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長榮大學USR計畫促成國際學生返回坦尚尼亞奉獻所學
長榮大學「綠色社區根與芽行動計畫:從在地到國際」USR辦公室,於7月22日在非洲坦尚尼亞基戈馬(Kigoma)的兩所學校舉辦水質檢測工作坊。由在地青年,同時也是本校永續發展國際學士學位學程(IPSD)的第一屆畢業生內森(Nathan)擔任講師。透過USR計畫返鄉回饋5年來在台所學,除了帶給家鄉民眾環保意識;同時也為學弟妹們樹立榜樣,理解教育能改變自己,改變家庭甚至社區與國家。 工作坊地點選在內森從小生活的社區學校,Bubango中、小學及Mungonya小學。於Bubango中學,由校長Mtusi Yunus Shemi親自接待,向全校師生介紹工作坊成員,並為團隊獻唱校歌。隨後由校內40多名根與芽社團的學生代表參加水質檢測工作坊。如同流經本校的二仁溪一樣,此地的兩條河流也飽受農業污染,並間接影響基戈馬人民賴以維生的坦噶尼喀湖(Lake Tanganyika)。為此,USR辦公室從台灣帶來水質檢測包,帶領師生檢測水質酸鹼度、溶氧度、濁度與溫度等數值。讓師生們了解每日的生活用水概況,藉此升起保護水質的意識,激發環境保護的心。而在當地珍古德協會的安排下,團隊也代表本校在校園內種下樹苗,象徵雙方在跨國環境教育議題上的深耕與生根。 下午團隊前往內森的母校Bubango小學,並且結合附近的Mungonya小學一起參與工作坊。Paschal Rugemalila Benedict校長表示相當開心且驕傲看到畢業生能夠學成歸國,回到家鄉奉獻所學,相信USR團隊的到來能夠激勵小朋友們認真求學,將來有機會像內森學長一樣出國深造,改變世界!內森也提到睽違多年以講師的身分回到母校,心情非常激動。他發現家鄉的小朋友都很聰明,但地處偏鄉,缺乏足夠的教育資源。感謝USR計畫能夠搭起橋梁,讓他回到家鄉,將台灣經驗於非洲實踐。他也勉勵自己持續在台灣增進學術能力,博士畢業後協助家鄉的發展。 IPSD學生的返鄉之路,格外令人動容。內森在工作坊之餘,也藉此機會回到久違的家,面對親朋好友的迎接, 5年來的返鄉之路化成淚水,與家人的擁抱道盡思念與感謝之情。USR辦公室執行長甘玲華表示IPSD學生遠赴重洋求學,思鄉之路更加促發學習動機。此次非洲實踐之旅,學生將所學奉獻在地,將台灣經驗於非洲實踐,開展USR之影響力,邁向 USR下一哩路。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生死系重啓月潭社區關懷據點 促進長者身心靈健康
南華大學推廣生命教育從校園到社會各個角落,新港鄉月潭社區關懷據點原本中斷運營,村內長者殷切期待和其他村落一樣進行高齡長照課程。於去(110)年底,苦無機構帶領的困頓之際,分別在南華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及生死學系碩士班進修的新港鄉長林茂盛與其助理暨嘉義縣保護動物協會總幹事江雅琪,長期在嘉義縣推廣生命教育時,了解該校推動生命教育成效極佳,便集結生死學系師生的專業與在地資源,促使月潭社區關懷據點順利重生。
大學校園 【長榮大學】學系停看聽- 護理學系 凃靜芬 講師 (健康科學學院)
大學校園 T1台鋼集團與健行科大產學合作,劉孟竹任台鋼獵鷹教頭
T1台鋼與健行科大產學合作。 學生們有福啦~在校一般生有機會可至《台鋼集團》旗下各間子公司實習。 產業緊密合作的豐沛學習資源,創造更多的就業人才。 學校今年也拿下《遠見》#最佳大學排行榜 技職大學前30強! 感謝全體師生的努力!未來會繼續創造更多學生的就業機會~歡迎加入技職強校! T1聯盟》台鋼獵鷹、健行科大產學合作 劉孟竹任獵鷹教頭。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0706004082-260403?chdtv&fbclid=IwAR3casfgoj6zFJYMMtS4dIuJ6H1nHbYlsAtaGGo4zyZn7HmJxvHOpofQjrA #T1聯盟 #台鋼獵鷹 #台鋼集團 #產學合作 #健行科大
大學校園 長榮EMBA高爾夫聯誼會例賽 齊聚揮桿切磋球技
長榮EMBA高爾夫聯誼會於7月27日在第十五屆會長106級鄧陳亮的帶領下於南一高爾夫鄉村俱樂部舉辦第十五屆第一次例賽。長榮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林傑毓與EMBA執行長翁耀臨的除到場支持外,翁耀臨也參與本次例賽,與鄧陳亮以及所有會員一起切磋球技。 長榮大學EMBA高爾夫聯誼會在第一屆會長94級周宏儒、副會長101級吳太琪,與總幹事99級曾俊凱的熱心奔走下於2007年成立。期間96級學長蔡文雄代表球隊邀請學長姐出席多場校外聯誼長達多年之久。吳太琪在「貴於永續、意在傳承」的初衷理念下接任第十屆會長,再次帶領球隊提倡高爾夫運動之推行,以球會友切磋球技,帶動EMBA校際聯誼之風氣,藉此交換教學及學習心得,提升EMBA教學素質以及產、官、學界對EMBA之認同,活絡EMBA學生向心力及榮譽感。 近年來,翁耀臨投入高爾夫學習並極力導入高爾夫球課程,希冀透過高爾夫平台引進企業培育今日及未來的國際化領袖人才之豐富資源,凸顯長榮EMBA課程重要特色。長榮EMBA與長榮EMBA高爾夫聯誼會協力合作推廣高爾夫運動,提升學員挑戰自我、與國際接軌、展望未來,再創企業成長高峰。 今年11月,翁耀臨更將帶領長榮大學EMBA首次參加今年於南寶球場舉辦之2022全國EMBA高爾夫聯誼球賽。將透過此次大型活動與友校EMBA進行交流。
大學校園 鼓勵大學生走入實驗室 長大食安學程獲科技部大專生專題研究計劃
科技部111年度大專學生研究計畫審查結果出爐,長榮大學食安學程共通過二件大專生專題研究計劃。此研究計劃是國家為了提早培育儲備基礎、應用及人文社會科學等優秀研究人才,鼓勵大專院校學生執行研究計畫,儘早接受研究訓練,體驗研究活動、學習研究方法,並加強實驗、實務操作之能力。 本次通過計劃的兩位學生分別是食安學程四年級的梁宜甄及三年級的蔡明忠,兩位同學個別在大二時就進入食安學程副教授陳志瑋的研究室學習實驗原理、方法及磨練實驗技術。梁宜甄表示,在修課外的時間進入實驗室學習,雖然辛苦卻收穫滿滿,除了學會資料檢索、實驗方法與技巧、數據分析及整理等,老師也鼓勵多參與校外競賽,將課堂及實驗室所學之知識與技術運用於實務上,並且獲得相當不錯的成果。例如:2022晶彩人生食品創新研發競賽獲得全國第一名;111年全國食安青年軍食安宣導媒體製作比賽食安宣導海報競賽入圍決賽以及參與食品科技學會舉辦的台灣食品創新競賽也入圍最後的決賽,這些經驗對於將來不管是升學或就業都是非常有幫助的。而蔡明忠也提到,去年八月老師提供了大專生專題研究計劃的相關資訊,當下就想要挑戰看看,所以就開始和老師討論計劃方向。在這段期間,我學會了文獻收集與整理、實驗設計與計劃書的撰寫等;在得知計劃通過後非常開心,也對自己的自信心有很大的提升。 兩位通過大專生研究計劃同學的指導老師陳志瑋副教授指出,食安學程的老師除了平時課堂的專業知識傳授外,對於時事與未來發展趨勢等相關議題也都會導入課程並和同學們分享討論。這次兩位同學研究的方向皆與聯合國提倡之SDGs中的永續發展及循環利用有關,是利用食品加工技術,將蔬果廢棄物再利用,創造新的產品,達到廢棄物循環再利用。 食安學程主任副教授許淑真認為,大專生計畫申請近年競爭激烈,能通過實屬不易,而且食安學程今年還通過兩件,足見長榮大學食安學程具有完備的課程規劃與優秀師資,除了重視學生未來就業能力養成之外,對於有心繼續升學的學生也提供完善的規劃。學生們可依照學程老師的研究專長選擇自己有興趣的方向,加入老師實驗室進行專題研究,鼓勵與培養學生收集資料、閱讀文獻、口頭報告以及實驗實作等能力,此能力也符合產業界對食安相關科系畢業學生之期待。藉由食安學程的教學方針,搭配證照考試輔導、產業實習以及專題實作等三大方向的訓練及培養,能使學生不管在就業或升學皆能具有強大競爭力。
大學校園 111長大互動快閃8天工作坊 驚爆你的暑假!
長榮大學互動設計學系於7月20日至29日期間,特別為了大一新生與高中學生舉辦免費的快閃工作坊活動,邀請同學們一起輕鬆學習,今日(29日)下午於校內ideaS創思工坊,同步舉辦線上線下結業典禮,除了恭喜並頒發學員研習證書之外,學員們也展示自己在此次工作坊的學習成果。 此次共推出8門涵蓋線上與實體的多元彈性學習課程,同學們可自由選擇有興趣的課程參與學習。學習成果作品包含2D、3D、紙藝創作以及互動式雷雕剪影盒。學員們透過8門11場不同課程的薰陶,從產業趨勢、專業理論、實務設計的多元課程,已建構互動設計的初步觀念,對未來進入大學時有更好的銜接。 資訊暨設計學院蕭缽院長表示,此次工作坊內容從2D到3D、平面到立體,包含資訊與設計兩大領域,對接元宇宙趨勢,能讓學員們透過線上線下多元彈性的學習模式,無痛學習快速掌握趨勢與觀念。 互動設計學系主任吳永基也肯定並鼓勵參與學員,在暑假當中有一點體驗學習,不僅是幫助新生在進入大學前獲得先導知識,更是在時間不長但豐富多元有趣的八門課程中,提供高彈性的學習課程,讓學員們得以多元試探發覺自己的興趣取向。
大學校園 長榮大學2022宣傳影片 綠色大學--大潭社區回收站
大學校園 長榮大學2022宣傳影片 綠色大學-二仁溪
大學校園 【文科生的逆襲】讓你看見 東吳師培中心
持續在職場中發光發熱的東吳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學長姐,利用短短百字分享自己修讀師培中心的收穫,以及對於人生職涯的啟發和助益,讓你看見不一樣的師培中心,展現文科生逆襲的氣魄。 ★看更多;【東吳大學】看見文科生的20種逆襲 逆襲1:莊豐兆 ▌臺北市立仁愛國中|教務主任(企管系87級) 師培點燃我教育的火種,滋養教育價值的沃土,實現教育理想的關鍵,讓我「遇見」教育未來的選擇。 教育創造許多可能與不可能,當初與師培的相遇而播下的種子,讓我在教學相長中覺察孩子需要,在成就他人中品嚐甜美的果實,在未來趨勢中「預見」學習的需求。 深耕、務實、精緻、創新,是我對於師培的感動,感恩師培讓我在熱忱中感受生命,在奉獻中實現自我。 逆襲2:闕宏宇 ▌新北市南山中學|專任教師(中文系100級) 我與學生正在成就彼此的人生,填補每個階段的彼此,所有好的或壞的經驗,縱使微不足道,都會化作春泥,等待種子發芽。當教師前,我認為教育沒有標準答案;當教師後,在自己、學生、家長與學校,更確信有繁花盛景。 逆襲3:藍苡甄 ▌新北市立樹林高中|專任教師(數學系碩106級) 這次能順利考上新北聯招的正式老師,感謝當初東吳有保留下師培,更謝謝師培中心的行政職員與老師們,每一個很用心的小細節其實師培生都看在眼裡,感謝在心裡。教育無他,為愛與榜樣,這是最好的榜樣,再次感謝。 【看更多】 ★【文科生的逆襲】讓你看見 東吳中文系 ★【文科生的逆襲】讓你看見 東吳歷史系 ★【文科生的逆襲】讓你看見 東吳哲學系 ★【文科生的逆襲】讓你看見 東吳社工系 ★【文科生的逆襲】讓你看見 東吳社會系 ★【文科生的逆襲】讓你看見 東吳政治系
大學校園 【文科生的逆襲】讓你看見 東吳政治系
持續在職場中發光發熱的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學長姐,利用短短百字分享自己就讀政治系的收穫,以及對於人生職涯的啟發和助益,讓你看見不一樣的政治系,展現文科生逆襲的氣魄。 ★看更多;【東吳大學】看見文科生的20種逆襲 逆襲1:劉吉人 ▌東吳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政治系66級) 何以為政治?蓋眾人之事,做鼎鼐調和之人,以天下為己任為懷。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四年薰陶,滋養羽翼,學會積極進取。達觀視野,懂得曠達不羈。壯闊心胸,愈能海納百川。厚實習得之一切為根基,發揮鴻鵠凌雲之志,我的人生地圖,因東吳政治系而更寬廣。 逆襲2:林政楠 ▌中央研究院政治所|副研究員(政治系93級、碩96級) 從學士班到碩士班,我在東吳政治系一共待了七個寒暑。在這段時間裏,除了知識的汲取之外,更培養且發展了學術專長,甚至最後決定了人生的志向。回頭來看,在東吳打下的良好基礎,確實成為了決定人生的重要養分。 【看更多】 ★【文科生的逆襲】讓你看見 東吳中文系 ★【文科生的逆襲】讓你看見 東吳歷史系 ★【文科生的逆襲】讓你看見 東吳哲學系 ★【文科生的逆襲】讓你看見 東吳社工系 ★【文科生的逆襲】讓你看見 東吳社會系 ★【文科生的逆襲】讓你看見 東吳師培中心
大學校園 【文科生的逆襲】讓你看見 東吳社會系
持續在職場中發光發熱的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學長姐,利用短短百字分享自己就讀社會系的收穫,以及對於人生職涯的啟發和助益,讓你看見不一樣的社會系,展現文科生逆襲的氣魄。 ★看更多;【東吳大學】看見文科生的20種逆襲 逆襲1:蘇恆隆 ▌書林出版公司|出版經理(社會系70級) 東吳社會系的課程與訓練,讓我在畢業後的工作上、人際關係上、分析能力上,提供充足養分;雖然沒再繼續深造進修,但大學時期認真學習累積的成果,還是能持續自我成長,保有批判精神與應變能力。 逆襲2:沈育晉 ▌創意行銷公司|行銷經理(社會系107級) 十年後,有多少職業會消失呢?社會學訓練批判與解構的思維能力,洽洽是職場重要的軟實力。當面對未來的各種不確定性與快速變遷的社會環境,唯有利用批判性思維能力,才能幫助你無往不利。 逆襲3:陳炳宏 ▌資深網絡電信人|電信公司協理(社會碩專班108級) 讀社會學對我的影響不只在生涯方面,同時也在生活和生命方面。這是社會學迥異於其他學科的地方。事實上當我們學習完成進入社會之後,面對的不只是單純的生涯問題,同時也面對了生活和生命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社會學對我影響是深遠的,而且隨著時間和年齡的增長更形巨大。 如果我們更精細一點看和體會,會發現很多講究應用學科的源頭都在社會學,因此我們會變得更深入,視角和看法更特殊,更容易的擁有深度和高度。在工作生涯上更與人不同,在生活和生命上更容易體驗豐富。我因此非常感謝當時錄取我進研究所的各位老師。在東吳社會學系自由的學風下,讓我能夠展開嶄新的生命和收穫。 【看更多】 ★【文科生的逆襲】讓你看見 東吳中文系 ★【文科生的逆襲】讓你看見 東吳歷史系 ★【文科生的逆襲】讓你看見 東吳哲學系 ★【文科生的逆襲】讓你看見 東吳社工系 ★【文科生的逆襲】讓你看見 東吳政治系 ★【文科生的逆襲】讓你看見 東吳師培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