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考情

大學考情 【112離島.原住民】醫事公費生2/23-3/8報名 上傳資料
離島地區和偏鄉的同學以及原住民生請留意,112年「醫事公費生」於112年2月23日上午9點起開始報名,至3月8日下午5點截止,同學可至高雄醫學大學招生入學資訊網,點選左下方的「醫事人員養成計畫招生--學士班」的「網路報名」,即可開始報名並上傳審查資料,免繳報名費。報名期間系統24小時開放,逾期則不受理。 報名時,請留意校系招生的籍屬規定,考生每人最多填寫8個志願。 ★什麼是「醫事公費生」?請參考:3分鐘看懂離島&原住民醫事公費生 上傳以10MB為限 需上傳的審查資料包括:身分籍屬的證明文件、學測成績單、自傳以及其他表現成果等資料,若是報考國防醫學院校系還須上傳體檢報告及查核同意書。審查資料請分項上傳,總資料大小以10MB為限。 審查資料上傳期間為112年2月23日上午9點起至3月8日下午5點。上傳資料若遇任何問題,可於上班時間電洽07-3234133或07-3121101轉2109。 確認送件後不可修改 審查資料於上傳期間或未點選「確認送件」前,皆可修改後重複上傳。 確認資料無誤後請點選「合併檔案」檢視,確定無誤後,點選「確認送件」後才算完成報名。若已點選「確認送件」,或上傳資料時間截止後,則不能再修改,還請考生留意。
大學考情 【112術科】2/24寄成績單,複查3/2截止
112學年度的術科考試成績將於112年2月24日公布並寄發成績單,無論是集體報名(由報名單位轉發考生)或個別報名(寄至考生通訊地址),都請考生留意信件收取。 如果沒收到成績單怎麼辦?還有哪些查詢分數的方法?或者對分數有疑慮想申請成績複查,該怎麼做呢?請看「大學問」(www.unews.com.tw)的說明。 想搶先查分,怎麼做? 在還沒收到成績單以前,也可用電話語音或上網方式查詢成績。另外,考生在報名資料上若有填寫行動電話號碼,大學術科考試委員會也會在成績通知單寄發當日,發送簡訊通知考生成績。 【電話語音查分】:112年2月24日上午9時起,可以電話語音02-23643677查詢成績。 【網站查分】:112年2月24日上午9時起,可至大學術科考試委員會網站,點選「報名暨查詢」即可進入「112年大學術科考試試務專區」,進入「考生專區」即可查詢。 沒收到成績單,怎麼辦? 考生若遲至3月2日尚未收到成績單,請洽詢寄發情形並在期限內申請補發,逾期不受理。 【申請期限】:112年3月2日截止。 【申請方式】:集體報名的考生,請洽代辦報名的單位;個別報名的考生,請以電話02-23661416轉608,向大學術科考試委員會試務行政組查詢寄發情形或申請補發。 想要複查成績,怎麼做? 如果對考試成績有疑慮,可以向大學術科考試委員會申請成績複查,逾期不受理。 【申請時間】:112年2月24日至3月2日。 【申請方式】:請考生至上述「112年大學術科考試試務專區」,進入「考生專區」申請成績複查,勾選所查組別與項目,並填寫申請複查的相關資料。 【繳費方式】:複查費50元。上網登錄申請複查相關資料後,請持系統系統自動產生的「繳款帳號」繳費,方式有二: 1.至銀行臨櫃繳費,或至其他金融機構辦理跨行匯款轉帳:繳費期限至112年3月2日下午3時30分截止。 2.使用信用卡線上繳費,或以自動櫃員機(ATM)或網路ATM辦理轉帳繳費:繳費期限至112年3月2日夜間11時59分截止。 【通知方式】:複查結果通知書將於3月10日起寄發,考生也可至「112年大學術科考試試務專區」,進入「考生專區」,查看複查結果。 【注意事項】 1.繳費後請將收據妥善留存,以備查驗。 2.若未於繳費期間內完成繳費的話,視同申請手續未完成,且逾期不再受理補繳。 3.申請複查的組別與項目,一經登錄完成確認後,即不得再更改。 4.申請複查時不得要求查看或影印。
大學考情 【112學測】2/23放榜,搶先查分這樣做
112學年度的學測考試將於112年2月23日公布成績供考生查詢,並於當日寄出成績單,無論是集體報名(由報名單位轉發考生)或個別報名(寄至考生通訊地址),都請考生留意信件收取。 如果沒收到成績單怎麼辦?還有哪些查詢分數的方法?或者對分數有疑問想申請成績複查,該怎麼做呢?「大學問」(www.unews.com.tw)告訴你。 網站/語音搶先查分 在還沒收到成績單以前,可以用電話語音或上網方式查詢成績。另外,考生在報名資料上若有填寫行動電話號碼,大考中心也會在成績公布當日,發送簡訊通知考生成績。 【電話語音查分】:112年2月23日上午9時起至8月31日止,可以電話02-23643677語音查詢成績。 【網站查分】:112年2月23日上午9時起至8月31日止,請至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網站,進入「學科能力測驗--試務專區」,點選「成績查詢」即可查詢。(大考中心當天會以簡易版的網路查詢成績頁面呈現,輸入「應試號碼」與「身分證號」或「居留證號」即可查詢成績。) 沒收到成績單,怎麼辦? 考生若遲遲未收到成績單,可洽詢寄發情形並盡快於期限前申請補發,逾期不受理喔。 【申請時間】:112年2月24日起至3月2日。 【申請方式】:集體報名的考生,請洽代辦報名的單位;個別報名的考生,請以電話02-23661416轉608,查詢寄發情形或申請補發。 想要複查成績,怎麼做? 如果對考試成績有疑問,可以向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申請成績複查。 【申請時間】:112年2月23日至3月2日。 【申請方式】:請至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網站,進入「學科能力測驗--試務專區」,點選「考生專區」,使用申請成績複查的功能,登錄相關資料。 【繳費方式】:每科50元。上網登錄申請複查相關資料後,請持系統印出的「成績複查網路申請表」繳費,方式有二: 1.華南銀行臨櫃繳費,或至其他金融機構辦理跨行匯款:繳費期限至3月2日下午3時30分截止。 2.使用自動櫃員機(ATM)或網路 ATM 辦理轉帳繳費:繳費期限至3月2日夜間12時截止。 【結果通知】:複查結果通知書將於3月10日寄發,可用電話語音(02-23643677)查詢,也可在「考生專區」,點選「成績複查結果查詢」,查詢期限至4月10日止。 【注意事項】 1.繳費後請將收據妥善留存,以備查驗。 2.若未於繳費期間內完成繳費的話,視同申請手續未完成,且逾期不再受理補繳。 3.申請複查的科目與題號,一經登錄完成確認後,即不能再更改。 4.申請複查時不能要求查看或影印答案卷。
大學考情 【112學測】精選7大「學測落點」懶人包
網路上學測免費落點分析工具很多,各家落點分析結果不一、各有特色,「大學問」(www.unews.com.tw)幫同學精選出7項免費的112學年度學測落點分析工具,包括線上落點、App落點,同學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工具,不管「個人申請」、「繁星推薦」、「四技申請」等入學管道,都能透過落點分析,找出自己最有機會上榜的理想科系。 除了落點工具外,建議考生多參考大考中心2月23日公布的112學測「2至4科不同科目組合級分人數百分比累計表」,了解自己的級分落在哪個區間,選填志願時多洽詢師長的意見,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請參考:【112學測】簡單3步驟,自己落點 學測落點工具一覽表 查榜服務:交叉查榜www.com.tw 學測落點分析包括個人申請、繁星推薦和四技申請。今年新增Line機器人做落點分析,只要將官方帳帳號加入Line好友,即可使用。但是Line機器人的落點分析在輸入成績後必須自己輸入校系來查詢,查看近三年的篩選標準,不像電腦版可列出校系清單。(影片介紹:Line機器人使用方式) 【步驟】:輸入學測成績、英聽成績、APCS檢測成績=>勾選學群=>選擇學校=>分析結果。 【分析結果】:會依錄取機率分為兩大類(有機會通過、不確定通過),另外列出學測、英聽、APCS檢定未通過的校系。 【特色】 1.將學測成績換算出去年的學測級分,並列出科目組合總級分。 2.分析結果可以再依大學、學群、採計科目等做進一步篩選。 3.各系列出近三年篩選標準和動態落點、「動態落點」可顯示關注人次的平均成績,以及熱門程度。 ★交叉查榜www.com.tw:落點分析由此去、Line落點分析機器人 大學服務:中華大學升大學職涯型學測落點分析 提供學測成績落點分析,但不包括術科。無須加入會員,為中華大學所提供。今年新增落點分析機器人LineBot,只要加入中華大學Line官方帳號即可使用。 【步驟】:輸入畢業後的期望薪資(可不填)=>輸入學測成績、英聽成績=>選擇學群=>選擇地區=>選擇公立或私立學校=>分析結果。 【分析結果】:會列出校系去年通過篩選倍率的最低級分,考生成績若低於此最低級分(即未達標)則以紅字標示。 【特色】 1.著重科系未來的出路與薪資,提供各學系的畢業生平均薪資,並由高至低排序,點選薪資可進入104就業地圖。 2.點選校系名可直接進入校系官網。 ★中華大學升大學職涯型落點分析:落點分析由此去、LineBot落點分析機器人 職涯探索1:104落點分析 104人力銀行的「落點分析」結合興趣類型,提供個人申請的校系落點。 【步驟】:輸入學測成績、英聽、APCS成績、興趣類型=>分析結果。 【分析結果】:會列出所有適合的校系,加入會員才能以公私立或地區、學群等更多條件進行篩選。 【特色】 1.各學系列出競逐風險(特殊、極高、高、適中、低),並有預估今年篩選倍率的最低分數。會員可以依有無口試、筆試等條件和競逐風險做進一步的校系篩選。 2.提供各校第二階段甄試的日程。可勾選喜愛的校系列入志願清單。 3.結合104人力銀行的升學就業地圖,了解薪資行情及證照技能等資訊,讓考生掌握自己未來職涯發展的優劣勢。 ★104落點分析:落點分析由此去 職涯探索2:1111落點分析 1111的學測落點分析包括個人申請、繁星推薦、四技申請。 【步驟】:輸入APCS檢測成績、學測成績、英聽成績=>選擇通過機會類型=>分析結果(登入會員才能看完整分析結果)。 【分析結果】:登入後,會依所選之通過機會類型(安全穩固、保守選填、最適落點、嘗試進攻、夢幻校系)分列校系。 【特色】 1.提供二階面試日期與去年篩選最低級分。 2.分析結果可再依公私立、地區、學校、學群、註冊率等作進一步篩選。 3.可勾選喜愛的校系列入志願清單排序、下載排序結果、看面試考古題、職涯方向測驗等。 4.結合1111人力銀行的資源,除了有校系簡介與升學藍圖外,亦提供未來就業與生涯職務發展,還有工讀機會,供考生作為選系的參考。 ★1111落點分析:落點分析由此去 升學輔導1:甄戰學習顧問落點系統 學測落點分析包括個人申請、四技申請。 【步驟】:輸入學測成績、英聽成績、APCS檢測成績=>選擇學群與地區學校=>分析結果。 【分析結果】:包含新增落點校系、最佳落點校系、夢幻落點校系、術科落點校系,還有未達標準校系。 【特色】 1.加入會員可勾選喜愛的校系加入追蹤。 2.以星等表示校系通過機會,同時提供二階日期、招生名額、簡章查詢,以及包括超篩、熱度、瀏覽者等詳細數據等資訊。 ★甄戰學習顧問落點系統:落點分析由此去 升學輔導2:樂學網 樂學網提供的學測落點分析,以個人申請為主。 【步驟】:輸入學測成績、英聽成績、APCS檢測成績=>選擇學群=>選擇地區與公私立=>選擇學校=>分析結果。 【分析結果】:會依所選學群分列校系,並依錄取機率由低到高排列。 【特色】 1.列出學測優勢科目組合排名,並換算成去年的級分。 2.各學系列出通過率(夢幻區、正常區、保守區),展開分析後,可以看到過去的科目篩選倍率。 3.提供各校第二階段甄試的日程。可勾選喜愛的校系列入志願清單。 4.結合104人力銀行的升學就業地圖,提供薪資行情及證照技能等資訊,以及未來職涯發展的優劣勢。 5.付費升級VIP即可計算差分,並有最愛校系的撞期提醒。 ★樂學網:落點分析由此去 手機APP:大學生甘單APP 學測落點分析包括個人申請、繁星推薦、四技申請。 【步驟】:下載app軟體=>選擇登入方式(facebook、google、yahoo)=>輸入學測成績、英聽成績和APCS檢測成績=>分析結果。 【分析結果】:會依錄取機率分為七大類(保證區、安全區、標準區、挑戰區、危險區、渺茫區、淘汰區)。 【特色】 1.分析結果可再依招生規則、地區、公私立、學群、特殊科系等作進一步篩選。 2.點選校系可見校系分則簡章、歷年錄取標準與戰友分析。 3.可將喜愛的校系列入志願追蹤。 4.提供Dcard、PTT上的校系討論、和104人力銀行的升學就業地圖 ★大學生甘單APP:Android下載、iOS下載
大學考情 2023高中生最愛 百大熱門科系排行榜出爐
★2024熱門科系最新排行已出爐,請參考:2024高中生最愛 百大熱門科系排行榜出爐 大學問網站(www.unews.com.tw)根據2022/9/1~2023/1/31來自180萬人不重複使用者、1,082萬筆瀏覽數,從全國2,849個科系中排行出點閱率最高的校系,發現今年最受高中生和師長們關注的百大熱門科系當中,4系來自軍警校院、18系來自科技大學、78系為普通大學的科系。 百大熱門科系,前10名當中,第1名、第2名仍為長年常據排行榜的中正犯罪防治學系以及政大傳院不分系,當中唯二來自科大的科系、第4名和第7名的嘉南藥學和長庚科大護理都為國考科系。 從「2023高中生最愛 百大熱門科系排行榜」中,發現今年高中最關注的熱門科系有4大趨勢,在學測放榜前,提供給考生和家長作為選填志願的參考。 趨勢1 值得關注的大學:臺師大、國防醫、長庚科大 百大熱門科系入榜最多的大學,第一名為臺大8系、第二名為成大及臺藝大7系。南北兩大頂尖大學為全國科系最齊全的大學,熱門科系入榜最多並不意外;並列第二名臺藝大所屬系所多半為最熱門的大傳、建築與設計學群。 入榜5系擠入熱門大學第4名的臺師大卻是最特別的。入榜的科系分屬不同學群,這些科系在其所屬學群不算最亮眼,但在專門領域卻是領頭羊,例如教育心理輔導、體育和設計等等。因為師資培育法上路,臺師大過去二十年來,面臨師培系所轉型的壓力,如今看來已經穩健走出新格局。 其他值得關注的學校,還有國防醫學院,有著軍職公費和未來退役後國考雙重保障,全校5系共有醫學系和藥學系2系進入百大實屬不易。再來則是長庚科大,在私立科大中唯一有2系入榜,包括護理系和化妝品應用系,其以培養醫護人才見長,加上母集團台塑近年來發展生醫、醫美保養等產業,化妝品應用的就業出路受人矚目。 趨勢2 值得關注的學群:醫藥衛生、建築與設計、社會心理、大傳 大學18群當中,入榜最多科系的學群,分別為建築與設計18系、醫藥衛生17系、社會與心理13系及大眾傳播11系。 建築與設計學群,舉凡建築、室內設計、服裝、多媒體設計皆涵蓋其中,但其專門領域發展多元。 今年入榜成長最多的為醫藥衛生學群,主要為科大系統的國考科系,包括護理、藥學、物理治療等科系也都在其中,原因在於國考科系無論選擇普通大學或科技大學,最終就業的保障為通過國家證照考試,加上四技申請國考科系名額較多,基於就業保障,很多學測成績中等的同學,選擇科大相關科系報考。 至於,社會心理和大傳為近年高中生最愛的兩大學群,前者為許多青少年對於自我探索有高度興趣,因此心理相關科系,向來是近年熱門關注科系焦點。大眾傳播學群則是網路社群媒體興起,年輕人對於學習媒體相關專業、展現自我成為網紅有著嚮往。 趨勢3 值得關注的招牌科系:東吳法律、中原室內設計、世新廣電、嘉南藥學、大仁藥學 老牌大學累積數十年業界口碑的招牌科系,向來也是學生們高度關注的科系。例如東吳法律校友包括法官、檢察官、律師都是引領國內司法界的精英;中原室內設計則是國內設計空間的領頭羊,其也是國內第一所培養室內設計碩士的大學;以傳播見長的世新,在臺灣媒體、電視、廣告、網路等領域,世新幫勢力龐大,今年世新廣電學士班更增加200名招生名額,也是因應市場發展需求。 嘉南和大仁兩所科大的藥學系,畢業生的藥劑師考照率,領先不少醫學大學藥學系。不管醫院藥劑師或者藥局的調劑工作,必須通過國家藥劑師證照考試。隨著醫療需求增加,藥劑師無論開業或者在醫院工作,都有穩定收入發展,不少有志於藥師職涯的同學,以考取國家證照為目標,通過四技申請選擇科大唯二的兩所藥學系。 趨勢4 值得關注的資通訊:僅4系入榜 目前國家人力需求高度關注的資通訊產業,僅有中央資工、臺科大資工、臺大資工及成大資工入榜百大熱門科系。在全國大學2,849招收學士班系所中,電機相關科系有256系、資訊相關384系,占所有招生系所22.46%。 目前國內培養資通訊人才的系所不缺,而是對相關領域有興趣的學生為常數分布,隨著少子化,報考人數等比例遞減。因此,在科系選擇多元的情況下,即使目前為熱門產業科系,但是各校相關科系的關注度就會分散,以至於百大熱門科系入榜的僅有4所。
大學考情 【112四技申請】36校85系組 有APCS超篩
112年「四技申請」的招生包括臺科大的資管系、北科大的資工系、虎科大的電機系、高科大的資工、資管、電機等系,共有36校85個資電相關系組,可超額篩選共694個名額,讓擁有資訊能力的同學能以APCS成績通過一階篩選。這些科系大都要求4級分以上,最高如臺科大的資工、資管、電子系,以及高科大的金融資訊系、電腦與通訊工程系等,皆要求7級分才能參加「APCS超額篩選」。 ★什麼是「APCS超額篩選」?請參考:【四技申請】看懂APCS超額篩選 3大關鍵 110學年度起,四技申請新增了「APCS超額篩選」,讓擁有APCS成績的高中生,就算學測成績沒有通過一階篩選,只要APCS成績符合校系要求,就有機會藉由「APCS超額篩選」獲得進入二階複試的機會。「大學問」(www.unews.com.tw)將今年有參加「APCS超額篩選」的校系組依區域分類,供考生參考。 北北基32系組 桃竹苗13系組 中彰投12系組 雲嘉南10系組 高高屏16系組 離島2系組
大學考情 【申請入學】校長八大策略 提高甄試競爭力
學測成績公告當天,輔導室立即在下午為高三學生與家長辦理升學輔導講座。考招的變數很多,我提醒同學「熟規則,才能步步為贏」,但知易行難,每個步驟仍須「按部就班,方能掌握勝算」。 「數A那麼難,我覺得考砸了?是否放棄申請、參加分科測驗?」 在學測考完之後,很多的考生在當天就說學測很難,他要放棄申請,準備投入分科測驗。這樣子的決定到底是不是對的?我的建議是不用那麼急着去做決定。原因是什麼呢? 2點判斷學測成績好壞 首先,學測的級分不是每一年都是等值的,今年跟去年不見得是相同的。我們常聽到專家說今年某一科要用去年的級分來降一級分做估算,或者說要增加一級分來做估算。他們根據的資料是大考中心所公布的單科及多科不同組合的累計人數表來做計算的。在學測成績放榜之後,大考中心也會公布今年的相關統計數據,網路上會有許多落點分析網站或系統提供給各位參考使用。我的建議,你可以選擇幾個落點網站先幫你做海選篩出多於六個以上的準目標校系,接著你還是要自己利用累計人數對照表來核算才比較準確。升學看的不是你個人的級分,而是你的級分跟其他競爭者的相對位置。而這個資訊必須去看累計人數表。 第二,學測到底是失常或者是正常演出?建議你可以去看在校的模擬考排名,對照這一次學測在學校你的排名,如果相差不大的話,基本上你是正常演出;如果你有很大的落差,你就可能是失常。如果你是正常演出的話,短時間想大幅提升程度,有一定的難度。建議同學可以根據這個觀念去做審慎的評估。相關的排名統計,我會請教務處算好後給各班導師,因涉及個資,請有需要參考的同學找班導查閱也可以順便徵詢他的意見。 不要輕易放棄申請入學 不管你是否想放棄申請,在做決定之前,請先參考以上因素,再做綜合研判。做了決定之後,你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情形: 第一種情形是,你確定學測是失常的、考砸了,你想給自己再一次拼搏的機會。如果你決定了,那就請你用破釜沉舟的態度投入接下來的分科測驗的準備。 第二種情形是,你覺得可以再試試看申請。這也是我強烈建議的,除非你真的考得很差,否則都不應該直接放棄招生管道,選擇在分科測驗硬碰硬。從以往數據來看,參加分科測驗(指考)的學生,以各區志願排名較前面的高中比例居多,考試分發所剩的名額也較少,唯一優點是不用準備備審與面試,但目前已將學測列入採計也是必須考量的變數。 參加申請入學 必備2件事 想參加申請的同學,現在開始有幾件事情要做。 【1.加緊補強你的學習歷程檔案】 雖然說第一學期到第五學期的課程成果已經上傳完畢,不能再做改變。但各位別忘了你還有第六學期的課程成果可以做補強。另外,還有多元表現的社團、活動、自主學習等,它不像課程成果有上傳學期的限制,所以你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豐富你的多元表現,幫你的學習歷程檔案做提升。 還有最重要的,你要好好的做你的學習歷程自述跟多元表現綜整心得這兩份檔案。前面所提的課程成果跟多元表現都算是佐證附件,真正的本文是歷程自述跟綜整心得這兩份檔案。在撰寫歷程檔案時,除了參考校系分則的「審查資料對照表」確認校系審查的項目有哪些,也可以參考之前招聯會曾經公布的「學習準備建議方向」,裡面有比校系分則更詳細的說明。但學習準備建議方向是去年的版本了,眼前最值得參考的是學測考後各校系才陸續公布的「審查資料準備指引」,各校系將他們最想知道、最想看到的審查重點寫在指引內,這些資料公布在各大學的招生網頁或者放在各學系網站,考生必須一個一個去查。 以中山醫大生物醫學科學系為例,在學習歷程自述的部分,即以七個問題來指引考生,我認為考生在撰寫時,能夠把這些問題回應清楚並呈現出亮點,基本上得高分的機率很高。許多考生不知如何寫學習歷程自述,這個資訊應該對同學有很大的幫助。 我建議同學不要有時間還早的錯覺,一份好的文稿不是在交件底線前送出即可,需要提前寫好然後反覆修改,所以不要想等到3月底一階篩選公告後才去做。 本校為了輔導同學有更好的展現,早在之前規劃課程時,即已將高三下學期的校訂必修,定位為寫作力與表達力,剛好對應到同學這階段需要的歷程自述寫作+面試口語表達。除此之外,我們也安排了兩節彈性學習時間,由專責教師陪伴同學實作。建議同學善用課程與實作時間,好好地把二階指定項目的審查與面試做完善的備戰。 在一階篩選公告後,將有一部分學生投入分科測驗,原本用來輔導備審實作的彈性學習時間將分流安排,準備分科考的學生另外安排自習區。 【2.不要放下你的課業】 你的申請不一定會過關。「一階篩選公告」跟「申請入學放榜」是兩個重要的時間點,如果沒有過你就要投入分科測驗。即便你是打定要申請,高三下的成績也是要上傳甄選委員會的。在新制的學習歷程審查,修課記錄是一定會看的,到時候教授看到你的高三下成績慘不忍睹,他會怎麼看你這個學生的學習態度呢?此外,有些校系他的申請入學二階指定甄試有筆試,高三下的內容會加進去筆試範圍,所以你去準備課業是不會吃虧的。 二階甄試 6大策略 最後校長整理了六個建議幫助考生準備申請二階。 不管你申請的校系是什麼,第二階段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是不可能一日即成的,面試時教授提問內容經常和審查資料相關。因此,除了補強你的學習歷程檔案,你也應該從現在慢慢準備練習面試,相信到五月中旬面試登場前,一定有顯著的提升。 【1.用瀑布法找生命故事】 先試著想想,到了面試當天你和教授見了面該講什麼?切記不要流水帳,什麼我當過班長、社長等等bala bala。請提早準備一則有意義的生命故事,這故事必須是真實而不是編造出來的狗血。學生可能會聳聳肩說:痾…我沒有故事耶。這可能嗎?每個人一天都是24小時,這1440分鐘86400秒內每分每秒這個世界包含你自己都在變化,只是因為我們長期對周遭的感知弱化了,並不是沒有故事發生,只是我們甚少去覺察內省它。 這邊我教各位一個找故事的方法,幫助你把潛藏在大腦裡的記憶倒出來,讓思緒像瀑布一樣洩流,我稱之為「瀑布法」。 練習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單人版,你可以一個人找個長時間靜下來回顧思考,把時光拉回剛入學時,順著時間流,把高中時期最有印象的事情在空白紙上速寫下來,就像瀑布一樣讓你的思緒流出來,紀錄時不要去拘泥在用字遣詞。寫完後,再看著自己的筆記,去找裡面的生命轉折點,當時我為什麼會做這個決定?那件事帶給我哪些影響? 這種單人版的練習不容易,原因是這個練習需要深刻的思考,有點燒腦。所以,我推薦另一種雙人版練習法,你可以找一位或兩位家人、朋友當練習夥伴,如果對方也是考生,你們可以交換角色交互問對方。一開始一樣以高中時期為搜尋主要範圍,假設是甲乙兩位同學,由甲同學先回想陳述高中時期哪些是你最有印象的事情?這時候乙同學就專注傾聽並保持好奇,聽到好奇點就暫停,問甲為什麼?可以停留片刻讓甲思考,不要逼迫他要立即回答,但也不可跳過,乙如果覺得甲的回答不充足,可以繼續往下再繼續問為什麼。你們可以用彼此都感到自在的紀錄方式,例如錄音或速寫筆記都可以。 這樣子找出來的故事絕對真實而且獨特,也對你有意義,有了故事的草稿之後,再進一步來深刻化這個故事:這個意義點是否對社會有何意義,或者跟想申請校系有沒有相關的連結。 【2.用筆記法做校系功課】 對於要申請的校系要充滿好奇,要花時間去理解該系的發展樣貌。建議你不要把系網當小說看,應該要拿著筆跟筆記,邊看邊紀錄,寫下自己的想法與疑問。試想你嘴巴告訴教授:我很想念這科系,卻說不出所以然。誰信你? 為什麼要你把研究校系當成讀書一樣作筆記還要提問自己呢?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沒這樣做,你像看旅遊書一樣,看完之後就只是看過,沒有心得;你沒有動筆寫,就算閱讀過程偶有心得有想法,沒立即寫下來,這些心得想法就會像限時動態一樣閱完焚毀,你的靈光乍現沒記下來就不見了。 教授不會問你在我們系網上有寫哪些東西讓你背出來,他會問你的是你為什麼想申請?錄取後打算如何學習?你的回答不能是泛泛之言,而是有憑有據,憑什麼?就是根據你做功課的心得。 【3.用短片法訓練快思快答】 這段時間你應該每天固定閱讀一些報章雜誌,了解生活、社會、國際議題,不要只是刷刷動態打打手遊。我不是要你去抓時事題,而是要你去把大腦的思考功能熱機,銳化自己因長期埋首書堆鈍化已久的思維。你在看議題的時候,有沒有自己的想法? 這裡我推薦考生最簡單又實用的練習方法,叫作「短片法」。年輕人應該對TikTok或YouTube的短片不陌生,用你自己的手機,像錄TikTok或shorts一樣,限制自己只能針對一個假設提問發表最多60秒,錄下來可以設定個人私享避免別人看到練習的青澀樣。為什麼要你錄?一來可以回看自己講話的樣子,二來在練習時利用鏡頭製造前方有個教授的臨場感。這樣練習一段時間,保證你到現場不但不會緊張,回答也不會超時。你認為很容易嗎?照我的方法試看看就知道不容易了。但這就是真實,你沒有練習,到面試現場,你的表現就跟你第一次短片練習錄下來的結果一樣糟糕。回放的另一個用處,也是讓你自己看看,自己這樣的回答,是不是言之有物,講話語調、音量,能不能讓人家想聽下去,還是像爛影片一樣無聊到想跳下一步(教授心裡的OS就是趕快換下一個吧)。60秒只是訓練簡潔不超時,但你的陳述還應該要生動有趣,該如何衡量呢?建議你在回放時,假設自己是聽眾,你的前30秒講話是不是能留住聽眾的注意力呢?如果連你自己都很難認同,我想別人的想法也差不多。如果你擔心是自我感覺良好,你可以把練習的短片設定為和特定朋友分享但不公開,把連結提供給同學或老師,請他們給你回饋。 當然不是所有的提問都一定能在1分鐘內講完,但到底什麼叫講完呢?也很難有一個正確的說法。通常這種短時間的面試是在搏印象,不是在比論文,所以,前30秒就已經決定勝負了。附帶提醒,練習時要你限制在60秒去陳述,因為這些問題是你已經預先知道,或者是自問自答,已經想好答案了才錄,所以你的語速可能會比平日略快,到面試現場時,建議你可以稍微放慢語速。先專心聽評審問什麼,不要教授還沒問完你就搶答,記住你不是參加百萬小學堂,而且這樣會給人沒禮貌的印象。只要你願意跳出舒適圈,相信一段時間訓練的快思快答能力,必能幫助你面試得心應手。 【4.不虛不假就有自信】 所有的師長都會告訴你面試時要展現出自信穩定,但你就是做不到。為什麼?有兩個可能,一、因為「虛」的,你事前沒有對校系做功課或口說表達準備不夠。二、因為「假」的,你準備的根本不是自己的生命故事,而是講別人的稿子,因為不真實只好用背的,當然一點都不像自己。怎可能有自信。 【5.用數呼吸法放鬆,但保留一點緊張也是好事】 即便準備了,你還是會緊張,那是正常的。有點緊張但不過度緊張,反而對你的臨場表現會有幫助。所以,不要幻想你會完全不緊張,那是不可能也不必要。這邊我教你一個小孩都會的方法,叫做「數呼吸放鬆法」。 作法很簡單,不僅考生可以練習,任何人想化解緊張或平靜心情都適用。作法是:站著或坐著皆可,我的建議是端坐在椅子,微微閉上眼,什麼都不想,把注意力專注在數呼吸,拉長放慢調整呼吸節奏,一吸一呼算一個,從一數到十,數到十之後,再從一從頭數起,這樣大約數兩三回合,就會緩解心情緊張了。我蠻建議各位有空可以多練習這種放鬆調節的技巧,我自己也常用。有人天生容易緊張,一緊張起來,模擬面試時老師提醒的全忘了,口吃抖腳全都來了,之前的準備就可惜了。 【6.掌握合宜服儀原則搏得好印象】 有的人為了面試,花了很多心思在打扮。其實不用喔,當天請穿符合你的年紀的半正式穿著即可,你不是去參加奧斯卡頒獎典禮,未必要打西裝打領帶。我有一個「不舊不皺容光煥發」原則提供考生參考。 所謂不舊,不代表要去買新的襯衫,只要不穿已泛微黃微黑的衣服即可。所謂不皺,就是衣褲裙都要燙平,但不需要燙線。亮亮,不是搞疊字賣萌喔,第一個亮是面試前一周請睡眠充足,容光煥發你的臉上就有自然亮澤,好氣色會感染對方留下好印象。第二,你去面試時是夏天,皮膚容易出油,那種油光亮最好不要,面試當天請隨身帶個吸油面紙或手帕都好,進場前把臉上的汗水、油擦乾,感覺會比較清新一點。對了,別忘了頭髮也要梳理整齊,不用作造型,也拜託不要戴自以為帥的帽子,除非你是去申請時尚美的科系,否則我相信教授們跟我一樣完全沒辦法接受。 以上建議,由內而外,希望對考生們有幫助。 ★文由陳勇延校長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陳勇延_FB
大學考情 【特殊選才】高一學程式 如何上清大資工?
*編按:陳克盈同學參加 112 學年度的特殊選才,所有報名的資訊工程系全數上榜(各校資工系錄取結果),最後選擇就讀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選擇清大而非交大的理由是,希望在上大學之後能夠接觸更多不同領域的人或是課程,所以便選了跨領域資源相對豐富的清大。以下是他的特殊選才經驗分享與備審資料,希望對更多對資訊領域有興趣的同學有所幫助。 說實在,我能夠踏入特選這條路是真的還蠻神奇的,我在升上高一前沒有學過程式語言,因不知名的原因考進數資班之後,在高一上首次在資訊課上到了 C 這個程式語言,也逐漸地產生了興趣。 至於為什麼會將大部分的時間都投入在資訊上呢?這部分其實有一點賭氣的成分。在升上高中之前,我對於高中數資班的想像大概是能夠有更多的時間進行科學研究或是自主學習,但實際就讀之後發現不一樣,或許是升學考試緊迫的緣故,數資的課程大多都圍繞在學習大考會考的知識居多。很快的我便發現這樣的環境並不是很適合我,也逐漸的沒辦法在學科上提起勁。為了不要變成一個什麼都很爛的人,我便開始將重心轉往了更有興趣的資訊這條路,也恰巧數資的資訊課比較難,也算是間接的推動我探索更多的資訊領域,真的很幸運能夠遇見高中的資訊老師。 創辦資訊社群 開啟自學之路 但很快的,我發現我們班(我們學校也是),對於程式有興趣的人非常少。一面是嘉義沒什麼機會接觸,另一方面是嘉義也不太注重生涯探索,導致學生們大多會將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在學科上。因此我跟一位同學共同創立了「CISC 中學資訊討論群」,希望能夠透過社群的力量,將各地對資訊有興趣的人都聚集起來,透過討論的方式,不僅增進彼此的能力,同時也能夠達成資源的流動。經過了兩年多的努力,目前群組已經達到了 2500 人,雖然還不是很完美,但至少也或多或少的幫助了不少人,算是有達成當時的期許吧。 在之後的時間,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參與社群討論,也因此學到了不少東西、認識許多電神。在參與社群討論的過程,我看見了各種領域的佼佼者,甚至發現「學科」在這個圈子裡面似乎沒有那麼被重視。或許是資訊本身或是其所需的知識,本來就跟傳統學科有所差異,再加上資訊領域的廣大與快速更迭,因此相較於被課綱綁死的高中學科,要在這個圈子活下去更重要的是自學、邏輯、專業知識等更實際的能力,在學習新知識上也經常是「用到再學」的路線,可說是看見了另外一個世界。正因為如此,這讓我不禁思考,我真的得讀這些東西嗎?我如果已經有明確的方向,那麼將精力放在自己想學的東西上,是不是對我來說更有幫助?而這也促使了我之後踏上了特選這條路。 「相信一定也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對資訊很有興趣但是資源不足、不知道怎麼學習」,憑藉著在腦中不斷迴盪的這句話,在累積了一些實力之後,我開始大量的投入社群貢獻。像是擔任 NHDK、SCIST 的總召,舉辦比賽、課程甚至是營隊,後來也協助推動了資訊之芽在南部的課程。老實說投入這些事情的過程並不是過得很順利,除了需要大量的時間投入之外,在處理很多事務上也會因能力及經驗不足導致做得不是很好,甚至需要學長的幫忙才能夠解決,再加上各種事情幾乎都會撞在一起,導致我的心理狀況真的很差,每天幾乎都在懷疑自己,也沒辦法花費很多時間或心力在競程或是其他事情上。我會後悔嗎?其實不會,雖然因此犧牲了一些東西,但在過程中我也收穫了不少、得到了很多獨特的經驗,如果再來一次我應該也是會做一樣的選擇吧。 特殊選才 看潛能看未來 老實說當時在決定投入特選時,並沒有設定說一定要上哪裡,或是以我的經歷應該要上哪,畢竟資工本來就很吃自學,所以不必對學校有太大的得失心(當然還是有個目標啦,只不過我是以這樣的心態來面對的,也不會太緊張)。很多人會害怕面試,擔心教授會像在審問你,但其實不用擔心,面試其實就是教授在透過對談確立你的人格特質,以及了解你的備審內容,所以在面對教授時只需要以一個輕鬆聊天的心態來面對,問什麼就認真回答,展現自己就好,反正那些內容也都會是你實際做過的,所以也不用太擔心。 或許有人好奇,特選到底要看什麼,是學術能力嗎?還是比賽成績?其實都不完全正確,而是「潛力」(這是在與各校教授對談以及實際詢問部分教授後得出的結論)。清大的一位教授提到:「你這裡的時間那麼短,我們其實沒有辦法直接看出你的能力如何,我們能做的就只有從你的表現中評估你的潛力,或是進來到我們系學習之後會有怎樣的成就。」可見即使有著很好的學術能力或是比賽成績,如果沒有辦法在備審或是面試中傳達給教授、讓教授看見你的未來,那麼一切也只是白談。 回顧高中三年,大概可以用兩個字「如果」來代表吧。如果我沒考上數資班、如果我沒有讀不下書、如果我們沒有創立群組、如果沒有許多學長們的提攜、但凡任意一個如果沒有成真,或許我都不會踏上特選這條路,更別說錄取清交了。 特殊選才 是追求理想的態度 我認為特選最寶貴的並不是制度,而是精神。特選這條路真的很不好走,除了要有足夠的興趣與熱忱之外,還需要承擔特選所帶來的超大風險、旁人的質疑等壓力,而這也造就了特選生們總是有著「無所畏懼、朝著自己的理想前進」的精神。或許不是人人都能夠透過特選這條道路升學,但這並不妨礙我們追尋自己的理想呀!在現今注重考試成績、學歷的環境下,有不少學生都因此忘記思考了「自己究竟要的是什麼?」希望大家在為升學努力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自己的理想,保持著初衷向前邁進! 我深知自己不是天才型的學生,無論是經歷還是能力,都有很多人比我更強,但也因為如此,讓我的高中生活多了一番風采,也比別人多出了不少不一樣的經驗。在社群參與的過程中,我發現到有很多學生其實是保有著一顆有如特選生一般努力追求理想的心,但並不知道相關制度,或是不確定自己的努力是否會看到成果。因此我希望有機會的話,能夠到其他學校或是社團辦理經驗分享的免費講座,將自己高中三年的所見所聞分享出來,看能不能幫助到更多人,同時也認識更多臺灣各地的朋友。如果有人有興趣的話都可以聯絡我,應該會以資訊向為主軸,但如果是全面向的我也會試著準備看看。 如果有人好奇我的備審長怎樣,或是希望獲得一些靈感的話,我將我清大的備審公開出來,希望能夠幫助到別人! 特殊選才Q&A 以下是「特選心得 QA」中比較多人問到的問題: 【1. 什麼時候確定要特選的?】 高一時有聽說 APCS 跟特選這兩個管道,不過因為我是高中才碰程式,我覺得我應該沒辦法跟一些北部的人競爭,所以原先的目標其實是 APCS 組(畢竟只看自然數學英文,而自然數學這兩科我沒有認真讀應該也都能考 10 級以上)。但後來我發現我好像應該專注在某一邊,才能發揮更好的效果,所以萌生了特選的想法。但由於還沒有實績,所以其實很擔心最後兩邊都很爛(這也導致了我心理狀態很不穩定,經常荒廢了一段時間),最後是到二上能力競賽,進了全國之後才真正確定要特選(而全國爛掉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2. 在校成績重要嗎?】 特選本質上不看在校成績,因為特選的宗旨是給那些有特殊才能或是逆境向上的學生升學的,所以基本上只看你的備審,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潛力。但畢竟入學之後還是要上大學的課,所以教授會利用你的在校成績評估你進到大學之後是否能夠負擔基本的課業。至於放掉學科的話,如果是國文、社會這些放掉基本上是沒影響,不過如果是數學、英文這些,我建議是謹慎考慮,不要隨便就不讀。 【3. 特選要準備什麼?】 這個可以去看各校的簡章,都會說明得很清楚。至於面試嘛,我自己是完全沒有準備,也沒有找別人模擬面試,就當做是一般的訪談跟教授聊天。當然每個人狀況也有所不同,如果真的擔心表現不好的話,可以先預想一些問題,或是找人模擬面試(這同樣適用於個申)。 【4. 如果特選沒上怎麼辦?】 在特選前我是有經過簡單的評估,認為自己應該排在第 10 ~ 20 名這個區間,中字輩甚至是成大應該都是很有機會,所以我是沒有很擔心最後沒上。當時告訴自己,如果真的沒上的話,那其實也沒關係,反正資工的東西很多也是自學,網路上也能夠找到很多資源,相信我只要充實自己的能力,那未來還是有無限可能。雖說我的心態是這樣,但同樣的我不推薦大家抱持著這樣的心態,盡量還是幫自己留個後路會比較好,除非你真的有辦法負荷這個風險。 ★圖文由陳克盈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陳克盈_FB
大學考情 【112術科】體育組2/7-2/9考試,確認分組時間
112學年度術科體育組的考試於112年2月7日至9日在國立體育大學舉辦,「大學問」(www.unews.com.tw)提醒同學進考場前,牢記分組報到時間與試場注意事項並備妥運動服裝,避開不必要的扣分,減少遺憾,順利圓滿完成考試。 因應疫情,考試當天請配合防疫措施戴口罩,除申請外不能有親友陪考。在進考場前,趕快來看一下有哪些事情要注意,也請別忘了攜帶「准考證」,提早出發做好準備。 考試注意事項 1.考試前請於規定時間至指定地點集合報到,並隨時攜帶准考證。應考時請將准考證交給監試人員,並大聲唱名。 2.各項考試時,現場除當組考生外,其餘考生請在指定休息區靜候。考生所屬小組正進行考試時,考生不得擅自離場。各項考試間隔期間,考生如須暫時離開,請向各組試務人員請假。 3.考試時須穿著運動服裝、運動鞋或赤腳,不能穿著牛仔褲、皮鞋、釘鞋(含除去鞋釘)或足球鞋。考試日期如因天候等不可抗拒因素之影響得以順延或變更場地,請聽從監試人員或服務人員引導。 4.考試時,禁止攜帶具有通訊、記憶等功能的電子工具進行側錄或其他有礙試場安寧、考試公平地各類器材、物品入場,違者一律取消考試資格。 防疫注意事項 1.憑准考證進入考場:未持准考證者禁止進入考場。 2.不開放親友陪考:將由體育術科委員會承辦學校組成考生服務隊,協助考生所需的服務與協助;突發傷病考生,得於考試當日持診斷證明,於考場入口處申請親友陪考,陪考人員需配合填寫健康關懷問卷。 3.體溫量測經複檢後仍達額溫37.5度或耳溫38度以上者,移至隔離試場應試。 4.進入考區及試場者一律全程配戴口罩:考生由服務員引導出入各項考試場地及於各項考試之指定休息區靜候時,皆須配戴口罩。只有在考生所屬小組進行考試時免配戴口罩。 112術科體育組考試日程表 各項考試地點如下: 1. 60公尺立姿快跑:國立體育大學田徑場。 2. 20秒反覆側步:國立體育大學體育館。 3. 1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國立體育大學體育館。 4.立定連續三次跳:國立體育大學網球館。 5. 1600公尺跑走:國立體育大學田徑場。 請考生至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組術科考試網站,直接下載「考生分組」和「各項考試時間分配表」,確認自己所屬的組別與各項考試的考試時間與集合時間。 ★資料來源:大學術科考試委員會聯合會、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組術科考試網站
大學考情 【112術科】美術組2/5-2/6考試,留意媒材限制
112學年度術科美術組的考試於112年2月5、6日登場,「大學問」(www.unews.com.tw)提醒同學進考場前,留意一下試場注意事項和媒材使用限制,以避開不必要的扣分,減少遺憾,順利圓滿完成考試。 因應疫情,考試當天請配合防疫措施戴口罩,且除申請外不能有親友陪考。在進考場前,趕快來看一下有哪些事情要注意,也請別忘了攜帶「准考證」和相關文具,提早出發做好準備。 考試注意事項 1.考試前請自行準備考試所需用具,如筆、墨、硯池、炭筆、水彩等著色顏料、調色盤、水盂、素描用固著噴膠(不可使用完稿膠)、單色墊布等。 2.考場不提供塑膠袋隔離畫面,但會提供畫板、吹風機,考生也可自行攜帶充電式或電池式吹風機(考場不提供充電設備),但必須於考場規定吹風區使用;此外,禁止使用各種樣式的畫架、形板。 3.請考生留意試場規則,除准考證及應考文具外,請勿攜帶行動通訊裝置(如行動電話,穿戴式裝置、記憶設備等)進入試場。離開試場前,請務必交回試題卷、答案卷與墊紙。 4.考生請於畫紙正面作畫(黏貼條碼為畫紙背面),並請勿汙損條碼。考試時間包含紙張吹乾、噴膠時間,請考生務必於考試規定時間內將畫面吹乾,完成作答,以免影響自身權益。 媒材使用說明 各科考試媒材說明如下表,請考生留意。 防疫注意事項 1.憑准考證進入考場:未持准考證者禁止進入考場。 2.不開放親友陪考:僅提供集體報名單位、身心障礙或突發傷病考生申請陪考服務,陪考人員需攜帶陪考識別證;各考分區將安排考生服務隊協助考生。 3.若身體不適,量測體溫達額溫37.5度或耳溫38度以上者,移至防疫用試場應試。 4.進入考區及試場者一律全程配戴口罩:只有在監試人員查驗身分時,可暫時脫下或拉下口罩至可辨識面貌。 112術科美術組考試日程表 考前一日下午3時至5時開放考生看考場(教室內不開放)。 ★資料來源:大學術科考試委員會聯合會
大學考情 【112術科】音樂組2/1-2/4考試,請提早入場
112學年度術科音樂組的考試於112年2月1日至2月4日舉行,「大學問」(www.unews.com.tw)提醒同學進考場前,留意試場注意事項,避開不必要的扣分,減少遺憾,順利圓滿完成考試。 因應疫情,考試當天請配合防疫措施戴口罩,除申請外不能有親友陪考。在進考場前,趕快來看一下有哪些事情要注意,也請別忘了攜帶「准考證」,提早出發做好準備。 考試注意事項 1.考試時須背譜,且樂曲不反覆。並須自備伴奏;應考樂器須與報名時相符,除了鋼琴、豎琴、低音提琴、定音鼓、小鼓、木琴外,其餘樂器均自備。 2.主修、副修與視唱考試須依每一時段公布的順序應考,並提前至考場等候。若未能於規定應考時段截止前30分鐘到達考場,則視同棄權。 3.考聽寫、樂理及理論作曲筆試時,除了必用的書寫文具外,不能攜帶書籍、圖稿、紙張或其他有礙試場安寧、考試公平的器材、物品入場。 4.請勿攜帶手機等通訊用品進入試場。各項考試皆須依排定的考試日程應考,無法更改考試時段,還請考生留意。 5. 2月1日下午舉辦的聽寫暨樂理考試,分為國家音樂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館等試場,請考生特別注意以免跑錯考場。考場將於13:30開放入場。14:00考試開始後,考場隨即關閉無法再入場,請考生提早到場預備。 6.考理論作曲主修、副修的考生皆須參加2月1日上午8:30於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舉行的筆試。 防疫注意事項 1.憑准考證進入考場:各考區採實名制入場,未持准考證者禁止進入考場。 2.不開放親友陪考:主修、副修考試的伴奏人員及協助搬運樂器人員,需事先申請;身心障礙或突發傷病考生若有陪考需求,必須檢附診斷證明,於考前三天事先提出申請陪考,陪考人數限1位。 3.如因身體不適,量測體溫達額溫37.5度或耳溫38度以上者,移至防疫用試場應試。 4.進入考區及試場者一律全程配戴口罩:考生由服務員引導出入各項考試場地及於各項考試之指定休息區靜候時,皆須配戴口罩。只有在考生所屬小組進行考試時免配戴口罩;或在監試人員查驗身分時,可暫時脫下或拉下口罩至可辨識面貌。另外,視唱考試以及聲樂、管樂之主修、副修考試時,可以不配戴口罩應試。 112術科音樂組 考試日程表 音樂組各科考試地點與時間 音樂組詳細應考時間及地點已公布如下表,也可至下列考場網站查詢。各科考場因場地佈置與鋼琴調音緣故,不開放進入考場參觀。 112學年度大學音樂術科考試各項考試時間及地點配置表1 112學年度大學音樂術科考試各項考試時間及地點配置表2 112學年度大學音樂術科考試各項考試時間及地點配置表3 112學年度大學音樂術科考試各項考試時間及地點配置表4 ★資料來源:大學術科考試委員會聯合會
大學考情 【112個人申請】16系新增資安組 招生68名
112學年度「個人申請」有12校16系組新增「資安組」招生,共提供68個名額,招收具有資安特長之學生。有些系組會訂定APCS的檢定與篩選倍率,於第一階段時進行篩選;有些系組則只需要在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中提供資安相關證明或學習經歷即可,不一定要APCS成績。 「大學問」(www.unews.com.tw)將這16個系組依是否一定要APCS成績分兩類,列出各系組招生名額供考生參考。 ★還有哪些資訊系組需要APCS成績?請參考:【112個人申請】59資訊系組 採APCS成績 第一類:必備APCS成績 今年,有5個系組將APCS成績作為個人申請第一階段的檢定、篩選項目,想報考的同學必須具備APCS成績。 ★實踐大學資訊科技與管理學系(資安組)(臺北校區)   5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資訊管理學系(資安組)   5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資訊工程學系(資安組)   5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科技學院學士班(資安組)   2 ★國立高雄大學資訊管理學系(資安組)   4 第二類:資安相關證明即可 另外有11個系組則於第二階段審查時,可以提供資安相關證明文件(如APCS檢定),例如資安檢測、資安競賽或學習經歷表現等皆可,不一定要APCS成績。 ★國立臺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資安組)   5 ★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資安組)   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資安組)   5 ★國立中興大學應用數學系數據科學與計算組(資安組)   4 ★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資安組)   4 ★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資安組)   5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軟體工程與管理學系(資安組)   3 ★國立東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資工組(資安組)   4 ★國立東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國際組(資安組)   2 ★義守大學資訊工程學系(資安組)   5 ★國立嘉義大學資訊管理學系(資安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