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考情

大學考情 106新生註冊率掛零 19系無人註冊
教育部已於「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台」上公布106學年度的各校新生註冊率,其中有7校19系日間四年制學士班的註冊率掛零,該年無人註冊就讀。 「大學問」(www.unews.com.tw) 將其整理列表如下,供考生參考。 19系註冊率為0 表中7校19系的四年制學士班於上一學年度(106學年度)無新生註冊入讀。除了康寧大學為一般大學外,其餘多為私立科大。 ★資料來源:「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台」
大學考情 【111考招】學習歷程讓高中大學共創雙贏
民國111年大學考招重視「學生學習歷程」,在台灣教育改革道路上具有重要意義。除了有利高中發展本位課程、落實選修,以創造學生適性多元的可能之外,更可讓台灣逐步擺脫升學主義泥淖及「考試」領導教學的積弊。理由如下: 首先,新課綱高中課程除了大考的考科外,還包括大考不會考的其他課程,包括有:校訂必修、多元選修、加深加廣選修、彈性學習和團體活動等,這些不應該也不會成為大考的科目,但大考不考這些課程,這些課程會不會成為邊緣或被犧牲呢?關鍵正在於「學生學習歷程檔案」。 這些課程是可以展現出學生學習的多元面貌和成果,並記錄在高中3年6學期的學習歷程資料庫系統,同時提供申請入學時,大學在第二階綜合審查時的參採,以利大學在多元管道招生中可以有這些多元資料,針對學生學習能力、特質、態度和動機等進行全方位的考量。在此呼籲大學應適度調減學測參採科目數,強化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在申請入學的重要性,除了有助高中人才培育,亦有助大學進行人才選擇的配對和篩選,是「高中育才」和「大學選才」共創雙贏的最佳選擇。 不調減考科難多元 其次,為落實學生學習歷程,有必要同時調減大學參採大考科目數的上限。目前招聯會已確定學測在108年由現在5科降為4科,在111年進一步檢討研議降為3科,如此作法有利高中在未來課程安排時有更大的空間,創造學生多元適性探索的課程選擇。否則,若不調減考科,在大考壓力不變下,學習歷程難有發展空間而流於形式,改變只會是空談! 學生學習歷程不僅是高中新課綱落實「適性多元」的關鍵,同時也可提供大學申請入學選才時的多元資料,促進高中學生多元探索的可能,進而改變升學主義下學習僵化和窄化的弊病。 第三、調減考科數,並不會造成學生基本學力的下降。在這次新考招的設計下,大考不考則學生就不念書是不成立的假設。因為學生在申請入學第二階段時,大學是要參採高中3年的學習歷程,學生反而可以完整學習,解決目前高三下不學習的亂象,同時也會在學習歷程中爭取好的修課紀錄和學習成果。 最後,迷信大考筆試愈多科愈好的想法,是升學主義的舊思維,沒有教育理論與研究的根據,反之,「多元智能理論」早就提醒對一元標準化測驗要小心。長久以來,為應付大考升學壓力,高中在排課時要多安排考科,非考科選修課程一直難以開設和落實。若無法落實選修課程的開設,則學生只是被安排著要「科科讀」,也勢必排擠他們對興趣、性向的適性探索和自主學習。落實「多元選修、適性探索、自主學習」不只是高中新課綱的目標,也是培養學生未來的競爭力,若無法自大考迷思中脫離,則我們將離目標愈遠。 圖/教育部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中小學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協作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第6期:學習歷程 高中大學共創雙贏
大學考情 106大學註冊率低於六成 7校拉警報
教育部已於「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台」上公布106學年度的各校新生註冊率,其中有16所私立大學新生註冊率未達六成,更有7所大學學生數不到三千,有退場危機。 依據「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草案規定,私立大學若全校學生數不滿3,000人,並且連續兩年註冊率低於六成,或發生財務狀況明顯惡化、積欠教師薪資三個月以上等情況,將會被列為「專案輔導學校」,由政府輔導並限期改善;要是無法改善,該校必須停止招生,並在三年內轉型或退場。但宗教研修學院或經主管機關認定辦學績效良好者,不在此限。 「大學問」(www.unews.com.tw )整理106學年度新生註冊率未達六成且學生數不滿3,000人的學校7所列表如下,供參考。 7校註冊率不滿60% 以下7校106年註冊率已不到60%,若107年仍未達六成,加上學生不到三千人,恐有列入輔導名單的危機,但若主管機關認定辦學績效良好,則不在此限。 ★資料來源:「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台」
大學考情 【107術科】音樂組2/8考試,需提早入場預備
107學年度術科音樂組的考試於107年2月8日至11日舉行,「大學問」(www.unews.com.tw)建議同學進考場前,留意試場注意事項,避開不必要的扣分,減少遺憾,順利圓滿地完成考試。 在進考場前,趕快來看一下有哪些事情要注意,也請別忘了攜帶「准考證」,提早出發做好準備。 107術科音樂組考試日程表 音樂組各科考試地點與時間查詢 音樂組詳細應考時間及地點已於107年1月23日公布,可至下列網站查詢。各科考場因場地佈置與鋼琴調音緣故,不開放進入考場參觀。 【樂理、聽寫考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館、音樂學系。 【豎琴、古典吉他、理論作曲考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 【鋼琴主修、管樂、擊樂、鋼琴副修(以管、擊、理論作曲為主修者、未報考主修者)】: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 【弦樂、聲樂、傳統樂器、視唱、鋼琴副修(以弦、聲、傳統為主修者)】:臺北市立大學音樂學系。 考試注意事項 請勿攜帶手機等通訊用品進入試場。各項考試皆須依排定的考試日程應考,無法更改考試時段,請特別注意。 2月8日下午舉辦的聽寫暨樂理考試,分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館及音樂系館等試場,請特別注意以免跑錯考場。考場將於13:30開放入場。14:00考試開始後,考場隨即關閉無法再入場,請考生提早到場預備。 考理論作曲主修、副修的考生皆須參加2月8日上午8:30於臺灣師大音樂學系舉行的筆試。 ★資料來源:大學術科考試委員會聯合會
大學考情 【107術科】體育組2/5考試,牢記分組時間
107學年度術科體育組的考試於107年2月5日至7日在國立體育大學舉辦,「大學問」(www.unews.com.tw )建議同學進考場前,牢記分組報到時間與試場注意事項並備妥運動服裝,避開不必要的扣分,減少遺憾,順利圓滿地完成考試。 在進考場前,趕快來看一下有哪些事情要注意,也請別忘了攜帶「准考證」,提早出發做好準備。 107術科體育組考試日程表 今年共有4987人報考,分成101個組,請考生至國立體育大學官網,直接下載「考生分組表和各項考試時間分配表」,確認自己所屬的組別與各項考試的考試時間與集合時間。 考試注意事項 考試前請於規定時間至指定地點集合報到,並隨時攜帶准考證。應考時請將准考證交給監試人員,並大聲唱名。 各項考試時,現場除當組考生外,其餘考生請在指定休息區靜候。考生所屬小組正進行考試時,考生不得擅自離場。各項考試間隔期間,考生如須暫時離開,請向各組試務人員請假。 考試時須穿著運動服裝、運動鞋或赤腳,不得穿著牛仔褲、皮鞋、釘鞋(含除去鞋釘)或足球鞋。考試日期如因天候等不可抗拒因素之影響得以順延或變更場地,請聽從監試人員或服務人員引導。 考試時,禁止攜帶具有通訊、記憶等功能的電子工具進行側錄或其他有礙試場安寧、考試公平地各類器材、物品入場,違者一律取消考試資格。 各項考試位置圖 1. 60公尺立姿快跑:國立體育大學田徑場。 2. 20秒反覆側步:國立體育大學體育館。 3. 1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國立體育大學體育館。 4.立定連續三次跳:國立體育大學體育館。 5. 1600公尺跑走:國立體育大學田徑場。 ★資料來源:大學術科考試委員會聯合會、國立體育大學術科考試網站
大學考情 【107術科】美術組2/2考試,留意媒材限制
107學年度術科美術組的考試於107年2月2日、3日登場,「大學問」(www.unews.com.tw )建議同學進考場前,留意一下試場注意事項和媒材使用限制,以避開不必要的扣分,減少遺憾,順利圓滿地完成考試。 在進考場前,趕快來看一下有哪些事情要注意,也請別忘了攜帶「准考證」和相關文具,提早出發做好準備。 107術科美術組考試日程表 考前一日(107/2/1)下午3時至5時開放考生看考場(教室內不開放)。考場位置查詢請參考:【107術科】1/16公布考場,考前記得看。 考試注意事項 請考生留意試場規則,除准考證及應考文具外,請勿攜帶行動通訊裝置(如行動電話,穿戴式裝置、記憶設備等)進入試場。離開試場前,請務必交回試題卷、答案卷與墊紙。 考試時間包含紙張吹乾、噴膠時間,為響應環保及限塑政策,今年度不再提供塑膠袋隔離畫面,請考生務必於考試規定時間內將畫面吹乾,完成作答,以免影響自身權益。 畫板、吹風機由考區承辦學校提供,考生可自行攜帶充電式或電池式吹風機(考場不提供充電設備),但必須於考場規定吹風區使用;考生不得使用各種樣式的畫架、形板。 考生請於畫紙正面作畫(黏貼條碼為畫紙背面),並請勿汙損條碼。 媒材使用說明 各科考試媒材說明如下表,請考生留意。 ★資料來源:大學術科考試委員會聯合會
大學考情 【107學測】1/26登場,避免扣分行為
107學年度的「學科能力測驗」於107年1月26日、27日舉辦,「大學問」(www.unews.com.tw)建議同學進考場前,也要留意一下試場注意事項和作答注意事項,以避開不必要的扣分,減少遺憾,順利圓滿地完成學測考試。 在出發進考場前,趕快來看一下有哪些事情要注意,也請別忘了攜帶「身分證」(或有照片之健保卡或護照或居留證或駕駛執照)正本和相關文具,「考試通知」雖非必備,但也請盡量攜帶以便找考場。 107學測日程表 試場注意事項 考場中有許多注意事項須遵守,違反者會依情節輕重扣減該科成績1級分或2級分,甚至該科全部成績,有些也會取消應試資格,還請考生們特別留意。 【考場嚴禁舞弊或飲食】 1.考場嚴禁作弊或頂替行為,違反者將會取消應考資格或扣減成績。 2.考試時禁止飲食、嚼食口香糖、抽菸等,違反者將依情節輕重扣減學測成績(1級分)或取消應試資格。如因生病等特殊原因迫切需要在考試中飲水或服用藥物時,須於考試前持相關證明報備同意。 【入場離場時間須遵守】 1.考生於預備鈴響時即可入場,但在考試開始 20 分鐘後即不得入場;入場後,應迅速對號就座;就座後未經監試人員許可不得離座;考試開始鈴響前,請勿翻閱試題本,也不能書寫、畫記、作答,違者將扣減學測成績(2級分)。 2.考生入場就座後,請先確認座位標示單上的姓名與應試號碼正確無誤,如有錯誤,請於考試開始鈴響前舉手請監試人員處理。若於作答鈴響後才發現坐錯位置,將依情況扣減學測成績(1~3級分)。 【不要將文具以外之物帶入考場】 1.書寫、擦拭、作圖(如圓規、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等考試必用文具以外的其他物品,特別是手機等行動裝置或會發出聲響的手錶等,禁止放置在考場抽屜中、桌椅下、座位旁或隨身攜帶。請於入場時放置在試場前後的臨時置物區內,以免違反試場相關規定而扣減學測成績(2級分)。 2.考生攜帶入場(含臨時置物區)的行動電話、手錶及所有物品,若於考試時發出聲響或影響試場秩序,將依情節輕重扣減學測成績(1級分)。 作答注意事項 考試時,除了專心應試外,作答前,請先目視確認答案卷、答案卡的應試號碼是否正確無誤,並先檢查答案卷、答案卡是否有缺漏、污損或印刷不清,如有狀況請立即舉手請監試人員處理。若於考試開始20分鐘後發現錯誤,將扣減學測成績(1級分)。 另外,作答時也要留意下列事項,以免因輕忽這些小細節,違反了規定,反而影響考試成績。 【劃記答案卡時要小心】 1.請使用黑色2B軟心鉛筆畫記,並且要「粗」、「黑」、「清晰」,且須畫滿方格,不可畫記不全(如:畫半格、畫一點、畫一線等)或未依規定(如:打圈、打勾、超出格外、未擦拭乾淨、畫記太淡等)。 答案卡作答範本 2.更正時,請使用橡皮擦完全擦拭乾淨,不能用修正液或修正帶。擦拭時,請勿在橡皮擦上沾口水,以免答案卡受損。 3.請保持答案卡清潔,避免橡皮屑沾黏;注意不要塗改應試號碼及條碼,或在方格以外之任何地方作記號。也勿任意增減或污損答案卡邊緣的黑色條紋及黑點,或摺疊答案卡。 【寫答案卷時要留意】 1.請使用黑色墨水的筆來書寫答案,請勿使用鉛筆。作答時力求字跡清晰及字體大小適中,以方便辨認。更正時,可以使用修正液或修正帶。 2.作答時需在作答區內書寫,並請標明題號,依題號順序作答。 3.請保持答案卷的清潔完整,不要污損、破壞或塗改應試號碼及條碼,也不能寫上考生姓名、應試號碼或與答案無關之文字或符號。
大學考情 【學測新制】身分證帶了沒?沒帶就GG了
107學年度的學測考試將於107年1月26、27登場,請考生們留意,考試時須攜帶身分證正本或附有照片的居留證、護照、駕駛執照、全民健康保險卡等,作為身分查驗的證件。若未攜帶且至當節考試結束鈴聲響畢未送達指定地點,則將扣減該節考試成績1級分。 特別提醒考生,學生證無論有沒有照片,都是無效證件;無照片的健保卡或證件的影本也是無效喔。自今年起,學測考試不再印製寄發准考證,而以「考試通知」作為應考資訊的提供。「考試通知」雖非必備,但也請盡量攜帶以便找考場。 考學測,必備證件五選一 1.國民身分證正本。 2.附有照片健保卡正本。 3.居留證正本。 4.護照正本。 5.駕駛執照正本。 以上五種證件正本,擇一攜帶即可。請同學快快找出自己的身分證件,若有遺失趕緊補辦。「大學問」(www.unews.com.tw)整理考生們最常使用的身分證和健保卡遺失補辦方式,供參考。 身分證補辦方式 若要補辦身分證,需考生本人備妥下列證件至全國各區任一戶政事務所親自辦理。 【應備證件】 1. 考生本人印章(或簽名)。 2. 考生本人戶口名簿正本或貼有相片的身分證明文件。 3. 考生本人最近2年內拍攝符合規格的相片1張或數位相片。(國民身分證相片規格可至「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查詢,繳交數位相片者請至「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網路申辦-國民身分證影像上傳,直接上傳數位相片)。 【所需費用】:每張新臺幣200元。 【何處辦理】:可就近至各區戶政事務所臨櫃辦理,不用回戶籍地,可當日領卡。(全省各區戶政事務所查詢) 健保卡補辦方式 考生若遺失健保卡需補辦,可於健保局各區業務組或郵局臨櫃辦理。可拿卡的時間分別分約一小時至數天不等,請自行斟酌最便捷的方式。此外,亦可於網路上申辦健保卡(詳細說明見此),以下針對臨櫃辦理的方式做說明。 【應備證件】 1.身分證件(如身分證正本或其他身分證明文件)。 2.考生本人近年內2吋半身、正面、脫帽、未戴有色眼鏡,五官清晰的相片1張(相片不修改且不得使用合成相片)。 3.身分證明文件正反面影本1份(郵局辦理才要)。 【所需費用】:每張新臺幣200元。 【辦理地點】 1. 健保署申辦地點及其他代辦地點:可當日領卡。 2. 各地郵局:郵寄領卡需5至7個工作天。
大學考情 【107個人申請&繁星推薦】17系組採計體育術科
107學年度「個人申請」和「繁星推薦」的簡章日前皆已出爐,其中「個人申請」中採計術科體育成績的系組共有11個,而「繁星推薦」採計術科體育成績的系組則有6個,大學問將其整理如下,供有心報考大學體育相關科系的同學們參考。 107個人申請:11系組採計術科體育成績 【北區】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2.國立清華大學體育學系 3.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 4.臺北市立大學體育學系 5.臺北市立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系 6.輔仁大學體育學系體育學組 7.國立體育大學適應體育學系 8.國立體育大學球類運動技術學系 【南區】 9.國立臺南大學體育學系 10.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東區】 11.國立東華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107繁星推薦:6系組採計術科體育成績 【北區】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2.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 【中區】 3.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運動學系 【南區】 4.國立臺南大學體育學系 5.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東區】 6.國立東華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大學考情 【107術科】1/16公布考場,考前記得看
大學術科考試委員會於107年1月16日公布107學年度術科考試音樂組、美術組、體育組等各組別的試場分配,考生可至大學術科考試委員會網站(http://www.cape.edu.tw/)進入左側的「考試資訊專區」查詢試場。也可利用語音查詢電話02-23643677,查詢自己應試的考場所在。 今年術科考試各組考試,將分別於107年2月2日至2月11日間舉行,共有10,353人報考。「大學問」(www.unews.com.tw)將術科各組的應試地點整理如下,請各組考生提早查看考場位置與交通狀況。 音樂組考場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館、音樂學系】: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1段162號。電話02-77343013。 考試項目:樂理、聽寫考試、豎琴、古典吉他、理論作曲。 【2.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2段134號。電話02-27321104 轉 63373。 考試項目:鋼琴主修、管樂、擊樂、鋼琴副修(以管、擊、理論作曲為主修者、未報考主修者)。 【3.臺北市立大學音樂學系(博愛校區)】: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1號。電話02-23113040 轉 6135。 考試項目:弦樂、聲樂、傳統樂器、視唱、鋼琴副修(以弦、聲、傳統為主修者)。 美術組考場 【1.北一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 162 號。電話02-77343093。 准考證號碼:32100101至32103139 【2.北二區:國立臺灣師大附中】:臺北市信義路三段 143 號。電話02-77343092。 准考證號碼:32103201至32105839 【3.中區: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進德校區)】:彰化市進德路 1 號。電話04-7232105 轉 5631。 准考證號碼:32206001至32207733 【4.南區: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和平校區)】:高雄市苓雅區和平一路116號。電話07-7172930轉1101。 准考證號碼:32307801至32309907 體育組考場 【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龜山區文化一路250號。電話03-3283201轉5012(考試前)、5012、7101(考試期間)。
大學考情 【107學測】1/12公布試場,快來查
★★最新的109學測考場已於109年1月3日公布囉,請參考: 【109學測】試場1/3公布,快查看 ★★最新的108學測考場已於108年1月11日公布囉,請參考: 【108學測】1/11公布試場,搶先看 107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將於1月26日登場,大考中心於1月12日起公布試場分配,考生可至大考中心網站(http://www.ceec.edu.tw/)進入「107學測試務專區」,利用考生身分證 生日或應試號碼查詢。 也可直接查閱下列全臺31個考區的分區位置與應試號碼配置一覽表,找到自己的試場位置。或者利用電話語音02-23643677查詢自己應試的試場所在。 請考生在考前一天(1/25)的下午 2 時至 4 時先行查看考場位置與交通狀況,若有任何問題,請與該考(分)區連絡或與大考中心 02-23661416 轉 608 洽詢。 107學測試場分配表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107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 試場分配表1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107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 試場分配表2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107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 試場分配表3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107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 試場分配表4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107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 試場分配表5 ★資料來源: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大學考情 【108課綱】探究與實作是什麼?怎麼考?
什麼是「探究與實作」課程?如何評量「探究與實作」? 素養訴求重心為探究 「探究與實作」是自然科學領域在素養導向的脈絡下設計的課程。顧名思義此課程分成兩部分,就是「探究」和「實作」(Inquiry & Practice)。這門課初推出,立刻引動許多平常習於動手做、做中學、或動手玩科學、從事教具創新的教師們躍躍欲試,認為昔日知易行難的功夫,終於熬出頭了。但是其中有不少的例子因為教師對動手操作的熟悉,甚至過於著重教具的精巧,而忽略了最關鍵的「探究」才是素養訴求的重心。 問題導向教學 有老師問當年九年一貫要求的協同教學實行並不成功,探究與實作要如何分科實施呢?這門課既然稱為是「領域課程」,不單屬於任何學科,就表示分科教學不是課程實施的必要條件。既不要求協同教學,又不要求分科教學,課程應當如何設計呢?領綱中明確指出最直接的課程設計原則就是「問題導向教學」—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引導學生從「發現問題」著手,有問題才有探究,沒有問題就沒有探究;實作是手段,探究才是目標。 這門課不像傳統課程是在教完後才開始找問題,而是在開始上課時就要學習找問題。無論是觀察現象、蒐集資訊,都是要使發現的問題更聚焦、更明確;規劃與研究、論證與建模都是要使問題更具體、更合理、更合乎邏輯;最後的表達分享則是要讓問題剖析,闡述得更明白、易瞭解、有說服力,甚至能解決排除疑難。換句話說,「探究與實作」就是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素養。 大型測驗的建議 因為這門課在普通高中是自然科學領域的必修學分,所以大家都關心未來學測如何考「探究與實作」。我認為,評量目標當然首要是要檢測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成就。這當然也包括了學生在觀察現象、蒐集資訊、規劃研究、論證建模、表達溝通、合作討論、評價省思上所呈現的認知、技能和情意。建議未來考題可以跳脫目前學測與指考的試題樣貌。 就學科知識而言,只要能提供思考問題需要的相關資料,就完全沒有考試內容超綱的疑慮。因為在探究與實作課程中,「學科知識」本來就只扮演課程的「載具」,而不是做為「學習內容」,當然更不是「學習表現」。也可以說,原則上任何一個專有名詞,只要提供了適當的定義、解釋、或釋例,就可以出現在題目中。當然實際的考題,還是要顧及學生適當的閱讀、理解與思考及作答的時間。 就題型而言,顯然以學習過程為重的「探究與實作」,非選擇題可以呈現較寬廣的檢測彈性與空間。雖然非選擇題在命題、閱卷方面都會增加更多、更大的困難,但是素養或能力導向本來就有這樣的命題趨勢。彙整資料、作圖、製表、論述、解釋、析理、建模……等既然都是核心學習內容,就不能逃避命題、閱卷的困難。至於選擇題,則建議能伴隨以題組、題群方式增加內容的思考連結或思辨過程,必然會更切合學習時的情境。 具體而微的研究法 「探究與實作」其實就是具體而微的研究法。從研究論文中去找素材,然後消化呈現,題材應該俯拾皆是。當然研究的背景知識必須謹慎處理,若是學生缺少先備知識,就要適當的補上。閱讀是少不了的環節。其實課程中的資料蒐集就必須涵蓋閱讀能力。所以,在課程內或大型測驗的評量,只要試題提供適切的背景知識、情境、問題的說明,就能檢測學生處理問題的過程和能力。期待「探究與實作」能以和目前慣行的考試評量不相同的方式來實施。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節錄),原文請見:探究與實作的課程評量