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考情

大學考情 【113個人申請】5/13-5/14確認高三下成績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於113年5月13日至5月14日每日上午9點至晚上9點,開放給參加「113個人申請」的應屆畢業生查詢「第六學期修課紀錄」。若發現成績證明內容有誤,請考生一定要立即向所屬高中(職)學校反映,以免影響第二階段甄試的總成績。 查詢成績方式 通過一階篩選的應屆畢業生可以進入「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個人申請」網站,點選「審查資料上傳」,進入後,點選「應屆畢業學測(或術科)考生查詢第六學期修課紀錄系統」,即可開始查詢。 確認高三下成績 113年「個人申請」備審資料中的「修課紀錄」包括高一到高三,共六個學期的學業成績總平均(不含補考成績),其中第六學期,也就是高三下的學科成績及總平均由所屬高中職學校上傳。因此,請應屆畢業生一定要在5月14日前上網確認自己的成績是否正確。 同學們要確認的「第六學期修課紀錄」內容包括:第六學期各學科(含必修及選修)成績及第六學期學業成績總平均。如果發現修課紀錄或成績有誤,請於5月14日前向所屬高中職反映,以免影響自身權益。
大學考情 【113離島.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5/7公告正備取
113學年度「離島及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錄取結果於113年5月7日在「離島地區及原住民籍高級中等學校應屆畢業生升學國(市)立師範及教育大學聯合保送甄試」(聯保會)網站上公告正備取名單,考生可直接進入網站主頁,在「最新消息」處查看錄取公告。聯保會也會寄出甄試總成績單給考生,對甄試總成績有疑義的考生可申請複查。 錄取生不管是正取或備取,請記得於6月7日到8日至「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網站」登記就讀志願序,參加統一分發。 甄試總成績5/13前可複查 「甄試總成績」包括:學測成績與術科成績,將這兩項成績依校系規定加權計分後再按其占總成績比例計算後的總和便是甄試總成績,四捨五入取至小數第二位。當甄試總成績相同時,會按各系組所訂的「同分參酌順序」來比較成績,決定錄取優先順序。 考生若對甄選總成績有疑慮,可於113年5月13日前向「聯保會」提出複查申請,聯保會於5月14日前將複查結果通知考生。 甄試錄取方式 【離島地區考生】 凡符合離島地區保送校系資格的考生,會依其甄試總成績的高低順序錄取,在招生名額內為正取生,其餘則為備取生。 【原住民籍考生】 首先進行「甲種資格考生」正備取的錄取作業,同樣依甄試總成績高低順序錄取至招生名額止為正取生,其餘為備取生。 其次是「乙種資格考生」,同樣依保送校系總成績高低順序列入甲種資格考生備取名單之後。再來是「丙種資格考生」,列在乙種考生備取名單之後,最後則是「丁種資格考生」、「戊種資格考生」依序列入丙種、丁種考生備取名單之後。
大學考情 【113四技申請】5/2起 勾選上傳備審資料
113「四技申請」將於113年5月2日起,每日上午10點至晚上9點開放系統讓考生「勾選或上傳備審資料」,通過一階審查的考生,請在校系規定的截止日前完成繳費以及備審資料的上傳。請至「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四技申請」官網,進入「考生作業系統」後,點選「資格審查暨學習歷程備審資料上傳系統(正式版)」,即可開始進行上傳作業。 ★留意上傳截止時間,請參考:【113四技申請】60校 留意備審上傳截止日 備審資料繳交上傳有「勾選學習歷程」或「pdf上傳」兩種方式。備審資料包括「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以及「多元表現綜整心得」、「學習歷程自述」和「其他有利審查的資料」等大項。不管是「勾選上傳」或「pdf檔上傳」,每一校系只能選擇一種上傳方式。上傳期間,在執行「確認」前皆可重複上傳或重新勾選。另外,所有考生皆須上傳「學歷證件」供校方資格審查用。提醒同學,千萬別最後一天才上傳,以免網路塞車而無法完成上傳作業。 ★請參考:【圖解】113「四技申請」備審資料上傳系統 有學習歷程-勾選上傳 考生若有學習歷程檔,可選擇要勾選學習歷程檔或自製pdf檔上傳。在上傳時,請先檢視系統中第1到5學期的「修課紀錄」是否正確,並依校系要求勾選「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等項目上傳,勾選件數的數量限制請留意各系組的規定;最後再將自行製作的「多元表現綜整心得」以及「學習歷程自述」或「其他有利審查資料」等pdf檔上傳,每項pdf檔的大小以4MB為限。 ★請參考:【學習歷程】多元表現綜整心得 5大祕訣 ★請參考:【學習歷程】學習歷程自述 4大祕訣 無學習歷程-PDF上傳 考生若無學習歷程檔,如非應屆、重考生、同等學力報考生或境外學歷生等,則可將備審資料所需的項目分項製成pdf檔,再逐一上傳。其中「修課紀錄」需上傳6個學期的成績單。 學歷證件上傳 最後,所有參加「四技申請」的考生皆須上傳繳交「學歷證件」。請於各校規定上傳截止日前,將學歷證件製成pdf檔案(不能上傳影音檔),檔案大小以4MB為限,至「資格審查暨學習歷程備審資料上傳系統」上傳至「學歷證件欄內」。 【應屆畢業生】:繳交就讀學校的學生證(須蓋有最後一學年第二學期註冊章)。 【非應屆畢業生】:畢業生繳交畢業證書;肄業生須繳歷年成績單,或含歷年成績單的修業證明書、轉學證明書或休學證明書。若持有外國高級中學學歷證件或大陸地區高級中學學歷證件,則需要經過驗證。 【注意】:若不符合申請資格,則無法參加「四技申請」,且不退還複試費。建議考生在第一階段報名前請先電洽招生委員會確認資格是否符合。(02-2772-5333分機231、214)
大學考情 【113個人申請】5/2起 勾選上傳審查資料
113「個人申請」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將於113年5月2日起,每日上午9點至晚上9點開放系統讓考生「上傳審查資料」,通過一階審查的考生,請在校系規定的截止日前完成繳費以及審查資料的上傳。請至「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個人申請」網站,進入「審查資料上傳」後,點選「第二階段審查資料上傳系統」,即可開始進行上傳作業。 ★留意上傳截止時間,請參考:【113個人申請】66校 備審上傳何時截止? 除了校系另有規定郵寄或其他方式外,一律以「勾選學習歷程上傳」或「PDF上傳」的方式繳交審查資料。審查資料分為「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學習歷程自述」及其他等5大項。不管是「勾選上傳」或「PDF檔上傳」,每一校系只能選擇一種上傳方式。上傳期間,在執行「確認」前皆可重複上傳或重新勾選。提醒同學,千萬別最後一天才上傳,以免網路塞車而無法完成上傳作業。 ★請參考:【圖解】113「個人申請」審查資料上傳系統 有學習歷程-勾選上傳 考生若有學習歷程檔,在上傳時,請先檢視系統中第1到5學期的「修課紀錄」是否正確,並依校系要求勾選「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等項目上傳,其中「課程學習成果」最多3件,「多元表現」最多10件;最後再將自行製作的「多元表現綜整心得」以及「學習歷程自述」或「其他」的PDF檔上傳,每項PDF檔的大小以5MB為限。 ★請參考:【學習歷程】多元表現綜整心得 5大祕訣 ★請參考:【學習歷程】學習歷程自述 4大祕訣 無學習歷程-PDF上傳 考生若無學習歷程檔,如青年儲蓄帳戶生、重考生、同等學力報考生或境外學歷生等,則可將審查資料所需的項目分項製成PDF檔,再逐一上傳。每項PDF檔大小也是以5MB為限。
大學考情 【2024 APCS】6/16考試,5/3報名截止
想就讀資訊相關學系的高三同學們請留意,「大學程式設計先修檢測」(APCS)預計於113年6月16日舉行,檢測科目包括觀念題和實作題,考生可依需求任選一科或兩科皆選,報名時間自113年4月24日至5月3日截止。 5/3前報名,6/16考試 APCS採線上報名方式,重要時程如下,可上網查詢檢測相關資訊。 【報名日期】:113年4月24日至5月3日,每日9:00 18:00,不限對象皆可報名。(線上報名系統) 【考場查詢】:113年6月7日9:00至6月16日16:00止。可輸入身分證字號(非本國籍使用護照號碼或居留證號碼)及E-mail查詢檢測地點等應測試場資訊。(應測試場資訊) 【考試日期】:113年6月16日。檢測當日需攜帶身分證(或居留證、護照)等有效證件入場應試。 【成績查詢】:113年6月28日起至7月4日,考生輸入身分證號碼(或居留證、護照證號)和e-mail,即可查詢成績。(查詢成績系統) 考試時程 觀念題分兩節考試,實作題考一節,入場開始考試後,須在半小時後才可提前交卷。 ★想知道APCS怎麼考、試題下載、命題範圍嗎?請參考:想讀資工資管,必懂APCS三重點
大學考情 【圖解】113「四技申請」備審資料上傳系統
113學年度「四技申請」的「學習歷程備審資料上傳系統」將於113年5月2日上午10點起開放,之後一直到各校規定的上傳截止日前,每天上午8點至晚間9點供考生上傳審查資料。考生可直接至「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四技申請」官網 ,點選「考生作業系統」,選擇「資格審查暨學習歷程備審資料上傳系統(正式版)」,即可開始進行上傳作業。 請考生在各校規定的截止日前完成上傳作業。上傳資料時請留意:1.請使用Chrome 瀏覽器,勿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登入,以免資訊不全。系統閒置超過20分鐘以上將會自動登出。2.上傳檔案後,務必執行最後確認送出的動作。3.系統於晚間9點準時關閉,請考生預留審查資料上傳時間,以免上傳失敗。 ★各校上傳截止時間,請參考:【113四技申請】60校 留意備審上傳截止日 步驟1:登入系統 輸入身分證號碼(或居留證號碼)、113學測應試號碼,密碼預設為考生的「出生年月日」,最後輸入「驗證碼」。登入系統後,須先更改密碼,並確實填寫E-mail以及手機號碼,以接收重要通知,並作為忘記密碼時使用。 步驟2:檢視資料並選擇上傳方式 1.使用新密碼重新登入,同意隱私權保護政策聲明並閱讀注意事項後,即進入上傳頁面。請先仔細檢查自己的基本資料,以及第一階段通過的校系(組)或學程是否正確,確認無誤後則可點選「點我上傳」。 2.有學習歷程檔案的同學,此時可以先下拉頁面檢視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是否正確可用,再決定要選擇「勾選中央資料庫學習歷程檔」或「自行上傳pdf檔案」。若無學習歷程檔,則只能使用上傳pdf檔的方式。確認上傳方式後,輸入登入時的密碼,按下確認。 *注意:各系可以單獨設定上傳方式,但確定後則不可更改。 步驟3:上傳檔案 要勾選上傳的檔案包括:「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以及「多元表現綜整心得」、「學習歷程自述」和「其他有利審查的資料」;另外還有「學歷證件」。 【修課紀錄】:應屆畢業生和110學年度以後的畢業生無須上傳,只需檢視確認;非應屆畢業生或沒有學習歷程檔的考生,則需要自行上傳1-6學期的成績單,請製作成一個pdf檔,大小不超過4MB。 【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首先,先上傳課程學習成果,請依校系組要求的件數勾選學習歷程檔上傳,在上傳前請先預覽檢視文件檔案(圖1),勾選完畢後,請按下「儲存」;若以pdf檔上傳則只能上傳1個檔案,且容量限制以校系組要求的件數乘以4MB為限(圖2),上傳後記得「預覽」檢視檔案。完成後請按「儲存」。之後上傳多元表現時,操作方法亦是如此(圖3、圖4)。 圖1 課程學習成果勾選上傳 圖2 課程學習成果pdf上傳 圖3 多元表現勾選上傳 圖4 多元表現pdf上傳 【多元表現綜整心得、學習歷程自述、其他有利審查的資料】:所有考生皆須自行上傳,請點選「選擇檔案」。每一項目僅能上傳1個pdf檔,每個檔案大小以4MB為限,且不能上傳影音檔。上傳後記得「預覽」檢視檔案。 【學歷證件】:所有考生皆須自行上傳,請點選「選擇檔案」。請將學歷證件製成1個pdf檔,大小以4MB為限,不能上傳影音檔。上傳後記得「預覽」檢視檔案。 步驟4:檢視及確認送出 1.依照上述步驟將系組要求的檔案皆上傳完成後,可輸入驗證碼,點選「檢視資格審查暨學習歷程備審資料上傳確認表」,檢查之前的勾選或上傳項目是否正確。 *注意:若之前有未儲存或未檢視預覽,將無法檢視「上傳確認表」。請依系統提示,完成該項目的儲存或檢視預覽。 2.逐項檢查勾選上傳的各項目皆正確無誤之後,請輸入密碼,執行「確認」即可送出資料。請留意,一旦按下「確認」鍵後,所有上傳資料即無法修改。 *注意:務必於資料上傳截止日當日21:00前,執行書面審查資料上傳「確認」作業。 3.接著,下載確認送出後的「上傳確認表」。請務必自行儲存或列印檔案,作為日後提出疑義申請時用。 ※注意:將檔案儲存後,應重新開啟並檢視儲存後之檔案是否完整。 上傳注意事項 1.依序重複上述步驟2-4,完成所有校系檔案的上傳。 2.在各校書面審查資料的上傳截止當日,請務必於21:00以前完成「確認」作業。系統將於21:00準時關閉,逾時或逾期即無法進行該校書面審查資料上傳作業。 3.可在各校系「確認狀態」欄位中查看資料送出與否(包括:已確認送出、未確認送出、已逾期未確認送出、已逾期未上傳等四種狀態)。請務必於該校系繳交資料上傳截止日前,執行上傳審查資料的「確認」作業,將資料送出。
大學考情 【113個人申請】4/12-4/17練習上傳學習歷程
113學年度「個人申請」審查資料上傳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將學習歷程檔案勾選上傳,另一是自行製作pdf檔上傳。一般來說,除了大學校系另有規定外,一律以網路勾選上傳學習歷程的方式繳交,若無學習歷程檔的考生,如青年儲蓄帳戶生或非應屆生等,則可使用上傳pdf檔的方式繳交校系所需的審查資料。 有學習歷程檔的考生,可於113年4月12日至4月17日每天9:00至21:00期間,上網操作測試版系統,練習如何勾選上傳學習歷程檔案。同時,也可查看自己的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及多元表現等的學習歷程檔資料有無錯誤。 ★【學習歷程檔】重傳PDF VS 高中三年認證 哪種好? 練習上傳學習歷程 請有學習歷程檔的考生至「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申請入學」網站,點選「審查資料上傳」,選擇「第二階段審查資料上傳系統(測試版)」,登入後即可開始練習如何勾選上傳校系所要求的學習歷程檔。 ★請參考:【圖解】113「個人申請」審查資料上傳系統 應屆查看四學期紀錄 此外,應屆考生在「審查資料上傳系統(測試版)」中也可先查看自己第一至四學期的學習歷程檔有無錯誤,包括: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及多元表現等資料。若是110學年度以後畢業的考生,則可以檢視自己六個學期的學習歷程資料。 若發現資料不對,最晚請於4月18日中午12點以前向就讀學校反映,校方將於三日內確認並更正。如果發現錯誤卻未在期限內向校方反映,則視為認同資料庫中的學習歷程檔,日後就不能再申請複查或申訴了,還請考生留意。 ★東吳大學 企業最愛 私校第一 ★了解更多東吳大學
大學考情 【113考試分發】4/9起 查詢學測級分換算
打算參加113年「考試分發」的考生,可以在113年4月9日上午9點起上大考中心網站查詢自己的學測成績級分換算成60級分制的結果。 111學年度起,學測成績納入「考試分發」採計之用時,學測各科由15級分制換算為60級分制;若學測成績作為「考試分發」檢定,學測各科仍以15級分計算,仍依頂、前、均、後、底等五標為檢定標準。 查詢學測級分換算 113年4月9日上午9點起,所有考生可以直接上網至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的「學測試務專區」查詢自己的學測成績級分換算成60級分的結果。 若考生有報考分科測驗,則分科測驗成績單(7月29日寄發)上也會列出學測考科換算成60級分後的成績。 學測級分換算法 學測60級分制的換算,會以學測各科到考考生,前1%的考生成績計算平均原得總分(計算至小數第二位,第三位四捨五入),再除以60(計算至小數第五位,第六位四捨五入),即為該科級距。 若考生的學測成績因違規而扣減級分,在換算成60級分制時,會以未扣分前的學測分數來換算,級分換算之後再依分科測驗違規處理辦法扣減級分。 ★【考試分發】學測.分科測驗 60級分怎麼算? ★【考試分發】學測級分換算Q&A
大學考情 【113離島.原住民】師資保送資格審查4/3公告
113年度「離島與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資格審查符合的名單將於113年4月3日出爐,公告在聯保會網站,考生可自行上網查詢,同時聯保會也將寄發審查結果通知書。符合資格且通過學測檢定標準的考生可以經由就讀的高中,於113年4月15日至4月19日上午9時起至下午5時止,向聯保會辦理保送校系網路選填作業。 審查結果查詢 請上聯保會網站,於網站上「最新消息」處可見「113學年度資格審查結果」的公告,點擊進去後,便可依自己的考試類別下載PDF檔,確認是否通過資格審查。 ★113審查通過名單—離島地區 ★113審查通過名單—原住民籍 10校共招47名 今年的招生學校包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立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國立臺南大學、國立東華大學及國立臺東大學等10所,共提供離島24名以及原住民23個名額。 ★113年招生科系請參考:離島及原住民資師保送甄試—113年招生科系
大學考情 【113四技申請】60校 留意備審上傳截止日
113年四技申請各校的一階篩選結果已於113年3月28日公布,通過一階的同學可以準備上傳備審資料以及二階面試了。各校審查資料收件截止日最早為5月3日,而多數學校集中在5月8日這一天截止收件,還請考生留意,提早上傳備審資料,以免截止日當天網路雍塞。 「大學問」(www.unews.com.tw)將60校的收件截止日列表如下,以區域劃分供考生快速查詢。 北北基18校5/3~5/8 桃竹苗10校5/5-5/8 中彰投10校5/6-5/8 雲嘉南9校5/6-5/8 高高屏10校5/3-5/8 宜花東2校5/8 離島1校5/8
大學考情 【113個人申請】65校 甄試日期 總整理
113年個人申請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預計在113年5月16日至6月2日間舉辦,今年共有65校1875個系組舉辦二階甄試,其中有7所大學5月16日即開始,多數校系則集中在5月17、18、19日三天,最晚則是在5月27日。還請考生在報名二階甄試時,留意系組甄試日期時間是否衝堂。 通常甄試日期若超過2天,系方會提供每天至少一個時段梯次供考生選擇;若甄試日期只有1天,則會提供上午、下午、甚至晚上等至少2個梯次讓考生選擇。所以同學可依自己的需求,考量交通時間,審慎安排自己的二階甄試日程。 「大學問」(www.unews.com.tw)將65校的二階甄試日期列表如下,以區域劃分供考生快速查詢了解。 ★看更多:【113個人申請】66校 備審上傳何時截止? 北北基22校5/16-5/27 桃竹苗10校5/16-5/26 中彰投13校5/16-5/26 雲嘉南9校5/16-5/26 高高屏6校5/16-5/26 宜花東5校5/17-5/26
大學考情 【113個人申請】255系組 二階甄選不看學測
113學年度「個人申請」共有40校255個系組甄選總成績不採計學測,而以面試和審查資料或筆試為主,以管理學群的系組最多、建築與設計學群和資訊學群次之,其中不乏台大與清大的數理相關學系,這對學測成績失常或不盡理想的考生而言又多了一些錄取機會。此外,有55個系組則是招收參加「青年儲蓄帳戶」的考生。 113年的個人申請將於3月21日開始繳費報名,每位考生可以選填6個志願。只要你的學測可以通過第一階段的檢定與篩選,縱使成績低空飛過,如果能在第二階段指定項目中獲得好成績,仍有錄取機會。「大學問」(www.unews.com.tw)將這些學測成績在甄選總成績占比為0的系組依照學群分類,列出招生人數和檢定標準整理如下,供考生選填志願時參考。 ★什麼是「甄選總成績」?請參考:【個人申請】高中生一定要懂的五個關鍵字 資訊學群55系組 工程學群27系組 數理化學群4系組 醫藥衛生學群18系組 生命科學學群5系組 生物資源學群1系組 地球與環境學群2系組 建築與設計學群42系組 藝術學群21系組 社會與心理學群10系組 大眾傳播學群4系組 外語學群19系組 文史哲學群7系組 教育學群8系組 法政學群4系組 管理學群67系組 財經學群30系組 遊憩與運動學群30系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