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舉辦高中生「與客為友~客家文化體驗營」
國立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於109年8月26日(三)至8月29日(六),舉辦為期四天的高中生「與客為友~客家文化體驗營」,引導參與學員深入了解客家文化、領會客家四大產業內涵及創新發展,過程中帶領學員們導覽本校校園及八甲茶園、參觀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所屬「台灣客家文化館」以及多處苗栗在地文化場所,包括客家粄仔工坊、嘉盛社區五文昌廟、湯氏宗祠、春田窯和苗栗市公所貓裏客家學苑,並透過粄食製作、藍染染布、茶席展演、手做拉坏陶器、觀賞客家電影等多元體驗活動,提升學員們對於客家文化的興趣。
大學校園 國立聯合大學文創系學生數位文創加值 農會月營收飆破10萬
本校文化創意與數位行銷學系(以下簡稱文創系)三年級陳巧蓉參加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所舉辦的青年暑期社區職場體驗計畫,於彰化縣竹塘鄉農會擔任數位行銷企劃人員,成績亮麗,開展「數位行銷」,讓農會團購月營業額突破10萬,彰視新聞等媒體爭相報導其利用一個半月時間運用其在聯大文創與數位行銷學系所學之、社群、社會行銷廣告露出、電子商務、以及客群經營的技能,協助農會團購活動、管理官網以及製作系列文創商品宣傳等等,提高彰化縣竹塘鄉農會曝光率、瀏覽人次與訂單,同時為自己留下一個難忘且充實的暑假。   陳巧蓉在設計上,為彰化縣竹塘鄉農會製作吉祥物米寶寶LINE貼圖,貼圖生動活潑且實用,考慮客群多為年齡層較高的長者,她將貼圖文案用語及視覺上調整為長者能夠時常應用的款式,同時也製作農會產品型錄,以她擅長的插畫風格勾勒出竹塘鄉農會農特產品,體驗期間竹塘鄉農會臉書粉專每篇貼文附圖也是由她所設計,協助竹塘鄉農會粉專貼文觸及率達到萬人,在行銷方面,她和同事及竹塘鄉農會員工協助下,共製作兩部以竹塘鄉農會農特產品為主軸的微電影,從腳本製作至實際拍攝及後製拍攝皆為她和另名學生共同完成,以置入式行銷手法結合劇情推廣農特產品-竹塘飄香米及竹塘米冰棒,而兩隻影片皆已於竹塘鄉農會youtube頻道上架 ,而為了促進竹塘鄉觀光人潮,她也規劃遊程設計,陳巧蓉製作了遊程海報及地圖,並將遊程地圖立體化,發揮她插畫能力將景點化為可愛生動畫面並製作成小立牌,增加遊程地圖趣味性,跳脫舊有平面單調地圖使人耳目一新。
大學校園 【政大財管】吳榮蓁戰勝聽力缺損 譜出生命樂章
目前就讀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的吳榮蓁是師長眼中認真上進的學生,重度聽力障礙從來都不是榮蓁努力前進的阻礙,反而是一股激勵她更積極進取的動力。 吳榮蓁同學利用課餘到資源教室閱讀會計師證照的函授課程。 靠毅力與訓練 對抗聽力退化 榮蓁在就讀幼稚園時經醫生診斷為先天性聽力退化,從那時起聽力訓練成為她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10多年來靠著毅力且有目標地不斷練習,並反覆檢視訓練成果,經過長期的努力與練習,目前榮蓁在輔具的協助下,與人交談時,即使對方不特意放慢語速或放大音量,幾乎都可以正確接收到訊息,這樣的進步成果讓人十分驚訝,也更感佩她持續不斷的耐心與毅力。 不只是在聽力訓練上的努力,榮蓁在求學過程中也一樣認真學習,她謙虛表示自己真的很幸運,從小到大遇到的老師都樂意協助她,讓她在學校中能夠跟上課程進度,也在友善的學習環境中充分吸收學習知識,更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學識。 掌握職涯方向 為就業預作準備 以優異成績通過插大轉學考試進入政治大學就讀的榮蓁,五專就讀會計系,當時在面臨畢業之際,她仔細思索未來生涯發展之後,最後決定報考大學並延續專科所學,持續培養自己在會計財經領域的專長。 上了大學之後,她並未因此鬆懈,除了積極參與課業上學習,也常與資源教室輔導人員討論自己未來生涯方向。透過學校相關的專業諮詢引導,目前就讀二年級的榮蓁已經開始為自己的未來職涯的發展預做準備,希望畢業後能夠進入公職體系服務,因此常利用課餘閒暇到資源教室查詢公職考試相關資料,並使用資源教室的電腦閱讀會計師證照函授課程,為未來就業預做準備,更希望將來能夠順利取得會計師證照,以充分發揮其所學專長。 遇困境調整心態 創造生命價值 政治大學資源教室張允瑄輔導員表示,身心障礙學生常因為缺乏他人理解接納而發生人際困境,榮蓁也曾在國小及國中階段遇到此類問題,但是在面對相關問題或困境時,總能夠積極自我調整心態,學習接納己身的障礙,並向他人說明與表達聽力障礙的特質,進而成功改善在校園的人際關係。張輔導員進一步表示,榮蓁進入政大就讀後,希望自己各方面能夠均衡發展,除了認真於課業,也很重視人際相處,學校課程及自我學習的時間安排雖然緊湊,但仍利用課外餘暇參與團契活動,也與班上的同學相處融洽,甚至有同學反應,榮蓁的正向積極態度常常讓人忘了她是位重度聽力障礙人士。 由於榮蓁各方面表現優異,從小到大曾多次受邀擔任財團法人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代言人,協助該基金會為聽力障礙者發聲倡議;此外,她也不吝於分享自己的經驗,希望透過分享自己的生命歷程來激勵更多聽力障礙學生,她期許自己將來為國家社會貢獻一己之心力,創造發揮自己的生命價值,譜出生命中的優美樂章。
大學校園 【109陸生來台】碩博生錄取655名 人數銳減
109學年度陸生來臺就讀碩博士班,計有53校共錄取655名,受陸方政策影響,錄取人數較去年的71校1,440名減少一半。其中博士班有29校共錄取74名;碩士班有47校共錄取581名。今年在臺就讀學士班(包括二年制學士班)的大陸籍畢業生約1,982人,約3成2共635人報名碩士班,有577人獲錄取。 碩博陸生都是在台應屆 由於今年陸方限制,故只有在臺應屆陸生才能報名,所以碩博陸生全部來自國內的大學,最多的是銘傳大學54人,其次是中國文化大學38人、逢甲大學34人、中原大學34人、靜宜大學27人、東海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及世新大學都是26人。 臺大錄取碩博陸生最多 今年仍以國立臺灣大學錄取人數最多,共88人,其次依序為國立政治大學64人、國立清華大學50人、輔仁大學46人、國立交通大學36人、國立成功大學33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6人、淡江大學、世新大學及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等3校皆為24人。 碩博陸生以管理行政類最多 至於陸生錄取校系學類分類,則以管理及行政學類65人最多,其次是軟體及應用的開發與分析學類53人、金融、銀行業及保險學類50人、時尚、室內設計及工業設計學類44人、新聞學及傳播相關學類36人、電機與電子工程學類33人、建築學及城鎮規劃學類30人、視聽技術及媒體製作學類25人。
大學校園 【5th技職貢獻獎】致理、北城科大 榮獲個人獎
今年第五屆技職教育貢獻獎獲獎人名單日前已出爐,共有3位個人獎及3組團體獎接受頒獎表揚。技職教育貢獻獎是對實際從事、推廣或捐助技職教育著有貢獻、足堪表率之教育或社會人士及團體,表達最高的敬意。教育部表示,希望透過表揚活動,讓大家能看到技職教育不凡的成果,也期望未來能有更多的團體及社會人士共同加入推動技職教育的行列,深化整體技職教育,讓技職教育永續薪傳,再創輝煌。 個人獎 在個人獎部分,致理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尚世昌服務技職教育逾30載,於擔任致理科技大學校長13年間,以學生為根本教育理念,致力於培養具優良品德、國際視野的優質人才,並成功打造優質技職大學,深獲企業及社會肯定。 中山學校財團法人高雄市中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董事長陳國清投入技職教育40餘年,憑藉著對教育的滿腔熱忱,以建構偉大學校為目標,勵精圖治,開創多項教育新作為,成效卓著。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講座教授饒達欽自許為技職教育的園丁,以推動技職教育、戮力耕耘播種為己任,遠赴海內外諸國宣揚臺灣技職教育,並持續捐助弱勢及清寒學生助學金,殊為可佩。 團體獎 團體組獲獎者則有臺灣區冷凍空調工程工業同業公會,以培育冷凍空調基礎技術人才為目標,於全國北、中、南三地與三所學校合作建置符合國家標準的冷凍空調裝修術科培訓及測試場地,並與大專院校冷凍空調科系辦理產學專班,為產業注入源源活水,促進產業發展。 盈錫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多年來深耕產業,積極投入與學校合作執行產業大學計畫、產業人才培育計畫,提供技職學生優質的實習場域,並規劃技職人才預聘制度、成立獎助學金與贊助技能競賽活動,培育技職人才不遺餘力,足供借鏡與表揚。 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與18所學校合作提供學生實習機會與就業輔導,並專設技職菁英培育進用辦法,提供優秀學生畢業後直接就業,並聘用技藝競賽優秀選手7人,為學生提供發揮舞臺及獎學金補助,創造學用結合典範。
大學校園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育才經費僅次台大 產學合作助學子畢業即就業
為教育公益不計成本!《天下》雜誌調查110所大學投入學生的教育經費,結果發現除了醫學大學外,中信金融管理學院(下稱中金院)每位學生平均培育成本48萬元,僅次於台大的48.55萬;同時中金院與中國信託產學合作,為畢業生媒合職缺及推薦參與中信儲備幹部計畫,讓他們贏得就業起跑點,也讓中金院創下年年註冊率100%。
大學校園 元培醫護技職教育再開新局 聘放射醫學權威周宜宏教授任學術副校長
為提升醫護技職教育學術能量與跨域整合,元培醫事科大聘任國內外知名放射醫學權威周宜宏教授為學術副校長,於8月3日佈達;周宜宏達強調將在元培既有特色基礎上,強化技術教學研究,積極參與國際學術活動,培育更具國際視野的醫事人才。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109學年度主管佈達,由校長林志城頒發聘書給學術副校長周宜宏,包括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伉儷、友信醫療集團總裁施濟濤伉儷、直覺股份有限公司楊繼盛副總裁以及恩主公醫院吳志雄院長、台北榮總護理長沈志萍等多位貴賓前來祝賀,施明德先生等貴賓都特別推崇周宜宏教授醫術及學養俱佳,能到教育界繼續服務非常有意義,也是元培之福。 周宜宏教授畢業於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曾赴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中心與費城傑佛遜醫院進修,在台北榮總服務已超過40年,專精於醫用超音波學、介入性超音波、急診影像學、乳房影像學、腫瘤消融技術、電腦輔助診斷及偵測系統及其他影像導引技術,相關技術及論文都曾創下國內及國際先驅紀錄;並歷任國內及國際多個醫學會理事長,現擔任世界醫用超音波及生物聯盟(WFUMB) 副理事長,國際放射線醫學會(ICR)執行理事,以及亞洋放射線醫學會(AOSR) 即卸任理事長,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國際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及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醫學研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 元培醫事科大校長林志城指出,周宜宏教授投身醫學教育也將近40年,目前同時為陽明大學醫學院合聘教授,2017年元培聘為講座教授,今年再聘為學術副校長,借重他豐富的醫療與醫學教育經驗及國際學術能量,為元培既有的醫事技職教育基礎,再向上提升並往國際化的道路更進一步。 周宜宏教授也表示,元培在台灣醫事技職教育領域長期扮演重要角色,各醫療院所都有元培校友,未來不但要持續培育更多醫事人才,更要將人才推向國際社會,因此他希望能在學術副校長職務上協助老師們透過更多學術研究、或教學技術研究的產出,對學生學習有實質的幫助,並且帶領師生多參與國際學術活動,也提高元培與台灣在醫護技職教育在國際的能見度。
大學校園 【2020總統教育獎】周語軒&吳承澐,不畏罕病綻放自己
「2020年總統教育奬」共有56位學生獲獎,包括大專組8名、高中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這些同學以不畏困境、奮發向上的學習精神,為實現夢想的未來持續前行。透過獎項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學生的努力,面對人生中不同的逆境仍能熱情學習的歷程,為社會帶來鼓舞與力量。 總統教育獎於2001年設立,是國家最高教育獎項,得獎者可獲頒獎狀、獎座及獎助學金,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專組獲獎者周語軒、吳承澐的故事。 周語軒-「用心綻放自己的光輝」 約三歲時,周語軒同學與雙胞胎哥哥同時被診斷出罹患脊髓肌肉萎縮症。年幼的自己,只能不斷問著「什麼時候我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樣爬樓梯、跑步、跳舞?」面對日漸無力的四肢,是因為不離不棄的家人朋友,和不吝給予支持的師長,他們一句句同理溫暖的話語,才能看到這漫長的蟄伏後,值得等待的蛻變與成長。 罹患嚴重「脊髓肌肉萎縮症」的周語軒同學,平時需以輪椅代步,手部力氣較弱使得寫字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卻能從高中至大學,持續完成數十篇小說、新詩、古典詩及英文詩,她曾獲第1屆全國高中職學生木瓜園文學獎小說佳作、第22屆金筆創作獎高中職小說第3名,也曾參加2014亞太盃國際音樂比賽高中職直笛獨奏第1名獲獎無數。除了寫作競賽成績優異之外,也曾任103年中山女高核心品格實踐楷模並代表參與青年品格高峰會,平時更會參與天使心家族志工,陪伴特殊孩童遊戲閱讀,到文山特殊學校主辦之身障學生親子育樂營擔任志工。 特教、文學和藝術及家人的愛滋養了她,在不斷的失去之間,透過一次次的深刻自我對話,她找到真實的自己,成為滋養社會的能量。她以自身罕見疾病的經歷,鼓勵病友,為需要幫助的人注入暖流與希望,在逆境中展現出堅定意念,且特殊才能出類拔萃,足堪表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周語軒。 吳承澐-「心的生命樂章」 吳承澐同學於十四歲發現患有罕見疾病「Leber氏遺傳性視神經病變」,左眼視力為0,右眼視力為0.01,生活上無法閱讀書寫,亦無法辨識人臉。經由堅持不斷地練習語音軟體、學習點字、定向訓練、學習鋼琴,克服了許多不可能。高中時,在同學的協助及多次的練習後,已能獨立搭公車回家,他更積極參與課外活動,如:參加班際啦啦隊比賽、響應紫錐花運動騎腳踏車、也擔任老人安養中心的一日志工,投入兩天一夜的生命品格營,亦可以獨自在外住宿,參加為期五天的音樂夏令營。 國中發病後,曾經逃避自己最愛的鋼琴,直到上了高中,有機會再接觸音樂演奏,才領悟到就算喪失了視力,但還有聽力,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認識自己。因練習新曲子時,已無法視譜,只能依靠自己的「絕對音感」熟記每個音符,仍能透過音樂傳達對音樂的熱忱,重拾自信與成就。 由於對生活的正向積極,經過輔導老師鼓勵申請清華大學特殊選才「拾穗計畫」,順利錄取為清華大學學士班學生。上大學後積極規劃大學生活,除了選修「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課程,也大量吸取音樂創作的能量,在暑假期間透過音樂才藝打工換宿,也與伊甸基金會合作,到臺北各個養護中心演講,與長輩們分享生命故事。希望將他的音樂與生命故事分享給更多人。2019年12月出版首張鋼琴創作專輯「心的樂章」,為自己寫下在逆境中堅持努力的樂章,想傳達給社會大眾正向積極的理念:人生中的挫折難免,只要我們不斷與「心」對話,擁抱內心深處的自己,一定就能跨越重重的障礙。 國立清華大學吳承澐(右)。 大專組獲獎名單 ★看更多:2020總統教育獎獲獎名單
大學校園 【2020總統教育獎】陳子奕&沈彥汝,勇敢追夢照亮他人
「2020年總統教育奬」共有56位學生獲獎,包括大專組8名、高中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這些同學以不畏困境、奮發向上的學習精神,為實現夢想的未來持續前行。透過獎項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學生的努力,面對人生中不同的逆境仍能熱情學習的歷程,為社會帶來鼓舞與力量。 總統教育獎於2001年設立,是國家最高教育獎項,得獎者可獲頒獎狀、獎座及獎助學金,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專組獲獎者陳子奕、沈彥汝的故事。 陳子奕-「有晴有雨,直至光輝映在臉龐」 陳子奕同學罹患先天罕見疾病「脊髓肌肉萎縮症」(SMA),自小身體較弱,在體育相關活動,皆輸給一般同學,在特殊教育推廣還不成熟的時期,經常蒙受異樣眼光,且常因生病而中斷學習。但他並不因此低頭,高中時投入相當多心力讀書,也遇到良好的班導師和特教老師,在同學友愛幫助與父母支持之下,考上了臺灣大學,並在大學期間逐漸進步,讓學期成績提高,曾拿過一次書卷獎、2018總統教育獎奮發向上獎。 在課業之外,他將大多時間投入志工服務上,尤其著重於孩童教育。他認為,能在越早的時候投入越多資源,支持不同孩子的需求,對於未來長期正向潛移默化有深遠影響。他感念臺大熱衷志工服務的風氣,讓他也能在過程中擔任不同角色,共同與其他臺大學生、孩子一起成長。 陳子奕同學罹患脊髓肌肉萎縮症,歷經數次手術,卻能克服疾病與肢體障礙,表現優異,學習成效極佳,並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工作,長期參加中壢地區弱勢家庭孩子課後輔導,帶領超過百位志工參與,籌措超過二十萬社團營運與孩子教育基金,其熱忱服務、關懷他人的情懷,對社會和年輕學子都有良善影響,足堪表率。 國立臺灣大學陳子奕。 沈彥汝-「只要堅持就會創造無限的可能」 沈彥汝同學本身患有重度聽障,但在成長的過程中並不向命運妥協,自小學五年級時開始接觸羽球,從此改變自己的生命。她接觸羽球後成績斐然,後因為轉學緣故,無法代表學校參賽兩年,曾像個無頭蒼蠅般在球場練習,毫無目的地的遊走,這是沈彥汝人生最低谷的時候。 直到接到即將出國比賽移地訓練的通知,賽前集訓兩週的自主訓練,她不斷調適自己,慢慢找回熱情,重整心態,參加保加利亞「2015第4屆世界聽障羽球錦標賽」及「2015第1屆世界聽障青少年羽球錦標賽」,二個賽事從團體賽到個人賽,半個月總共打了二十幾場比賽。在身心俱疲時來到了爭冠亞軍的決賽,大腿卻拉傷了。但她理解,愈是到重要關頭愈是不能放棄,最終靠著意志力拼完整場比賽,也為自己拼出了二個國際賽單打的金牌,創下了中華臺北聽障羽球代表隊個人雙料金牌的歷史性紀錄。 沈彥汝同學理解到,每場經驗都能讓自己克服心理障礙,在強化心理意念的過程中改變自己,也找到歸屬感。平時練球外,她亦參加校內親善大使社團,把自己當作一般人去平等對待,不因聽障而把自己想得弱勢,雖然溝通帶給她不便,但卻能透過羽球展現自己的優勢去結交許多益友,遇到問題主動請教並解決,努力追求個人理想。如今,沈彥汝同學靠自己的力量,成為國內首位晉升甲組的聽障選手,代表臺灣在國際賽事上有亮眼表現,其跨出障礙且永不放棄之精神,足為全國學子之楷模。 國立體育大學沈彥汝(右)。 大專組獲獎名單 ★看更多:2020總統教育獎獲獎名單
大學校園 【2020總統教育獎】王柏翔&潘婉如,堅持理想永不放棄
「2020年總統教育奬」共有56位學生獲獎,包括大專組8名、高中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這些同學以不畏困境、奮發向上的學習精神,為實現夢想的未來持續前行。透過獎項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學生的努力,面對人生中不同的逆境仍能熱情學習的歷程,為社會帶來鼓舞與力量。 總統教育獎於2001年設立,是國家最高教育獎項,得獎者可獲頒獎狀、獎座及獎助學金,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專組獲獎者王柏翔、潘婉如的故事。 王柏翔-「永不放棄的人生」 自小罹患小兒麻痺,經過數十次手術,忍受金屬重架肢架、拿著拐杖學習,才能跨出人生第一步的王柏翔,因卡通灌籃高手開始迷上籃球,儘管拄著拐杖還要忍受異樣的眼光,但他告訴自己不能認輸,更常利用半夜練習外線投籃,直到2012年,為自己開啟了一個與籃球的緣分。 接觸輪椅籃球發現與過去站立打籃球截然不同,借到了壞掉的輪椅自己修好,綁上20吋的大輪胎,開始拖著跑馬路鍛鍊自己的體能,每次4.5km,30分鐘內跑完,有時鄰近巡邏員警看到還會幫忙在後面保護他的安全。持續自我鍛鍊,激發體能潛力,終於在102年度當上輪椅籃球國手,103年入選新北市輪椅籃球代表隊,努力學習、不畏艱難的歷程更被拍攝投稿,參展公視人生劇展一瞬之光。105、107、109年度接連入選新北市輪椅羽球代表隊隊員。未來期許自己再次往輪椅羽球國手目標邁進,藉由輪椅運動的經驗來鼓勵身障朋友走出戶外。 王柏翔自幼罹患小兒麻痺,雙腳與脊椎手術數十次,但無法阻礙他投入籃球和羽球運動的熱情與學習,他總是拄著拐杖在球場練球,在輪椅羽球、路跑以及棒壘賽等競賽獎項中屢獲佳績,獲選為輪椅籃球國手為國爭光。多元發展專長,獲得102 IWBF亞洲暨大洋洲男子輪椅籃球錦標國手、羽翔盃全國羽球錦標男雙105年第三、106年第五、108年活力盃身心障礙羽球賽男單冠軍、竹塹暴風羽盃身心障羽球公開賽男雙第三、高雄輪椅羽球錦標男雙第三。探索生命無限可能,擔任陽明大學生命教育講師,以及參與公視人生劇展拍攝,傳播正向能量,足為典範。 臺北海洋科技大學王柏翔(中)。 潘婉如-「回饋社會,點燃良善」 潘婉如來自中低收入家庭,從小家庭多舛,父母離異後,父親長期失業,由祖父母帶大。在疾病纏身下,求學歷程並不順遂,半工半讀重考三年,才得以考上中醫系雙主修醫學系。 雖然,跟著祖父母打零工與異位性皮膚炎的折磨成了童年回憶,卻使她更加珍惜讀書機會,以優異成績校排一考上高雄女中。高中時克服家庭與肢體病痛的磨難積極學習,參與活動服務,以服務獎及孝悌楷模畢業。潘婉如期許自己能成為服務偏鄉的醫者,以中醫系甲組為目標。苦讀如願上了大學,遇祖父中風、異位性皮膚炎的復發、工讀路上發生車禍,導致十字韌帶永久撕裂傷。雙主修課業與父親心臟衰竭的家庭重擔依舊考驗著現在的她。 「回饋社會,點燃良善」的心激發她前行投入推廣性平教育、參與國內外志願服務活動,將近四百小時,長期家訪信義鄉部落長輩,擔任學校國際志工隊長,並獲選僑委會搭僑計畫與青發署海外青年委員,讓國際看見臺灣能量,鼓舞同境遇的人們,揚起善的漣漪美好這社會,是她堅持學習努力生活的目標,成為中西醫學的醫者,致力於改善偏鄉醫療及翻轉偏鄉教育的願望將永不止息。潘婉如積極關注人權議題,在課業繁重下仍長期策畫與執行多項志願服務工作,其行動力與全方位的表現,足為校園表率。 中國醫藥大學潘婉如。 大專組獲獎名單 ★看更多:2020總統教育獎獲獎名單
大學校園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世界教室」養成國際移動力
因應世界數位人才爭奪戰,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簡稱中金院)超前佈署,積極培育國際智慧金融家,連續三年辦理「海外微留學」計畫,今年遴選三名菁英生九月前往名列日本「東京難關私大」(意指非常難考的私立大學)之一的法政大學展開微留學,產學合作夥伴中國信託亦將提供三人「2021年儲備幹部計畫」快速通關資格,取得明年面試的機會,有機會畢業即加入中信大家庭。
大學校園 【2020總統教育獎】李文煥&陳景維,克服障礙向前行
「2020年總統教育奬」共有56位學生獲獎,包括大專組8名、高中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這些同學以不畏困境、奮發向上的學習精神,為實現夢想的未來持續前行。透過獎項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學生的努力,面對人生中不同的逆境仍能熱情學習的歷程,為社會帶來鼓舞與力量。 總統教育獎於2001年設立,是國家最高教育獎項,得獎者可獲頒獎狀、獎座及獎助學金,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專組獲獎者李文煥、陳景維的故事。 李文煥-「曲折向前的人生」 李文煥45歲,是2020總統教育獎年齡最長的得獎者。15歲時中途失明,視力驟降至0.01,於家中療養8年後,22歲突破困境前往台灣盲人重建院職業重建,習得盲人點字、按摩、日文及盲用電腦。23歲重拾書本,超齡進入臺北啟明學校高中部就讀,努力不懈在逆境中求學向上。 他26歲考進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教系,重度視障再加上年紀較大,讀書非常辛苦,但仍突破視覺障礙刻苦學習,努力追趕進度,還抽空教導校外的盲人使用電腦、點字,並奠定未來往特殊教育發展的志向。就讀臺北啟明高中部時,課業名列前茅,並積極參與社團及服務,曾擔任膳委會主席、畢聯會主席、合唱團團長、管樂團副團長、熱舞社社長,曾獲全校模範生、台北市市長獎。大學就讀彰化師大特教系,以全系第2名成績畢業,並榮獲生命禮讚獎。碩士班就讀國立臺南大學特教系,修課期間成績皆為第1名。 他的第1份特教工作是在國立苗栗特殊教育學校擔任代理教師,邊工作邊準備教師甄試,民國96年錄取苗栗縣巡迴教師,迄今十幾年甘之如貽。他積極協助推廣視障者使用盲用電腦,教學足跡遍及16個縣市及離島;鼓勵成立公益社福團體,創立苗栗視障協會,擔任多個視障社團的顧問、理事、代表及督導。希望做好本職工作,順利完成特教博士班學位,期望未來能擔任全國性社團領導人,輔導各地視障團體正常化運作,能對社會有更大的回饋及貢獻。 李文煥任職視障協會理事長,投入特教服務達16年,教學足跡遍及全台。生命歷程曲折坎坷,卻展現出強韌的意念與耐心,繼續學習向前,回饋社會不遺餘力,足為學習典範。 國立臺南大學李文煥。 陳景維-「渺小的我,想撼動這個世界」 很難想像,一位脊髓變形、胸口幾乎貼在大腿上,生活日常都需要他人協助的人,要如何上大學?陳景維以電腦軟體應用乙級的資格,通過技優管道錄取大學,即使身形變化,需要不斷調整桌板的形狀材料,但他仍不放棄每個可以學習的機會,甚至透過演講邀請、臉書粉絲團,將自己的生命故事分享給大家,使障礙不會成為人際之間的距離。 陳景維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生活不便需由助理協助日常打理,但他仍努力學習表現優秀,透過申請獎助學金減輕家中負擔。雖然無法靈活敲打鍵盤,但憑著滑鼠靈活操作,不氣餒不放棄,目前已擁有TQC 網頁編輯製作、會計事務資訊丙級、電腦軟體應用乙級和丙級證照。此外,他也積極從事社會生命教育分享,進入校園(中華國中)分享珍惜生命與追逐夢想的經驗,進入公務機關(宜蘭監理站)宣導特殊需求議題與認識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並參與葛瑪蘭基金會微電影拍攝,未來將於客運公車上播放,鼓勵民眾為生活努力。曾榮獲教育部 2017 奮發向上優秀學生獎、2017年中華民國肌肉萎縮協會勤奮向學獎。 陳景維希望身體變形速度慢一些,讓他有多一點時間完成大學學習。家住冬山的他,前往頭城蘭陽技術學院數位行銷系路程超過60公里,耗時100分鐘,復康巴士有限,無障礙計程車成為他就學的主要工具,加上助理員費用,每月就學所需高達五萬元。他努力申請獎助學金、用演講、募款所得,努力完成自己的大學求學夢。 雖然渺小,陳景維想撼動這個世界,將自己所見所聞,錄製成教學影片上傳影音平台,提供無法外出學習的人透過網路學習。積極參與各邀約講座,希望自己的故事傳達正向生活力量,讓更多人珍惜自己的生命價值。陳景維克服身體障礙,積極樂觀熱愛生命。常到學校或政府機關等單位演講分享個人生命故事,也協助拍攝微電影宣導生命教育,其在逆境中卻不被打倒,散發正能量以激勵人心之精神,足為楷模。 蘭陽技術學院陳景維。 大專組獲獎名單 ★看更多:2020總統教育獎獲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