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活動

情報 嘉大機械與能源工程學系榮獲「優秀機械團體獎」 展現卓越教學與產業鏈結實力
嘉義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系於「114年聯合年會」榮獲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雄市分會頒發的唯一「優秀機械團體獎」,突顯機能系在教學創新、產業鏈結與人才培育等各方面的卓越表現,再次證明嘉大機能系為臺灣工程教育領域中的翹楚。 此次聯合年會由中國工程師學會、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及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雄市分會共同主辦,日前於中鋼集團總部大樓國際會議廳盛大舉行。頒獎典禮中,主辦單位表彰嘉大機能系在推動工程教育與應用實踐上的深遠貢獻,並期許持續引領工程領域朝向永續發展。 嘉大機械與能源工程學系之所以脫穎而出,其關鍵在於具備三大教學與研發特色: 一、滾動式課程模組化設計,靈活對應快速變動的科技職場需求。 二、整合機械控制、熱流能源與設計製造系統,打造節能與智能製造並行的實作平台。 三、積極建置產官學合作研發基地與跨域實習場域,提供學生學習機會。 此外,機能系配合國家發展政策,致力於培育具備理論與實務兼備的機械與能源工程人才,長年與各大工業園區、在地企業密切合作,設計高效培訓機制與技術移轉平台,有效協助產業升級與人才接軌。 機能系林肇民主任表示,系上教師長期深耕教學與研究,近年來在產學合作、校外競賽與專題成果上表現亮眼,像是師生擴大參與台灣國際工具機展、全系共同投入智慧電動運具研發系統等具體成果,已成為學術與產業結合的最佳典範。 未來嘉大機能系將持續推動創新學習環境,深化學生對智慧製造、能源轉型等關鍵技術的應用能力,並強化與企業及公部門的協作關係,致力於培育更多具國際視野與實作能力的工程專才。
情報 解密塑膠微粒破壞腸道菌相機制 嘉大李保宏助理教授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尖期刊
塑膠微粒在環境中的廣泛滲透已成為全球環境的重要隱憂,不只汙染海洋及土壤,科學家更證實可能影響作物生長與人體健康。嘉義大學園藝學系李保宏助理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繼近日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期刊發表研究指出奈米塑膠會影響水耕蔬菜生長之後,6月再次於國際頂尖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新成果,證明奈米塑膠損害腸道健康的新機制。 李保宏助理教授團隊揭露塑膠微粒間接影響健康的全新分子機制,奈米粒徑的塑膠粒促使細菌或宿主細胞所釋放的細胞外囊泡/外泌體 (extracellular vesicles) 成分改變,影響作物生長與人體腸道屏障功能,破壞微生物生態平衡。兩篇研究均獲得國際高度關注,於自然通訊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的最新論文更獲期刊選為焦點論文(Highlight),備受重視。 李保宏助理教授團隊長期探究外泌體在跨界溝通上的角色。在首篇研究中,團隊發現奈米級聚苯乙烯塑膠粒雖未直接傷害萵苣,卻會促進水耕系統中特定細菌的繁殖,這些細菌釋放的細胞外囊泡,會抑制作物的抗氧化系統與生長機制,最終導致萵苣枯萎死亡。 在最新發表的研究中,團隊進一步聚焦腸道健康,發現奈米塑膠不是被動入侵腸道的惰性粒子,而是能夠影響細菌與宿主間的溝通,方法是透過干擾外泌體而調節微小RNA的表現。研究證實奈米塑膠降低小鼠腸道屏障蛋白表現,並破壞腸道菌相平衡,導致與腸道疾病相關的腸道菌群異常增生。奈米塑膠挾持這種細菌-宿主間的精密對話,導致腸道微環境改變,進而削弱腸道屏障、損害免疫反應並重塑微生物群的結構。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也為未來療法打開新的可能,藉由針對特定外泌體微小RNA或調節其生成路徑,未來治療策略將可能恢復因環境污染而失衡的腸道穩定性。這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分子策略方向-聚焦於微生物與宿主的溝通系統,而非僅針對污染物本身進行清除。 這兩項研究首次系統性揭露:奈米粒徑的塑膠微粒可透過影響微生物或宿主細胞的細胞外囊泡,間接損害生物體,不論是植物或動物,影響範圍廣泛。在這個污染成為「微觀威脅」的時代,這項發現無疑是一記警鐘,促使我們在科學、醫療與環境層面立即採取行動,以減緩奈米塑膠對人體所造成的深層影響。 李保宏助理教授指出:「這兩項研究顯示,奈米塑膠的危害不僅止於環境污染,它們可能透過細胞層級的精細干擾,影響生物體健康。不論是作物或人體,奈米塑膠微粒可能藉由細胞外囊泡的傳遞機制,對生物體造成潛在的健康影響,值得高度關注。我們的研究探究外泌體在宿主與微生物交互作用的角色,釐清外泌體如何調控腸道菌相與宿主健康狀況,為一新穎且重要的議題,期待未來以微生物外泌體開發相對應的治療標的。」 目前國際間外泌體相關產品蓬勃發展,李保宏助理教授研究團隊期許臺灣能投入更多資源於外泌體之研究與應用,跟上全球外泌體研究熱潮,建立國際能見度以及領先地位。
情報 亞洲大學職能治療學系舉辦「授袍典禮」,以紙飛機象徵夢想啟航
亞洲大學職能治療學系舉辦授袍典禮,今年以「Our choice show what we Truly are」(我們的選擇成就現在的自己)為主題的授袍典禮,為即將進入臨床學習的大三同學,披上象徵專業與責任的白袍。活動的重點戲在授袍同學拋出寫滿各種期許的紙飛機,象徵夢想啟航。
情報 教育部114年度校園性別事件行政訴訟案例研討會6/16於嘉大舉辦
教育部114年度校園性別事件行政訴訟案例研討會(中區場次)6月16日於嘉義大學蘭潭校區國際會議廳舉辦,本次研討會以大專校院場域與案例為核心,深入探討違反專業倫理的案例,同時納入行政程序法和行政訴訟判例的爭點,以供大專校院學校人員及教育部調查專業人才庫成員學習,使其更了解法規程序與合法論理脈絡,降低或避免調查案件經行政訴訟撤銷的情況發生。 本次研討會教育部出席代表為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林沛雨科長及高瑞蓮專員,各場次主講人包括: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羅燦煐教授、輔仁大學法律學院吳志光院長、前立法委員尤美女律師、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陳金燕教授。出席人員為來自全臺大專校院性平會委員及承辦人、教育部調查專業人才庫成員、國高中代表及律師合計116人參加。 林翰謙校長開幕致詞表示,感謝教育部給予嘉大承辦本項研討會的機會。自《性別平等教育法》93年6月23日公布施行以來,嘉大持續依循相關法令及教育部指導方針,依法設置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並積極推動校園性別平等教育的落實與事件的防治處理。在性別事件的處理上,不僅重視性別平等,更涵蓋性別多元的尊重、教育意涵、行政程序的正當性,以公平、公正的方式保障當事人的受教權與工作權。嘉大去(113)年9月發布第一本性別圖像報告書,期待從性別圖像出發「看見性別」,比如:日間學制學生的性別比率為1.06,男女生人數相近;男性教師數量明顯多於女性,性別比達2.24;教授職級上又以男性教師占絕大多數,反映女性大學教師在升等上需要更多的支持。期待引領校內各單位運用性別分析研議對策,並透過工作目標與行動策略達成尊重性別差異、落實性別平等的價值觀。 林沛雨科長致詞表示,非常感謝嘉大主動協助教育部承辦本項研討會。近日媒體對於某大學女博士生性騷案及某大學畢業典禮風波報導沸沸揚揚,顯見社會大眾對於性平案件的重視,教育部亦經常接獲學生反映對於性平法規及處理程序的關切。本次研討會特別聚焦於「行政程序法」及「行政訴訟判例爭點」,正是為了協助大家更加理解與掌握實務中應注意之處,降低調查處理過程中的瑕疵與風險。後續如有相關研習課程需求,可以向四區大專校院性別平等教育工作推展中心(北區:世新大學、陽明交通大學;中區:彰化師範大學;南區:高雄醫學大學)反映納入安排。 經過上午「校園性別事件行政訴訟相關案例—程序疑義部分」、「校園性別事件處理結果經行政訴訟撤銷案例—實體部分」二場次講座及與談人的專業解說,以及下午場次電影「師控風暴」有關性騷擾樣態VS調查專業人員意識的深入剖析與綜合座談的充分交流,學員對於今日研討會的各項安排給予高度肯定,也對嘉大綠色大學校園及合作社師生多元實習產品留下深刻印象。
情報 嘉大獸醫系黃煥南校友榮獲2025年全球傑出僑生校友僑務貢獻獎
僑務委員會日前公布2025年全球傑出僑生校友選拔結果,共有17位海外傑出僑生校友獲獎,嘉義大學獸醫學系畢業(柬埔寨僑生)、目前擔任澳大利亞留台校友會會長的黃煥南校友獲得僑務貢獻獎,6月10日在臺接受全球傑出僑生校友表揚暨頒獎, 6月12日專程回母校拜會林翰謙校長,嘉大師生與有榮焉。 黃煥南校友早年從柬埔寨到臺灣就讀嘉義大學獸醫學系,原想學成後回柬埔寨成立養殖農場,但求學期間柬埔寨被紅高棉佔領,無法回國,生活遇到困境,故留在嘉大任職,一方面學習,一方面賺取生活費用。之後因雙親及兄弟姐妹移居澳大利亞雪梨,為了就近照顧年長雙親,遂辭去學校工作,移民到澳洲。初至澳洲人生地不熟,夫妻兩人胼手胝足創立一家嬰兒用品公司,進口全球知名品牌銷售經營,漸漸在澳洲、紐西蘭打出名氣。近年因covid-19新冠疫情,生意大受影響,他立刻建立全球線上市場,也開啟了人生第二事業高峰。黃煥南校友在澳洲熱心服務留臺校友、僑胞及協助外交部、僑委會各項僑務工作,獲聘為僑務委員、僑務諮詢委員等職務,在澳大利亞留台校友會僑生同學聯絡及培訓,以及臺灣與國際接軌,做出極大的貢獻。 2018年有感於在管理及行銷上的不足,黃煥南校友毅然返臺參加比利時國立列日大學EMBA高階企業管理碩士課程,每半年親自回臺上課,終於修畢所有課程並取得學位。這個學習歷程讓黃校友在事業經營上邁向新的里程,成功人士必有他成功努力的歷程。 這次黃煥南校友得到僑委會全球傑出僑生校友獎,可謂實至名歸,也獲得全球校友聯盟吳松柏主席和全球校友極力讚賞。
情報 嘉大積極布局醫學教育 中獸醫藥論壇展現中醫藥跨界應用潛能
後疫情時代,全球重新關注傳統醫療智慧,中醫藥產業蓬勃發展,這股風潮也延伸至動物醫療領域。嘉義大學6月15日在新民校區舉辦《中獸醫藥在動物健康與產業應用的臨床實踐與創新》論壇,聚焦中草藥於動物健康照護的臨床應用與研發潛力。此次論壇由嘉大獸醫學院與台灣中藥臨床學會聯合主辦,吸引來自產官學研超過百位人士熱烈參與,包括各地區政府官員、獸醫師及多家生技製藥產業代表,共同探討中獸醫藥之創新應用。 林翰謙校長於開場致詞時指出,嘉大長年深耕中醫藥與生技醫農領域,隨著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南院落腳嘉義獲得嘉義縣市政府及多位立委的大力支持,嘉義大學積極爭取設立中醫學系及成立醫學院,冀望在雲嘉南中醫藥生技產業廊道的發展藍圖中,扮演研究與人才培育的核心角色,為臺灣醫療教育注入新力量。 此次論壇是嘉大向醫學教育跨足的一項具體展現。論壇中,獸醫學院賴治民院長回顧中草藥在動物飼養上的歷史應用,強調中醫藥科學化後的研究價值與潛力。論壇講題涵蓋臨床實務到生技創新,包含賴院長主講的「中草藥在獸醫臨床發展與應用現況」;王昭閔助理教授的「中草藥在禽類球蟲疾病之防治應用」;黃思偉助理教授的「中醫藥益生質預防動物疾病的應用」,以及生化科技學系張欣怡教授的「植物化合物綠色萃取技術在中獸醫未來可能的應用」。 台灣中藥臨床學會理事長蘇超麒則強調,中醫藥產業近年獲得中央政府高度重視,從「清冠一號」的開發經驗開始,開啟中藥新藥研發的新視野。相較於人用中藥,中獸藥的研發週期與法規限制相對寬鬆,提供了實驗與產業應用上的優勢。 此次論壇除了展示嘉大在中醫藥與生醫研究上的成果,也呼應學校規劃設立醫學院的整體發展戰略,嘉大將持續深化醫學與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鏈結中醫藥、獸醫與生技產業,打造具前瞻性與國際視野的醫學教育平台。
情報 亞洲大學【2025諾貝爾大師論壇|皮薩里德斯教授 6/20即將於亞大登場】
亞大於2010年起創設「諾貝爾大師論壇」,已邀請18位諾貝爾獎得主,與師生對談,與國際學術一流人才,面對面接觸學習,已成為亞大國際化一大特色。 【2025諾貝爾大師論壇|皮薩里德斯教授 6/20即將登場】 主講人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皮薩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教授,他將分享在AI世代中,同理心與創造力如何成為未來競爭關鍵,並為台灣年輕世代指出專業深耕的方向。
情報 亞洲大學職治系舉辦「進階輔具製作工作坊」,體驗大師級的輔具製作功力,獲同學熱烈迴響
亞洲大學職能治療系舉辦「進階輔具製作工作坊」,邀請被喻為「教授的老師」、資深臨床業師張瑞坤,進行特殊輔具的實作教學,讓即將到校外實習的大三同學,有機會體驗大師級的輔具製作功力,獲同學熱烈迴響。
情報 從課堂走向社區 嘉大「生態解說導覽」課程開創學習新體驗
為強化學生實務能力、落實大學社會責任並推動在地連結,嘉義大學環境教育學程「生態解說導覽」課程獲高教深耕計畫A主軸創新教學精進補助,由生物資源學系張素菁助理教授開設,帶領學生深入嘉義市東區興安里,實地辦理解說導覽活動,展現嘉大推動跨領域與社區合作教育的創新成果。 本課程初期安排學生實地拜訪興安里,從社區歷史與色彩出發,構思並設計出兼具教育性與趣味性的兩大活動「興安色票地圖」與「興安大富翁」。活動當日提供茶水餐點,營造溫馨友善的互動空間,吸引約20位居民熱情參與。居民們透過動腦與動手的活動方式,從不同視角重新認識自身社區,不僅加深對地方的了解,也促進鄰里情感連結,展現大學與地方共創的良好典範。 張素菁助理教授表示,自109年開課以來,「生態解說導覽」每年皆安排學生走出校園進行實地解說,今年首次結合在地社區,讓學生面對真實的社區居民,從零開始設計與執行整體活動,對學生與教師而言皆是一大挑戰。課程過程中,團隊多次與興安社區發展協會協調溝通,學生也在反覆討論中學習釐清活動目標、掌握在地特色,並持續提升解說活動的教育深度與互動趣味性。 參與學生表示,這門課採取學生主導、教師引導的方式,自由度高但挑戰也大,從前期規劃、社區溝通到實地執行,每個環節皆為寶貴的學習經驗。透過此次實作,不僅提升了解說與團隊協作能力,也體認到解說不只是知識傳遞,更需要融合趣味與互動元素,以吸引聽眾、促進交流,進而深刻體會大學生在社會中應具備的責任感與使命。 本次課程成功串聯學術資源與社區需求,為未來嘉大持續推動跨領域課程、深化社區合作教育模式奠定堅實基礎,亦具體展現嘉大培育具社會關懷與實踐能力人才的教育理念。
情報 114年全國教師資格檢定考試6/15嘉大蘭潭校區登場
114年度全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將於6月15日(星期日)登場,設置8個考區16個考場,其中雲嘉南考區由嘉義大學與臺南大學負責,嘉義考場位於蘭潭校區綜合教學大樓。嘉大考場共有中等學校、國民小學、特殊教育、幼兒園等4類師資類科試場,報名人數為651人,較113年度增加百餘人。為提供考生舒適、整潔應試環境,嘉大林翰謙校長、張俊賢副校長自2月起領導校內近100名同仁共同合作籌備、執行相關試務工作,近日並加強環境清潔、試場及動線布置,以確保當天試務工作圓滿順利。 嘉大承接設置嘉義考場除服務校內畢業師資生外,亦提供雲嘉南地區考生就近應考,免除舟車勞頓。蘭潭校區考場規劃於考試前1日(6月14日)下午2時起,於校門口公告各試場位於綜合教學大樓之樓層位置;同日下午3-5時開放應考人及家長查看試場位置,歡迎有需求考生於開放時間內前往。另,有鑑於本週天氣較不穩定,提醒應考人攜帶雨具並提早出門,且考試當天為星期日,建議事先留意各考場周邊交通狀況,避免因天候或交通因素延誤考試。 師資培育中心蔡明昌中心主任表示,嘉大為雲嘉地區唯一可培育中等學校、國民小學、特殊教育、幼兒園師資類科之重要師資培育大學,每年培育名額約有375至400名不等。近5年嘉大各師資類科之教師資格檢定通過率,皆高於全國平均值,並連續5年榮獲教育部認可之師資培育獎優學校。嘉大培育師資績效獲認可,同時亦是獲教育部核定可培育公費師資生之大學,以及獲補助師資培育獎學金作為扶助清寒優秀學生及鼓勵成績優秀學生之用。 114年全國教師檢定考試預計在7月28日(星期一)上午9時放榜,順利通過檢定考試的師資生,將赴各校進行為期半年的教育實習。嘉大將秉持堅守師資培育之社會責任,孕育以教育為志業,開創品格、品質與品味為底蘊之良師,歡迎有志從事教職工作者,加入嘉大師資生甄選行列,齊心配合國家教育政策為新世代教育奉獻己力。
情報 「預見」設計未來—嘉大景觀系第16屆畢業展圓滿落幕
嘉義大學景觀學系第16屆畢業成果展《預見》,5月31日至6月1日在國定古蹟嘉義舊監獄日新堂登場,並連續11年於6月6日至9日參與松山文創園區第11屆景觀新秀展《尋星》。本屆展覽以「預見」為主題,呈現學生四年來累積的專業實力與社會觀察力,並透過設計語彙對當代議題與未來可能性提出想像,同時與全臺其他10所景觀學系一同展覽並交流。 《預見》展覽內容橫跨人文地景、自然生態、都市空間、景觀工程等多樣面向,學生不僅深入在地紋理,亦展現跨領域整合與場域敘事的企圖心。首場展於嘉義舊監獄日新堂,以百年歷史建築作為背景,使作品在特殊空間氛圍中產生強烈共鳴,吸引眾多師生、專業人士與在地民眾前來參觀交流。 6月6日至9日於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四號倉庫參與第11屆景觀新秀展,與全臺10所景觀相關科系共同展出,藉由跨校互動擴大影響力。嘉大景觀系學生在本次展覽中展現出成熟的空間語彙與設計反思,獲得參觀者高度肯定,也再次印證景觀設計在城市、環境與人之間所能扮演的積極角色。 「預見」不只是一次畢業展,更是學生以設計對社會提問、與世界對話的重要起點。未來,嘉大景觀系將持續培養具備批判思維與實作能力的新世代設計者,將景觀視為一種深具公共性與未來性的行動。
情報 亞洲大學商設系同學,以SDGs為核心脫穎而出,獲教育部「大專校院創業實戰模擬學習平台」中部大學第2名
亞洲大學商品設計系4組學生參加教育部113年度「創業實戰模擬學習平台」中部地區競賽結果揭曉,同學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核心,獲評審青睞,更榮獲中部地區大學第2名、10萬元創客基金補助。 亞大商設系指導老師柯雅娟表示,該系持續將SDGs融入畢業專題,致力培育關懷生命、友善環境與永續生態思維的設計人才。此次獲獎同學分享能在競賽中取得佳績,感謝亞大創新育成中心的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