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江麗雲油畫展」層層堆疊的藝術美感,於南華大學三好廳展出至1月17日
南華大學「2022藝術季」首場展覽特別邀請擅長油畫的雲林縣濁水溪書畫學會前理事長、現任榮星環境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江麗雲女士策展,於中道樓三好廳展出37幅經典畫作,並於1月11日舉行開幕茶會,該展覽將展出至1月17日,歡迎對藝術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前往參觀。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關懷偏鄉 推動環境科普青銀少共學
南華大學透過科技部科學志工南區計畫之補助,本學期持續推動「環境科普青銀少共進行動計畫」,引入在地、自然資源、環境永續之概念,招募志工。活動由南華大學河川保育隊及Young Green環境志工隊發起,希望結合當地的社區、國中小,引入在地、自然資源、環境永續之概念,透過環境科普的方式介紹環境科學、水質科學與資源循環的目的,達到青銀少共學行動的目的。
大學校園 古坑麻園村歲末送舊迎新 與南華師生攜手舉辦「麻園平安節」
109年底由南華大學師生與雲林縣古坑鄉麻園村民舉辧了首屆「冬。聚。至中洲--啾恁逗陣出來散步」點燈活動後,受到社區民眾廣大迴響。110年底該社區民眾再度邀集南華師生共同協力,於110年12月24至26日擴大規模舉辦為期三天的「麻園平安節」,以點亮庄內主題燈飾、二手市集、運動舞會與學生設計作品展等活動,希望在此歲末年終之際,送舊迎新並為眾生祈福。
大學校園 【最HOT教授】高科大俞克維 耕耘海事育才無數
「只有跑船的才懂船,只有懂船的才能管船。」以一句話為海事職涯發展劃下終極目標,從事海事教育長達30年,高雄科技大學副校長兪克維認為,沒有人會把一艘造價十數億元的船交給不懂船的人管理,所以,在海事領域中,每一位專業經理人都必須從基礎船員做起,憑藉專業與經驗,努力爬升至職涯高峰,「這個產業,沒有所謂的空降部隊,即使你是王永慶的兒子也一樣。」 轉彎走進海事教育 從小在屏東楓港海邊長大,海,對兪克維來說,是自然而然的存在;而來自教育世家,教育工作也是一份耳濡目染的使命。曾經,兪克維將教育工作設定為未來職涯發展的唯一目標,然而,熱愛電學的他,一度駛離了航道,跑去五專念了電子,畢業後,又拐進基隆海洋大學轉念航海,從臺灣尾駛向臺灣頭,與教育工作看似漸行漸遙遠,卻與海洋逐漸孕育出微妙的連結。 「改念航海完全是誤打誤撞。」兪克維說,從誤會開始,但在海洋大學裡,他看見了海洋的多元與豐富,「學校包含不同樣態的海洋學科領域,除了航海系,還有養殖系、食品系,甚至航管系,從多樣的類科,一窺大海多元、有趣又專業的內涵。」這樣的發現,讓他決定投身海洋領域。 兪克維的第二個發現,則促使他走向海事教育。「每個行業,都有其特殊的發展性,只要你願意堅持下去,就能獲得出人頭地的機會。」他指出,臺灣整體經濟有90%以上必須倚靠海運運輸,但臺灣每年僅有1,100名航海輪機生從學校畢業,少數關鍵地位不言可喻;然而,由於海上工作辛苦,畢業後願意真正投入海運領域的不到200名,20年後仍依然堅持海事工作者更不及20位,但他們早已於各大航運企業任高階職位。 因此,當企業尋求接班時,可以找誰擔負起營運管理之責呢?答案仍然是:只有跑過船的才懂船。「只要付出努力與堅持,就有出人頭地的機會,這是我願意留在海洋領域,也願意讓我的學生留在海洋領域發展的主要原因。」 俞克維(中)對於海事教育仍然有夢,希望有更多學生畢業後仍在海事領域耕耘。 融合電機電子與航海 取得海洋大學航運技術研究所碩士,以及中山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博士,兪克維的所學經歷橫跨電子、電機與航海,他將三者融合,應用於海事教育,30年來,歷經海洋大學、海事專科學校、海洋技術學院、海洋科技大學及澎湖科技大學,一路從助教做到副校長,海洋二字,已經深深寫進他的血液中。 寫進血液裡的,還有來自父親傳承的特質,堅持。這份特質,讓兪克維能夠熬過海上的漫漫歲月,也能夠完成陸上的教育使命。 「父親認為,教育是一種堅持,是良心的堅持,更是對教育理念實踐的堅持。」他指出,26年前,臺灣海事技職教育中,仍缺乏一艘可以將海事教育實踐與延伸的實習船,而當時擔任澎湖海事學校校長的父親俞朝慶先生,便與多位海事學校校長合作,不斷努力向政府爭取,最後終於排除萬難,打造出全臺第一艘實習船「育英二號」。 延續父親使命 打造實習船 26年後的今天,兪克維起而延續父親所懷抱的教育使命,持續為打造新的育英號四處奔走,而這一奔走就是10年。10年來,每一任教育部長上任後,兪克維總是不遠千里前往拜訪、簡報,就是希望能有足夠預算,重新打造實習船,使海事教育的實習任務不中斷。 漫長的遊說與等待,就像航行在孤獨的海面;而堅持不放棄,是因為父與子都看到了教育現場與未來的需求,「如果一件事,對於未來的教育發展會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那麼無論有多難,都值得我們去努力。」 身為第一位獲得師鐸獎肯定的海事教育者,56歲的兪克維,對於海事教育仍然有夢,他希望當退休的日子來到時,在退休餐會上,可以看見畢業後仍在海事領域耕耘的每一位學生,「但是,只有經理級以上的學生,可以上來讓我摸頭。」他笑著生動描繪著,「我相信,到那時,我會摸到長榮、陽明、萬海經理的頭,他們一定是我的學生。」因為他們和兪克維一樣,曾經努力走過海上艱辛歲月,以專業證明自我價值,他們的堅持,值得喝采!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創業交享聚,長春健康素食張寶仁總經理分享創業歷程
南華大學舉辦「就業力學程-創業交享聚」,日前(110年12月15日)邀請長春健康素食餐飲有限公司張寶仁總經理蒞校演講,以「開創蔬食典範,享受樂活人生」為題,與南華師生分享他從廚師跨足到素食餐飲領域,一開始創業失敗,經過調整經營策略、確立市場定位後,成功開創素食自助餐連鎖品牌,並且成為素食界典範的創業故事。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微軟國際專業證照」課程,輔導學生考取上百張證照
在國際化與資訊化已成為職場日常的今天,手上擁有微軟國際文書處理專業證照可說是職場上不可或缺的基本配備。因此為了讓同學在求職面試時,能夠輕易證明自已的文書處理能力,南華大學每學期持續辦理Microsoft Office Specialist「微軟國際專業證照」輔導班,協助同學提升資訊軟體電腦應用技能。 南華大學為提升學生專業知能及多元發展潛力,透過強化院系專業領域對接證照,鼓勵各系開設專業證照精進課程,並針對校友意見持續修正各系所推動之證照輔導規劃,每年開設超過30場的免費證照輔導課程,提供優渥獎勵金,依證照等級補助學生考取證照後之報名費,藉此提升學生學習與考照意願,增進學生專業知識且取得證照,深化學生實務力與專業力。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邀請萬國通路謝明振董事長演講,分享創業之路與品牌通路的經營
南華大學舉辦「就業力學程-創業楷模講座」,於日前(12月6日)邀請萬國通路股份有限公司謝明振董事長蒞校演講,以「創業之路與品牌通路的經營」為題,與南華師生分享他從資金只有十萬元開始創業的心路歷程。謝董事長創辦萬國提箱公司,至今成為全球最大專業行李箱製造廠,替世界知名品牌代工行李箱,同時發展自有品牌-eminent,年產量超過300萬個各類行李箱、手提包,其創業精神及企業的經營管理之道值得大家學習。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穩健成長 新生註冊率98.64% ,排名全國私校綜二類第一
教育部於12月28日公布110學年各大專校院註冊率,位於嘉義地區的南華大學全校註冊率為96.54%,學士班新生註冊率高達98.64%,全國私校排名第六名,私校綜二類排名第一,能在少子化風潮下持續穩健成長實屬不易,足見該校辦學績效卓著,深獲考生及家長肯定。在學術研究傳播上亦領先私校群雄,「學術資源貢獻獎」連續六年獲全國私立大學第一。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再度榮獲「藝術教育貢獻獎」,全國唯一第二度獲獎之大專校院
南華大學以生命教育提升藝術內涵,秉持三好精神推廣藝術教育,並結合課程與教學、透過活動與啟發、行政與服務及社區推廣等面向,使藝術教育在校園中扎根,更推廣至社區及各級學校,展現藝術創作能量,深化藝術教育理念,全面提升人文素養。長期以來,該校推動藝術教育成效極佳深獲肯定,今年再度榮獲「藝術教育貢獻獎」之殊榮。12月27日由林聰明校長率林辰璋副校長及藝文中心馮智皓主任出席頒獎典禮,接受表揚。 南華大學創辦人星雲大師致力推動人間佛教,讓佛教的慈悲與智慧,透過文學、藝術、音樂、教育等方式,成為人類心靈的加油站,足見星雲大師相當重視藝術教育,因此該校在藝術教育方面亦投入許多心力,無論是推動藝術教育相關計畫或辦理藝術教育特色活動,其成效極為卓著,此次榮獲「110年第8屆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是全國唯一第二度獲獎之大專校院,此殊榮讓全校師生與有榮焉。
大學校園 宏智國際集團韓佳宏董事長南華大學開講,勉勵大學生跨領域學習
南華大學於日前(12月13日)舉辦「就業力學程-企業經營與人文講座」,邀請宏智國際集團韓佳宏董事長蒞校演講,以「我的事業經營與公益情懷」為題,藉由自身在工作上心境的轉變及創業的故事,講述就業及創業經營公司各階段的心路歷程,同時鼓勵學生不要受侷限,應勇於突破自己,跨領域學習。
大學校園 國際音樂大賽南華大學民音系勇奪3金2銀
南華大學民族音樂學系日前參加「2021馬來西亞第七屆山打根藝術節國際音樂大賽(The 7th Sandakan Music Festival)」,莊子瑩、張捷恩、陳承揚、吳宛蓉、黃沛薌等五位同學分別在流行歌唱、鋼琴及聲樂三項類別中奪得3金2銀之佳績,不僅為校爭光,更讓民族音樂學系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企業參訪探索職涯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南華大學為協助學生即早規劃個人職涯,認識各產業的職場發展趨勢,產學合作及職涯發展處辦理企業參訪,日前(11月20日)由林辰璋副校長兼產學合作及職涯發展處處長帶領學生至健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新港香藝文化園區進行參訪交流,透過企業經營者的經驗,更能讓學生了解到職場必須具備的能力及條件,可以在就學期間訂立方向與目標,強化競爭力,為未來的就業做好最佳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