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考情

大學考情 【108術科】美術組2/16考試,留意媒材限制
108學年度術科美術組的考試於108年2月16日、17日登場,「大學問」(www.unews.com.tw)建議同學進考場前,留意一下試場注意事項和媒材使用限制,以避開不必要的扣分,減少遺憾,順利圓滿地完成考試。 在進考場前,趕快來看一下有哪些事情要注意,也請別忘了攜帶「准考證」和相關文具,提早出發做好準備。 108術科美術組考試日程表 考前一日(108/2/15)下午3時至5時開放考生看考場(教室內不開放)。考場位置查詢請參考:【108術科】1/14公布考場,快來查看。 考試注意事項 請考生留意試場規則,除准考證及應考文具外,請勿攜帶行動通訊裝置(如行動電話,穿戴式裝置、記憶設備等)進入試場。離開試場前,請務必交回試題卷、答案卷與墊紙。 考試時間包含紙張吹乾、噴膠時間,為響應環保及限塑政策,不提供塑膠袋隔離畫面,請考生務必於考試規定時間內將畫面吹乾,完成作答,以免影響自身權益。 畫板、吹風機由考區承辦學校提供,考生可自行攜帶充電式或電池式吹風機(考場不提供充電設備),但必須於考場規定吹風區使用;考生不得使用各種樣式的畫架、形板。 考生請於畫紙正面作畫(黏貼條碼為畫紙背面),並請勿汙損條碼。 媒材使用說明 各科考試媒材說明如下表,請考生留意。 ★資料來源:大學術科考試委員會聯合會
大學考情 【108個人申請】89系組甄選不看學測
108學年度個人申請將於108年3月19日開始報名,每位考生可以選填六個志願。今年的個人申請共有17校89個系組甄選總成績不採計學測,而以面試和審查資料或筆試為主,其中不乏台大與清大的數理相關學系,這對學測成績或許不盡理想的考生而言又多了一些錄取機會。 也就是說只要你的學測可以通過第一階段的學測檢定與篩選,縱使成績低空飛過,只要在第二階段指定項目中獲得好成績,仍有錄取機會。「大學問」(www.unews.com.tw)將這些學測成績占比為0的系組依照學群分類,列出招生人數和檢定標準整理如下,供考生選填志願時參考。 ★什麼是「甄選總成績」?請參考:【個人申請】高中生一定要懂的五個關鍵字 資訊學群20系組 *最新資料請以簡章公布為主。 工程學群17系組 *最新資料請以簡章公布為主。 數理化學群4系組 *最新資料請以簡章公布為主。 醫藥衛生學群7系組 *最新資料請以簡章公布為主。 生命科學學群4系組 *最新資料請以簡章公布為主。 生物資源學群1系組 *最新資料請以簡章公布為主。 建築與設計學群14系組 *最新資料請以簡章公布為主。 藝術學群9系組 *最新資料請以簡章公布為主。 社會與心理學群4系組 *最新資料請以簡章公布為主。 大眾傳播學群3系組 *最新資料請以簡章公布為主。 外語學群4系組 *最新資料請以簡章公布為主。 文史哲學群5系組 *最新資料請以簡章公布為主。 教育學群2系組 *最新資料請以簡章公布為主。 法政學群1系組 *最新資料請以簡章公布為主。 管理學群17系組 *最新資料請以簡章公布為主。 財經學群4系組 *最新資料請以簡章公布為主。 遊憩與運動學群6系組 *最新資料請以簡章公布為主。
大學考情 107新生註冊率掛零 81系所無人註冊
教育部已於「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台」上公布107學年度的各校新生註冊率,其中包括日間四年制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等有36校81系的註冊率掛零,該年無人註冊就讀。 「大學問」(www.unews.com.tw)將其整理列表如下,供考生參考。 【學士班】4系註冊率為0 107學年度的日間四年制學士班有3校4系註冊率為0,全數為私立科大。 【碩士班】24系註冊率為0 107學年度的日間碩士班有17校24系註冊率為0,包括7所公立大學、7所私立大學、1所公立科大,以及2所私立科大。 【博士班】53系註冊率為0 107學年度的日間博士班有21校53系註冊率為0,包括13所公立大學、6所私立大學,以及2所公立科大。 ★資料來源:「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台」
大學考情 【108術科】音樂組1/29考試,請提早入場
108學年度術科音樂組的考試於108年1月29日至2月1日舉行,「大學問」(www.unews.com.tw)建議同學進考場前,留意試場注意事項,避開不必要的扣分,減少遺憾,順利圓滿地完成考試。趕快來看一下有哪些事情要注意,也請別忘了攜帶「准考證」,提早出發做好準備。 108術科音樂組考試日程表 音樂組各科考試地點與時間查詢 音樂組詳細應考時間及地點已於108年1月14日公布,如下表,也可至下列網站查詢。各科考場因場地佈置與鋼琴調音緣故,不開放進入考場參觀。 【樂理、聽寫考試】: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音樂廳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禮堂、音樂學系。 【豎琴、古典吉他、理論作曲考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 【鋼琴主修、管樂、擊樂、鋼琴副修(以管、擊、理論作曲為主修者、未報考主修者)】: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 【弦樂、聲樂、傳統樂器、視唱、鋼琴副修(以弦、聲、傳統為主修者)】:臺北市立大學音樂學系。 108 年度大學音樂術科考試各項考試時間及地點配置表1 108 年度大學音樂術科考試各項考試時間及地點配置表2 108 年度大學音樂術科考試各項考試時間及地點配置表3 108 年度大學音樂術科考試各項考試時間及地點配置表4 考試注意事項 請勿攜帶手機等通訊用品進入試場。各項考試皆須依排定的考試日程應考,無法更改考試時段,請特別注意。 1月29日下午舉辦的聽寫暨樂理考試,分為國家音樂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禮堂及音樂系館等試場,請特別注意以免跑錯考場。考場將於13:30開放入場。14:00考試開始後,考場隨即關閉無法再入場,請考生提早到場預備。 考理論作曲主修、副修的考生皆須參加1月29日上午8:30於臺灣師大音樂學系舉行的筆試。 ★資料來源:大學術科考試委員會聯合會
大學考情 【108術科】體育組1/28考試,確認分組時間
108學年度術科體育組的考試於108年1月29日至30日在國立體育大學舉辦,「大學問」(www.unews.com.tw)建議同學進考場前,牢記分組報到時間與試場注意事項並備妥運動服裝,避開不必要的扣分,減少遺憾,順利圓滿地完成考試。 在進考場前,趕快來看一下有哪些事情要注意,也請別忘了攜帶「准考證」,提早出發做好準備。 108術科體育組考試日程表 今年共有4510人報考,分成91個組,請考生至國立體育大學官網,直接下載「考生分組表」和「各項考試時間分配表」,確認自己所屬的組別與各項考試的考試時間與集合時間。 各項考試地點如下: 1. 60公尺立姿快跑:國立體育大學田徑場室內跑道。 2. 20秒反覆側步:國立體育大學體育館。 3. 1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國立體育大學體育館。 4.立定連續三次跳:國立體育大學網球館。 5. 1600公尺跑走:國立體育大學田徑場。 考試注意事項 考試前請於規定時間至指定地點集合報到,並隨時攜帶准考證。應考時請將准考證交給監試人員,並大聲唱名。 各項考試時,現場除當組考生外,其餘考生請在指定休息區靜候。考生所屬小組正進行考試時,考生不得擅自離場。各項考試間隔期間,考生如須暫時離開,請向各組試務人員請假。 考試時須穿著運動服裝、運動鞋或赤腳,不得穿著牛仔褲、皮鞋、釘鞋(含除去鞋釘)或足球鞋。考試日期如因天候等不可抗拒因素之影響得以順延或變更場地,請聽從監試人員或服務人員引導。 考試時,禁止攜帶具有通訊、記憶等功能的電子工具進行側錄或其他有礙試場安寧、考試公平地各類器材、物品入場,違者一律取消考試資格。 ★資料來源:大學術科考試委員會聯合會、國立體育大學術科考試網站
大學考情 【108學測】1/25登場,小心避免扣分
108學年度的「學科能力測驗」於108年1月25日、26日舉辦,「大學問」(www.unews.com.tw)建議同學進考場前,也要留意一下試場注意事項和作答注意事項,以避開不必要的扣分,減少遺憾,順利圓滿地完成學測考試。 在出發進考場前,趕快來看一下有哪些事情要注意,也請別忘了攜帶「身分證」(或有照片之健保卡或護照或居留證或駕駛執照)正本和相關文具,「考試通知」雖非必備,但也請盡量攜帶以便找考場。 108學測日程表 試場注意事項 考場中有許多注意事項須遵守,違反者會依情節輕重扣減該科成績1級分或2級分,甚至該科全部成績,有些也會取消應試資格,還請考生們特別留意。 【考場嚴禁舞弊或飲食】 1.考場嚴禁作弊或頂替行為,違反者將會取消應考資格或扣減成績。 2.考試時禁止飲食、嚼食口香糖、抽菸等,違反者將依情節輕重扣減學測成績(1級分)或取消應試資格。如因生病等特殊原因迫切需要在考試中飲水或服用藥物時,須於考試前持相關證明報備同意。 【入場離場時間須遵守】 1.考生於預備鈴響時即可入場,但在考試開始20分鐘後即不得入場;入場後,應迅速對號就座;就座後未經監試人員許可不得離座;考試開始鈴響前,請勿翻閱試題本,也不能書寫、畫記、作答,違者將扣減學測成績(2級分)。 2.考生入場就座後,請先確認座位標示單上的姓名與應試號碼正確無誤,如有錯誤,請於考試開始鈴響前舉手請監試人員處理。若於作答鈴響後才發現坐錯位置,將依情況扣減學測成績(1~3級分)。 【不要將文具以外之物帶入考場】 1.書寫、擦拭、作圖(如圓規、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等考試必用文具以外的其他物品,特別是手機等行動裝置、穿戴式裝置(智慧手錶、手環等)或會發出聲響的手錶等,禁止放置在考場抽屜中、桌椅下、座位旁或隨身攜帶。請於入場時放置在試場前後的臨時置物區內,以免違反試場相關規定而扣減學測成績(2級分)。 2.考生攜帶入場(含臨時置物區)的行動電話、手錶及所有物品,若於考試時發出聲響或影響試場秩序,將依情節輕重扣減學測成績(1級分)。 作答注意事項 考試時,除了專心應試外,作答前,請先目視確認答案卷、答案卡的應試號碼是否正確無誤,並先檢查答案卷、答案卡是否有缺漏、污損或印刷不清,如有狀況請立即舉手請監試人員處理。若於考試開始20分鐘後發現錯誤,將扣減學測成績(1級分)。 另外,作答時也要留意下列事項,以免因輕忽這些小細節,違反了規定,反而影響考試成績。 【劃記答案卡時要小心】 1.請使用黑色2B軟心鉛筆畫記,並且要「粗」、「黑」、「清晰」,且須畫滿方格,不可畫記不全(如:畫半格、畫一點、畫一線等)或未依規定(如:打圈、打勾、超出格外、未擦拭乾淨、畫記太淡等)。 答案卡作答範本 2.更正時,請使用橡皮擦完全擦拭乾淨,不能用修正液或修正帶。擦拭時,請勿在橡皮擦上沾口水,以免答案卡受損。 3.請保持答案卡清潔,避免橡皮屑沾黏;注意不要塗改應試號碼及條碼,或在方格以外之任何地方作記號。也勿任意增減或污損答案卡邊緣的黑色條紋及黑點,或摺疊答案卡。 【寫答案卷時要留意】 1.請使用黑色墨水的筆(建議使用筆尖較粗約0.5mm~0.7mm之原子筆)來書寫答案,勿使用鉛筆。作答時力求字跡清晰及字體大小適中,以方便辨認。更正時,可以使用修正液或修正帶。 2.作答時需在作答區內書寫,並請標明題號,依題號順序作答。 3.請保持答案卷的清潔完整,不要污損、破壞或塗改應試號碼及條碼,也不能寫上考生姓名、應試號碼或與答案無關之文字或符號。
大學考情 高三生如何準備學測與升學
剛從高二升到高三的同學感受到最大的壓力,無非就是108年1月25日、26日的「學測」。此外,在這學年的考招制度又有一些調整,同學應先就制度面瞭解,再選擇目標,最後決定自己的讀書計畫: 第一階段(現在~108/1/25學測):厚植應試實力,瞄準目標校系 這個階段的重點在於「個人目標校系」、「瞭解考試制度」、「厚植應試實力」,詳如下: 1.探索並盡快決定自己的目標校系,可在IOH平台參考學長姐的就讀經驗分享。 •個人經驗開放平台 2.這學年考招制度最大的變化就是「學測必考五科改為選考,大學科系招生最多參採四科。」,所以同學應該先瞭解想就讀科系所採計的學科,志趣校系很明確的同學可重點準備。 •108學年度大學「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入學招生校系參採「學科能力測驗科目」之一覽表。 3.有了具體的目標與方向後,就可以制訂複習讀書計畫: 〔1〕依參採科目,決定各學科時間分配。 〔2〕各學科複習進度可先用「月目標」、「週目標」大致規劃,這樣就可以知道每天要複習的範圍。但要預留彈性時間應付變化(如:期考、模擬考),建議12月底前先就考試範圍完整複習,再於1月份統整並多做歷年考古題。 4.明年學測有部分考科的考試時間有調整,國寫增為 90 分鐘(原80分鐘)、社會考科與自然考科均增為 110 分鐘(原100分鐘)。 *同學應留意考試中的時間分配 第二階段(學測結束~第二學期開學日):優先準備繁星推薦與個人申請 這個階段的重點在於「繁星推薦入學」、「個人申請入學」的事先準備工作,因學測成績公告後,這兩個升學管道的時間都很緊迫,且可以選填的志願也不多,因此同學應在學測考完後先做準備。可參考資訊詳如下: 1.瞭解繁星推薦入學相關資訊,評估個人校內成績並參考近兩年的「第一類學群至第七類學群各校系錄取標準一覽表」。 •108繁星推薦 •各校系繁星推薦管道錄取標準歷年資料查詢 •107學年度大學繁星推薦入學招生第一類學群至第七類學群各校系錄取標準一覽表 •107學年度大學繁星推薦入學招生第八類學群各校系篩選標準一覽表(醫學系) 2.瞭解個人申請入學相關資訊,因至多只能選填6個志願,同學應依個人志趣先挑選適合的科系,待學測成績公告後,再進一步決定欲選填之志願。 •108個人申請 •各校系個人申請管道錄取標準歷年資料查詢 •107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招生各校系篩選標準一覽表 3.「做最好的準備,做最壞的打算」。最後,也是最難做到的一點,繼續準備指考。希望同學每天還是要保持念書的習慣,準備指考。原因有二: 〔1〕雖然在個人申請結束時,大半同學都可以順利錄取目標校系,但還是有同學因為種種因素而選擇繼續參加指考。 〔2〕指考的難度較之學測大有提升,如果同學在5月中才開始準備指考,可能很難有理想的成績。 第三階段(第二學期):選填錄取必讀的志願,並提早製作備審資料 往常在開學後第一週學測成績就出來了,同學應盡快結合上一階段所選擇的校系與自己的學測成績,決定自己在「繁星推薦入學」與「個人申請入學」兩個管道的志願校系。基於同學都想盡快上大學的心態,提供一些想法如下: 1.「繁星推薦入學」選志願最主要的原則是:錄取了就一定會去讀的校系。常見同學想要的科系沒有錄取,卻錄取了其他科系,在不想要考指考的情況下就會產生兩難的窘境。 2.「個人申請入學」比較重要的是:準備面試備審資料。雖然不確定第一階段的篩選是否可以通過,但仍建議同學先做好備審資料,並準備面試。 最後,還是要提醒同學,不論是否提早成為準大學新鮮人,都不應停下學習的腳步。高三下的課程對於要參加指考的同學非常重要,更是大學課程的基礎。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高三學生在讀書、學習、複習的規劃
大學考情 面對學測五選四,你該如何準備?
108年的學測,跟過去有所不同的就是考科不再是5科必考,而是考生可以自由選考,大學校系至多參採4科。因此,以過去多年擔任導師期間,結合觀察到學生準備學測歷程與最終結果的經驗,建議高三學在規劃108年學測複習進度時,可以掌握以下的3個重點: 1.瞭解自己目前各學科學習成果,分辨出有困難的學習科目,思考如何強化。 2.探索自己對大學學系興趣,決定選考科目。 3.根據前2項結果,規劃自己的複習進度與高三上新課程學習方向。 在時間資源有限的前提下,高三學生只有掌握自己過去學習狀況與成效,再考量未來生涯規劃,擬訂讀書計畫,才能更有效率的幫助自己在108學測爭取最好的表現。 分辨困難科目,思考強化之法 就分辨學習困難科目而言,分成兩種:一是過去很少花時間,並沒有專注上課、參與學習活動,也沒有認真完成作業,面對平時測驗或期中期末考試,也未認真準備,因而影響學習表現的科目;二是很努力於學習及測驗準備,但仍表現欠佳的科目。二者要有不同的讀書策略:前者需要安排進度規劃從高一課程開始重新學習,並利用各類學習評量檢核自己的學習成效。如表現差強人意,則要主動請教該學科教師或該學科表現好的同學,先說出自己的困難,再描述自己的學習思路,這樣老師或同學比較容易看出你/妳的學習盲點,給出具體可行的建議。 其次,針對已經很努力但表現仍不滿意的科目,就需要調整自己對該科目的學習思維,可以請教2~3位不同的老師及同學,從不同的方法中,找出適合你的方法。必須注意的是,不是照單全收某種方法,而是針對不同向度採取不同對策。以英文科為例,如果是因為單字量太少影響閱讀能力,需要的就是多背單字,再搭配文章閱讀,每次讀到剛背過的字,就再確認自己是否瞭解整句或段落文意,這樣就會發現自己閱讀文章越來越容易,問題也就解決了。在這個階段,唸書時,要善用預測及推理,先思考單元主題在該科目整體的橫向與縱向定位,閱讀的同時,要設想可能的結論與相關發展,這樣的整體感閱讀法,能更快掌握關鍵訊息、主旨與舉證細節,面對考題的任何變化,都能找到適當的對應概念,正確掌握題幹,精準回答。 儘早訂立生涯規劃,聚焦志願科系採計科目 108年學測因為可以自由選擇考科,因此,如果能儘早依照自己未來生涯規劃,選定聚焦於社會組或是自然組,就能大大減少準備的負擔。這值得同學們花時間與家長、導師、學校輔導室或瞭解妳/你的同學,討論自己的未來想像。大學是要選擇與就業相關專業,或是發展自己的才能傾向,往往是很令人掙扎的。做決定前,如看不清下一步,就看下兩步,人生是不停的選擇,大學念理科系,研究所一樣可以改念管理,而畢業後的生涯規劃,就能有2種不同的專業才能,更有利於未來就業,這也是可以考量的選擇。簡言之,面對學測或其他考試,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減少應試科目,絕對是能減輕自己負擔與壓力的選擇。 上課專注學習,課後把握時間複習 最後,關於高三學生的時間規劃,在瞭解自己強弱科目及考科後,接下來,就是重頭戲-複習時間規劃。因為國文、英文兩科命題範圍涵蓋高三上第五冊的內容,因此,這兩科在上課時,必須仔細聽取老師對文本內容與文章結構的解析,這絕對能幫助同學們有效的複習。而其他多數科目高三上的課程內容,在進入大學後,仍是很重要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因此上課專心聽講並且思考,可以大幅度減少課後複習的時間,也才能盡量空出時間複習高一、高二學測考試範圍,並兼顧高三上課業成績。簡言之,上課專注學習,課後把握時間複習,才是最有效率的學習方法。 針對課後複習時間,有以下建議,而同學們應視自己個別狀況調整:將每週一~五晚間6:00~10:00視為一個時段,週末假日分為早、午、晚三個時段,這樣就有11個時段,每個時段有4~5小時可以分配。這4~5小時,最多讀3個不同科目,因為每換一個科目,進入完全專注的狀態,都需要一點時間。但同一個科目,高度專注時間不容易持久,因此也不宜太多或太少科目,特別是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進入專注狀態的困難科目。 每週定要有進度,也不忘戶外活動減壓 在此建議同學們,每天固定時間準備英文、數學各1.5小時,之後1~2小時,念另一個科目。無論怎麼安排,每個科目,每週都一定要有適當進度,如自然組的同學,週一到週日晚間除了英、數外,一天地科、一天生物、二天物理、二天化學、一天國文。週六白天,用不同教材針對弱科加強如複習卷或是前幾學期的期中期末考卷。而週日白天先不排進度,用來補足可能因為各種原因而落後的進度,減少自己的焦慮與壓力。或是利用其中一個時段到戶外走走、打球、與家人或同學見面,適度讓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考試以外的活動,這能有充電的效果,讓回到書桌前的妳/你讀書更有效率。 學測重整體基本能力與跨單元整合,螺旋式複習增加熟悉度 學測重整體基本能力,也兼及跨單元整合,因此,每個科目如果不能充分精熟學習,至少,也不能4冊中有3冊很熟,但有1冊完全沒時間準備,這樣會讓你的觀念不完整,增加誤解機會。因此,在時間規劃上,從9月開始一路到1月,要安排螺旋式複習,每個科目都至少要念2次,如此才會累積對該科目的熟習度。建議同學在12月底前,將全部範圍先唸過1~2次,再利用最後一個月,總複習並針對重點強化,才能夠有機會突破盲點,爭取好成績。最後,提醒同學適當睡眠真的非常重要,否則精神不濟,專注力不佳,就算念3個小時,也不見得比專注1小時有效率。再則,可善用黃金睡眠時間-每天晚間10點~凌晨2點,是身體深度修復的時段。很多同學是唸到1點睡到第二天早上6點,但這5小時的恢復力,其實不如10點~3點。同學或可試試這樣的作息,凌晨4點~6點,正是安靜的時刻,這個時段非常的容易專注,不會被打攪,但如果試了之後,無法習慣,就不必勉強打斷自己原本的節奏。 只要同學能妥善規劃學習目標與時間,掌握自己學習複習效能,順利依照進度完成,一定能考得理想成績。預祝各位金榜題名!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108年學測 高三學生學習、複習規劃建議
大學考情 【108術科】1/14公布考場,快來查看
大學術科考試委員會於108年1月14日公布108學年度術科考試音樂組、美術組、體育組等各組別的試場分配,考生可至大學術科考試委員會網站(http://www.cape.edu.tw/)進入左側的「考試資訊專區」,即可用身分證字號和出生年月日、或准考證號碼查詢試場。也可利用語音查詢電話02-23643677,查詢自己應試的考場所在。 今年術科考試各組考試,將分別於108年1月28日至2月17日間舉行,共有9490人報考。「大學問」(www.unews.com.tw)將術科各組的應試地點整理如下,請各組考生提早查看考場位置與交通狀況。 音樂組考場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1段162號。電話02-77343013。 考試項目:樂理、聽寫考試、豎琴、古典吉他、理論作曲。 【2.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2段134號。電話02-27321104 轉 63373。 考試項目:鋼琴主修、管樂、擊樂、鋼琴副修(以管、擊、理論作曲為主修者、未報考主修者)。 【3.臺北市立大學音樂學系(博愛校區)】: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1號。電話02-23113040 轉 6135。 考試項目:弦樂、聲樂、傳統樂器、視唱、鋼琴副修(以弦、聲、傳統為主修者)。 【4.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國家音樂廳)】: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1號 考試項目:樂理、聽寫考試。 美術組考場 【1.北一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 162 號。電話02-77343093。 准考證號碼:32100101至32103911 【2.北二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臺北市汀州路 4段 88 號。電話02-77343093。 准考證號碼:32104001至32105720 【3.中區: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進德校區)】:彰化市進德路 1 號。電話04-7232105 轉 5631。 准考證號碼:32205801至32207307 【4.南區: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和平校區)】:高雄市苓雅區和平一路116號。電話07-7172930轉1101。 准考證號碼:32307401至32309329 體育組考場 【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龜山區文化一路250號。電話03-3283201轉5012(考試前)、5012、5001(考試期間)。
大學考情 【108學測】1/11公布試場,搶先看
★★最新的109學測(109/1/17-1/18考試) 考場已於109年1月3日公布囉,請參考: 【109學測】試場1/3公布,快查看 ===下為去年(108年)的文章,最新的109年學測(109/1/17-1/18考試)試場分配表請見上方連結=== 108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將於108年1月25日登場,大考中心於1月11日起公布試場分配,考生可至大考中心網站(http://www.ceec.edu.tw/)進入「108學測試務專區」,點選「試場查詢」。即可利用考生身分證、生日或應試號碼查詢。 也可直接查閱下列全臺31個考區的分區位置與應試號碼配置一覽表,找到自己的試場位置。或者利用電話語音02-23643677查詢自己應試的試場所在。 請考生在考前一天(1/24)的下午 2 時至 4 時先行查看考場位置與交通狀況,若有任何問題,請與該考(分)區連絡或與大考中心 02-23661416 轉 608 洽詢。 108學測試場分配表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108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 試場分配表1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108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 試場分配表2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108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 試場分配表3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108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 試場分配表4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108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 試場分配表5 ★資料來源: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大學考情 高中生選志願的八大建議
「老師,我這個分數可以上哪裡?」、「老師,這所學校好不好?」、「老師,我爸說念那個將來沒飯吃。」、「老師,電子和電機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每年從一月到七月,隨著學測到指考的步步接近,輔導室就會湧進一波波的高三生,一臉無助與滿懷忐忑,希望老師可以幫助他們做出自己不會後悔的大學志願選擇。 每年在高一第一堂生涯規劃課時,我都喜歡問學生一個問題:人生可不可以後悔?這一群剛從會考解脫的高一生,一半僵著沒反應,另一半堅毅的搖著頭。為什麼會後悔?怎麼可以後悔?他們心裡一定這樣疑惑著。但如果要做出一個好的決定,經驗值與資料蒐集的功夫必不可少。只是在臺灣的教育制度下,高中生的體驗是很受限的,念了十幾年的書,幼稚園、國小靠爸媽決定,國中靠升學率選擇,高中則是由分數決定學校,那到了大學呢?面對兩千多個科系又該要如何選擇?這就好比進入自助餐廳,面對五花八門的各國料理與佳餚,只吃過蛋炒飯和陽春麵的你,被要求選擇一種吃到飽,又不能試吃,那到底怎樣才是最適合自己的?什麼又是判斷基準呢? 一、學校排名與校譽 首先,學校排名或校譽仍是一般高中生採取最省心的標準,從臺政清交成到中字輩學校,全國考生都有共識。雖然這也是公認死得最慘,最容易後悔的選填志願方式,但「落點分析」這四個字,仍每每在大考後席捲全臺。學生通常問老師:這學校好不好?其實也就是在問:大家心目中認為這學校如何?只要照著社會期待的分數排行榜填下來,分數最不會浪費;只不過這所學校的好壞和你的認知能否相符,能否與個人興趣或專長適配,那就是絕對需要進一步澄清的細節。 二、興趣考量與性向優勢 清楚自己所喜歡的學生是幸運但少數的,這類的學生早早設定目標,在學習過程中累積經驗,然後一步步往目標接近,這從個人申請的備審資料便可一覽無遺。而其他絕大部分的學生,即使無法準確命中自己的一生所愛,但多半18歲的孩子都可以用刪去法,排除部分自己比較不喜歡或自認不適合的科系,知道自己不要什麼和知道自己要什麼一樣重要,配合高中學業的表現,再輔以興趣測驗及生活體驗,就可以大幅縮小選擇範圍;不過興趣是會改變的,認識自己要付出時間的成本與嘗試的代價,高中生的眼界受限於年紀和經驗,選擇自然有限,變心的機率當然也高。因此無論在高中或是進入大學,甚至職場,我都鼓勵學生多去嘗試,營隊也好,社團也好,甚至休閒活動都好,碰撞越多也越可以看到自己的全貌。 在臺灣高中教育比較傾向全才教育,從學科到術科,從國英數到體育美術,分數越高的越有機會優先選擇,所以在成績單上有明顯優勢的學生就會往相對應的科系領域接近:數學好的會嘗試理工,語文優勢的會往法商找出路。除此之外,其他像是溝通、人際互動、同理、問題解決等等這些考試考不出來的能力,也應以同等重要性看待。一個在熱音社奮力嘶吼、搖滾魂上身的大男孩,在服務學習課程時,變成把稀飯一口口吹涼才送進安養院老爺爺口中的小天使,當他靦腆地來找我,表示自己成績不夠上醫學系,但很想試試看護理科系時,我都為他未來服務的病患感到慶幸。 熱門校系通常反映就業市場之需求,成為學生競相就讀的目標。(陳秉宏/攝) 三、熱門科系與對科系的新認識 曾經在課堂中讓學生各自寫下九個他們認為臺灣的熱門科系,然後以賓果的遊戲方式進行,有共同的答案就可以得分,連成三線就賓果,每每都玩得很熱烈,因為大家寫的科系都差不多,所以很容易賓果!在選填志願時,分數最高的好像不填醫學系就白考了這個分數!棄法律填中文的更會被師長關心到底問題出在哪裡?熱門對18歲的孩子來說是很難抵抗的,所以即使對自己的興趣性向均有認識的學生,都難逃熱門科系的引誘。 高中會不定期邀請各大學科系來校舉辦科系介紹講座,從經驗而論,最受歡迎的講座不是平鋪直敘的介紹系所與課程、獎學金什麼的,而是從生活、從實際的角度帶入專業。曾有一次本校邀請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系主任來校進行講座,系主任帶著學生深入淺出地看看生活裡與宇宙間的物理現象,以及目前物理界的研究方向,許多學生聽完之後很驚訝地跟我分享:原來這才是物理!跟課本上講的都不一樣,也更堅定想要往物理發展的信念。 四、從課程到專業核心價值 讓學生看看各科系的課程地圖是最起碼的科系認識,至少知道未來四年所學的課程名稱,還可以顧名思義一下。所以各大學提供課程資訊當然有助於吸引到真正對該領域有興趣的學生。而這部分有必要再更進一步細緻化的原因,是從現實環境中發現,有相近特質的人絕對會因不同的興趣而選擇迥異的道路,興趣相投的團體也需要因應每個人的特質及能力而各司其職,所以喜歡這些課程不一定適合這個領域。因此大學端如能更進一步具體呈現自己科系的核心價值與專業應用所在,自然會引導高中生對此有更深入的澄清需求。 五、轉輔系的機會 選校還是選系永遠是大哉問。一般而言是對科系選擇較不確定,或是掛在名校尾的學生會有這樣的掙扎,是選學院科系多的讓自己可以繼續探索嘗試?還是擇一專業從一而終?但如果唸了真的不喜歡該怎麼解套?學校的轉輔系政策這時就會變成決定的關鍵。一個完整的綜合型大學的確可以有更多探索的機會;而如果心儀的科系差一步未達,校內轉系的機率至少也高過轉學考。各大學轉輔系的大門都越開越寬,的確也影響了高中生對大學的選擇。 六、家庭與便利性因素 家長是哪個學校畢業的、家族是從事什麼工作的、周遭親朋好友的經驗值、經濟條件的限制、甚至性別刻板印象都有可能是影響科系選擇的家庭影響因素。這一部分通常最難撼動,多半孩子在此環境下也會潛移默化自然地被影響,即使一方略有微詞,雙方仍可以踩在一平衡點上;但如果真的雙方立場不一,我只能說我還沒遇過存心想要整孩子的父母,所有的選擇都是交互作用的結果,一方面我會肯定家長的用心良苦,另一方面也會鼓勵孩子勇敢表達自己為何有所堅持,人生是誰的,誰就要負責。 住臺灣的學生方便習慣了,交通時間超過一小時的叫太遠,臺北的學生較多不喜歡出外縣市,對於住校或外宿,也還是有經費或安全的考量。此外大學生活還要考慮早八趕不趕得到、打工機會多寡、社交活動和各式講座的舉辦頻率、參加的方便性等等,所以捷運能到的地方最受歡迎,基本上跟房價的概念頗為一致。 七、未來出路與選擇多樣性 經濟情況越不好,學生就越擔心畢業後的就業市場,熱門科系通常就是就業市場的反映連結。專業性高的工作一向都吃香,而這幾年新興的證照制、有公家保障工作的相對應科系也變得炙手可熱。只是大學並不是職業訓練所,要出社會跟別人比拚,不能只靠大學那一張學歷證明。要磨亮自己最利的劍,把自己的特質與能力提升到專業,自然有你不可取代的一席之地,似乎這才是因應未來多變世界的生存之道。 此外,像是交換學生、各類學程、聯合修課等制度,對初出牢籠的高中生來說是很具吸引力的,畢竟多方嘗試才能知道自己能力到底在哪裡。不過這類的資訊似乎對高中生來說都不夠透明,一般都是口耳相傳,所以就會變成少數知道相關資訊的學生就可以掌握機會。有些學生會對這類訊息錯失而感到扼腕不已甚至抱怨不公,但蒐集資訊也是一種能力,畢竟世界本來就不是公平的。 八、同儕選擇與學長姐經驗 從眾行為帶來安全感,這也適用於高中生選擇大學的時候。面對一無所知的大學生活,高中生很多會習慣求教他人,同學蒐集到的資料也好、學長姐的經驗分享也罷,都是重要參考依據。透過詢問來了解選擇不是不好,但會問問題也要會懂得檢視答案,曾經有一次兩位念同所大學同一科系的校友一前一後回來看我,一位對於系上彈性的課程安排激賞不已,認為可以量身訂製自己的課表非常充實;另一個對於這樣的彈性政策完全嗤之以鼻,覺得在未具備足夠專業知識之前,學校應多一點引導和先備知識的提供,這兩位學長姐經驗如果分別單一傳遞給學弟妹,影響就變得很絕對。所以多問不如實察,追根究柢還是要夠了解自己,才能有所判斷知所取捨。 看過十幾屆學生來去,學生教會我很多事,其中一件我最有把握的,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它不是一句安慰人的口號,而是每個人都可以挖掘到的寶藏。人生可不可以後悔?面對一連串的選擇,從來都沒有最好,失敗經驗的價值就在於從中發現錯誤所在,跌倒後爬起,避免在未來犯同樣的錯誤。同時也因著越來越多的人生經歷堆疊,讓你看到自己更多的可能。只要這些選擇都是有意識的思考結果,何來後悔之有?人生不怕選擇,怕的是從不選擇,祝福所有的莘莘學子。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評鑑雙月刊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高中輔導老師看學生選擇大學的考量因素──政大附中觀點
大學考情 【108學測】考科五選四,全考還是選考好?
108學年度起學測由5科必考改為5科選考,大學校系在繁星推薦與個人申請管道使用學測成績做為檢定、篩選倍率及採計,合計最多只能使用學測4個科目,且不能再使用5科「總級分」,但可在所選之4科中另訂「科目組合級分和」。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已在網站公布「108學年度繁星推薦及個人申請招生參採之學測科目」。 選擇考科先了解校系採計 既然108年開始可自由選擇考科,高三生就得思量個人要考幾科。依據過去指考選考的經驗,估計大多數考生可能不會輕言放棄,所以學測報名時可以較多的考科數來增加選擇的機會;但在準備應試的策略上,可能會籌劃要用力準備某幾科,放鬆準備另些考科。 與其費盡心思模擬選考的心態,不如回歸學生選考策略的來源,多取決於自我渴望的校系採計了哪些考科組合。108學年度參加個人申請招生的1,963個系組中,最多使用3科組合,其次為4科;採計國文、英文最多,選採數學的也不少,其次是自然科、社會科。 18學群重視哪些考科 每個校系參採的考科組合各不相同,但同一學群的考科組合多有相似集群的現象。107年9月選才電子報《108申請入學學測考科組合分布圖-以十八學群分類》,即分析各學群參採的考科組合。本文進一步列出十八學群中選考考科可填之系數,並附上所屬學類供閱覽;主要目的是希望高三生從生涯輔導的觀點,先從興趣量表或生涯探索中找到有興趣的學群,而後從這些學群中分析與規劃對自己有利的考科組合。 以資訊學群為例,在所屬203系組中,考生如選考「國英數自」,可填報資訊學群81%的系組數,若放棄自然科,選考「國英數」,則縮減到54%;放棄數學,選考「國英自」,可選的只剩10%;看來資訊學群重視國英數三科,但加考自然科對考生選擇資訊相關系組機會更多。與資訊學群相同狀況的有工程、數理化、醫藥衛生、生命科學、生物資源等學群;不過醫藥、生科、生資重視自然的比例高於數學。地球與環境學群內含有大氣、環境、地理等學類,「國英數自」與「國英數社」都是重視的考科組合。 文理兼具的學群,如建築設計、社會心理等學群,「國英數社」與「國英數自」是旗鼓相當的考科組合,對這些學群有興趣的考生,在選考時就得細看各系的簡章分則以為區辨。文科傾向的大眾傳播、文史哲、外語、教育、法政、遊憩等學群,特別重視「國英社」,加考數學更為有利。管理與財經學群強調「國英數」,加考社會更加完備。 每個人的能力、興趣與重視觀點各有不同,以上純從集群觀點來分析,僅能當作一般性的參考;在此鼓勵同學多與師長和同學討論,搜尋大學校系介紹與親身體驗,再做選考的最後決定。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我在學測應全考或選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