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科大招生銳減 台灣人才危機
5年來,少子化促使大學減少招生名額,一般大學與科技大學四年制日間部從108年至112年,合計減招19,810人,減少10.43%。不過,大學減少招生名額的速度比不上統測與學測考生減少人數,五年來,學測與統測的總考生人數,已經從108年248,977人,到112年剩下192,532人,減少56,445人,考生人數下降22.67%。 其中,科大減招與統測減少人數,遠遠超過一般大學與學測。統測考生從108年110,690人到112年僅為73,981人,減少36,709人,降幅達33.16%。學測考生從108年到112年減少19,736人,降幅14.27%。可以見到,台灣技職人才培育呈現雪崩式下滑,不管是科技大學招生或統測考生人數崩壞速度,都高於一般大學體系。 技職人才培育不足,將造成台灣中階技術人才無法補足的危機。根據國發會統計數據分析,2030年台灣中階技術人才將有68.1萬的缺口,其中增加最多工作機會的資通訊製造業及醫療衛護人才,未來產業新增工作機會,長期多半仰賴技職體系培養的人才。 技職體系近年來,卻因學生減少速度過快,導致未來產業人力缺口難以彌補。以衛護人才為例,長期以來,台灣第一線的護理人才超過9成來自技職體系,當科大招生出現問題,連帶影響的就是衛護荒的出現。 劃錯重點的專業人才培養 為了解決產業人才荒問題,政策鼓勵一般大學新設護理系所,甚至是學士後護理人才專業;但既有的科技大學護理系,超過半數招生不足,面臨學校經營和產業人才培育的危機。 缺少資通訊人才,卻以資通訊外加名額,鼓勵國立大學相關科系增加招生人數,卻造成既有的資通訊科系落入招生窘境。 在既有專業人才培育系所資源充足情況下,加上未來產業人才缺口,必須向下紮根,讓實作型的孩子,在國中階段可以及早探索,鼓勵進入技職體系。但是,在學生選擇普高和技高分流的趨勢下,家長普遍以「先高中、後高職」來做選擇,從源頭上難以扭轉未來考大學的分流趨勢,將造成未來產業人才更大的缺口,也抹煞孩子選擇熱門產業專業培養的機會。 其二,必須重新盤點科大與普大招生名額,以及大學入學管道招生配比,讓更多高中生也有機會選擇技職體系升學,未來能夠精準對接就業職場。
大學校園 【南開科技大學】2023國際亞洲餐飲挑戰賽勇奪5面金牌
【2023國際亞洲餐飲挑戰賽】 ★勇奪5面金牌★ 南開科技大學餐飲管理系 許志滄主任傳授及指導 阿滄師 許志滄的星級料理廚房 恭喜認真努力的餐飲管理系參賽同學! ★黃心怡同學 #水里商工 ★游翔宇同學 #同德高中 ★蔡溥祐同學 #青年高中 ★李宗宸同學 #明道高中 #南開科技大學 #餐飲管理系
高中校園 【2023亞洲物奧】榮獲6金1銀1榮譽獎,國際第3
我國高中生參加2023年第23屆亞洲物理奧林匹亞競賽,在28個國家(地區)約196名參賽學生中,共獲得6金、1銀及1榮譽獎,國際排名第3(以金牌數計算;中國及俄羅斯獲得8金,並列第1名),成績表現亮眼。 左起為潘柏熏、張誠光、鍾佳聿、徐子翔、王兆國、張亞誠、陳朋葳、彭明。 6金1銀1榮譽獎 為國爭光 我國代表隊由國內大學10多名教授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歷經國內初選、複選、決選及賽前集訓4階段,從2374名學生當中選出8名代表我國參加比賽。 亞洲物奧難度高 「亞洲物理奧林匹亞競賽」首屆為印尼所舉辦,目的在增加亞洲地區各國物理教育經驗的交流,並促進青年之間友誼的成長。競賽分兩天進行,一天為理論競試,另一天為實驗競試。其中理論試題含三道題,總分30分,競試時間全程為五小時。而實驗試題含一至二道題,總分20分,競試時間也是五小時。試題難度高,考驗學生臨場反應。 教育部為獎勵學生的優異表現,訂有「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競賽中獲得金、銀、銅牌獎者,可保送大學院校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院校各學系。獲得榮譽獎者,可推薦入大學院校各本學系。另外,金牌與銀牌得主,分別可獲得教育部頒發的新臺幣10萬元與5萬元獎學金。 我國平均排名前三 我國自2000年起參加亞洲物理奧林匹亞競賽,歷年均獲佳績,參賽至今總計榮獲75金、48銀、48銅及18面榮譽獎,參賽20年來我國國際平均排名為前3名,並曾在2001年、2003年與2010年的競賽中榮獲國際排名第1的成績。
高中校園 【2023國際化奧】榮獲3金1銀,國際排名第3
我國參加2023年「第55屆國際化學奧林匹亞競賽」,在89個國家(地區)、348名參賽學生中,榮獲3金1銀的佳績,國際排名第3名(以學生金牌數計算)。3位金牌獲獎者分別為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學生周宇凡、馬靖超及國立新竹科學園區實驗高級中等學校學生李沛遠;1位銀牌獲獎者為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學生吳仲崴,表現優異。 由左至右為馬靖超、吳仲崴、李沛遠、周宇凡。 榮獲3金1銀 我國代表隊由國內大學10多名教授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從全國125所學校共2,059名學生當中選出4名代表我國參加比賽。 國際化奧 需融會貫通 國際化學奧林匹亞(International Chemistry Olympiad,簡稱IChO)是為20歲以下的中學生所舉辦的化學領域實作與理論的年度國際競賽。比賽分為「理論」(占總分的60%)和「實驗」(占總分的40%)兩部分,各部分比賽時限都是五小時,不在同一天內舉行(一般實驗先考)。 考題為英語版,由帶隊導師負責翻譯,考生可用母語作答。試題涵蓋化學中多項領域,包括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以及光譜學等。雖為中學範疇,但較深入,需要較高的知識程度和理解能力。因此,應試考生不僅需要對化學高度的理解力和極大的興趣,更需要一種突出的融會貫通、聯繫實際的能力。 教育部為獎勵學生的優異表現,訂有「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於本項競賽獲得金、銀、銅牌獎者,除可保送大學院校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院校各學系外,亦可分別獲得教育部頒發新臺幣20萬元、10萬元與5萬元的獎學金。獲得榮譽獎者則可推薦入大學院校各本學系。 臺灣4度獲全金 我國自1992年起參加國際化學奧林匹亞競賽,歷年均獲佳績,參賽至今總計榮獲64金、52銀及11銅。代表我國參賽學生於2009、2015、2017及2022年的競賽中均全數榮獲金牌。
大學校園 【112陸生來台】碩博士錄取476名 較去年多
112學年度陸生來臺就讀碩士、博士班已於7月17日放榜,總計有40校共錄取476名,較去年增加11名(去年45校錄取465名),今年仍僅限在臺陸生報名,招生達成率為32%。其中,博士班有24校共錄取142名,碩士班則有36校共錄取334名。 今年在臺就讀學士班(包括二年制學士班)的大陸籍應屆畢業生約890人,約3成9,共355人報名碩士班,有324人獲錄取;碩士應屆畢業生約1,086人,報名博士班共155人,約1成4,有137人獲錄取。 僅限在臺陸生報名 由於今年仍僅限在臺陸生報名,所以碩博陸生大多來自國內的大學,最多的是中國文化大學30人,其次是淡江大學24人、靜宜大學23人、銘傳大學23人、輔仁大學22人、國立臺灣大學21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人、東海大學19人、逢甲大學19人、國立成功大學15人、中原大學15人、世新大學15人。 臺大錄取碩博陸生最多 今年仍以國立臺灣大學錄取人數最多,共計96人,其次依序為國立清華大學62人、國立政治大學38人。 碩博陸生偏愛軟體應用開發 至於陸生報考錄取的校系學類則以軟體及應用的開發與分析學類43人最多、其次是管理及行政學類37人、電機與電子工程學類31人。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逾百位學生至海外學習接軌國際 海外資源豐富,學習機會多元
南華大學為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成員之一,擁有豐富的國際資源,提供學生接軌國際的機會,除了可以結合佛光山海外300個道場資源以及200多所海外姊妹校及研究機構,更提供學生3萬至30萬不等的海外學習獎勵金,以及多元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探索世界增進國際視野。隨著疫情趨緩後全球邊境開放,今(112)年暑假,自6月23日至9月10日期間共有128位學生陸續前往世界各地進行海外學習。
大學校園 香山農村宴在地食材送上桌!中華大學走入社區共創生機
中華大學創新與創意中心日前執行教育部的USR-Hub(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計畫與農委會水保局大專院校農村實踐共創計畫,與在地青創團隊「孢子蒝」合作,師生一起走入社區共創生機,協助新竹市香山區舉辦農村宴,將在地食材送上桌,讓社區居民都留下深刻印象。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軟網隊榮獲南區軟網對抗賽團體第二名
南華大學軟網隊於7月29日至30日參加「112年全國南部區域性軟式網球對抗賽」,共派出4名選手參賽,以精湛球技勇奪團體加總第二名,為學校爭取無比的榮耀,全校師生與有榮焉。
大學校園 疫情讓人生轉彎!旅行社董座中華大學充電再擴事業新版圖
大腳旅行社董事長曹淑鈴,2020年因疫情讓事業完全停擺,後來巧遇中華大學觀光學院院長張馨文,決定重返校園念碩士充電再出發,人生也因此轉了個大彎,大腳旅行社今年和千乘旅行社聯手再出發,成立大乘旅運集團再擴事業新版圖。 曹淑鈴笑說,從沒想過年近60歲還會重返校園念碩士班,從事旅遊業近40年的她,2011年創立大腳旅行社,因取得歐洲河輪台灣獨家代理權,業績扶搖直上,沒想到卻遇上百年大疫,讓訂單瞬間歸零,最慘的時候公司只剩下6個人。 面對彷彿看不見光的疫情黑洞,曹淑鈴試圖打起精神,當時觀光局有補助旅遊從業人員職訓課程,她也積極去上課,不放棄任何能讓公司存活下來的機會,但也因此遇到張馨文與千乘旅行社總經理楊學進2位講師,讓她的人生開始轉彎。
大學校園 讓學童遠離3C健康過暑假!華大創產學院夏令營嗨翻天
中華大學創新產業學院攜手新創公司「童享玩藝企業社」首度推出的夏令營日前圓滿結業,參加學童把整個校園都當成遊樂場,透過多元的課程設計,盡情體驗戶外運動的樂趣,遠離3C產品,健康過暑假。
高中校園 【2023國際物奧】勇奪3金2銀,國際排名第5
我國參加「2023年第53屆國際物理奧林匹亞競賽」,在82個國家(地區)、387名參賽學生中,共獲得3金、2銀的佳績,成績國際排名為第5名(以學生競賽分數總成績計算)。 三位金牌獲獎者分別為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學生張亞誠、國立新竹科學園區實驗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張誠光及彰化縣私立精誠高級中學學生王兆國;2位銀牌獲獎者為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學生徐子翔及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學生陳朋葳,表現優異。 左起徐子翔、陳朋葳、張誠光、王兆國、張亞誠。 3金2銀,國際排名第5 我國代表隊由國內大學10多名教授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歷經國內初選、複選、決選及賽前集訓4階段,從2,374名學生當中選出5名代表我國參加比賽。 國際物奧考驗臨場反應 國際物理奧林匹亞(International Physics Olympiad,簡稱IPhO)是專為20歲以下的中學生所舉辦的國際年度物理競賽,目的在促進物理教育的國際交流,也促使學生認識物理學的重要性。由於國際物理奧林匹亞競賽的規模逐年擴大,遂有分區預賽,即2000年亞洲物理奧林匹亞競賽的出現。 國際物奧的賽程分兩天進行,一天為理論競試,另一天為實驗競試。其中理論試題含三道題,總分30分,競試時間全程為五小時。而實驗試題含一至二道題,總分20分,競試時間也是五小時。試題難度高,範圍包括力學、剛體力學、流體力學、熱力學和分子物理學、震動和波、電荷和電場、電流和磁場、電磁波、量子物理、相對論、物質等領域,雖用中學數學即可解出,但也考驗學生的臨場反應。 教育部為獎勵學生的優異表現,訂有「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於競賽獲得金、銀、銅牌獎者,除可保送大學院校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院校各學系外,亦可分別獲得教育部頒發新臺幣20萬元、10萬元與5萬元的獎學金。獲得榮譽獎者則可推薦入大學院校各本學系。 臺灣多次榮獲5金 我國自1994年起參加國際物理奧林匹亞競賽,歷年均獲佳績,參賽至今總計榮獲82金、34銀、18銅及8面榮譽獎。並曾於2005年、2008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4年及2016年的競賽中均全數榮獲金牌。
高中校園 【2023國際生奧】榮獲3金1銀,表現優異
我國參加2023年「第34屆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在80個國家、320名參賽學生中,共獲得3金1銀的佳績。國際排名為第3名(以金牌數計算;新加坡及印度獲得4金,並列第1名)。 三位金牌獲獎者,分別為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學生王柏翔、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學生林軒名及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學生郭宸彰;1位銀牌獲獎者為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學生李彥緯,表現優異。 左起李彥緯、郭宸彰、林軒名、王柏翔。 榮獲3金1銀,成績亮眼 我國代表隊由國內大學20多名教授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歷經國內初選、複選、選拔營及決選營4階段,從3,504名學生當中選出4名代表我國參加比賽。 國際生奧 命題範圍廣 國際生物奧林匹亞(International Biology Olympiad,簡稱IBO)是為國際間高中生舉辦的生物智能競賽。競賽包括「理論」和「實驗操作」(實作)兩個部分,各占總分的50%。 試題涵蓋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植物解剖與生理、動物解剖與生理、動物行為學、遺傳學與演化學、生態學、系統生物學等學門範疇。命題方向寬廣,讓考生能充分發揮認知及技能上的潛力,並可展現其獨立思考與創造能力。 教育部為獎勵學生的優異表現,訂有「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於本項競賽獲得金、銀、銅牌獎者,除可保送大學院校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院校各學系外,亦可分別獲得教育部頒發新臺幣20萬元、10萬元與5萬元的獎學金。獲得榮譽獎者則可推薦入大學院校各本學系。 臺灣國際平均排名前5 我國自1999年起參加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歷年均獲佳績,參賽至今總計榮獲73金24銀3銅,國際平均排名為前5名,代表我國參賽學生曾於2008年、2010年、2011年、2014年、2016至2018年、2021年的競賽中全數榮獲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