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元培護理系學生赴日本實習 學習失智長者照護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連續二年獲教育部補助「日本失智症養護老人之家實習計畫」,由賴玉敏老師在今年暑假帶領8名護理系學生,前往日本熊本縣「特定非營利法人???里(青之鄉)」實習;學習日本以社區及居家方式照護失智症老人的經驗,作為台灣實踐在地老化的參考。 日本「???里」於2001年由岡元俊子所創立,秉持滿足人人一輩子都能對自己的生活感到自豪,並想保持自己應有的面貌,在熟悉的地方繼續生活的理念所創立;為消彌社區民眾對失智症患者的偏見與孤立,進而於2011年與女兒岡元奈央共同規劃失智症咖啡館「as a cafe」,其建設理念設計於2018年獲得Good Design Award的獎項而聞名。
大學排行 【2023上海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臺灣14校入榜
「上海軟科 ShanghaiRanking」(上海軟科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發布了「2023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包括中國醫藥大學、臺灣大學、成功大學等,臺灣一共有14所大學進入千名排行中。今年仍是由美國哈佛大學居冠,其次為史丹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主要在衡量世界各大學的研究成果,強調科學方面的表現。評比標準以獲諾貝爾獎或菲爾茲獎的數量以及科研成就等為重。 臺灣14大學入榜 今年臺灣入榜的大學和去年一樣,只是名次有所變動。今年仍是中國醫藥大學居首,其次是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成功大學,500名以內的學校有5所。 TOP10美國居多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前10名的學校和去年一樣,但名次也不變。榜中只有劍橋和牛津是英國大學,其餘8所都是美國的大學。 此外,在百大排行中,中國今年有11所大學入榜,包括北京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分別是22名和29名,浙江大學33名、上海交通大學為46名、復旦大學56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64名、中山大學73名、香港大學88名、華中科技大學91名、中南大學95名、以及96名的南京大學。 而日本則有2所大學入百大,分別是:27名的東京大學及39名的京都大學。新加坡則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分別為第71名和第93名。 學術排名的指標與權重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的評比指標有四大項,分別是:教育素質、教職員素質、科研成就,以及人均學術表現。各評比項目的指標與比重如下表。指標中,關於國際獎項的獲獎量占了統計比重的30%,而學術論文的數量評比則占了40%。 ★資料來源:2023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
大學校園 ChatGPT不夠看!中華大學首推ChuGPT讓學生問好問滿
ChatGPT熱潮席捲全球,推出短短2個月就突破上億使用人次,但答題準確性卻備受質疑,中華大學圖資處經過數月來的研發,推出ChuGPT新一代AI校園客服聊天機器人,大幅增加答題準確性,讓學生和家長在開學之際能問好問滿。 中華大學圖資處長曾秋蓉表示,因應ChatGPT來勢洶洶,為幫助師生快速解決各項疑難雜症,校長劉維琪希望利用生成式語言模型,研發新一代的學校聊天機器人,經過圖資處同仁不眠不休的努力,使用學校網頁和文件自行訓練出專屬的領域知識模型,與GPT-3.5-Turbo的大型語言模型協同運作,終於完成ChuGPT。
大學校園 日本學生來元培學習華語並參訪醫放專業及醫療機構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與日本姊妹校、京都醫療科學大學師生,暑期華語研習暨醫療機構參訪活動日前展開,也是雙方因疫情中斷三年後再度交流,日本師生都肯定來台學習華語、同時透過元培認識台灣醫療制度及醫護教育特色,意義重大。 日本京都醫療科學大學學生由霜村康平、屋木祐亮兩位老師帶領,一行人21日抵達元培,展開為期一週的華語及醫療機構參訪研習活動;該校也是元培創校人蔡炳坤先生母校,學校董事長蔡雅賢及校長王綮慷都出席簡單隆重的開幕典禮,蔡董事長更親自為師生導覽校史館,讓他們認識「先輩」在日本學成後回台灣執業及創辦學校、培育更多技術人才的過程,大家都深受感動。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傳播系攜手日本企業實習 開拓疫後國際觀
隨著全球邊境解封,各大專校院國際交流熱度逐漸回溫,南華大學自今年開始陸續恢復實體海外交流,不但重啟海外遊學與移地教學外,學生赴海外機構實習也早已啟動。該校傳播系鄰選3位學生,於7月暑假期間由執行副主任黃彥穎率隊前往日本九州宮崎Trade Media Japan(簡稱TMJ)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海外實習,就宮崎物產品牌推廣、網路與電子商務企劃行銷活動進行實務學習,了解公司如何從宮崎連結到亞洲各地的人、物與企業,串連海外通路。
海外校園 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參訪元培 醫事專業新體驗
馬來西亞留台校友聯合總會安排高中遊學團於9月1日參訪元培醫事科技大學,體驗醫學檢驗、生技製藥、護理、醫務管理、寵物保健及餐飲管理等醫護健康專業,透過實作探索未來職涯發展。
大學校園 元培迎來第一批日本學生 暑期華語研習暨醫療機構參訪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與日本國際醫療福祉大學長期交流活動,隨著疫情解封恢復辦理,2023暑期華語研習暨醫療機構參訪活動共迎來師生共77人參與,創歷年新高紀錄,肯定來台學習華語同時透過元培認識台灣醫療制度、及醫護教育特色,意義重大。 元培與日本姊妹校每年固定8月進行的暑期華語研習暨醫療機構參訪交流活動,受疫情影響停辦3年,終於在今年恢復辦理,國際醫療福祉大學以及京都醫療科學大學共兩批師生將來台研習交流。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共識營集思未來 邁向永續發展
南華大學每年於9月開學前皆會前往佛光山舉辦為期兩天的「南華共識營」,在林聰明校長帶領下,匯聚全體教師共同集思廣益、交流討論,以凝聚學校發展策略之共識,促進教學品質與行政成效之提升。近年受疫情影響睽違兩年未至佛光山舉辦,今年於8月31日至9月1日登場的「南華共識營」原定回佛光山舉行,卻因日前颱風來襲之影響,而臨時改在校內中道樓國際會議廳舉行,董事長慈惠法師特地錄製開示影片予以勉勵,駐校董事覺禹法師兩天皆親臨會場指導。
海外校園 馬來西亞砂拉越留台同學會與嶺東科大攜手培育跨國人才
今年八月馬來西亞砂拉越留台同學會總會蕭特財總會長、黃慶龍署理會長及所屬分會主席與重要幹部共二十人,至台中市嶺東科技大學進行參訪與學術交流。嶺東科大新任校長陳仁龍親自率領行政與學術單位主管熱情接待,雙方齊聚一堂,為提升台灣與馬國高教發展進行交流座談並簽署學術合作協定,共育新時代跨國際人才。 嶺東科大教學卓越成果屢獲國際大獎肯定,而馬來西亞砂拉越留台同學會總會及各分會學生留學台灣的「優質保薦」工作亦屢獲好評。此次該校與砂拉越留台同學會總會及詩巫、古晉、美里、泗里街、民都魯各分會達成重要共識,簽署學術合作協定,嶺東科大承諾每學期特別提供總會及各分會前10位順利註冊學生一學年的豐厚獎助學金,鼓勵優秀學子來到該校深造。雙方還將共同規劃升學輔導、教學研究等合作計畫,透過持續推動交流活動,增進師生互動與學術交流,推動兩地教育的不斷進步,創造互利雙贏契機,致力於培育跨國際的人才,為兩國的教育事業注入新的活力。
大學校園 政策失衡 年損兩所大學新生
少子化是國內大學面對招生不足的首要衝擊,除此之外,國內政策失衡及境外大學積極向台灣學生招手,更加劇招生困境。其中,影響最大的兩大因素,包括「行政院精進資通訊數位人才培育策略」,其二則是大陸開放學測均標以上的台灣學生,直接申請大陸大學。5年來,兩項政策衝擊,每年影響將近3~4千名、兩所國內大學的新生入學流向。 劃錯重點的專業人才培養 「精進資通訊數位人才培育策略」從109~119學年,每年外加資通訊系所招生名額10%,今年(112學年)各大學新增的資通訊大一新生名額達1,784人,其中大多數集中在國立大學。少子化導致國內大學生源不足,加上政策推波助瀾,考生選填志願時,在傳統「先國立後私立」的影響下,從111學年大一新生註冊率觀察,私立大學及部分國立大學的資通訊相關科系,也面臨註冊報到人數缺額。 除了公私立大學的排擠效應之外,同時影響其他自然組科系的招生,連帶其他產業人才的培養出現危機。以護理人才荒為例,去年(111學年)全國29所大學護理科系,超過半數有15所註冊率未達八成。當自然組考生一窩蜂往資通訊科系擠,其他專業領域所需人才便會出現缺口。 【看更多】 ★大學招生資通訊科系超過一成 ★護理系招生不足 加劇護理人才荒 境外大學強勁招生 107學年度,大陸大學開放學測均標以上就能申請,從107年308所大學開放對台招生,到了112年已經有412所大學開放台灣學生以學測成績申請入學。 加上近年為新台灣子考大學的高峰,教育部統計,110學年全國約58.6萬名高中職學生當中,有26,876人父母為陸配,占全體4.5%;還有百萬台商、台幹在對岸工作。台商與陸配子女都是申請大陸大學的潛在族群。 教育部統計,包括東莞、華東、上海等3所台商子弟學校回台升學人數,110學年度3校合計高中部畢業生447人,其中45.41%、203人回台升學,比起早期超過7成大陸台校畢業生回台升學,大幅降低。 根據今年大陸各校港澳台新生報到人數推估,今年到中國入學的大一新生約1,500~2,000人。光是福州大學2022年95名港澳台大一新生中,就有24名台生,而2023年報到的194名港澳台新生,增加近100名多為台生。 面對少子化的衝擊,國內教育人才政策的失衡,以及境外大學對台招生的強勁拉力之下,大學招生專業領域的全面盤點和思考刻不容緩,這不僅僅影響台灣高等教育發展,更是衝擊台灣人才政策的國安危機。
大學校園 最會得獎的嶺東科大創紀錄 勇奪德國紅點設計21大獎
2023德國「紅點品牌與傳達設計獎」成績日前揭曉,有中部地區培育設計菁英搖籃之稱、在設計界最會得獎的嶺東科技大學不負眾望,榮獲「最佳獎」(Best of the Best)2件及「紅點獎」(Red Dot Award)19件的肯定,獲獎率屢創歷史新高,創歷史之冠! 德國紅點設計大獎己創立68年,素有設計界奧斯卡獎美稱,每年均有超過50個國家、逾萬件作品參賽,競爭相當激烈。今年嶺東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系共得到14件「紅點獎」及榮獲得獎率不到1%的2件「最佳獎」殊榮,而數位媒體設計系共有5件得到「紅點獎」的肯定,實屬不易。該校近年積極落實大學社會責任,引領學生重視社會關懷議題,設計學院鼓勵學生用設計築夢,展現現今社會文化創新的獨特性,此次學生們透過新世代的設計角度,吸引了國際評審團高度評價與關注,成功讓世界看見臺灣,更喚起大眾對人文議題、循環生態與環境保護的認知,有助於未來永續社會發展。
高中校園 【2023國際地奧】4金3銀1銅,排名世界第2
我國高中生參加2023年第16屆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競賽,在32個國家、179名的參賽學生中,榮獲4金3銀1銅的佳績,國際排名第2,表現優異;並於國家團隊野外考察項目中,獲得1金1銀佳績。 今年仍以線上賽方式辦理,各國代表隊伍在各自國內尋覓符合大會規定場地參賽,並依規定建置競賽環境及安排監督人員。 左起楊佾、張嘉宸、陳宥潾、吳俊賢、楊爵禧、陳柏宇、何亮宏、陳宥勳。 4金3銀1銅,國際排名第2 我國代表隊由國內大學10多位教授、學者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國內選拔過程分為初選、選拔營、決選營等階段,在498名學生中選出8名學生代表我國參賽。代表隊4位金牌獲獎者分別為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學生何亮宏、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學生吳俊賢及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學生陳宥潾、楊爵禧。 地科高手的年度盛會 「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International Earth Science Olympiad,簡稱IESO)是專為18歲以下的各國學生舉辦的年度科學競賽,內容包括地質、氣象、環境科學及天文學等領域。IESO賽事分為兩部分,包括:70%的筆試及30%的實作測驗。近年來氣候環境劇變,地球科學逐漸成為顯學,每年舉辦一次的IESO不僅可加強高中學生認識地球科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更能促進國際間地球科學教育的交流。 在計分的兩項目考試之外,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還安排國際團隊野外考察(ITFI, International Team Field Investigation)及地球科學專題討論(ESP, Earth Science Project),每個小組成員皆來自不同國家,學生必須在有限時間內溝通、分工、實地考察、討論、製作簡報及手繪海報,且所有成員於簡報期間皆必須開口進行發表,並且在討論抽選得到的議題後,團隊共同繪製專題海報,這些環節活動的設計,對於學生未來求學生涯相當有助益,為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的特色。 教育部為獎勵學生的優異表現,若於地科奧賽中獲得金、銀、銅牌獎者,可保送大學院校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院校各學系,並可分別獲得獎學金新臺幣20萬元、10萬元與5萬元。 我國至今榮獲46金 我國自2007年起參加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競賽,歷年均獲佳績,參賽至今總計榮獲46金24銀3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