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考情

技職考情 【111技優甄審】12/9簡章公告 四大變革請注意
111學年度「技優甄審入學」的招生簡章,已於110年12月9日起公告,考生可至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網站下載查詢,不另販售紙本簡章。只要是高中職畢(結)業或具同等學力的學生,在高中職入學後取得符合簡章規定的各項技藝技能競賽優勝名次,或持有乙級以上技術士證照、專技普考及格證書者,皆可網路個別報名,不需要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成績。 今年的技優甄審入學招生共有76校、1,402系科(組)、學程,提供招生名額5,996名。欲報名的考生於111年4月起可以申請資格審查,資格審查通過後,在可報名的招生類別中,可申請最多5個校系科(組)、學程。 111技優甄審 四大變革 今年「技優甄審入學」招生方式有四大變化,包括專技普考證可以報名、乙證加分調整以及學習歷程檔的採用,還請考生留意。 【變革一:專技普考證可報名】 技優甄審入學招生在報名資格方面,增加領有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普通考試及格證書者,可以依招生簡章所列「招生類別之採計競賽、技術士證職種(類)及專技普考類科照表」採認的證書類科報名,並得增加甄審實得總分15%或8%。 ★【111技優甄審】專技普考證書 可報名 【變革二:乙證加分調整】 乙級技術士證的優待加分標準依其職類與招生類別之高、中及低不同相關度,加分比率依序分別為15%、8%及4%。 ★【111技優甄審】乙證加分採三級15%、8%、4% 【變革三:參採學習歷程檔】 111學年度起,技優甄審入學招生參採考生就讀高中職的學習歷程資料,作為指定項目甄審的備審資料審查。 自108學年度起入學的學生,須依學校規定時間內,上傳就學期間的學習歷程檔案資料至學習歷程學校平臺,並由就讀學校提交至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學生學習歷程中央資料庫,由學習歷程中央資料庫釋出學生學習歷程檔案。 【變革四:pdf檔上傳亦可】 若沒有使用中央資料庫學習歷程檔案或不具有中央資料庫學習歷程檔案的考生,第二階段學習歷程備審資料則可以網路上傳PDF檔案方式繳交。
大學考情 【111四技申請】12/9簡章公告 必備學測和學習歷程
111學年度「四技申請入學」的招生簡章,已於110年12月9日起公告,考生可至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網站下載查詢,也可在「簡章個人購買系統」訂購紙本簡章,或至19個代售服務學校現場購買,每本簡章150元。提醒想參加四技申請的考生,須先參加111年1月21日起至111年1月23日舉辦的「111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取得學測考試成績。 今年的四技申請入學招生共有66所公、私立科技校院584系組、學程提供8,037個招生名額。凡是普通型高中、綜合型高中、技術型高中普通科及藝術群的應屆畢業生或非應屆畢業生,皆可報名參加。 參採學習歷程檔 111學年度起,四技申請入學招生參採考生就讀高中職的學習歷程資料,作為第二階段複試的備審資料審查。 學習歷程資料包含「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及「自行撰寫及上傳資料」,於第二階段報名時以網路上傳(或勾選)學習歷程備審資料,傳送至報名的校系科(組)、學程審查;其中「課程學習成果」及「多元表現」,可經由考生同意及勾選後,由「學習歷程中央資料庫」釋出考生的中央資料庫學習歷程檔案至招生委員會,再提供至申請的校系科(組)、學程審查。 自108學年度起入學的學生,須依學校規定時間內,上傳就學期間的學習歷程檔案資料至學習歷程學校平臺,並由就讀學校提交至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學生學習歷程中央資料庫,由學習歷程中央資料庫釋出學生學習歷程檔案。 pdf檔上傳亦可 若沒有使用中央資料庫學習歷程檔案或不具有中央資料庫學習歷程檔案的考生,第二階段學習歷程備審資料則可以網路上傳PDF檔案方式繳交。
技職考情 【111四技甄選】12/9簡章公告 三大變革要留意
111學年度「四技二專甄選入學」的招生簡章已於110年12月9日起公告,考生可至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網站下載查詢,也可在「簡章個人購買系統」訂購紙本簡章,或至19個代售服務學校現場購買,每本簡章70元。提醒想參加四技甄選的考生,請記得在12月22日前先報名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 ★【111統測】個別報名12/10-12/22,留意群類選擇 今年四技甄選仍是分「青年儲蓄帳戶組」與「一般組」兩組招生,「青年儲蓄帳戶組」共計34校216個系科(組)、學程提供282個招生名額;「一般組」則有129校2,896個系科(組)、學程提供44,715個招生名額。另外,為推動行政院「精進資通訊數位人才培育策略」培育資通訊人才,今年四技甄選「一般組」提供 662名資通人才擴充名額,招收一般生。而部分國立科大亦有「低收或中低收入戶考生」招生名額,保障弱勢學生升學權益。 ★【青年儲蓄帳戶】高中職畢業先體驗職場再升學 111四技甄選 三大變革 今年「四技二專甄選入學」招生方式有三大變化,包括志願數倍增以及學習歷程檔的採用,還請考生留意。 【變革一:志願可填6個】 每一位考生第一階段報名時,可申請的校系科(組)、學程的志願數,由3個增為6個。報名費含報名資格與身分審查費為新臺幣200元及校系科(組)、學程申請費,每1個校系科(組)、學程申請費為新臺幣100元;低收入戶考生報名費全免,中低收入戶考生報名費減免60%。 【變革二:參採學習歷程檔】 111學年度起,四技二專甄選入學招生參採考生就讀高中職的學習歷程資料,作為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的備審資料審查。 學習歷程資料包含「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及「自行撰寫及上傳資料」,於第二階段報名時以網路上傳(或勾選)學習歷程備審資料,傳送至報名的校系科(組)、學程審查;其中「課程學習成果」及「多元表現」,可經由考生同意及勾選後,由「學習歷程中央資料庫」釋出考生的中央資料庫學習歷程檔案至招生委員會,再提供至申請的校系科(組)、學程審查。 自108學年度起入學的學生,須依學校規定時間內,上傳就學期間的學習歷程檔案資料至學習歷程學校平臺,並由就讀學校提交至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學生學習歷程中央資料庫,由學習歷程中央資料庫釋出學生學習歷程檔案。 【變革三:pdf檔上傳亦可】 若沒有使用中央資料庫學習歷程檔案或不具有中央資料庫學習歷程檔案的考生,第二階段學習歷程備審資料(含青年儲蓄帳戶組的體驗學習報告書)則可以網路上傳PDF檔案方式繳交。
大學考情 【111英聽Ⅱ】12/11考試,哪些事該注意?
★查詢111年第二次英聽試場:【111英聽Ⅱ】12/7公布試場,快查看 111學年度高中英語聽力測驗第二次考試將於110年12月11日登場,考試全面使用MP3播放器於個別試場播音。請考生依著考試通知上註明的場次時間,提早至考場準備,別忘了攜帶身分證件和作答文具。在進考場前先留意一下英聽測驗有哪些注意事項。 特別要提醒考生,最好不要將手機等行動穿戴裝置帶入試場。在進入試場就座前,請取下穿戴式裝置(如:智慧型眼鏡類、智慧型手錶類、智慧型手環類、耳機類等);並將行動電話完全關機(含關閉鬧鈴、震動、提示音等所有功能),放置於臨時置物區,不得攜帶入座。若違規,將視情節輕重扣減成績最低為3題分,最高為全部成績。 另外,因應防疫措施,請考生應試時全程配戴口罩,若因身心或特殊狀況而無法配戴口罩請先申請移至備用試場可不戴口罩應試。 進入試場注意事項 【必帶身分證件】:考生應試時需攜帶身分證,或附有照片能證明身分的居留證或護照或駕駛執照或全民健康保險卡的正本,以供查驗身分。若未攜帶且無及時送達,雖能應試,但將扣減1題分。 【禁用手機或行動裝置】:若攜帶入場或放於臨時置物區的行動電話等物品發生聲響,或在考試中使用行動通訊裝置(如行動電話、穿戴式裝置等),依情節嚴重程度扣減英聽成績或不予計算。 【禁離場、禁飲食】:考生進入試場坐定後,未經監試人員許可,不可離開座位及試場,違者扣減該節全部成績;經制止仍強行離場者,取消其考試資格。考試開始60分鐘內經監試人員同意離場後不得再入場,且不得要求重播試題或補考。不可以吃東西、喝水及嚼食口香糖,違者扣1題分。 【確認號碼、禁翻題本】:考生請依指示確認座位標示單上的姓名與應試號碼與答案卡是否正確(確認完畢需簽名並用2B鉛筆劃記),用錯答案卡將不予計分;於考試開始鈴響前,不能翻閱試題本,也不能書寫、畫記和作答,違者扣2題分。 考試作答注意事項 【試題本缺漏或不清,舉手反映】 1.進入試場後,請考生依播音指示檢查試題本,若有缺漏、汙損或印刷不清等問題,則立即舉手請監試人員處理。 2.若試題開始播放後,才發現試題本有缺漏、污損或印刷不清楚以致無法作答,請考生先標記題號,繼續考試,待全部試題播放結束後,再舉手反映,更換試題本、重播。 【若需重播試題,播畢反映】 1.試題包括紙本試題及語音試題兩部分,語音試題每題僅播放一次,並連續播放至全部試題播完為止。故考生應在每題播放完畢後,立即作答該題,過程中不得要求中止播放或重播試題。 2.若在考試過程中,遇噪音干擾或其他突發狀況以至於無法聽清楚試題時,請考生先標記題號,繼續考試,等到全部試題播放完畢後,當場舉手申請重播,但不得要求加分或補考。 【物品不慎掉落,舉手反映】 考生答案卷、答案卡或文具不慎掉落,應舉手通知監試人員後再行撿拾。 【答案卡畫記要小心】 1.作答時請使用黑色2B軟心鉛筆畫記。畫記要「粗」、「黑」、「清晰」,且須畫滿方格,不可畫記不全或超出格外。 2.更正時請用橡皮擦完全擦拭乾淨,禁止使用修正液或修正帶,或在橡皮擦上沾口水,以免卡片受損。 3.請保持答案卡清潔,避免橡皮屑沾黏。請勿破壞、塗改准考證號碼及條碼,或任意挖補汙損、作記號、摺疊卡片。 4.答案卡邊緣的黑色條紋及黑點,請勿任意增減或汙損。 █ 你可能想知道 ★英聽怎麼考?高中生不可不知(111新版) ★【111個人申請】50系組採計英聽,搶先看 ★【111繁星推薦】採計英聽64系組,比去年多 ★【111指考分發】採計英聽49系組,搶先看
大學考情 「篩選倍率」其實很重要
延伸閱讀: ★【申請入學】高中生一定要懂的五個關鍵字 ★【四技甄選】高職生一定要懂的四個關鍵字 不管是高中生還是高職生,在申請入學或四技甄選簡章的校系資料中,常會看到「篩選倍率」,這些數字代表什麼意思呢? 「篩選倍率」簡單來說,就是在第一階段時先篩選出招生人數幾倍的人以進入第二階段甄試。這些數字大小,攸關考生是否能進入第二階段甄試。 以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為例,在111學年度申請入學的簡章中可以看到校系分則資料如下圖。你會發現,預計甄試人數其實就等於「(最低)篩選倍率」乘以「招生名額」(63=3*21)。 不同倍率,由高到低篩選 若不只一科有篩選倍率,且倍率各有高低,則篩選方式是由倍率高到倍率低,依序篩選出可以參加甄試的人數。 同樣以上述臺大中文系為例,假設1500人通過學測檢定,即國文達前標,英文、數學B、社會、自然皆達均標,那麼就會以這1500人來進行倍率篩選,從倍率高的社會科依序篩選到倍率低的國文科,方法如下: 先由1500人中選出社會科分數排名前168名(21*8)的人,再從168人中選出英文科分數排名前126名(21*6)的人,最後再從126人中選出國文科分數前63名(21*3)的人。因此,經過層層篩選後,只剩下這63名考生可以進入第二階段甄試。 由各科篩選倍率的高低,可以看出該科目在系方心中的地位。篩選倍率最低的科目,表示是該學系最重視的科目,且與就讀該系所需的能力最相關,因此,該科目成績高則擁有競爭優勢,同學在選填甄選校系時,須特別留意哪些科目有篩選倍率。此外,篩選倍率最高的科目,則代表進入該系的基本門檻,也是系方要求的就讀能力之一。 相同倍率,以科目總分來篩選 有些學系某幾科的篩選倍率都相同,這時就以這些科目的級分總和來篩選。以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為例,在111學年度申請入學簡章中可以看到校系分則資料如下圖。 假設有1000人通過學測檢定,即國文、英文、數學A、自然皆達均標,英聽達到B級,就會以這1000人來進行倍率篩選。 由於國文、英文、數學A的篩選倍率都是6,因此須以三科級分總和來篩選。即在國文、英文、數學A的總分中,選出分數排名前102名(17*6)的考生,再從這102人中選出自然科分數排名前51(17*3)考生。因此,只有這51名考生可以進入第二階段甄試。 超額篩選,依校系規定再篩 在篩選過程中如果同級分,則同級分的考生會一起進入次一倍率的篩選,不受人數限制。但也因為同級分的關係,最後會篩選出多於預計甄試人數的情況,此時就會進入「超額篩選」。 這些超額的同級分考生會依校系規定的「同級分(分數)超額篩選方式」中所訂的學測科目及順序,依序篩選出原先預計甄試的人數。如果篩選到最後,仍然因同級分而超額,則超額的考生一律取得參加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的資格。 舉上例興大動物科學系來說:在最後一輪(即最低倍率)自然科篩選時,甲、乙、丙三人因為自然科分數相同,所以都通過篩選,但預計甄試人數較原訂多出1人。此時就必須依該系規定的「同級分(分數)超額篩選方式」先以甲、乙、丙三人的「國英數A自的級分總合」來評比,若丙分數最低就被淘汰,無法進入第二階段甄試。若三人成績一樣仍分不出高下,則繼續依該系規定的學測科目級分來比高低。 為什麼要篩選? 篩選可以事先選出較有可能通過第二階段甄試的考生,避免資源與時間的耗費。 假設X學系預計招生人數為40人,而想申請進入該系的考生有400人,如果沒有先經過第一階段的篩選,則所有400人都送出審查資料(學習歷程檔),但只有10%的考生能錄取,對其他也用心準備審查資料的90%考生而言,無異耗時費力且徒勞無功,龐大的資料量也造成評審教授的負擔。此時,事先篩選出錄取機會大的人就很重要,因此有了「篩選倍率」的出現。 所以同學們除了在學測或統測考試中要極力取得好成績外,也要注意心目中理想校系的篩選倍率,才不會在第一階段就被刷下來,縱使擁有再高的總級分也無用武之地囉~
大學考情 【繁星推薦】高中生一定要懂的四個關鍵字
「繁星推薦」主要是由各高中依大學校系規定的招生條件,向大學推薦優秀的學生。這些被推薦的學生,在通過學測、英聽或術科檢定之後,即可依校系規定的各項成績比序後錄取分發入學;而推薦至醫學系或牙醫學系(第八類學群)的學生則需再經過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面試)才能擇優錄取。 「繁星推薦」分為八類學群招生,每一所高中最多只能對同一所大學同一學群推薦2名學生;而同一名學生只能被推薦至一所大學的一個學群。 在簡章中,常會看到「學業成績」、「檢定標準」、「分發比序」、「兩輪分發」等攸關分發錄取的關鍵字,它們各代表什麼意思呢?身為高中生的你,一定要了解這四個關鍵意涵,才能在升學路上暢行無阻,輕易敲開大學之門。 關鍵1:學業成績 「學業成績」指的是「在校學業成績」和「必修單科學業總平均成績」。兩者皆計算至小數點第2位(第3位四捨五入)。 「在校學業成績」指的是高中應屆畢業生(須高中三年全程就讀國內同一所高中),其高一、高二和高三上「各學期學業總平均成績」的平均成績占全校排名百分比。各大學系組會定出「前20%」、「前30%」、「前40%」、「前50%」等不同的招生條件。 而「必修單科學業成績」的範圍如下表。如果有科目重修或補考,要以原成績為主;而重讀的科目,則是以再次選讀所得的成績為主。 若高中同時設有普通科及綜合高中學術學程課程,則會按普通科、修習學術學程課程的學生分別計算「在校學業成績」的全校排名百分比。 若高中的普通科設有藝才班及體育班,「在校學業成績」全校排名百分比的計算也是分開,會分別就藝才班及體育班計算出音樂班「在校學業成績」全校排名百分比、美術班「在校學業成績」全校排名百分比、舞蹈班「在校學業成績」全校排名百分比、體育班「在校學業成績」全校排名百分比。 若成績有同分的情況,只有「在校學業成績」以及國文、英文的單科學業成績總平均同分的同學,會依序以「高三上總平均」、「高二下總平均」、「高二上總平均」、「高一下總平均」、「高一上總平均」的順序來參酌比序;而其餘必修單科若總平均成績同分時,則不辦理同分參酌。 關鍵2:檢定標準 參與繁星推薦招生的大學系組會訂出學測各科、英聽或術科考試的檢定標準,依此標準先進行篩選;未達檢定標準的考生,則無法繼續參加下一階段的比序。 學測和術科考試的檢定標準皆分為:「頂標」、「前標」、「均標」、「後標」、「底標」五種;而英聽的檢定標準則分為:「A級」、「B級」、「C級」、「F級」四種。考生的成績須高於或等於檢定標準才能參加比序。 而自111學年度起,學測「數學A」、「數學B」若同時為某校系組的檢定科目,考生只要通過其中一科的標準就算通過檢定。舉例來說,清大計量財務金融學系的檢定標準為「國文前標、英文前標、數學A頂標」(見下圖),而甲生當年度學測國文頂標、英文前標、數學A頂標,則可通過該系組的檢定,可進入下一關「比序」。 關鍵3:分發比序 各系組會訂定比序的項目與順序。第一個分發比序項目統一訂定為「在校學業成績全校排名百分比」,其餘的分發比序項目可以為「學測各單科級分」或「學測總級分」或「術科各項目分數」或「各單科學業總平均成績全校排名百分比」,各系組依其招生條件排定所需的順序。 若分發比序項目為級分(分數)成績時,以成績高者優先分發;若分發比序項目為全校排名百分比時,則由百分比小者優先分發。 舉例來說,甲、乙二生分別由兩所高中推薦至A校系且其推薦優先順序皆為1,兩生的檢定標準亦通過A校系所訂的條件,而甲生「在校學業成績」全校排名百分比為前1%,乙生「在校學業成績」全校排名百分比為前2%,則甲生勝出,優先分發。 因此同學們除了極力爭取在校學業總成績的排名外,也要事先了解心目中理想校系的分發比序項目,越前面的項目影響比序結果越大。除了針對單科的準備需多下功夫以取得校內好成績外,學測單科也要拿高分,才有機會在比序中勝出。 關鍵4:兩輪分發 在分發時,會依照高中推薦學生的優先順序、被推薦生選填校系的志願序,以及大學校系訂定的分發比序項目順序來比較被推薦學生的成績,以成績高低決定分發錄取的優先順序。 各大學於第一至第三類學群只能錄取同一推薦高中學生一名;而第四類學群、第五類學群、第六類學群、第七類學群則可分別錄取同一推薦高中學生各一名;第八類學群則是在同一所高中的學生中只有一名可通過篩選,此為「第一輪分發」。 若第一輪分發後校系仍有缺額,會再針對第一輪分發未獲錄取的學生進行缺額校系分發作業,此即為「第二輪分發」。進行第二輪分發比序時,會依第一輪未獲錄取學生所填的校系志願序、校系分發比序項目,來比較學生的成績以決定分發錄取。各大學於此次分發時則不受同一推薦學校錄取人數一名的限制。 第一至第七類學群的同學在兩輪分發經比序至最後一項仍相同時,則增額錄取;第八類學群的同學若同級分超額,則皆可取得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的資格。 繁星推薦注意事項 以下有3種狀況會導致考生無法參加繁星推薦的分發比序,還請特別留意: 1.校系要求的學測考試科目(無論是檢定、分發比序)成績總和若為零級分(缺考或未報考,成績以零級分計),無法參加分發比序。 2.校系要求的術科考試項目(無論是檢定、分發比序)若為零分(缺考或未報考,成績為零),無法參加分發比序。 3.報考音樂相關科系的考生,若未選考校系招生規定的主修樂器項目,也無法參加分發比序。 此外,第一類至第七類學群的錄取生,無論放棄與否,皆不能報名當學年度「個人申請」及「四技申請」第一階段篩選。 而針對第八類學群(醫學系、牙醫學系)的學生,也有下列限制: 1.通過第一階段學測、英聽、在校學業成績篩選後,若想參加當年度「個人申請」,則不能再報名同一所大學的醫學系、牙醫學系。 2.被推薦至醫學系、牙醫學系的學生經「繁星推薦」錄取後,無論放棄與否,皆不能再參加當年度「個人申請」的志願序登記與分發。
大學考情 【考試分發】高中生一定要懂的四個關鍵字
「考試分發」這個入學管道,是由大學系組依據學測和分科測驗(原指考)或術科的採計科目加權計分後的總成績高低來擇優錄取考生。各大學系組會自訂「是否要設檢定標準」、「採計哪些科目」、「加權方式為何」,以及「同分時如何處理」等條件來作為錄取標準,這些通稱為「校系分則」。 在校系分則中,「檢定標準」、「採計加權」、「同分參酌」,甚至「加分優待」等,這些攸關分發錄取的關鍵字各代表什麼意思呢?身為高中生,你一定要了解這四個關鍵意涵,才能在升學路上暢行無阻,輕易敲開大學之門。 關鍵1:檢定標準 有些系組會要求考生當年度的學測成績、或3年內的英聽最高成績要達到檢定標準。若未達到檢定標準則不予分發。學測的檢定標準皆分為:「頂標」、「前標」、「均標」、「後標」、「底標」五種(檢定以15級分制計算);而英聽的檢定標準分為:「A級」、「B級」、「C級」、「F級」四種。自111學年度起,學測「數學A」、「數學B」若同時為某校系組的檢定科目,考生只要通過其中一科的標準就算通過檢定。 以下表為例:A、B兩校系皆有設定學測與英聽的檢定標準,A校系學測英文須達前標、數學A須達均標或數學B達前標、英聽須為A級才可以。若甲生當年度學測英文前標、數學B前標,3年內的英聽最高成績為B級,則只能參與B校系的分發。因英聽未達A級,故而不能參加A校系的分發。 關鍵2:採計加權 各系組皆會訂定學測、分科測驗及術科考試的採計科目及加權方式,用以計算成績總分來擇優錄取。採計科目的加權方式包括:「不加權(× 1.00)」、「加權 25%(× 1.25)」、「加權 50%(× 1.50)」、「加權 75%(× 1.75)」、「加權 100%(× 2.00)」等五種。而在採計加權時,學測及分科測驗成績均以60級分制計算,術科成績則以百分制計算。 「採計加權」就是該採計科目的原始分數乘以加權百分比後再相加,即為加權後的分數。各採計科目加權後再全部加總,就是加權後的總成績(四捨五入至小數點後第二位),也是校系分發依據的成績。 以上表A校系為例,若甲生的學測及分科測驗成績為:國文35級分、英文48級分、數學甲16級分、物理32級分、化學22級分(60級分制),則其加權總成績為:(物理)32+(英文)48×1.50+(國文)35×1.25+(化學)22×1.25=175.25。 因此,若考生的拿手科目採計加權很高,則極占優勢。反之,若高加權的採計科目分數低,則加權後總分就會相差更遠了。同學在選填志願時,除了依照自己的興趣志向外,也可參考採計科目的加權方式,為自己爭取上榜機會。 關鍵3:同分參酌 指考分發的程序是按照「先檢定、後採計、同分再參酌」的順序來辦理,因此,若採計加權後總分相同的話,則會依校系自訂的同分參酌科目順序,依序比較分數高低,來決定錄取優先次序。其中,學測及分科測驗成績均以60級分制計算,術科成績則以百分制計算。若比較至最後一科仍同分時,再依同分參酌順序逐科以「換算級分前的實得分數」來做比較,擇優錄取。 同樣以上表A校系為例,其同分參酌順序是:「先物理、再英文、國文,最後生物」。如果甲、乙兩生採計加權後總分相同,則先以物理的級分成績來比較,分數高者優先錄取。若同分參酌比序至最後一項科目仍相同的話,就會依換算級分前的實得分數來依序比較高低,如果還是同分,就算該校系的錄取人數已超出招生名額,還是會一併錄取。 關鍵4:加分優待 「加分優待」是指特種生(非普通生)在採計加權總分之外,另外加上優待分數為其總分。優待分數的計算方式,是以各校系採計科目未加權的原始總分(學測及分科測驗以60級分制計算,術科以百分制計算),乘以「特種生加分優待比例一覽表」規定的優待比例為其優待分數。 特種生包括「蒙藏生」、「僑生」、「原住民學生」、「政府派外工作人員子女」、「境外優秀科技人才子女」及「退伍軍人(含替代役)」等六種,需先經分發會審定資格。 假設上述甲生是僑生,依下表可得25%的優待比例。在分發時,甲生會先以普通生的身分依加權總分(175.25分)來分發,若未達該校系最低錄取標準,但優待加分後(原加權總分+各科原始成績加總×25%)即達最低錄取標準時,則再以特種生身分分發該系的外加名額,並不會排擠普通生的錄取名額。 考試分發注意事項 下列幾種狀況會造成無法參加考試分發的情形,還請考生特別留意。在報考學測和指考前,一定要先了解理想校系的檢定與採計加權科目,以免造成無法參與分發的憾事。 1.考生的採計科目未加權的級分和若低於該校系所訂的最低登記標準,則不能參加分發。採計術科的校系不設最低登記標準,則不在此限。 2.考生若未報考該校系採計組合中的任一科目,則不能參加分發。若有報考但為0分或缺考則仍可分發。但有些術科校系會規定術科0分者也不能分發,還請留意。
大學考情 【111英聽Ⅱ】12/7公布試場,快查看
111學年度高中英語聽力測驗第二次考試將於110年12月11日登場,12月7日公布試場分配,請考生直接查閱下列全臺各考區的分區位置與應試號碼配置一覽表,找到自己的試場位置。或者利用電話語音02-23643677查詢自己應試的試場所在。 也可至大考中心網站的「高中英語聽力測驗--考試訊息」,查詢試場地點與試場配置圖。 不開放查看試場 當天要戴口罩 雖然英聽試場不開放讓考生查看座位,但請考生在考前一定要先查看考場位置與交通狀況。若有任何問題,請與該考(分)區連絡或與大考中心 02-23661416 轉 608 洽詢。 因應防疫需求,考試當天除特殊需求申請外不開放陪考,並請考生配戴口罩、量測體溫、出示入場識別證,考生須需攜帶身分證(或附有照片能證明身分的居留證或護照、駕駛執照、全民健康保險卡等)正本供查驗身分;若入場應試時未攜帶相關身分證件,且至當節考試結束鈴聲響畢未送達指定地點,則屬違反試場規則,將扣減英聽成績1題分。 111英聽第二次考試 試場分配 ★下載:111第二次英聽試場分配表
技職考情 【111統測】個別報名12/10-12/22,留意群類選擇
111學年度「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統測)於110年12月10日起開放個別報名,學校集體報名則從12月2日起,不論是考生個別報名或學校集體報名,報名期限皆為12月22日下午5點截止。 非應屆考生或未參加學校集體報名的應屆生,可採網路個別報名,請直接上「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網站,點選右側的「111統測網路報名」,報考種類選擇「四技二專統測」,即可登入報名。若無密碼者,請先註冊才能登入。如果你是個別報名的考生,報名與繳費時有哪些事需要注意呢?快來看看大學問的整理。 報名注意事項 考生在個別報名前,請先備妥所需資料檔案,並且確定想報考的群類是單群類還是要跨群考,留意群類和考場的選擇,如此才不會在使用「網路報名系統」時手忙腳亂。 【應繳的資料】 一般考生的應繳資料檔案有2項。 個人數位相片電子檔> 須於110年7月1日以後拍攝,為脫帽、面貌清晰無遮蓋眉毛、無佩戴深色鏡片眼鏡的正面半身照。黑白或彩色均可,背景須為白色或淺色。禁止使用合成相片。檔案像素至少450×600 pixels並以JPEG格式儲存。 身分證正面數位檔案> 可將身分證正面使用掃描器掃描或數位相機翻拍為數位檔案後,上傳報名系統或以電子郵件寄交。若曾報考108~110學年度統測者,可免繳身分證正面數位檔案。 若為低收入及中低收入戶考生,則另須將證明文件掃描或翻拍成數位檔案,由報名系統上傳或以電子郵件寄交。 若為身心障礙及重大傷病考生,則另須將證明文件影本和「身心障礙及重大傷病考生應考服務申請表」(簡章附表一)以限時掛號郵寄至:「財團法人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地址:雲林縣斗六市大學路3段123-5號)。 111學年度統測試場全面開放冷氣,溫度訂在攝氏26~28度。考生若因個別需求欲在非冷氣試場應試,可於報名期間以限時掛號郵寄「非冷氣試場申請表」(簡章附表三)至上述地址。信封上註明「申請非冷氣試場」。試場選擇後即不得更改。 【群類的選擇】 由於技專校院招生採行「考招分離」制度,故考生在「測驗」及「招生」二項流程中均須分別報名。加上各校系不管是統測分發或四技甄選的招生群類別,與統測考試的群類別是相對應的,因此選考哪個群類會影響考生日後選填志願的範圍。也就是說,若報考單群類如「設計群」,則日後選填志願時,只能選擇有招收「設計群」的校系;若報考跨群類如「商管外語(一)」,則有招收「商業與管理群」或「外語群英語類」的校系皆可選填。 要注意的是,考生只能在單群類或跨群類兩者中擇一報考,而在20個單群類中或在6個跨群類中也只能報考其中一類,不能重複報名,報名後也不可更改。所以考生在選擇報考群類時,除了依據自己的所學專業與興趣志向外,也要先了解心目中理想志願在各招生管道中的招生群類限制喔。 【考場的選擇】 統測考試分為28個考區舉行,考生在報名時可以自行選擇最適當的考區來應試,考區一旦確認則無法更改。一般而言,多半選擇距離住家近,或是離出發點近的考場,以免在交通上耗費太多時間。詳細的考試地點則會於111年4月20日起在「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網站(http://www.tcte.edu.tw)公告。 繳費注意事項 【報名費用】 考生依團體報名或個別報名等不同方式,及群類的選擇而有不同的報名費用,多在千元左右,個別報名比團體報名多50元。低收入戶考生報名費全免,中低收入戶考生報名費則減免60%。 【繳費方式】 個別報名的考生請於線上完成報名登錄後,列印網路報名專用的繳費單,在110年12月22日以前至便利商店或ATM繳費(手續費自付),才算完成報名手續。團體報名的考生則依學校規定時間繳交報名費。 【退費條件】 考生完成報名繳費後,若有下列情況發生,可以下載「統測退費申請表」申請退費。 1.報名截止日前取消報名:退還報名費,但須扣除手續費200元。 2.重覆繳交報名費:退還報名費,但須扣除手續費200元。 3.繳交報名費但報名應備資料不符規定:退還報名費,但須扣除手續費200元。 4.多繳報名費:退還多繳費用。 5.低收或中低收入戶考生報名後於規定期限內補繳證明:退還減免的費用。 6.考生考前身故:退還報名費,但須扣除手續費200元。 報名後的確認 不管是個人報名或團體報名,請考生在報名繳費完成後,於111年1月5日中午12時起上「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網站,進入「報名結果查詢系統」查詢報名結果,確認資料是否正確。 如果資料內容有誤,個別報名的考生請於111年1月12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前,電洽05-5379000轉300、600確認。團體報名的考生則請在1月11日與報名學校聯絡確認。 若需變更通訊住址,請考生自行於「報名結果查詢系統」內連結「通訊資料變更功能」,依指示登錄資料辦理更正。
技職考情 【111科大特殊選才】特才實驗教育組,173校系大公開
★看更多「111科大特殊選才」招生校系: 【111科大特殊選才】89校534系 招生免統測 111「科大特殊選才」聯招的「技職特才與實驗教育組」,共有21校173個系組參與招生,包括北區7校、中區8校、南區5校及離島1校。其中有些標示「願景計畫」的系組則是以招收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身分考生為主。 「大學問」(www.unews.com.tw)將各校系的甄選方式和上傳備審資料及甄審等日期整理出來,想要申請的同學,請留意各校系的甄選方式和備審資料上傳截止日,以及甄試日期,並下載簡章詳細閱讀招生條件。高一高二生也可先了解一下相關資訊,為將來升學時預作準備。 北區7校 中區8校 南區5校 離島1校 ★下載:111學年度科技校院四年制及專科學校二年制特殊選才入學聯合招生簡章
技職考情 【111科大特殊選才】青年儲蓄帳戶組,361校系總整理
★看更多「111科大特殊選才」招生校系: 【111科大特殊選才】89校534系 招生免統測 111「科大特殊選才」聯招的「青年儲蓄帳戶組」,共有83校356個系組參與招生,包括北區40校、中區19校、南區18校、東區4校及離島3校。除了科大以外,亦有一般大學和專科學校。 「大學問」(www.unews.com.tw)將各校系的甄選方式和上傳備審資料及甄審等日期整理出來,想要申請的同學,請留意各校系的甄選方式和備審資料上傳截止日,以及甄試日期,並下載簡章詳細閱讀招生條件。高一高二生也可先了解一下相關資訊,為將來升學時預作準備。 北區40校 【科技大學】 【一般大學】 中區20校 【科技大學】 【一般大學】 南區18校 【科技大學】 【一般大學】 東區4校 【專科學校】 【一般大學】 離島2校 【科技大學】 【一般大學】 ★下載:111學年度科技校院四年制及專科學校二年制特殊選才入學聯合招生簡章
技職考情 【111科大特殊選才】89校534系 招生免統測
111學年度的「科大特殊選才」聯招,分為「青年儲蓄帳戶組」、「技職特才與實驗教育組」兩種組別招生,共有89校534系組參與,提供865個招生名額給高中職生申請,其中「青年儲蓄帳戶組」有一般大學參與招生。 只要你符合招生校系組要求的專業領域、特殊技能、經歷、專長或成就,不管教育資歷為何(學校或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也不須統測或學測成績,即可申請,經過甄選獲得入學機會。 技職特才與實驗教育組 「技職特才與實驗教育組」主要招收在專業領域具有特殊技能、經歷或成就的學生;或是實驗教育生、學校型態及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者(含不具學籍自學生)。今年共有21所科技大學173個系組參與招生。 ★【111科大特殊選才】特才實驗教育組,173校系大公開 青年儲蓄帳戶組 「青年儲蓄帳戶組」則是招收參與「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的學生。招生校系包括一般大學、科技大學及專科學校,今年共84校361系科參與。 ★【111科大特殊選才】青年儲蓄帳戶組,361校系總整理 12/20開始報名 「科大特殊選才」讓具有特殊經歷及專業領域成就的高中職生能夠經由甄審方式進入大學及科大就讀,適性發展培養優質專業技術人才。每位考生最多可選擇5個校系組(學程)報名。一律以個別網路報名方式,報名日期為110年12月20日10:00起至12月24日17:00止,通過資格審查後即可參加甄選,「技職特才與實驗教育組」的甄選方式多為資料審查、面試,少數有術科實作。各校的甄選時間訂在111年1月17日至1月25日;預計2月9日公告審查結果;2月9日至2月11日登記志願;2月15日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