊伍競爭激烈中脫穎而出,獲評審青睞晉級決賽,最後勇奪社創萌芽組冠軍,團隊並獲頒3萬元獎金,表現非常優異。 競賽由桃園市青年事務局及桃園市社會企業中心策劃主辦。透過競賽持續發掘有潛力之優秀社會企業團隊,鼓勵青年從事社會企業,用創新創意的商業模式共同解決桃園市乃至於全國社會問題,並提供桃園青年發展創意的獎勵與平台,讓青年共創社會價值與影響力。除了以獎金獎勵,青年局也提供豐富資源,包括賽前及賽後各階段的工作坊課程,獲獎隊伍後續還有業師一對一輔導、標竿社會企業參訪、投資人媒合舞台等。 龍華科大資網系參賽團隊「Gaiabit毛焦點」工作室,團隊以敏銳的觀察和深度市場調查,察覺到現有流浪犬貓認養制度的缺點。為解決問題,他們運用AIoT智慧聯網技術,開創遠端認養方式,這項創新服務,讓愛犬愛貓的飼主能和認養的犬貓實現遠程互動,以解決動物收容所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認養率,從根本來幫助各縣市動物收容所減輕負擔。 成員黃雅各指出,團隊雖然都是工程相關背景的學生,但是基於對寵物與創新相關領域非常感興趣,因此除運用本身資訊專業技術,也於課外時間持續學習企劃、行銷與策展等相關專業技能,進行跨領域整合。由衷感謝學校提供豐富的研究資源,以及系上師長傳授的寶貴知識和技能,成為團隊成長基石,讓他們的企畫更加完善,最終獲得冠軍佳績。 王昱晟表示,「GaiaBit毛焦點」能在眾多優秀團隊中脫穎而出,證明團隊在社會企業領域的方向是正確的。他對學生們的熱情和努力深感欣慰,本次競賽中,「GaiaBit毛焦點」團隊獲得的不只是獎金和榮譽,更重要的是收獲更多的自信。期盼團隊不斷地研究精進,並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將這些方法應用於社會創新當中。 王昱晟強調,「Gaiabit毛焦點」工作室有目前初步成績,除了團隊不斷持續跨領域學習精進外,更要歸功於系上針對學生在電腦資訊工程與網路技術發展的專業教學,著重系統整合,並不時辦理業界師資協同授課,傳授實務經驗,並於近年加入智慧物聯網應用學程,讓「Gaiabit毛焦點」工作室團隊學生擁有良好的物聯網相關多元技術,進一步擁有創新與跨領域整合能力,並獲得獎項與獎金肯定。
比賽 桃市專業英文聽寫詞彙大賽 龍華科大師生獲45獎奪大專團體冠軍
2023年桃園市專業英文聽寫與詞彙能力大賽成績日前揭曉,龍華科技大學師生表現優異,教師組榮獲3項冠軍、2項亞軍;學生組個人獎榮獲10項冠軍、7項亞軍、6項季軍,共計獲得45個獎項,勇奪大專團體組冠軍,充分展現師生優異的外語實力。 龍華科大財金系昝家騏老師、應外系林佳平、黃淑宜老師、觀休系黃斐馨老師及電機系鍾孟雲老師,分別在電競類、文法聽力類、人工智慧類、觀光類、電機與電子類,榮獲3項冠軍、2項亞軍。全英語授課(EMI)課程學生何思緯、蔡宗希、李明璇、廖莆典,與財金系張青茹、鄭婷亦,分別榮獲數位多媒體設計類、電競類、財務金融與會計類冠、亞、季軍佳績。 機械系蔡采臻老師指導李易峰、簡伯勳同學,榮獲機械工業類冠、亞軍;資管系胡鳳義老師指導陳政顯、宋冠輝,榮獲資訊類冠軍及金頭腦獎;電機系鍾孟雲老師指導蕭瑞星獲生活與職場應用類季軍。 由應外系朱璽叡老師指導的謝瑞恩同學,獲得生活與職場應用類冠軍;趙娟黛老師指導成梓弘獲得觀光類冠軍;許祖嘉老師指導何旻融及韓宜庭,獲得餐飲類冠、亞軍;連維志老師指導的蘇姵瑜則奪下餐飲類季軍。 另外,黃淑宜指導化材系余翊禎、張安慧、呂冠嶧、呂翊帆、倪永藩及賴柔齊同學,包辦冠、亞、季軍及3項金頭腦獎;觀休系黃斐馨指導林靖傑、邱立程,榮獲餐飲類冠、亞軍;舒禾騏、卓英婕、高立恩則獲得觀光類季軍和2項金腦獎。而林佳平指導蔡汶岑,榮獲財務金融與會計類冠軍;國企系林昭甫老師指導張沛琦,榮獲商業與管理類冠軍。 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表示,學校獲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全台私立科大中僅有6所獲得補助。致力提升雙語競爭力,達成「為學生找到未來、讓工作找到人才」目標。
比賽 技專校院ESP文法聽寫競賽 龍華學子獲10多項大獎
為提升學子學習英語興趣,強化專業英語文能力,並培養團隊合作精神,龍華科技大學語言中心日前舉辦2023全國技專校院ESP文法聽寫力大賽,龍華學子在各校菁英競技下脫穎而出,榮獲外語組團體第二名、非外語組團體第二名、第三名,並包辦外語組及非外語組4項佳作。個人賽方面,非外語組及外語組均榮獲第二名、第三名及3項佳作,表現相當優異。 全國技專校院ESP文法聽寫力大賽區分「非外語組」及「外語組」,在非外語組部分,由語言中心主任林佳平指導的江昱翰、唐育誠、尤俊文、杜展安隊伍獲得團體獎第二名;林佳平指導王冠翎、江萱寧、林承樺、陳冠儒隊伍獲得團體獎第三名;黃秋萍老師指導的李晟堯、蔡宗益、廖研皓、賴音華隊伍及呂冠嶧、余翊禎、楊雲軒、劉謹銨隊伍,均獲得佳作。
比賽 南開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就業菁英班入學即就業!億級餐旅企業共同打造餐旅菁英
比賽 2023放視大賞吸引逾3千作品參賽!龍華科大《數字地下城》脫穎而出
龍華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洪敏翔老師,指導學生團隊—「累累病Studio」參加2023年第十三屆放視大賞,作品《數字地下城Number Dungeon》從超過3000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成功入圍最後17組決選,最終獲得PC與主機遊戲組優選肯定,展現該系遊戲開發與創意設計實力,表現相當出色。 放視大賞(Vision Get Wild,VGW) 為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用心打造的創意設計節,由臺灣產學策進會執行辦理,為國內最具指標數位、設計學生創意競賽展覽,涵蓋多元領域包含:影音、動畫、遊戲、平面(傳達設計/產品設計)、跨領域、AR/VR、行動應用等領域 ,透過競賽、展覽、影展、國際論壇、交流聚會等形式,打造產學間的互動合作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