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高中校園 【老師好酷】臺中高工沈志秋 樂當學生的貴人
星期假日,如果要找沈志秋,就來學校,因為只要有學生想來學校練習,他一定會現身指導陪伴。「以校為家」四個字,沈志秋發揮得淋漓盡致,但老師做得這麼辛苦,值得嗎?沈老師說:「對我來說,老師不是職業,而是志業;既是志業,就是全人全心全力的獻上,並且樂在其中。」 教職是最好的選擇 出身泥水匠之家,沈志秋從小在水泥與沙塵中成長,「這樣的我們,習慣了吃苦。」為減輕家人負擔,畢業後可以快速就業,他選擇就讀高職;臺中高工冷凍科畢業後,因為父親的疼惜可以選擇升學,他考上師大工教系冷凍組,「當老師,剛開始只是個最好的選擇。」 然而,師大畢業後,他以優異的成績回到臺中高工任教,只是希望離家近與家人有個照應,由於臺灣師範大學的薰陶,他懷抱著奉獻的心志以及對教育的熱情,回饋母校,「因為我有紮實的專業,也知道業界需求,我希望發揮所長,讓母校更好,也讓學弟妹更好,為業界培育可用的人才。」 關注弱勢職校生 事實上,高三時即獲選為工科比賽選手,並以臺師大工教系冷凍組第一名成績畢業的他,有足夠能力幫助學生成長,翻轉職校生的未來。沈志秋特別關注弱勢學生未來的就業發展,也知道職校生並不熱衷學術學習,但他相信,只要勤勞付出、有學習的心,就有起飛的可能,而他願意成為學生的貴人,幫助他們展翅高飛。 然而,社會對於冷凍產業的工作前景仍存有許多誤解,「一般認為,冷凍科畢業後就只是裝冷氣、修冰箱,工作辛苦又危險。」又苦又沒前景的科系,誰要來念呢?學校冷凍科班級數也曾因此大幅縮減。 「半導體廠及精密機械業的恆溫恆濕潔淨室、生醫產業的無菌無塵潔淨室、醫院的正負壓隔離病房、疫苗保存、肉品保存等等,都是冷凍空調的重要應用。」他解釋,地球只會越來越熱,市場需求只會不斷擴增,而專業人力卻相對稀少,致使市場上充斥著半路出家、未受正統訓練的工人,「這樣的產業,如何侈言升級?」 產學專班培養專業人才 因此,6年前,沈志秋提出了一套創新制度—「1 3 4產學專班」,希望以具有特色的產學專班,幫助學校培育出更多優秀人才,幫助經濟弱勢學生順利就業,更幫助產業界解決缺工問題。 「1」,是指從國中三年級開始參加冷凍空調技藝班;經篩選後,進入臺中高工就讀「3」年高中,前2年在日校學習技術,第3年到合作廠商處就業,成為正式員工,享有固定薪水及福利;然後,透過甄選進入勤益科技大學冷凍空調系完成「4」年學業。如此,透過8年一貫的冷凍空調專業技術養成訓練,就能為企業培養具有即戰力的專業人才,有效緩解企業缺工,促進國家整體產業升級。 這套創新制度最重要的階段,是一開始如何從6所結盟國中、百名推薦名單中,找到有願意且適合栽培訓練的學生?「願意犧牲假日,星期六日還願意來到臺中高工辛苦練習的學生,就是我要找的人。」 沈志秋(中)帶領學生進行冷凍空調裝修技能檢定術科測試。 態度重於能力 一名企業主曾向他表示,員工的技術能力可以慢慢跟上,但態度不對的人,工作再久都難以委以重任,因此,只要學生願意來校練習,即使假日,沈志秋也負責到校義務指導,目的就是讓學生藉此摸索培養興趣、強化技能,也培養刻苦的心志,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態度重於能力」,這是產業專班希望傳遞給學生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多年來,許多學生因加入產學專班,而改變了他們的人生,或許最後仍未能甄選進入大學,但有了正確的工作態度與從業理念,未來一樣能在職場上發光發熱。 「1 3 4產學專班」開辦至今,已嘉惠無數學子,「我深信,教育的價值是老師要當學生的貴人」,沈志秋說,正因為知道自己是學生生命中的關鍵角色,他更惕勵自己,要成為一個值得被信任的人,同時不斷在專業上精進,「如此,才能真正幫助到學生。」因此在繁忙之餘,他仍竭力取得中興大學機械研究所博士,做為學生好學的榜樣,讓學生可以信任與依靠。 然而,做為一名引路者,沈志秋要引導學生走上的,卻非無風少雨的康莊大道,而是「一條有未來,但不一定平坦的路。」「從事冷凍空調業的確不容易,但道路崎嶇、人煙稀少的地方,往往景色最美,不是嗎?」這條路,他已經親自走過無數回,嚐遍辛酸血淚,跟著他走,美麗的未來就在眼前。
大學校園 長榮大學3D動畫競賽穿金戴銀 獲1金1銀4佳作 得獎全年無休為全國最大贏家
長榮大學數位媒體設計學系(以下稱數媒系)老師鄧偉炘8月26日帶領6組共11位學生參加「2022 Autodesk創意設計競賽」決賽,學生3D動畫作品勇奪「數媒動畫組」金獎、銀獎和4個佳作獎,在8個獎項中囊括6獎,是全場最大贏家,令眾人驚艷。鄧偉炘也獲最佳指導老師獎和教學卓越獎兩項大獎,得獎師生皆雀躍不已。 今年數媒動畫組的比賽主題是「自由」,參賽者必須完成一部60秒以內完整的3D動畫。過去參賽者必須取得國際證照始得參與競賽,今年除放寬門檻將國際證照改為加分項目外,金銀銅各獎項也首度頒發獎金,分別是金獎2萬4千元、銀獎1萬8千元、銅獎1萬2千元,希望藉由新規則和獎勵吸引更多全國各校優秀學生參加比賽。 長榮大學數媒系學生黃得洋的3D動畫作品「自由」為一架飛翔的紙飛機,從枯燥的教室飛到賞心悅目的樹林裡,再優游翱翔於遼闊的海洋上空,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飛翔擄獲評審委員們的心,獲得金獎。 同為數媒系學生郭映暄、王沛涵的作品「丟失的毛線球」敘述窩在籃子裡的毛線球羨慕足球可以自由自在四處滾動,於是用力掙脫束縛跳出籃子跟著到處移動,但是身上的線被越拉越長,毛線球也越變越小,結果不小心消失只剩一條線,意想不到的結局讓觀眾會心一笑,也得到評審們的好評,因此榮獲銀獎。 另外獲得佳作的4項作品分別為數媒系王俞涵、王譯賢和美術系羅悅庭合作的「自由和我的影子」,數位內容設計學系林星辰、林詠哲的「Fish」、數位內容設計學系陳奕學、黃威翰的「Joke」和數位內容設計學系盧羿宏的「給地球自由」。這4項作品因動畫的技術和創意的內容受到評審們的青睞,榮獲佳作表揚。 鄧偉炘指出,Autodesk (歐特克)是世界知名的3D軟體公司,無論是影視動畫、特效、遊戲、建築和商品、工業設計等3D軟體,在全球皆為設計師廣泛使用,Autodesk公司與台灣碁峰資訊公司舉辦3D動畫相關比賽至今已邁入第七年。 數媒系主任吳宏翔提到,學校兩年前即已看到虛擬網紅和元宇宙未來發展趨勢,因此超前佈署相關領域教育計劃。例如邀請角川動畫公司進駐校園,合作成立長榮3 1動漫學程培育人才,成立虛實跨境媒體中心引進高階動作捕捉設備,禮聘台灣動漫創作協會副理事長鄧偉炘規劃本校動畫課程。長榮大學這兩年的動畫發展突飛猛進,有目共睹,在鄧偉炘的帶領下於全國重要動畫比賽南征北討,已獲得38項入圍與得獎殊榮,學生得獎全年無休。鄧偉炘也囊括282項指導學生國內外入圍與得獎紀錄,近兩年指導學生考取國際專業動畫證照累計71張,動畫產學合作案5件,表現成績耀眼。 長榮大學數媒系現正籌劃成立長榮動漫實驗室,並參加各項國際影展比賽,讓學生的動畫成就不但可以立威台灣,更能揚名國際。全校師生皆肩負此新興產業的教育使命,對未來充滿信心。
大學校園 【長榮大學】學系停看聽- 數位媒體設計學系 鄧偉炘 助理教授 (資訊暨設計學院)
高中校園 【公東高工】大手攜小手 落實做中學
臺東縣公東高工結合在地中小學校進行校園設施修繕再生,由該校老師帶領學生到有需要的學校進行服務,不但落實技職教育「做中學」的重要概念,也讓舊的校園設施於改造後獲得重生,例如協助卑南國中舖設地磚、與「義築」團隊夥伴重建巴蘭遺址涼亭。 另外木工科師生也利用寒暑假期間,協助卑南國中、大王國中、初鹿國中、豐田國中、知本國中、桃源國中等6校修繕課桌椅,將教室搖晃、毀損的課桌椅一一修復,賦予舊課桌椅新的生命;學生們不只修復桌椅,更替講桌強化結構體、增添木製的粉筆盒、教室日誌的放置架,完成後的作品令老師們驚嘆連連。 職人精神 大手攜小手 卑南國中主任沈美玲表示,公東高工以大手攜小手方式,讓國中學生也能參與活動,體認專業職人的可敬之處,為孩子上了一堂很特別的課,孩子們一釘一槌親手修好課桌椅,相信能讓大家更加珍惜;桃源國中校長曾仁宗表示,原本已經淘汰的長條椅,經過改造後,變身成十張有靠背的椅子,讓大家更能愛惜資源循環利用;知本國中總務主任黃紹娥說,在公東師生的協助下,除了原本搖晃的椅子變得穩固之外,也教導知本國中的學生進行彩繪,讓孩子有了一次很棒的學習經驗。 公東高工木工科指導老師吳俊穎表示,這對學生來說是一項有趣且有意義的活動,因為一張課桌椅的修繕需要大家分工合作,包括進行鑽洞、鎖螺絲等工作,學生不僅學習到協同與合作,更能學習到在有限資源下進行加工的技術與技巧。 公東高工實習主任吳漢通則強調,希望藉由家具木工科學生的專業技能,能夠協助解決偏鄉學校維修人力資源的不足,除了避免損壞的課桌椅遭到棄置而造成資源浪費,也藉由學生的參與,將技職教育「動手做」的精神融入活動中,落實生活科技教育「做中學」的概念,並藉由大手攜小手的方式,培養合作學校自己的修護小組。 桃源國中拆解課桌椅改建為戶外長椅。 資源永續 做中學 為協助臺東縣中小學校環境永續的價值工程,教育部國教署鼓勵當地技術型高中與在地國中小加強合作,讓已有基礎技能的高中生帶領國中小學生一起動手改善校園設施,以從中體會環保、惜物的意義,並藉以推動「愛物惜物、資源永續」的觀念。 國教署表示,將持續鼓勵這樣大手牽小手的互動方式,協助偏鄉學生,並讓學生「動手做、做中學」,以更加深化學習的意義。
大學校園 嘉義縣青年領袖營獲廣大迴響 吸引全國各地青年積極參與公共議題
嘉義縣政府重視年輕世代的想法及青年人才的養成,更鼓勵青年關注公共議題,培養對公共議題的思考和批判能力,將民主教育向下扎根,藉以提升青年公民素養,促進青年公共參與。由嘉義縣政府主辦、南華大學承辦的「青年好young─2022嘉義縣青年領袖營」第一梯次頗獲好評,學員普遍評價課程內容豐富多元且充實,可以學習到平常上課。第二梯次於8月23日在仁義湖岸大酒店登場,匯聚來自全國及縣內共26所大學46位學員參與。嘉義縣政府勞工暨青年發展處處長陳奕翰、副處長林俊傑、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及副校長林辰璋特別出席開幕式,勉勵與會學員。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連續三年榮獲世界佛教大學排名名列前茅 2022年全球排名第8
澳洲UniRank公布之「2022世界佛教大學排名」,由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集百萬人興學的南華大學,連續三年上榜,今年排名第八名,全國第一,足見南華大學的辦學績效深獲國際肯定,全校師生與有榮焉。
大學校園 學生餐廳拿~麼美麗!?長榮大學與IKEA聯手打造時尚風永續生活場域
新學期新氣象,長榮大學肩負綠色大學使命,將「以人為本」「環境永續」的理念融入校園飲食文化,與IKEA合作,全面翻新學生餐廳用餐區,不但為師生打造舒適明亮的用餐環境,也落實淨零永續綠生活的承諾。 「讓學生餐廳不只是單純用餐的地方」長榮大學總務長黃琴芳表示,原來學餐位於第三及第四宿舍B1,用餐環境單調無趣,長久以來除中午用餐時間外,其餘時段駐足人數極少,為改善用餐環境並有效利用空間提供師生多元使用,遂提案與IKEA合作,獲校長大力支持並指示應以學生角度切入進行設計,讓出門在外的學子有家的歸屬感。 黃琴芳說明,本次採購也落實綠色設計及採購之理念,IKEA的永續承諾包括再利用、翻新、再製造及升級回收的經濟循環迴圈及IKEA 循環設計九大原則,均與本校永續理念契合,本次的餐廳用餐設計案也為地球減碳盡到一份心力。 長榮大學學生餐廳設計理念兼顧美學、規格、耐久性、特色、維護性及循環經濟的多功能場域,採用IKEA系列家具,以北歐及現代風格設計,利用自然元素如綠色植栽、親近感的竹製品及圖案裝飾等,用鮮活的色彩點綴,搭配各式材質及造型的燈光,營造活潑化及明亮化的空間,目的是希望師生在舒適的用餐氛圍中抒放身心。而除用餐時間外,學生可以來這裡看書、三五好友小聚、團體討論或開會、悠閒地喝個下午茶,住宿生下樓即可到達這裡使用,相當方便。
大學校園 長榮大學率隊參加台灣高等教育展 連五年贈貸學金助馬來學子來台圓夢
因疫情緣故,睽違兩年長榮大學再次參與由馬來西亞留學台灣校友會聯合總會(簡稱留台聯總)主辦的2022年台灣高等教育展,由入學服務處境外業務組組長王佩茵組隊籌劃、馬來西亞國際顧問周道惠協力指導,副校長吳佩芝及國際長李敏瑜率隊參加留台聯總主辦、一年一度大馬留台學生盛事「文華之夜」。 來自全馬各地的留台同學及亞洲區留台校友代表、政商社團華裔領袖都在「文華之夜」齊聚一堂,台灣外交部、僑務委員會及教育部等重要長官也遠赴前往參加,可見馬來西亞留台校友對台灣國際影響力之重要性,並展現台灣優質高等教育國際化市場的潛力。 長榮大學校長李泳龍2016年承諾要連續五年、每年捐贈 20,000 馬幣做為留台聯總貸學金,專門提供給大馬的長榮大學學生申請。因受疫情影響,今年為捐贈貸學金的第五年,由吳佩芝代表,在僑務委員會委員長童振源見證下,捐贈給留台聯總,並由總會長拿督陳榮洲醫生局紳致贈感謝狀。長榮大學是台灣各大學唯一多年持續捐助留台聯總貸學金的台灣高等教育機構,留台聯總總會長及各分會會長也十分肯定長榮大學優良的辦學成果,以及對馬來西亞留學生長期以來的照顧。 今年的台灣高等教育展分三地舉辦,分別是8月19及20日在吉隆坡的世界貿易中心、22及23日在北馬吉打州的雙溪大年新民獨中、26及27日在南馬柔佛州的寬柔中學古來分校。 副校長孫惠民及研發處創新育成中心團隊也將於8月底出發,在東馬、西馬各舉辦1場咖啡工作坊,並與美門咖啡續簽MOU。長榮大學近年與馬來西亞的教育文化交流頻繁且豐富,期望透過多元互動增進情誼,讓嚮往大學生活的馬來西亞學子到台灣圓夢。
大學校園 生生不息生態與生命暑期體驗營 長榮大學與六龜關懷協會合作邁入第三年
由長榮大學「相約檨仔腳-走向整全的社區經濟與照顧之路」計畫團隊、應用哲學系及永續發展國際學程(以下稱IPSD)共同籌備,於8月15日至20日之間辦理為期5天的兒少暑期營隊,參與學童共22位。營隊活動地點分別在六龜關懷協會、池田屋、新威森林公園和大潭社區。 根據過去在六龜辦理的兒少活動或營隊的經驗與回饋疫情較為緩和的情況下,本次課程安排以生態與生命為主軸,設計理念是為了重新串連人與自然之間的密切關係,認識地方歷史文化,並且藉由大自然的力量和地方共存的歷史記憶,觀察與領會生命的韌性成長,體悟生命與生態生生不息的牽連與羈絆。活動內容除由應用哲學系及IPSD同學們帶領學童到新威森林公園生態體驗、認識繪本與池田屋故事製作外,同時邀請到長榮大學應用日語系主任吳幸芬與日籍老師河村將教導小朋友簡單的日語生活會話;另外,六龜石雕藝術家張運正也受邀介紹新威森林公園沿革、園區主角桃花心木生態、苗圃樹種、認識隨機出現的鳥類昆蟲動物和物候關係;活動期間還與長榮大學國際珍古德根與芽生態教育中心和綠色社區根與芽行動計畫USR辦公室合作,帶領小朋友到大潭社區資源回收站、大霖老宅、大潭幸福香草莊園交流與體驗竹扇編織和了解香草防蚊液製程。 本次營隊籌辦團隊總召梁煜雯表示,感謝學校教學單位及在地組織願意協力提供優質的體驗活動。同學們除了寒暑假期間籌辦營隊,平日每週六也透過線上或實體活動和協會小朋友相處。這樣的互動讓團隊能針對小朋友所需設計營隊活動且提供深度的陪伴。 吳幸芬提到,非常感謝六龜關懷協會讓學校能回饋社區、照顧偏鄉孩童。從服務中也獲得滿滿的寶貴經驗。盼能持續合作推廣異國文化,讓孩童接觸學習多元文化。 社團法人高雄市六龜關懷協會專員張瓊玉強調,長榮大學師生團隊認真用心地籌備每次的營隊,而且讓孩子們到不同社區、地方和生態環境體驗別具新意,且營隊結束後仍持續陪伴小朋友,包含之前寒假營隊結束後的線上、實體互動,小朋友其實都能感受到用心,所以每到寒暑假小朋友總是很期待長榮的大哥哥大姊姊能帶給大家不一樣的驚奇與感受。
大學校園 實踐根與芽精神 長榮大學跨國實踐氣候行動
長榮大學安全衛生科學碩士學程來自坦尚尼亞國際生Simon,以及永續發展國際學士學位學程(以下簡稱IPSD)的學生Nickson,於本月5日聯合坦尚尼亞與台灣的珍古德協會,由「綠色社區根與芽行動計畫:從在地到國際」USR計畫支持,於非洲坦尚尼亞的阿魯沙文化遺產中心(Arusha Cultural Heritage Center),舉辦空氣污染防制工作坊,分享空氣品質監測方法以及傳遞空氣污染對於南極冰層融化所產生的影響。 空污工作坊為本校USR辦公室「台灣經驗,非洲實踐」之行的系列工作坊之一,為喚醒坦尚尼亞政府和一般民眾對於空氣品質維護的意識,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重視空氣污染對於環境與自身健康的影響。舉辦實體工作坊前,在台灣先舉行為期5天的線上工作坊,邀請長榮大學教授吳佩芝、傅立達及賴信志分別就「空污與公共健康」、「產業污染」、「空污與氣候變遷」專題演講,也邀請坦尚尼亞講師Mr.Japhet探討當地的環境污染,建立環境意識基礎認知。實體工作坊則使用本校贈與的空氣品質感知裝置,讓當地民眾學習監測空氣品質,關心環境。 綠能與環境資源學系系主任暨USR計畫協同主持人賴信志表示坦尚尼亞天然資源豐富,發展潛力不容忽視,這幾年因為學校IPSD學程計畫,許多來自坦尚尼亞的學生到臺灣學習。學生發現家鄉問題並且透過工作坊解決問題,將台灣經驗返國實踐,也開啟本校與坦尚尼亞的國際連結,深具意義。 實體工作坊後,產生擴散效益,東非最優質的公民雜誌(CITIZEN Magazine)以斗大的標題報導空污工作坊的內容,位於坦尚尼亞Dar es Salaam的法國大使館也邀請Simon參加氣候變遷會議。Simon也接受坦尚尼亞兩家媒體的採訪報導,分享空氣污染及氣候變遷行動計畫外,更表示感謝台灣及長榮大學協助學生提升他們的生活及學習。 環境永續為本計畫之核心理念,透過人才培育進行實踐,學生自主發起氣候行動,未來將持續舉辦工作坊及與珍古德協會合作,發展全球合作夥伴關係,共同關懷環境,實踐根與芽精神。
高中校園 【基隆高中】自主學習 引導不主導
國立基隆高中為落實12年國教課程總綱「自發、互動、共好」的理念,以「引導、陪伴,但不主導」為原則,進行「自主學習」系列課程引導,同時邀請專業人士分享指導,不僅提升學生的學習深度,更激起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願。 能力培養 諮詢引導 在該校圖書館的策劃下,「自主學習」課程於高一階段著重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像是以「文書處理介紹與應用課程」、「簡易影音編輯製作課程」、「線上學習資源介紹」、「簡報資料製作及口說技巧」等四大範疇,結合學校資源,由25位老師帶領學生逐步儲備自主學習所需的先備能力。高二則根據學生已經選定的主題,安排逾10位老師進行分組協助,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迷航時仍有師長群可以提供諮詢。 自主學習指導老師的最高指導原則「引導、陪伴,但不主導」。 校園講座 加深學習 除了校內課程之外,圖書館也辦理校園講座,邀請基隆市野鳥協會常務理事沈錦豐以「以自主守護在地」為題,向高一生重塑基隆山海深廣的風貌;另外,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員牛涵釗則以「自主學習,像極了愛情」為題,引導學生如何找到自己有興趣的主題,並有效規劃學習時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啟迪其學習深度。而擔任自主學習指導的老師也主動參與相關研習,瞭解最新的教育趨勢以及他校的作法,從中擷取寶貴經驗,在陪伴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亦不間斷「自主的學習」。 在今年1月初舉辦的基隆區自主學習成果發表,基隆高中就有3組學生參加線上發表,分別為201班學生李宛慈、黃瑩瑩的〈繪本編寫與繪製--怎麼辦顏色去哪了〉、209班學生王孝軒、劉庭睿的〈遙控帆船〉、210班學生吳昇倫的〈攝影idea分享〉,另外還有十多名學生透過靜態書面發表,而該校同時也設立了自主學習成果專區,讓提供師生隨時可以利用,顯示該校辦理學生自主學習計畫已有不錯成績,邁向108課綱「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的課程願景
高中校園 【108課綱】中部三校 打造雙語自主學習環境
國立南投高中、國立興大附中,以及國立中興高中等校為落實108新課綱「自發、互動、共好」的理念,運用英語進行多領域學習,鼓勵學生「自發」規劃學習內容,拓展學習領域的廣度及深度,培養探究及創造能力,使學生能透過自主學習及過程的反思,在探索過程中找到自己的興趣,發揮自己的潛能,成為具社會適應力與應變力的終身學習者。 國立南投高中 積極營造學生「自主行動」、「溝通互動」和「社會參與」的空間及課程,應用校園所學知識服務社區,並推動「教育體系雙語活化」,展現多元學習成果。例如,老師羅家珍透過興大附中國際視訊團隊的協助,進行國際視野課程,帶領學生幫助美國癌症病童,並舉辦中興新村轆轆市集義賣,為癌童加油;學生廖翊哲以拍攝「阿嬤的柴燒龍眼」影片,表達融合家人、家鄉土地的情感,獲得全國高中職英文素養成果大賞優勝。 另外,老師王麗雅利用社團研習及自主學習課程,與臺北市立大同高中、日本仙台高中、東北大學合作櫻花計畫,讓學生利用網路科技及英語學習分享,一起研究社會和自然科學的議題;老師周金福則結合自主學習和技高專業課程,讓學生透過雙語報導新聞方式,推廣校內外跨際學習成果。 國立興大附中 由圖書館進行跨處室整合自主學習課程,定期辦理指導教師支持會議,以及學生計畫撰寫增能,透過「興附大學堂」引領學生進行學習主題探索、「興附講堂」讓學生發表自主學習成果等方式,持續提升自主學習的推動成效。 例如老師施玫玫主持的國際視訊團隊,以國際模擬法庭為自主學習內容,學生除了修習國外大學線上相關領域課程,同時也搭配閱讀原文法學書籍與卷宗,自行籌組同儕共學小組,尋求國內外師長指導相關專業知識,學期末報名參與跨國高中生全英法庭攻防競賽,將自主學習與國際視野、雙語學習有效結合,靈活運用。 興附講堂讓學生發表自主學習成果。 國立中興高中 考量學生在國中階段多數沒有自主學習經驗,國立中興高中則採循序漸進式規劃推動自主學習,由該校圖書館編纂自主學習手冊,學校規劃自主學習基礎課程,以自主學習手冊為教材,由指導教師就研究方法及手冊各主題進行授課,引導學生認識自主學習。 另外,該校也將國際教育及雙語學習融入校訂必修課程,由教師自編教材,以英文介紹敘寫中興新村的知名景點與人文傳統,學生透過英文文本閱讀,以及中興學人文篇課程的實地走讀踏查,將文本與生活脈絡結合,不但落實雙語學習政策,也推動發揚在地文化。 該校同時也是南投縣「高級中等學校適性學習社區推動校訂課程及彈性學習時間與大專校院協作共好計畫」的召集學校,除了協助縣內各高級中等學校媒合學生自主學習的大學端資源,每學期辦理跨校聯合自主學習動態成果發表會及靜態成果展,促進校際交流及觀摩學習,期望能拓展學生視野,創造多元學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