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5th技職貢獻獎】致理、北城科大 榮獲個人獎
今年第五屆技職教育貢獻獎獲獎人名單日前已出爐,共有3位個人獎及3組團體獎接受頒獎表揚。技職教育貢獻獎是對實際從事、推廣或捐助技職教育著有貢獻、足堪表率之教育或社會人士及團體,表達最高的敬意。教育部表示,希望透過表揚活動,讓大家能看到技職教育不凡的成果,也期望未來能有更多的團體及社會人士共同加入推動技職教育的行列,深化整體技職教育,讓技職教育永續薪傳,再創輝煌。 個人獎 在個人獎部分,致理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尚世昌服務技職教育逾30載,於擔任致理科技大學校長13年間,以學生為根本教育理念,致力於培養具優良品德、國際視野的優質人才,並成功打造優質技職大學,深獲企業及社會肯定。 中山學校財團法人高雄市中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董事長陳國清投入技職教育40餘年,憑藉著對教育的滿腔熱忱,以建構偉大學校為目標,勵精圖治,開創多項教育新作為,成效卓著。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講座教授饒達欽自許為技職教育的園丁,以推動技職教育、戮力耕耘播種為己任,遠赴海內外諸國宣揚臺灣技職教育,並持續捐助弱勢及清寒學生助學金,殊為可佩。 團體獎 團體組獲獎者則有臺灣區冷凍空調工程工業同業公會,以培育冷凍空調基礎技術人才為目標,於全國北、中、南三地與三所學校合作建置符合國家標準的冷凍空調裝修術科培訓及測試場地,並與大專院校冷凍空調科系辦理產學專班,為產業注入源源活水,促進產業發展。 盈錫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多年來深耕產業,積極投入與學校合作執行產業大學計畫、產業人才培育計畫,提供技職學生優質的實習場域,並規劃技職人才預聘制度、成立獎助學金與贊助技能競賽活動,培育技職人才不遺餘力,足供借鏡與表揚。 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與18所學校合作提供學生實習機會與就業輔導,並專設技職菁英培育進用辦法,提供優秀學生畢業後直接就業,並聘用技藝競賽優秀選手7人,為學生提供發揮舞臺及獎學金補助,創造學用結合典範。
高中校園 【108課綱】新化高中國數跨域 設計思考課從遊戲入手
108課綱鼓勵學生培養面對、分析、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國立新化高中以時下年輕人流行的「密室逃脫」遊戲,跨領域開設「設計思考課-密室逃脫」課程,結合性平、霸凌、生命教育等議題,由學生共同腦力激盪,設計各種關卡與密碼遊戲,從中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最後再邀請師長們體驗,展現絕佳的思考力與創造力。 學生課堂上認真討論關卡的問題。 國文與數學跨域開課 國立新化高中國文科教師黃雅靖、數學科教師吳冠瑩,跨領域共同開設「設計思考課-密室逃脫」課程,讓學生從遊戲體驗的玩家、遊戲分析師入手,並認識不同的關卡類型及密碼樣式,從而思考關卡設計的點子。藉由每一次的討論、試玩與修正,訓練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設計的密室逃脫遊戲兼具故事性及議題性,以「被時光掩藏的秘密」為主題,並融入性別平等、反霸凌、情感、生命教育等教育議題,盼讓體驗者在遊戲中能進一步思索各項議題的內涵,深化教育意義。在教師的指導下,密室逃脫遊戲完成,學生們先邀請校內師長體驗。新化高中校長許宏明表示,遊戲的關卡非常「燒腦」,故事內容也很發人深省,盛讚學生們真的很有才華。 選修課程的學生翁家妤也表示,這門課的關卡設計不只讓大家發揮創造力,也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發揮團隊合作與互助精神。不僅能從設計成果中獲得成就感,也培養重要的能力。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各學校積極推動各項新課綱多元課程,鼓勵學生學習突破性思考與發揮創造力,並體認團體合作的重要性,相信這對培養學生未來必備能力有很大幫助。
高中校園 【108課綱】恆春工商在地課程 展現偏鄉競爭力
108課綱重視學校發展特色課程,鼓勵學生學習過程結合社區,深化成果,並與地方形成共好互助的關係。位於「國境之南」的國立恆春高級工商職業學校,除了恆春在地豐富人文,更擁有墾丁地區豐沛的觀光資源,學校運用此一先天優勢,積極發展生態環境教育與觀光特色等課程,展現亮眼成果。 生態觀光特色課程 恆春工商是臺灣最南端的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所在地恆春半島有著優越的觀光地理條件及自然人文資源,學校藉此發展出許多特有的生態環境教育與觀光特色課程。例如觀光科設立一系列與恆春半島相關課程,「半島生態解說、半島景點解說」、「導覽解說技巧」等課程,讓學生充分認識家鄉,再學習如何運用多元的表達方式,引導更多人深入認識恆春半島。 恆春半島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恆春工商也創立了潛水社,在學年訓練結束後,讓學生運用所學完成證照考試,不但強化觀光發展能力,也為國內培育更多海洋保育相關領域的人才。 學生實地導覽恆春半島。 地方美食特色課程 餐飲管理科規劃「地方特色小吃」學習課程,以恆春半島特殊物產「情人的眼淚」雨來菇,加入傳統美食鼎邊銼,讓在地食材與既有的知名美食結合,展現特色;滿洲鄉名產「港口茶」製成的麵條和湯底,則創造出全臺獨一無二的「港口茶牛肉麵」。 由於恆春距離屏東市、高雄地區有相當的距離,為培養在地水電維修人才,電機科也特別開設「水電達人」課程,引導學生學習居家應用的水電技能,不但可立即運用在居家生活,也可作為職涯專業發展的一個選擇。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新課綱的課程編排更具彈性,培養學生解決實質問題的能力,鼓勵各校持續致力發展在地特色課程,引領每一位學生不受環境限制,在地成長、在地發揚。
大學校園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育才經費僅次台大 產學合作助學子畢業即就業
為教育公益不計成本!《天下》雜誌調查110所大學投入學生的教育經費,結果發現除了醫學大學外,中信金融管理學院(下稱中金院)每位學生平均培育成本48萬元,僅次於台大的48.55萬;同時中金院與中國信託產學合作,為畢業生媒合職缺及推薦參與中信儲備幹部計畫,讓他們贏得就業起跑點,也讓中金院創下年年註冊率100%。
高中校園 【大甲高中】教師木作研習 精進工藝專業
臺中市立大甲高中規劃以手作傢俱系列為主的專門學程設計群課程,並與大甲在地廠商「八十一木工場」多次合作辦理研習,由擁有40多年木工技藝的負責人陳騰義(阿義師)指導,藉由業界專業技法,盼延伸教師在課程中的設計理念,讓學生獲得更深入、專業的學習。 木工技藝實作研習課程教學。 木作設計 美感延伸 大甲高中以手作傢俱系列為主的專門學程設計群課程,規劃「寸尺之間─期待追求【本】的木作」為主題的系列研習,利用寒暑假辦理教師赴公民營機構或產業研習活動,藉此引進業界專業技法,讓教師在課程中延伸設計理念。 課程主要藉由生活起居傢俱設計延伸生活美感,課程單元早期以手感木工、現代魯班、大木細作等命名,近期則多以大甲在地平埔族「道卡斯文化」命名,研習道卡斯的榫接古典書櫃、經典L型書桌椅、多抽收納立櫃、工業風碳化櫃、不插電練功層架、蝴蝶餐桌椅等課程,相當多元且專業。 產學合作 專業研習 大甲高中與在地廠商「八十一木工場」近年來多次合作辦理研習活動,「八十一」之名來自擁有40多年木工技藝的負責人陳騰義(阿義師),阿義師長期從事木作,希望推動木作手藝時能回歸木工之「本」心,而「本」字剛好由八、十、一等三個字組成,因此形成「八十一木工場」名稱。 大甲高中表示,教師赴公民營研習木作系列,兼顧研習與實用,但因為專業性相當高,參與過的教師都笑稱是「木工戰鬥營」。研習過程兼具設計美感的再生、榫接技術的再現,在寸與尺之間的拿捏必須精準,教師們努力在每次設定的木工技巧上達標,研習期間更是經常早到晚退,但教師們仍樂在其中,這樣的成果也口耳相傳,因此每梯次報名都會爆滿。 大甲高中校長蕭建華表示,透過研習,教師將業界所學融入教學中,讓產學零距離,未來學校仍將持續加強與學界業界的合作,從而讓學生所學能直接為業界所用。
高中校園 【虎尾農工】鑄造就業專班 就學就業領津貼
國立虎尾農工開辦「鑄造業就業導向課程專班」,以鑄造工業實務技能學習為課程核心,每學年高二下學期由學校與合作廠家共同召開說明會,先向機械、動力機械等相關群科學生、家長介紹專班精神、課程規劃、公司培訓計畫等,經遴選後於高三正式成班。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鑄造是工業界重要的專業技術之一,臺灣鑄造品工業同業公會自107學年度發起在地培育技術人才,希望滿足地方相關產業的需求;而國教署持續深化技職教育,與鑄造品工業同業公會建立產學合作平臺,連續3年輔導國立虎尾農工結合7家鑄造廠,共同推動「鑄造產業就業導向課程專班」,學生畢業後不但可直接就業,還可以正式員工身分到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在職進修,兼顧就業與學業,深獲各界肯定。 鑄造業就業導向課程專班面試選才。 實務課程 業師訓練 「鑄造業就業導向課程專班」成立至今已進入第3年,強調實務課程,包括到業界職場體驗,邀請專班學生、家長到公司瞭解各崗位培訓方式,也安排業師協同教學,由廠長級師傅以師徒制方式指導學生產業實務技術;高三下學期學生須至廠家接受4個月建教合作職業技能訓練,訓練期間並可領取合作廠家每月2萬5,000元生活津貼。 此外,國教署針對專班學生,依就業導向專班相關經費補助作業規定,另於每學期補助5,000元獎助金,畢業後如確定從事鑄造相關產業,再加碼補助1萬元「就業獎勵金」。就讀專班時期最多可領取12萬元。 雲科大在職進修 大一起薪3萬 專班學生畢業後進入合作機構就業,可以員工身分進入雲林科大在職進修,大一開始起薪即達3萬元,之後逐年按勤惰、工作表現及專業能力調薪;如逐年逐級取得廠商所需的乙級證照,大學畢業後薪資可達5萬元以上。相較一般大學畢業生,專班學生已累積超過4.5年勞保資歷(含高中階段半年),專業技術更持續提升,並取得雲林科大學學士學位,更具職場競爭力。 國教署強調,目前該專班學生畢業後留廠就業率超過九成,期望以「就學即就業」的模式鼓勵學生加入專班,達到永續經營與技術傳承之目的。也期許未來有更多產業可以比照此一鑄造業公會模式,主動提供完整人才訓練計畫及薪資福利願景,在「學界+業界」的雙軌合作下,用最實際的方式引領年輕學子投入職場。
高中校園 【108課綱】竹山高中美術班 結合在地彩繪壁畫
國立竹山高級中學美術班持續加強美術相關課程外,也透過高度的在地參與,例如大型河堤彩繪、地方宮廟彩繪壁畫,不但讓學生有實際發揮的舞臺,協助地方景觀的美化,更贏得地方的掌聲。 竹山高中美術班由教師張巧靜帶領,張老師同時也是竹高美術班的畢業校友,為了回饋母校,她學成後返鄉教書,也因學姐的身分,與學生建立更深厚的情感。除了平日課堂上的學習,為了讓學生有實地揮灑的創作空間,她在一年多前帶領學生彩繪竹山的東埔蚋溪河堤,花了1個星期的時間頂著烈日,畫出竹山先民就地取竹材、綁竹為筏,運輸人員物資克難渡溪,臺語稱「撐竹擺仔」的意象。栩栩如生的畫面吸引許多遊客及社區民眾的目光。 張巧靜老師(中)帶領竹山高中美術班完成竹山三元宮慚愧祖師彩繪故事。 服務社區 跨域實作 地方耆老表示,很佩服竹高美術班師生,能考據在地先民文化,應用自己所學及美術專業,彩繪這樣的大型河堤壁畫,讓社區增添了一處休閒美景。此外,竹山鎮雲林里三元宮的大型彩繪壁畫,也是竹高美術班師生另一個用心創作的作品。 張巧靜老師認為,大型壁畫的實作能讓學生走出去與民眾接觸,並且運用課堂所學的專業知識,深入了解壁畫所傳達的故事及意涵;結合社區資源,從發想、構圖、與案主溝通、修改、定稿草圖、施作到壁畫完成,學生在她的引導下一手包辦,這一系列的實作過程都與108課綱重視跨領域、實作、合作互動及社區服務的學習方式有著高度契合。 此外,鄰近竹山的「行政院農委會集集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為推廣保育觀念,並進一步美化公共空間,吸引更多人參觀教育館,也邀請竹高美術班師生彩繪無障礙坡道牆面。中心人員到校為師生講解里山生態環境所要傳達的「生態、生產、生活」─人與生態和諧共存、永續發展的理念,師生構圖時,決定以Q版趣味方式來表達動物的特徵,為正確彩繪出各種動物的特點在發想的過程中師生們請教中心專家各種動物的特徵及習性,最終利用4個週末時間完成無障礙坡道牆面彩繪。 竹山高中美術班學生在豔陽下分工合作彩繪坡道。 團隊合作 強化素養 竹山高中校長陳漢銘表示,竹高美術班在張巧靜老師的努力下,從傳統及既有的基礎上,藉由服務社區的牆面彩繪創作建立特色。過去美術班學生重視個人繪畫技巧,但繪製大型壁畫需要團隊分工合作,更需要有外部資源,因此不再只是個人的事,從構思、執行到完成,團隊內部必須互動,與外界也必須溝通協調,這樣的一個跨領域、實作的教學模式,應用知識技巧、表現情意態度及追求互動共好,體現108課綱素養培養的教學理念。這次因為壁畫彩繪的豐富故事性,也獲得教育部學校特色圖文徵選活動「優等」。希望未來竹高美術班的師生們能激盪更多火花,持續發揮才能。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108課綱強調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並重視生活的連結與社會參與,「素養」是108課綱非常重要的命題,學生不只是單純學習知識,更要將知識結合態度與技能,培養知識的靈活運用,並與在地結合。期待未來有更多學校強化在地連結,讓學生的學習更多元、更貼近地方與生活。
大學排行 【2020泰晤士】年輕大學排行,臺灣16校入榜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6月公布了「2020全球年輕大學排名」,臺灣今年有16所大學入榜,比去年多3所。此排行榜主要以校齡50年以下的大學為研究目標,依據大學的教學品質、學術研究、論文引用、國際化及產學合作等五大指標13項次標,在全球選出414所年輕大學。年輕大學少了傳統的束縛,多了創新精神與開放風氣,辦學成效不輸百年老店,有志出國留學的同學可以作為參考。 臺灣入榜16所 今年,臺灣有16所年輕大學入榜,比去年還多,新入榜的學校有3所,分別是: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慈濟大學、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校齡雖短但辦學成效受到國際肯定。 今年,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仍是是臺灣入榜大學之首,但排名從去年的93名降至95名, 國立陽明大學維持排名在101-150,排名在151-200間的有亞洲大學和長庚大學、而國立東華大學和國立中山大學則落在201-250間。 全球年輕大學TOP10 今年,香港科技大學仍居榜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第二,巴黎文理研究大學則為第三名。整體來說,在亞洲方面,臺灣入榜16所大學、日本14所、南韓8所、香港4所、中國6所;而在歐美地區,則是英國36所、法國26所、德國10所、美國4所大學入榜。 【小編提醒】 排行榜的名次只是一個參考值,並非一成不變。且各種排行評比條件不一,也不能代表大學的唯一評價。不過,當同學在眾多大學中難以抉擇時,排行榜有時不失為選擇時的參考指引。 ★資料來源: THE Young University Rankings 2020
大學校園 元培醫護技職教育再開新局 聘放射醫學權威周宜宏教授任學術副校長
為提升醫護技職教育學術能量與跨域整合,元培醫事科大聘任國內外知名放射醫學權威周宜宏教授為學術副校長,於8月3日佈達;周宜宏達強調將在元培既有特色基礎上,強化技術教學研究,積極參與國際學術活動,培育更具國際視野的醫事人才。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109學年度主管佈達,由校長林志城頒發聘書給學術副校長周宜宏,包括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伉儷、友信醫療集團總裁施濟濤伉儷、直覺股份有限公司楊繼盛副總裁以及恩主公醫院吳志雄院長、台北榮總護理長沈志萍等多位貴賓前來祝賀,施明德先生等貴賓都特別推崇周宜宏教授醫術及學養俱佳,能到教育界繼續服務非常有意義,也是元培之福。 周宜宏教授畢業於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曾赴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中心與費城傑佛遜醫院進修,在台北榮總服務已超過40年,專精於醫用超音波學、介入性超音波、急診影像學、乳房影像學、腫瘤消融技術、電腦輔助診斷及偵測系統及其他影像導引技術,相關技術及論文都曾創下國內及國際先驅紀錄;並歷任國內及國際多個醫學會理事長,現擔任世界醫用超音波及生物聯盟(WFUMB) 副理事長,國際放射線醫學會(ICR)執行理事,以及亞洋放射線醫學會(AOSR) 即卸任理事長,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國際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及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醫學研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 元培醫事科大校長林志城指出,周宜宏教授投身醫學教育也將近40年,目前同時為陽明大學醫學院合聘教授,2017年元培聘為講座教授,今年再聘為學術副校長,借重他豐富的醫療與醫學教育經驗及國際學術能量,為元培既有的醫事技職教育基礎,再向上提升並往國際化的道路更進一步。 周宜宏教授也表示,元培在台灣醫事技職教育領域長期扮演重要角色,各醫療院所都有元培校友,未來不但要持續培育更多醫事人才,更要將人才推向國際社會,因此他希望能在學術副校長職務上協助老師們透過更多學術研究、或教學技術研究的產出,對學生學習有實質的幫助,並且帶領師生多參與國際學術活動,也提高元培與台灣在醫護技職教育在國際的能見度。
高中校園 【2020總統教育獎】辜雪芃&武旭丞,勇者無懼追逐夢想
「2020年總統教育奬」共有56位學生獲獎,包括大專組8名、高中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這些同學以不畏困境、奮發向上的學習精神,為實現夢想的未來持續前行。透過獎項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學生的努力,面對人生中不同的逆境仍能熱情學習的歷程,為社會帶來鼓舞與力量。 總統教育獎於2001年設立,是國家最高教育獎項,得獎者可獲頒獎狀、獎座及獎助學金,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高中組獲獎者辜雪芃、武旭丞的故事。 辜雪芃-「愛是鼓勵我一路向前的力量」 辜雪芃同學為來自仁愛鄉卡度部落的布農族人。小時候因為家裡發生了一場大火,舉家搬到媽媽的部落(卡度)。後來姨丈與阿姨因病去世,留下表妹,媽媽不忍將她送到育幼院,決定領養。外婆在一次的採茶工作中跌倒,耽誤醫治不幸成為植物人,外公為了籌措醫療費辛苦工作,太過於勞累導致左眼失明。一連串的意外讓家庭的經濟雪上加霜。爸爸沒有特定的工作與收入,當臨時工每天奔波勞動,就為了房租、醫藥費和一家八口三餐的溫飽。 小學畢業後,膽怯的辜雪芃決定鼓起勇氣下山挑戰自己,在新環境中進入空手道隊。除了一切生活都得自理外,始之於禮的生活常規教練都會要求。嚴格的訓練下,體育精神造就了她,獲選為國家代表隊,在摩洛哥舉辦的世界中學運動會中,第一次參賽就獲得銅牌。比賽過程中不僅找到成就感,更開啟辜雪芃對自己的信心。 空手道是體能強度很高的運動項目,每當辜雪芃做不到教練所說的訓練動作或比賽輸了感到挫折時,就會想起爸爸為了家庭勞苦的身影,咬牙吞淚再苦再累我也不能放棄,要勇敢學習,期許自己努力堅持、永不放棄。教練常說:勇氣使人堅強,不屈不撓不放手,直到夢想到手。 在放假時,她會回家幫躺在病床上的外婆按摩、到埔里仁愛之家協助行動不便的年長者吃飯,也會到炫寬療養院當一日志工,帶院童散步、曬太陽,陪伴深受疾病苦痛的小朋友,用實際的行動來回饋社會。她感謝學校的師長、教練總是嚴格的督促和給予溫暖的擁抱,希望自己把這份溫暖分享給需要的人。 南投縣立旭光高級中學辜雪芃。 武旭丞-「活出生命豐富色彩」 武旭丞同學從小父母離異,於是跟著母親寄居於外婆家。旭丞是個愛笑的孩子,生性活潑好動,但上天卻給了他一個嚴酷的考驗。旭丞在幼年時期診斷罹患了罕見疾病裘馨氏肌肉萎縮症,是一種不可逆的遺傳疾病。這樣的肌萎縮症類型有很多種,其中以裘馨型最為常見也最嚴重。 隨著年齡增長,旭丞的肢體漸漸地無法活動自如,各關節攣縮變形,讓他必須靠支架補助或輪椅代步,讓原本喜歡在大自然中盡情奔跑、探索的他彷彿被禁錮住。旭丞剛開始十分沮喪,但後來經由家人的鼓勵與自己的轉念,開始追求自己心靈與意志上的自由,想活出自己不一樣的人生。 旭丞喜歡自然科學,雖然有身體上的限制,但從未減少他探索世界以及追求知識的熱情。他常常參與各種活動與競賽,屢獲佳績,例如:104年高雄市市長盃珠心算比賽數學成績第四名、107年第14屆國家地理知識大賽學校初賽優勝、高中一年級校內地球科學比賽第一名。此外,旭丞憑著堅強的毅力,奮發向學,在學校成績總是名列前茅。 儘管家境並不寬裕,但外婆為了讓旭丞參加各項活動,仍堅持改裝摩托車,讓旭丞不僅能夠更加安全舒適地乘坐,也可享受追風的樂趣。旭丞自認是個幸運兒,受到許多人幫助跟提攜,所以他具有「知恩、惜福、回報」的精神,在能力範圍內盡可能地幫助別人。 旭丞「裘馨不囚心」,為自己的生命活出了豐富的色彩,他那不畏病魔,以熱情探索世界與追求知識的精神,足堪表率。 高雄市立瑞祥高級中學武旭丞。 高中組獲獎名單 ★看更多:2020總統教育獎獲獎名單
高中校園 【2020總統教育獎】江承蔚&林崇佑,堅持突破永不放棄
「2020年總統教育奬」共有56位學生獲獎,包括大專組8名、高中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這些同學以不畏困境、奮發向上的學習精神,為實現夢想的未來持續前行。透過獎項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學生的努力,面對人生中不同的逆境仍能熱情學習的歷程,為社會帶來鼓舞與力量。 總統教育獎於2001年設立,是國家最高教育獎項,得獎者可獲頒獎狀、獎座及獎助學金,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高中組獲獎者江承蔚、林崇佑的故事。 江承蔚-「有溫度的發明少年」 江承蔚同學小時候因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成長歷程特別艱辛。但家人藉由音樂、運動、刺激發明等方式,改善他過動的精力,奠定了跨領域的基礎,讓他能以發明為自己生活的重心。他喜歡透過觀察生活周遭需求,以關懷弱勢為出發,創造出了一個個有關於愛、關於發明的故事,被媒體冠上「有溫度的發明少年」之稱號。 在國中特色招生甄試時,他以聲樂歌劇魅影進入音樂班,並有了第一項發明「人聲模擬裝置」,解決大家練唱時五音不全的問題。曾經偶然看見有位阿嬤行動不便,得靠輪椅行動且需配合親人接送時間,刺激了發明動機。研究創發出第二項發明「輪椅動力輔助裝置」,解決困境達成阿嬤的行動心願,更獲得上海電視臺的邀訪。不斷的創新發想、研究發明,參展比賽,一路上獲得30餘項國際獎項。六年來創意發明的壓力,搜索枯腸曾讓他一度想放棄,但江承蔚知道不做永遠沒機會。激發智能潛力,改造發明作品,這些經歷開啟他的國際視野,唯有堅持,才能再次突破關卡。 江承蔚的創意成果不凡,曾榮獲2018年十大發明青少年,獲得總統親自接見,也曾連續三年獲得教育部長表揚,也榮獲技職界的奧斯卡獎-技職之光。其中,「身體清洗裝置」的發明,更獲得創世基金會曹慶創辦人的關注肯定,讚許江承蔚發明為病患提供的實質性解決方案。 讓他深深感受到發明所創造出的社會價值。「發明家始終要有顆悲憫的心」,在師長的勉勵下,讓他下定決心成為一位有溫度的發明少年,幫助身處貧窮、艱困生活的人們,能同等享受科技的便利。他也透過一場場的演說,分享自己的故事、傳達創造發明的「有溫度」核心價值。 臺中市私立明道高級中學江承蔚。 林崇佑-「摔出 臺灣第一」 來自臺東知本阿美族的林崇佑同學,家庭成員有五人。在讀幼稚園前父母離婚,由於父親都在外縣市打零工,從小就由阿公阿嬤帶大。阿公患有輕度中風,經濟壓力落在阿嬤身上,除了照顧兄妹倆,還要照顧阿公,阿嬤只有不停地包檳榔才能多賺點生活費。從小二開始練柔道,因越練越有興趣,成績也越來越好,甚至有當奧運國手的夢想,因此選擇就讀臺東體中。 他的個性不怕累,剛升國中時曾遇到技能上的瓶頸,因此不斷努力地跟上學長的腳步,嚴格的自我要求。放假時會留在學校自主訓練,學校老師、教練像父母一樣,很關心訓練及日常生活。 在高二那年,參加國手選拔,因為沒有做好防守造成腳踝斷裂,但他沒有放棄,努力復健、克服心理障礙,重新回到場上。終於在2019年當選國手,並獲得世界中學運動會金牌、亞太青少年柔道公開賽銀牌、世界青少年柔道公開賽金牌等優秀成績。 未來的他想成為柔道教練,期待有穩定的收入可以減少家中經濟壓力,更重要到的是,這是自己熱愛的運動。透過自身力量回饋學校或社區,有機會幫助像自己一樣遭遇的孩子,盡其所能的發掘並培養優秀的選手。他雖然在運動場上受過傷,但努力復健,並成功克服心理障礙,於國際賽事表現亮眼,為國爭光,其超高抗壓性、意志力、勇達目標之精神,並實踐飲水思源情懷,足為全國學子楷模。 國立臺東大學附屬體育高級中學林崇佑。 高中組獲獎名單 ★看更多:2020總統教育獎獲獎名單
高中校園 【2020總統教育獎】劉俊祥&林欽輝,翻轉人生大放異彩
「2020年總統教育奬」共有56位學生獲獎,包括大專組8名、高中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這些同學以不畏困境、奮發向上的學習精神,為實現夢想的未來持續前行。透過獎項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學生的努力,面對人生中不同的逆境仍能熱情學習的歷程,為社會帶來鼓舞與力量。 總統教育獎於2001年設立,是國家最高教育獎項,得獎者可獲頒獎狀、獎座及獎助學金,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高中組獲獎者劉俊祥、林欽輝的故事。 劉俊祥-「從零開始,翻轉人生」 劉俊祥同學是來自臺東的原住民,在家裡五個小孩中排行老大,幼時父母離異搬到臺中。國小一年級時,老師發現他有識字困難且伴隨過動症,進而轉介資源班,領有智能障礙手冊後,生活更常受到異樣眼光注視,變得沈默自卑。媽媽每天辛苦工作賺錢扶養兄弟手足,從小看著母親日夜操勞,弟妹們也領有身障手冊,低收入戶家庭的劉俊祥便知道該照顧弟妹及做家事,希望幫忙媽媽分擔家計。 高職後他參加各種運動,從零開始學習羽球、足球等,訓練過程充滿艱辛,但也得到回報。在羽球練習高遠球、跑米字步、準確殺球,經過揮拍千萬次以上,手指破皮流血,咬牙苦練,終於榮獲特奧羽球男單第一名。足球訓練時發現雙腳控球球技不佳,便利用午休及下課時間長期加強,立志要發揮黃金右腳的潛力,終於在108年參加國際特奧東亞區融合學校足球聯賽中華臺北特奧代表隊,是他人生第一次出國比賽奪得冠軍。 在臺中特教學校,他遇到人生很重要的老師,沒有因為他看不懂字就放棄帶領他,一步一步靠著背關鍵字,挑戰烘焙丙級學科一千多題,最後終於拿到烘焙麵包丙級證照。未曾學過任何才藝,但他嘗試練習薩克斯風,雖看不懂樂譜,但努力學習把握每次練習機會,終克服困難學會演奏曲子;在學習獨輪車時屢摔屢傷,仍堅持到底、永不放棄,最後學會放手騎,甚至協助臺中市教育局拍攝宣導影片。 他在班上對弱勢同學能有同理的關懷與照顧,也能利用音樂及獨輪車從事公益表演回饋社會,參加這些活動,進而獲獎肯定都提升俊祥的自信心,期許這樣認真的孩子,不受限於自身及家庭環境的艱困,依然樂觀向上努力學習。 臺中市立臺中特殊教育學校劉俊祥。 林欽輝-「逆境飛翔」 林欽輝同學來自低收入戶家庭,與父母及弟弟共同生活,父親及母親皆為聽障,母親並且正在洗腎,領有重度身心障礙手冊。但從小母親便教導要堅毅勇敢,翻轉逆境,讓他學習善盡本分遵守規則做好事情。 就學時,老師發現林欽輝在數學上的能力較其他人顯著優秀。事實上國中一開始,林欽輝的能力並沒有特別出眾,甚至測驗出智商只88,但老師覺得這是因為作答畫卡太慢所致,而他努力讀書,提升實力,果然成績獲得進步,會考數學得到滿分。高中時,林欽輝因會考數學科滿分而直升學校的數理資優班,高二也因高一地球科學成績表現優異,而直升高二數理資優班。在這段期間,因興趣而開始使用電腦程式來模擬物理現象並進行觀察,並協助同學的全國物理探究實作競賽製作了兩個物理動畫,讓同學可以用實驗數據去比對模擬結果,都是林欽輝大放異彩的表現。 目前他通過奧林匹亞物理競賽入選,並經過特殊選才考上中正、中興、中山、清大四所大學,未來將離家到外地就學。雖然在生活上可能會少了父母的幫助而有所不便,但他仍期望能夠克服逆境,成就自己,實踐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也期待在未來臺灣完善的社福體制下,父母仍有人可以協助,維持現在的生活便利。 高雄市立前鎮高級中學林欽輝。 高中組獲獎名單 ★看更多:2020總統教育獎獲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