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活動

情報 嶺東數媒攜手一瓢影像,實境直播大甲媽祖遶境,展現學生實戰力
嶺東科技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與一瓢影像整合行銷公司攜手合作,參與全台矚目的媽祖遶境盛會,透過《發掘台灣在地美好》YouTube 頻道進行為期五天四夜、總長達 45 小時的實境直播,成為目前大甲媽祖遶境中最具規模與深度的文化紀錄專案之一。
情報 嘉大斥資723萬元優化輔導設施 建構溫暖安全心理支持環境
嘉義大學學生事務處為展現對每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積極籌劃改善學生輔導空間,4月9日舉辦「改善學生輔導空間計畫感恩茶會」,感謝教育部及各界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支持與關注,該日邀請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副司長許嘉倩蒞臨指導,並與校內參與空間改善工程的主管及同仁共同見證此一成果。 嘉大在蘭潭校區、民雄校區及新民校區皆設有學輔中心,分別在蘭潭校區學生活動中心二樓、民雄校區初教館1樓105室及新民校區B棟二樓。蘭潭校區輔導中心已在112年4月完成空間改善,另為改善民雄與新民校區輔導空間及品質,嘉大向教育部申請「112年改善學生輔導工作空間」計畫,成功獲得補助款450萬元,學校自籌254萬元及中心經費19萬5,600元,總計723萬5,600元。整修工程自113年7月起施做,新民校區於114年1月22日完成搬遷啟用;民雄校區則於114年2月17日正式啟用。 改善整修工程涵蓋了多項升級,包括:獨立個別晤談室,加強隔音、氣氛溫暖與支持的晤談空間,確保學生能放心與心理師諮商;溫馨等待區,設有舒適座椅,提供學生放鬆溫暖又舒適的等待區;團體輔導空間,適合團體諮商及心理成長課程等用途;溫馨閱讀角,可提供心理健康相關書籍,讓學生自由取閱,提升自我調適能力。完善的輔導設施可進一步提升嘉大學輔中心為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服務之品質,讓更多學生能在溫暖支持的環境中獲得幫助,邁向更健康與自信的學習旅程。 林翰謙校長表示,心理輔導工作一直是嘉大關注的重點,此次改善整修不僅優化空間設施,更展現學校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深切關懷。特別感謝許嘉倩副司長百忙中親臨指導及王美惠立法委員的支持,以及輔導中心團隊的專業投入,讓輔導中心成為學生心靈上的「安全避風港」。期待藉由良好的輔導環境,能幫助學生在面對學業與生活壓力時,獲得實質支持與心靈慰藉,進而提升自我調適與成長能力。
情報 雙語食農教學融入日常生活 嘉大與嘉市府共同舉辦成果展
為向下扎根學童的食育力,嘉義市政府自111年10月起與嘉義大學合作推動雙語食農教學活動,針對不同年級學童設計難易度不同的雙語食農教育課程,以嘉大發行的食農教學繪本為主軸搭配簡單的英文單字,探討食物的生長歷程,再加上生動有趣的英文歌曲唱跳,讓學童了解英語可以融入日常生活,讓學童簡單學習英語、食農及食安知識,促進學童多元化學習。 嘉大林翰謙校長致詞表示,嘉大擁有百年堅實的農業基礎,在111年5月「食農教育法」公布前,師生即透過各種方式宣導正確的食農教育概念。在高教深耕計畫A主軸(創新教學精進)及C主軸(產學合作)經費挹注下,嘉大整合應用化學系、植物醫學系、外國語言學系、視覺藝術學系、行銷觀光學系及木質材料與設計學系跨領域師資,自108年起每年至少出版一本雙語的兒童食農教育繪本,繪本內容涵蓋了芝麻、藜麥、甘薯蟻象、荔枝椿象、蔬果、旱稻、鳳梨等相關知識,並以嘉大吉祥物「嘉寶」為主角,透過故事情節來闡述各種農業的相關知識,該套繪本自108年推出後一直頗受好評。 嘉大行銷觀光系蕭至惠教授利用《嘉寶田野大發現-蔬果篇》的內容與知識,製作三種因應小學低、中、高年級的教學投影片,搭配簡易的教學道具,偕同嘉大行銷所、行銷觀光系及企管系學生組成的食農教育推廣團隊,展開巡迴嘉義市20所國小的雙語食農教育推動計畫。食農教育推廣團隊的這群嘉大學生,絕大多數擁有修習食農產業管理學程經歷、或具備食農教育理念與推廣熱情,歷經四年時間,114年4月9日在崇文國小游藝館舉辦雙語食農教育計畫的最終場次,同時於教學活動結束後舉辦計畫成果展,邀請崇文國小中年級師生及出席貴賓一起觀賞計畫四年來的精彩影片片段,影片中不時出現學童們進行有獎問答時的稚氣童語與可愛的肢體動作,現場笑聲不斷! 面對日益嚴峻的教育問題,嘉義市黃敏惠市長堅持「窮不能窮教育」的理念,主張教育經費不能省,因此為因應食農教育的重要性,嘉義市政府近年來投入大量經費在食農教育的推廣上。具有教育博士學位的教育處郭添財處長表示,投資教育就是最好的投資,若能讓孩子從小建立正確的食農教育觀念,就能夠更有效地讓全民共同實踐注重健康飲食的目標。 當日嘉義市陳家平市議員及多位國小校長蒞臨參加活動,大家都十分肯定雙語食農教育計畫四年來對嘉義市學童產生淺移默化的正向影響力。由於嘉大去(113)年剛出版《嘉寶田野大發現-旱稻篇》雙語兒童繪本,校長們都十分期待今年九月起即將推動的《嘉寶田野大發現-旱稻篇》雙語食農教育的計畫內容與繪本知識,期約未來四年相見歡,活動在歡笑聲中圓滿結束。
情報 114全社評嘉大農藝志工隊榮獲服務性社團甲獎
114年全國大專校院學生社團評選暨觀摩活動3月29至30日在中央大學盛大舉行,來自全國118所大專校院共有214個學生社團角逐「大專校院社團評選」榮譽;52個社團參與「年度最佳社團特色活動」評選。 農藝志工隊、蘭潭國樂團及咖啡研習社代表嘉大參與今年「全國大專校院社團評選」展現卓越成果,並推薦爵士音樂社參與「年度最佳社團特色活動」評選。各個參與社團卯足全力展現優異成果為學校爭取佳績,在眾多參與評選之社團中,嘉大農藝志工隊以出色的內部管理、有效的資源整合,以及優異的成效表現,脫穎而出,榮獲「服務性社團甲獎」。 農藝志工隊自91年3月成立以來,每學期於嘉義市東、西區分別舉辦小學學童農村生活體驗營,不僅讓學童親身體驗農村生活,更藉此培養學童的環保意識及社區責任感。多年來農藝志工隊在服務嘉義市區學童不斷創新與堅持,今(114)年更邁入第24個年頭,累計服務人次達5,300人次,充分展現其優異的執行力與成果,獲得評審一致好評。 蘭潭國樂團於民國54年創立,已超過60年歷史,始終以推廣國樂為核心宗旨。該社團每年固定參與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屢獲佳績,展現出卓越的表演實力。近幾年配合教育部帶動中小學與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與嘉新兆福基金會攜手合作,在嘉義縣市及鄰近縣市之中(小)學舉辦課後輔導及寒暑假國樂營等活動,致力於將國樂文化帶入校園,啟發學生多元學習。每年亦舉辦公益成果發表音樂會,不定期參與嘉義縣市各項活動的展演,皆以對外開放的形式回饋鄉里,讓更多民眾欣賞並愛上國樂。 咖啡研習社成立以來積極參與各項活動,期望能夠透過多元的途徑推廣精品咖啡文化。其中不僅限於呈現社團成果的展演及擺攤,每學期透過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前往各站點服務、回饋社會。今年與嘉義市政府合作舉辦的「覺戰 全國大專院校手沖咖啡交流賽」已經來到第七屆,可謂咖啡研習社最盛大的特色活動,更代表著社團精神與經驗傳承。 主辦單位亦邀請嘉大雲峰登山社社友、現任該社社團指導老師的蘇昱校友於活動期間分享榮獲體育性社團特優之經驗;同時,嘉大四年級學生何語柔擔任社團評選活動之學生評審,在閉幕式以精闢闡述評選重點,激勵各校社團持續精進、勇於突破,為大專校院社團發展注入新動能。 黃文理學務長表示,嘉大學生社團透過穩健管理與持續創新,累積寶貴經驗,才能在各項活動中不斷突破自我,為學校爭得榮譽。黃學務長也進一步指出,參與社團活動不僅能豐富大學生活,也能有效培養領導能力、團隊協作與問題解決能力,這些都是未來職場極為重要的軟實力。每年的全社評活動為全國各大專校院提供一個展示學生創新與多元發展的平台,期盼未來能有更多優秀社團代表嘉大參加全國各項競賽,持續創造佳績,為學校與社會注入正向能量。
情報 妙手虫森深耕食農教育 嘉大跨院系師生與嘉義市長竹市民農園一起守護綠意
嘉義大學執行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USR)實踐計畫–妙手虫森2.0 Revive! 永續環境健康帶回「嘉」,近日由植物醫學系林彥伯助理教授、景觀學系江彥政教授及陳佩君助理教授帶領跨院系學生,與嘉義市長竹里長竹市民農園合作進行「綠意守護者」活動,向社會大眾推廣食農教育。 長竹里江振章里長為推廣有機農業,提供里民親近土地與大自然、休閒及栽種有機無毒蔬菜的好所在,2015年起利用蘭潭國中旁自家農地開辦「長竹市民農園」,堅持以有機方式栽種各式蔬果,且經慈心基金會等機構認證,並於每週六舉辦市集與民分享。 為辦理妙手虫森「綠意守護者」活動,林彥伯助理教授及陳佩君助理教授首先帶領嘉大景觀學系、植物醫學系、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及生物資源學系等跨院系學生走進長竹市民農園田間,讓學生實地認識各種作物害蟲及病害,並解說有機栽培田區耕作模式和病蟲害防治諸多特點。另安排於市民農園週六市集時,由嘉大師生及實習中的植物診療師現場為有機市集攤商及民眾診斷、鑑定各類作物病蟲害,並就適用於有機栽培之作物病蟲害管理方法進行討論與交流。林彥伯助理教授亦攜帶顯微鏡等多種採集與觀察工具至現場,讓民眾詳細觀察這些作物病蟲害,大家對鏡中顯示之細微結構興致盎然,也更加了解嘉大培育植物診療師之植物醫學系的專業及重要性。 為提升植物保護水準,強化植物防疫檢疫及高風險農藥使用管理,建立植物診療師專業服務體系,在農業部積極推動下,植物診療師法已於113年7月15日三讀通過,考試院並將於今(114)年8月首次舉辦植物診療師考試。嘉大擁有百年厚實的農業基礎,將持續培育農業專業人才,並發揮植物診療師之綜效,協助農民應對氣候變遷加劇所導致的植物病蟲害影響,減少對於農藥的依賴,確保食品安全與環境永續。
情報 掌握未來、放眼國際 管理學院跨足6 大管理領域成就未來領袖
嘉義大學管理學院於民國89 年設立,現有企業管理學系、應用經濟學系、科技管理學系、資訊管理學系、財務金融學系及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管理學院外籍生全英文授課觀光暨管理碩士學位學程(MTM),以及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EMBA)。此外,該學院在113 年5 月成立「企業永續發展與管理中心」,推動企業永續發展相關實踐和研究,期透過產、官、學三方合作,結合業界實務提供師生ESG 相關驗證課程及輔導學習場域,協助合作企業邁向創新與落實永續經營,同時促進大學社會責任,深化社會影響力。教育理念致力於培育學生具備策略思維、卓越管理與創新能力之領導才能,提供學生全方位的學術與實務經驗。該學院運用豐沛資源,在教師教學與課程規劃上,跨系支援發揮綜效;以聚焦專業領域之學分學程模式,提供學生系統化跨領域學習課程(食農產業管理學程、金融科技與巨量資料分析管理學程及國際行銷觀光學程等)。在多元的學術理論背景中發展專業知識,並在跨領域的學習與實務經驗環境中成長,讓學生不僅能夠掌握理論知識,更能在真實世界中運用所學,解決未來就業的各項企業經營管理挑戰。 學院為推展大學國際化,拓展學生國際視野,獎勵教師全英語授課,加強學生外語訓練,積極促成姊妹校(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美國斯托克頓大學、日本尾道市立大學、日本國立山口大學等)交換學生與雙聯學制,並增進國際交流學習與文化體驗(如與香港中文大學共同簽訂「亞洲商業教育聯盟 (AsianBusiness Education Network, ABEN)」MOU)。與姊妹校雙邊合作,提供學生國際交流與海外實習機會,擴大交流層面、安排師生互訪、演講與研討會交流及學生交換等,讓學生在多元文化中成長,培養學生的全球管理金融視野,增強其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 各學系特色 企業管理學系:致力於培養具備專業管理能力與創新思維的企業人才,課程涵蓋行銷、人力資源、財務、策略管理,並融入數據分析、電子商務及創業管理等前沿知識,讓學生具備跨領域競爭力。該學系也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與企業合作提供實習機會、業界專題講座及企業參訪,讓學生在學期間就能累積寶貴的實務經驗。此外,該學系擁有專業師資,提供個別化指導,幫助學生確立職涯方向。 應用經濟學系:以培育學生具備宏觀視野的基礎經濟分析人才,建立畢業生發展所需之競爭力與獨立思考能力,並鼓勵在學生選修第二外語、參加國際交換生、國際雙聯學位生之申請,該學系國際化成效在嘉大名列前茅,並提供相關獎助學金。產業關聯分析為研究特色,已有多位教師從事相關領域研究。歷年來之人才培育方面,在研究所考試、公職人員考試、國營事業考試之表現亮眼;未來鼓勵畢業生亦能朝製造業求職。該學系之未來具前瞻發展特色,係將課程結合傳統經濟數量分析方法、統計相關課程與程式設計、資料庫管理、巨量資料分析等課程,成為一系列資料分析課程,增強畢業生未來發展就業之競爭力。 科技管理學系:科技管理學系旨在培養學生兼具企業管理學科知識與產業科技發展趨勢的跨領域能力,目標是培育出具備創意思考、創新管理及創業家精神的全方位永續經營人才。該學系課程主軸涵蓋創意創新創業、ESG 企業永續以及科技產業技術等重要面向,透過建構科技管理基本理論知識,並辦理永續相關議題之培訓課程與系列性創業專題講座,緊密連結產業現場實務。教師團隊擁有科技與創新政策、新產品開發與設計、永續發展及專利檢索與分析等多元專長,提供學生跨領域學習機會,增進畢業生未來升學或就業之彈性。畢業後,可選擇攻讀國內外科技管理、智慧財產等研究所,或者投身高科技、生技產業,從事產品管理、行銷企劃、大數據分析等工作,甚至創業,開創璀璨的職涯! 資訊管理學系:生成式 AI、人工智慧、元宇宙、自動駕駛及智慧醫療等科技領域將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貫穿未來生活的每項新技術,都與資訊管理息息相關。資管系的教育理念在於培養兼具「資訊管理涵養」及「資訊科技知識」的專業人才,聚焦於金融科技與巨量資料分析、電子商務、數位行銷、企業資源規劃、人工智慧及智慧物聯網等領域。該學系著重學生團隊合作精神,藉由資訊系統開發專案,整合管理理論與資訊技術應用,以系統實作來提升自我競爭力,並與國際大廠微軟、思科、甲骨文等建立產學合作計畫,輔導學生參與各項資訊證照認證考試與實習,以滿足社會及企業的人才需求。近年與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KSU)、日本尾道市立大學(OCU)合作1 1 碩士雙聯學位,能以較短的修業年限同時取得國內、外雙碩士學位,拓展學生國際視野,並提升跨領域職場競爭力。 財務金融學系:財務金融學系提供「證券投資」、「公司理財」與「金融市場與機構」三大主要課程,並與金融科技趨勢同步,與資訊管理學系共同開設「金融科技與巨量資料分析管理學程」,強化學生金融資訊跨領域訓練。師資團隊擁有國內外知名大學的財務金融博士學位,具備多領域專長,包括財務、經濟、會計和保險,並擁有會計師、(副)精算師專業證照,全國唯一,滿足各類金融知識學習之管道。近年來舉辦多場學術研討會,2023 年主辦台灣風險與保險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並且在成立不到20 年的時間裡,已有許多校友在各大金融機構、跨國企業和政府機構擔任要職,例如:臺灣銀行、第一銀行、台積電、台塑、可成、中華電信、台鐵、台電、長榮航空、調查局、國稅局及百大上市櫃公司等。 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以行銷與觀光休閒領域專業聞名,強調培養具競爭力的多元能力人才,並提供學生實地考察、產學合作和國際交流等實踐機會,拓展學生國際視野,提升未來職場競爭力。針對學士、碩士和博士發展路徑完整規劃,設有五年一貫學程,以及與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的雙聯碩士學位,提供學生國際化學習機會。2018 年該學系在上海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獲得臺灣旅遊休閒類第一名;2020 年全球排名位列51-75 名;2023 年再度榮獲上海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臺灣第一。此外,該學系致力於人工智慧(AI)、數位行銷、智慧觀光等跨領域專業學程,培育具備全球競爭力、符合未來社會需求的行銷與觀光管理專業人才,積極推動行銷與觀光產業的永續發展。 招生特色 1. 跨領域學習:提供多樣化的跨領域選修課程,學生可根據興趣選擇多元的學科,拓展視野並增強綜合能力,提升未來職場的競爭力。 2. 實務產學經驗合作:學院與業界保持緊密的合作關係,並設有實習計畫與產學合作專案。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直接參與企業專案,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實戰經驗。 3. 國際化視野:學院與全球多所知名大學建立合作關係,提供學生海外交流與學習機會,讓學生在國際化的環境中提升專業能力。 4. 專業職涯發展:設有職涯發展中心,為學生提供職業規劃、企業實習、創業輔導及就業支援,幫助學生成功邁向職場,成為具備領導力與專業知識的高階經理人才。 嘉義大學管理學院堅信秉持以學術與實務並重學習模式的教學目標,能夠全面培養學生具備創新思維、領導能力與專業知識的管理人才,無論是繼續深造或進入職場,讓學生都能擁有強大的競爭優勢。歡迎加入嘉大管理學院,開創屬於你的成功未來!
情報 走進熱門戀綜節目場景 世新大學《系所日》邀考生親臨校園
熱門戀愛實境節目《戀愛,重修中》以世新大學校園為背景,展現校園生活與頂尖教學場域,播出後迅速掀起話題。世新大學藉此熱潮,將於4月19日舉辦「114年度《系所日》申請入學指定項目甄試說明會」,邀請通過第一階段篩選的考生與家長親臨校園,深入了解學系特色與甄試準備,並近距離感受節目拍攝場景,為升學之路注入更多信心與期待。   《戀愛,重修中》展現了世新校園的多樣魅力,節目中的10位戀愛重修生在LVS智能攝製基地、多元教室、影音直播間等場域中展開情感互動,零腳本的真實演繹不僅吸引觀眾,也成為世新大學教育與產業合作的成功案例。節目中的戀愛偵查團由世新校友謝祖武、温昇豪、林映唯等人,以及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詹昭能共同組成,他們的專業觀察與推理讓節目更具深度與可看性,而這些拍攝場域將於《系所日》活動中對外開放,讓參與者近距離感受節目的真實氛圍。   世新大學四大學院——新聞傳播、管理、人文社會及法律學院,將於《系所日》活動中,為考生與家長提供深入了解學系的機會。各學系師長及學長姐將解說教學特色、課程內容與未來發展,並分享甄試經驗。同時,還可前往參觀智能攝影棚與全媒體大樓等校園導覽,體驗世新頂尖設備與創新環境。
情報 嘉義巡禮之布袋好美里環境永續體驗
嘉義大學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運用專長及問題解決的能力,透過高教深耕計畫之「嘉義巡禮」微學分課程,3月29日由教育學系朱珊玟助理教授帶領學生前往布袋鎮好美里,從海岸線變遷到社區發展,透過實地體驗了解當地文化歷史與自然生態,並參與環境永續行動。 此次課程參訪地點布袋好美里(舊稱魍港、蚊港、虎尾寮),亦是嘉大國科會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人社計畫)主要實踐場域,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目標11永續城鄉的概念,聚焦環境永續與生態保育,展現大學社會責任(USR)精神。 嘉義縣布袋鎮的好美海岸線受氣候變遷面臨極大的挑戰,嘉大學生與當地居民探討如何進行復育沙灘。因此,學生與當地居民共同伐除田菁,作為築籬定沙的素材,與好美社區發展協會共同進行海岸生態復育工作,包括拆除廢棄蚵棚與築籬擋沙,實踐環境永續行動,過程不僅學習到生態保育的重要性,更與社區居民建立連結。 此外,學生參訪擁有400年歷史的魍港太聖宮,了解在地居民對廟宇信仰文化,透過在地人的解說,感受好美里深厚的人文底蘊。參訪由嘉大人社計畫打造的「小保安林」生態園區(嘉好生態園),認識海邊植物的多樣性及自然保育之實踐方式,了解如何透過行動守護當地生態資源。同時運用嘉大人社計畫開發的「好美圖鑑」APP,自主探索村落風貌,初步認識好美里的地理特色與文化價值。 「嘉義巡禮」課程透過多元化與深度化的在地體驗,提升學生對嘉義人文、歷史、地理與生態之理解,帶領學生參與環境永續行動,強化問題解決能力,課程亦融入英語教材與雙語導覽解說,拓展學生學習廣度,深化學生對環境保育的認識,實踐大學社會責任,為地方發展貢獻力量。
情報 智慧深耕、永續創新 拓展農學人才新未來
「農」是國家安全的一部分,也是未來一門顯學,嘉義大學位處雲嘉南重要的農業生產區域,以農立校至今傳承百年,畢業校友在產官學研領域均有優越成就。本校校務發展定位為「具卓越教學並整合特色研究與產業實踐之綜合大學」之明確務實目標,藉由本校跨領域專業及特色研究中心資源整合創新,將智慧科技導入傳統農學教育,並積極結合政府相關單位進行合作,以達到「生產、生活、生態」的永續經營願景,同時兼顧理論與實際之「教學、研究與推廣服務」之科學。 資源整合與跨領域發展 農學院目前設有農藝、園藝、森林暨自然資源、木質材料與設計、動物科學、農業生物科技、景觀及植物醫學共8個學系、2個學位學程(農場管理進修學士學位學程、農業科學博士學位學程)、1個農學碩士在職專班,以及4個附屬單位(農業推廣中心、園藝技藝中心、動物試驗場及農林實驗場管理中心)。具有堅實的教學研究基礎,接軌智慧發展的動能,推動永續農業現代化之願景,創造綠色經濟之無限可能。面對全球環境變遷與新農業政策挑戰,各學系皆以跨領域整合、產學合作及國際交流為動力,從傳統技術到智慧農業應用皆持續突破;同時更強調傳統優勢與現代科技的結合,開創國際競爭力的新局。 農藝學系 農藝學系傳承嘉農時期務實的田間經驗,融合「食農」與「食安」之理念,建立系統化的作物栽培管理與優質育種模式。不定期邀請專家、傑出校友與業界領袖舉辦講座、座談及校外參訪,藉由實際體驗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臺南農改場多年合作,成功育成抗旱水稻新品種「嘉大臺南1至3號」,不僅展現技術創新,也為地方農業發展注入新活力。透過理論與實務的結合,該系持續培育兼具專業知識與現場應變能力的優秀人才。 園藝學系 園藝學系以植物美學與景觀創意設計見長,致力於將藝術與科學融為一體。師生在臺南市後壁區烏樹林蘭花生物科技園區展出作品,以「蘭花世界恐龍大冒險」為主題參加「第4屆全國盃青農教育蘭花景觀佈置競賽」奪得第一名,生動展現了以聽覺、視覺結合創意設計的全新佈景模式。此外,該系亦著力培育蝴蝶蘭新品種,並透過產學合作推動技術轉移,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持續引領現代園藝發展。 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 具有百年歷史的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自1919年創校以來,便肩負起國土保安與生態保育的使命。面對氣候變遷與資源永續問題,強調森林在水資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及環境穩定中的關鍵作用。與林業署合作出版的《臺灣常見商用木材圖鑑》,成為業界重要參考工具,展示了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成果。該系致力於培養具備經營、育林及生態保育能力的人才,讓畢業生在未來的職場上具有卓越表現。 木質材料與設計學系 木質材料與設計學系秉持「創意、創新、創業、創值」的核心理念,致力於培養兼具木材科學與創意設計能力的跨界人才。為讓學生能夠切實體驗產業需求,定期舉辦展覽與實作活動。值得一提的是114年1月6日至10日,木設系大學部4年級學生於蘭潭校區森林館舉辦「木蘊無盡」114級畢業專題成果展,展出包含24組專題海報、12組實體作品及3組小型展示,充分呈現學生在木材應用與設計創新上的優秀成果。此外,該系去(113)年10月與互若亞股份有限公司、福樟實業有限公司簽署產學合作備忘錄,為學生提供更多實習及就業機會,推動傳統木材產業向固碳減碳及綠色科技轉型。 動物科學系 動物科學系以培育理論與實務兼備的專業人才為宗旨,擁有完善的動物試驗場,包括乳牛場、肉牛場、羊舍、蛋雞舍與水禽舍等設施,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現場操作機會。憑藉先進設備與實作課程,多位學生在近年各項競賽中屢創佳績,例如:111至113年間,在高考動物技術類科錄取率表現亮眼。此外,該系推動動物產品研發與加工技術創新,其研究團隊更曾榮獲第21屆國家新創獎,彰顯出產學整合的強大實力。 農業生物科技學系 農業生物科技學系整合分子生物學、生物技術與農業科學,培養具備跨領域創新能力的生物科技人才。該系積極執行農業部計畫,利用特殊菌種技術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有機?及?產品,實現資源循環再利用與綠色環保。透過實驗室與田間試驗雙向訓練,學生不僅精通先進技術,亦能將科學理論應用於實際生產中,成為推動農業科技革新的中堅力量。 景觀學系 景觀學系專注於創造人與環境間的和諧,融合環境規劃、綠地設計與生態保育等多元知識。課程涵蓋都市與鄉村公共空間規劃、庭園設計及休憩區開發,並透過寒假工作坊與社區實地調查,培養學生實務設計能力。並與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景觀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簽訂MOU,使學生拓展全球視野,未來在環境整合與景觀規劃上更具競爭力。 植物醫學系 植物醫學系以培養植物病蟲害管理、作物健康診療及國際檢疫能力的專業人才為目標,結合傳統植物醫學與現代生物技術。該系積極推動「植物醫師制度」,定期舉辦診療技術培訓與國際研討會,並安排豐富的田間實習及臨床診療,使學生能夠掌握作物健康管理核心技術,進而打造安全生產體系,為雲嘉南地區乃至全國農產品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農場管理進修學士學位學程 為因應現代農業產業快速變革,嘉大農學院另設農場管理進修學士學位學程,自104學年度起配合農業部「新世代農業工作者培育方案」政策設立,旨在培養具現代化經營管理與行銷推廣能力的實務專才。該學程涵蓋農、園、漁、牧等各生產與加工技術,並強調實務操作與市場行銷,讓學生在實習中累積豐富經驗,成為推動農業轉型與永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願景 展望未來,嘉大農學院將持續以「智慧深耕、永續創新」為核心理念,整合校內外資源,不斷提升教學品質與研究實力。跨領域合作、國際交流及產學研整合,正成為驅動學院創新與永續發展的不竭動力。誠摯邀請熱愛農業與生態環保的優秀學子,與我們攜手開創農業新紀元,共同塑造綠色、繁榮且永續的未來。 在全球氣候變遷與產業轉型的關鍵時刻,嘉大農學院以務實創新的精神,從農藝作物栽培、園藝產業、森林保育到木質材料、動物科學、生物科技、景觀規劃及植物醫學等多個專業領域,均展現出傑出的學術與實務成果。無論是傳統技藝的精髓,或是智慧科技的導入,學院始終堅持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和實踐導向,培育具有國際視野與永續經營理念的人才。讓我們共同加入這個充滿活力與創意的大家庭,攜手耕耘綠色未來,創造屬於新世代的農業奇蹟。
情報 世新大學與北流合作升級 為台灣流行音樂教育注入新動能
世新大學與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27 日簽署產學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整合教育資源與專業平台,共同推展「流行音樂人才培育推廣與行銷」產學合作計畫,深化流行音樂人才培育及實務合作,為台灣音樂教育注入新動力。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與北流董事長黃韻玲共同出席簽署儀式,象徵合作正式啟航,未來將聚焦於實習課程規劃、影音內容製作、行銷企劃創新,以及音樂作品交流與推廣等多項合作。   世新大學長期以廣播電視電影學系為基礎,透過「流行音樂應用產業人才培育計畫」構建學術與產業實務接軌的教育模式。該計畫涵蓋詞曲創作、編曲製作與音樂行銷等領域,並結合展演、競賽與實務課程,為台灣音樂界培育出多位傑出人才,包括金曲獎入圍者Lowking姚宇謙、金音獎得主涂嘉欽,以及創作歌手DözY等,皆以卓越表現嶄露頭角。   北流董事長黃韻玲表示,中心致力於成為音樂人的搖籃,除提供展演舞台外,更希望藉由與世新的合作,讓教育與產業緊密結合,為年輕世代創造更多實踐機會。她強調幕後人才的重要性,並期待未來有更多世新學子在北流平台上發光發熱。   世新校長陳清河指出,儘管世新未設音樂學系,卻自專科時期起便孕育出許多音樂界翹楚,如百萬暢銷歌手周治平、金牌製作人黃大軍與知名作詞作曲人梁弘志等。近年來,學校在董事會支持下,投入高階音樂設備,持續強化教育實力,並推動產學合作,為學生打造更多實務學習場域。   此次合作的亮點之一,是即將於今年5月在北流舉行的第31屆世新廣電系畢業製作音樂專輯展演。這是該展演首次進駐北流,學生將在專業舞台上呈現多元創作成果,展示世新在音樂教育領域的創新實力。世新流行音樂產業研發中心主任戚務蒖表示,展演不僅是學生多年努力的結晶,更象徵雙方合作的具體成果,未來將持續在課程設計、實習機會與資源共享等層面深化合作。
情報 嘉大贈樹予中正大學 植樹月廣栽新苗共融發展綠色校園
為響應三月全國植樹月,嘉義大學日前特別贈送30棵洋紅風鈴木與10棵桂花樹成苗予中正大學,象徵兩校友誼長存。26日兩校在中正大學共同舉辦植樹日活動,嘉大由林翰謙校長、張俊賢副校長、朱健松總務長、夏滄琪主任秘書等一級主管出席,中正由蔡少正校長、洪新原副校長、李仁淼總務長、李藹慈主任秘書等一級主管出席,共同進行植樹活動,為校園增添更多盎然綠意與春日色彩。 嘉大林翰謙校長致詞表示,樹木十年、樹人百年!中正與嘉大都是高教優質學府,期待雙方能有更多的交流,共融發展創造雙贏。今天種植的樹種,桂花常與秋天連結,有長壽、富貴的寓意;洋紅風鈴木則在春天開花,粉紅色花朵非常漂亮、討喜。謹以桂花樹與洋紅風鈴木,祝福兩校校運昌隆:「年年春秋有今日,花開富貴又逢春!」。身為大學森林領域教研人員,40幾年來一直不斷地向樹木學習,包括近年最流行的「森林碳匯」。嘉大除持續精進森林生態、資源管理、森林碳匯、生物多樣性及林下經濟等研究外,將進一步結合校內外資源,跨域合作進行景觀、水土保持及基礎氣候研究,應用最新科技技術,將森林的多重效益導入都市綠資源治理,以因應氣候變遷與環境永續,打造韌性永續的都會新面貌,善盡地球公民的責任! 中正蔡少正校長致詞表示,感謝嘉大林翰謙校長贈送洋紅風鈴木與桂花樹,並與嘉大師長蒞臨兩校植樹日活動。中正延續創校校長林清江博士「樹人樹己、修德澤人」的教育理念,持續推動校園綠美化,校內樹木繁茂,四季皆有不同景致。每年此時,圖書館南側的黃花風鈴木步道便綻放金黃花海,成為校園中的亮點;特別規劃將嘉大贈送的洋紅風鈴木種植於圖書館鳳凰大道北側,讓洋紅風鈴木與南側圖文小徑的黃花風鈴木相呼應,形成綿延壯觀的花卉廊道,來日將與黃花風鈴木、小葉欖仁並列,構成中正校園春日最動人的風景線。桂花為我國十大名花之一,淡雅清香、凌霜耐寒,古人稱讚它像淡泊名利的謙沖君子。中正大學校園廣植桂花,每年秋天,清逸優雅的桂花盛開,十里飄香,書香花香相互輝映,更爲校園增添無限風采。 本次兩校共同舉辦植樹日活動,攜手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共創低碳環境與生態永續願景。也象徵兩校擴大交流與合作,朝向共融發展創造雙贏的目標而努力。
情報 嘉大音樂系師生首度赴蒙古交流演出 深化臺蒙國際合作
嘉義大學音樂學系打擊樂學生在該系楊千瑩副教授及林威震助理教授帶隊下,近日受邀前往蒙古國立音樂學院(Mongolian State Conservatory)進行訪問與交流,並參與國際級音樂盛事「Zorigt 國際打擊樂大賽與音樂節」(The Zorigt Percussion Competition and Festival),深化臺蒙國際合作,推動音樂文化的雙向交流,攜手共創更多藝術發展的可能。 嘉大音樂系長期致力於打造國際化的學習環境,透過與全球優秀音樂學府的合作,讓學生能親身體驗多元文化,提升國際競爭力。嘉大去(2024)年與蒙古國立音樂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同年11月邀請該校打擊樂教授 Zorigt Bat-Uzil 帶領打擊樂團來臺演出,兩校展開實質的互動交流。蒙古國立音樂學院擁有國際水準的打擊樂團,此次嘉大音樂系打擊樂師生受邀前往訪問交流,不僅是兩校師生交流的起點,更是未來深化音樂文化合作的重要契機,嘉大學生有機會與蒙古優秀的音樂人才深度互動,透過共同排練、觀摩比賽與音樂會等活動,彼此學習、建立友誼,並進一步拓展國際音樂視野。 本次蒙古之行,嘉大音樂系教授亦受邀參與當地重要音樂賽事與音樂節「Zorigt 國際打擊樂大賽與音樂節」,林威震助理教授並獲邀擔任首屆「Zorigt 國際打擊樂大賽」評審主席,這場雙邊交流不僅是兩校迄今規模最大、互動最緊密的一次合作,更為臺灣與蒙古在高等音樂教育領域的合作揭開嶄新篇章。此外,林威震助理教授與 Duo LinLynn 夥伴 Lynn Vartan 共同擔任獨奏藝術家,攜手演出 John Psathas 的打擊樂雙協奏曲 The All-Seeing Sky,由蒙古指揮大師 Lkhaguasuren Banzar 帶領蒙古愛樂管弦樂團協奏。這場音樂會更寫下歷史,成為蒙古愛樂管弦樂團首次演出雙打擊樂協奏曲之重要時刻,極具指標性意義。 嘉大音樂系衷心感謝Aydu Music For All創辦人Kush及蒙古國立音樂學院打擊樂教授Zorigt Bat-Uzil的邀請與支持,以及駐烏蘭巴托台北貿易經濟代表處的鼎力協助,讓音樂系打擊樂團隊得以與國際知名打擊樂藝術家同台交流,為蒙古的音樂愛好者帶來精湛的演出。未來嘉大音樂系將持續拓展與國際音樂學府的實質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跨文化的學習機會,開啟學生全球視野,培育具國際競爭力的音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